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張羽翔|書法就是製造矛盾、解決矛盾

藝術是有難度的, 是複雜的, 如若不複雜就不是藝術。

跳水和跳樓都是往下跳, 但跳水要有花樣和動作。

書法從文化角度上分析要有開合,

開合與動靜一致。

說一個人的書法不知相背, 說明他筆法不清楚。 往往一個人臨帖的筆劃、字型都挺像, 但他的字看上去沒有神采, 說明就是沒有筆勢, 筆勢就是相背。

既矛盾、又協調, 體現陰陽, 是高手。

王羲之的矛盾製造的多, 又非常協調, 他創作時不用想, 一出手就是。

任何時候, 都是在製造矛盾, 然後解決矛盾。

有些美術理論上說“書法”是藝術的靈魂。

書法是專門表達哲學的藝術, 傳統哲學, 陰陽哲學, 陰陽之道。

書法是成功率最低的藝術, 歷朝歷代也就兩三個成功的。

真正的內行是看“招”, 因此筆勢很重要。

從濟南出發到北京, 差一毫米就遠去了。

臨帖就要重新回到細節, 打破常規鋼筆字的寫法。

“道”不遠離, “道”從來都是在字內, 首先要明白字的陰陽之道。

創作中只要用心去做了, 相信會有人去看的。

審美是悠閒的, 要“臥遊”。

哲學的思想是最自由的思想。

有時候看古人的東西, 玩到了極致, 幾乎沒有“山頭”了, 留給後人的餘地幾乎沒有了, 古人想占“山頭”, 可謂嘔心瀝血。

創作時一開始要有變化的意識, 時間長了, 這種意識就化成了自然書寫了。 就像寫格律詩一樣, 一開始要費心思去考慮平仄, 寫多了, 隨手一寫都符合格律。

臨的時候可以不像, 但原理要知道, 要把技術難度加進去。

變化就是矛盾, 但也不能炫技, 要講主次,

有時候需要一些重複後再變。

《蘭亭序》是書法陰陽之道的技術大全, 我們能運用30%就很好了。

我們別說超越古人, 回去都很難。

不超過80歲, 難成大師, 沒有經歷的“提純”出不來。

不到一定年齡, 很難寫出那個年齡的味道。 啟功的字看似簡單, 但好多人只學其形, 難以企及啟功先生的那種貴族之氣。

臨弘一法師的字, 與法師的字放在一起一比較, 那種氣是達不到的。

線的“質感”究竟什麼時候能達到, 需要我們運用正確的方法一步一步去追求。

影響線質的最主要的是“觸覺”, 筆與紙接觸的感覺。 “觸覺”不好, 決定心情, 決定質感。

“蘭亭序”的心情、“祭侄稿”的心情、“寒食帖”的心情, 我們都無法追求。

就執筆的高低問題, 要憑自己的感覺來決定。

所有的表演都是要從分解動作中訓練, 然後再合成。 如軍訓正步走、打乒乓球等等。

“抄字帖”從學習的角度上沒有什麼好處, 如陶冶情操可以, 從技術訓練上幫助不大。

寫一個“三”字僅用三到五秒, 沒有任何一種藝術能在3-5秒中表現出所有的陰陽之道。 因此, 把書法拔多高都不過分。

書法好看不好看是低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書法能不能載道。

在古代,寫字都是士大夫所為,士大夫是兩種人:讀書人和當官人。士大夫的主要職責就是平衡矛盾。陰陽之道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質。

藝術這東西最好不要強迫。

要先掙夠了錢,再說沒錢。

從臨摹到創作,中間有個過程叫出帖。出帖就是意臨的東西,出帖要想辦法不像,但也有原帖的東西,也就是變形,變形首先要用“簡化”的方式。

有時候不需要學太多字帖,學好一個字帖能夠變無數的字帖來。

字體變異,傳統中叫“破體”,五體書都可以,王羲之手劄中大多是雜交破體,行草放在一起。顏真卿的“裴將軍帖“是三種書體放在一起,帛書都是篆隸放在一起。

個性太強的作品投展,要麼獲獎,要麼掛了。

有的“醜書“是有道理的,五臟俱全,“理” 和“法”是清楚的,是非常嚴密的。

流行書法中大量人做的是找“誇張面”,“誇張面”是凡有“口”的地方找出來誇張,“好太王碑”是典型的面誇張,“口”的地方有意放大。

書法過去是為了實用,不去考慮章法,就像寫信、記日記。

中國畫擺脫不了筆墨,搞繪畫如果書法搞不好,很難成為大師。

真正的經典是不怕歷史檢驗的。

希望大家對傳統裡的“筆勢”要敏感。

石濤講的“一筆劃”,陸儼少理解的是第二筆跟上第一筆,第三筆跟上第二筆。

“胸有成竹”的成語出現,一開始是我們為心中的“竹子”的打工,後來發展到“因勢賦形”了。

有奇要有正才能變過來,“奇正相生”,不能只“奇”不“正”。

展覽作品風格要統一,視覺要響亮,效果就會很好,章法一行中要注意漸變。

估計大家聽完我的課後,回去會亂一段時間,但通過一時期的訓練,以一種為主,其他為輔就可以了。

書法好看不好看是低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書法能不能載道。

在古代,寫字都是士大夫所為,士大夫是兩種人:讀書人和當官人。士大夫的主要職責就是平衡矛盾。陰陽之道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質。

藝術這東西最好不要強迫。

要先掙夠了錢,再說沒錢。

從臨摹到創作,中間有個過程叫出帖。出帖就是意臨的東西,出帖要想辦法不像,但也有原帖的東西,也就是變形,變形首先要用“簡化”的方式。

有時候不需要學太多字帖,學好一個字帖能夠變無數的字帖來。

字體變異,傳統中叫“破體”,五體書都可以,王羲之手劄中大多是雜交破體,行草放在一起。顏真卿的“裴將軍帖“是三種書體放在一起,帛書都是篆隸放在一起。

個性太強的作品投展,要麼獲獎,要麼掛了。

有的“醜書“是有道理的,五臟俱全,“理” 和“法”是清楚的,是非常嚴密的。

流行書法中大量人做的是找“誇張面”,“誇張面”是凡有“口”的地方找出來誇張,“好太王碑”是典型的面誇張,“口”的地方有意放大。

書法過去是為了實用,不去考慮章法,就像寫信、記日記。

中國畫擺脫不了筆墨,搞繪畫如果書法搞不好,很難成為大師。

真正的經典是不怕歷史檢驗的。

希望大家對傳統裡的“筆勢”要敏感。

石濤講的“一筆劃”,陸儼少理解的是第二筆跟上第一筆,第三筆跟上第二筆。

“胸有成竹”的成語出現,一開始是我們為心中的“竹子”的打工,後來發展到“因勢賦形”了。

有奇要有正才能變過來,“奇正相生”,不能只“奇”不“正”。

展覽作品風格要統一,視覺要響亮,效果就會很好,章法一行中要注意漸變。

估計大家聽完我的課後,回去會亂一段時間,但通過一時期的訓練,以一種為主,其他為輔就可以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