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關於螢幕——你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好

作為一家專注資料的測評機構, 研究過不下千款手機之後, 我們也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螢幕才是真正的好螢幕?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嗎?其實不然。

首先, 你看到的好大都是廠商定義的好, 這個好的底線極低。 因為只有極低, 才能讓產品更容易消費化和市場化。

比如前幾年剛開始流行廣色域, 廠商大肆宣傳下, 你就會覺得廣色域是好的, 其他都是不好的。

然而你可能忽略了:

1、那時候大部分的應用場景都是 sRGB 色彩標準;

2、廣色域在色彩準確度上表現很差, 所以這個好並不是真的好。

這是一種情況, 我姑且把它稱為市場驅動下的好的假像。

還有一種是用戶驅動。

比如用戶詬病”屎黃屏”, 廠商便開放色溫調節機制, 讓你覺得有色溫可調功能就是好的;

用戶不爽陽光下看不見, 廠商便提高螢幕亮度, 讓你覺得亮度高就是好的;

使用者說螢幕發灰太醜, 廠商便改成全貼合,

讓你覺得全貼合就是好的。

其實, 這裡面的好也不一定就是真的好。

比如”屎黃屏”, 明明是產品一致性做得不夠好, 或者亮度不均或者色溫不均導致局部泛黃, 說得嚴重點就是品質問題。

結果你增加個色溫可調就讓這個問題給淡化了, 鍋呢?丟給了色彩準確度, 因為不同的色溫下色彩準確度也是不一樣的, 廠商不可能針對每一種色溫都做相應調節, 所以你可能調到了自己喜歡的色溫, 但螢幕的色偏已經達到了很離譜的程度。

那你會問:為什麼我沒有發現啊?

因為人們對色彩並沒有色溫那麼敏感, 所以這個鍋甩得可謂是輕描淡寫。 我們不是說色溫可調不是個好功能, 只是認為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不太可取。

其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好還是不好, 或者說有多好, 只有比過了才知道。 當然, 即便所有產品你都有, 這個對比也仍然是有極高的技術含量。

要不誰不誰隨便看一眼就說這個好那個不好, 你敢信嗎?

所以說:不被誤導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怎麼才能不被誤導?這個牽扯面很廣。 其實大家普遍認為的好或者不好更多還是停留在視覺層面, 看著喜歡就是好, 不喜歡就不好。 這種是不合理的, 因為一塊好的螢幕要具備很多優秀的素質。 比如 ID 設計(外形和息屏觀感)、光學性能(螢幕光學客觀資料表征)、TP 性能(觸控式螢幕的性能表徵)、實際體驗(人眼觀感、人手體驗)和協助工具(比如色溫可調、亮度增益、色彩模式等)。

至少滿足了以上這些才能勉強做到真正的賞心悅目。

而且,LCD 和 OLED 一定是有不同的評判體系。比如螢幕亮度,這是影響螢幕通透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旗艦機上如果是 LCD,一般都會在 500nits 以上,最高能到 700nits 還多;而由於螢幕本身發光機制和結構不同,OLED 一般都是 350-450nits,所以如果是同一評判標準,那 OLED 基本是負分滾粗。

再比如,我們都知道 OLED 顯示幕的黑色很純淨,因為不發光嘛。所以靜態對比度上 OLED 是 ∞:1,如果是同一評判標準,那 LCD 上即便算優秀也才 1500:1 的對比度也只能負分滾粗了。

所以對於 OLED 來說,整體評判維度上只需要略作修改和調整,但評分細則上就必須重新制訂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 OLED 和 LCD 不具備可比性,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它們都只是安裝在手機上的螢幕而已,特別是原本就不知道它們是兩類的人來說,你分為兩種類別來對比,顯然也是不合理的。

對於這些,我們認為 0-100分的評判方式是最直觀的解決方案。

60分就是及格,70分就是良好,80分優秀,90分頂級,100分那就是完美。

我們以 LCD 為例,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們的評判維度和細則。

以上包含了 ID 設計、光學性能、TP 性能和協助工具,實際體驗部分我們是怎麼評估的呢?說實話,也非常複雜。

既然講實際體驗,那肯定得讓人來,還得是不同的人來才行。

於是我們設置了三種使用者模型:普通用戶、極客用戶、專業用戶。

普通用戶就是大眾消費者,極客用戶可等同於公司的科技編輯,專業使用者為顯示行業從業者或設計師等對螢幕素質要求較高且非常敏感的人群。每組用戶最少10人,然後用同樣的測試項目進行測試,最終形成資料結果並加以分析評判。

比如清晰度,會形成這樣的結果(實際體驗部分有近50個評估專案)。

細數下來,整個螢幕部分所有的評估項多達 208 項。即便如此,這個體系仍然是存在很大提升空間的,它需要不斷反覆運算才能變得更加完善。我們現有的反覆運算方式也是簡單粗暴,就是不斷地增加新的機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當年的紅米客觀測試結果很優秀,亮度、色准都做得非常好,但是人眼看起來就很一般,這樣的客觀表徵和主觀體驗上的矛盾讓我們不斷有新的發現。

原來是紅米的貼合方式和不同視角下的色准出現了問題。框貼會導致螢幕泛灰廉價感暴增,不同視角下是因為人們在看手機時都不是完全垂直的,往往是在60°- 90°之間。

所以我們後續在評估的時候又增加了貼合方式和不同視角下的 DeltaE2000 資料(DeltaE2000 是表徵螢幕色准的一個資料,越小越好)。

這樣的例子隨著我們機型庫的數量增加時有發生,庫存機型500款以後,我們的演算法體系才逐漸穩定下來。未來當然會有新的技術出現,也伴隨著新的問題,但我們會一直堅持一如既往。

看完以上這些,相信你對於我們如何定義一塊好螢幕也有了大概的瞭解,這確實是一項綜合性的複雜的體系化工作。我們的這套體系目前還有太多的不完美,但我們會一直堅持努力完善下去。

WHYLAB 的職責,就是要把最有價值的科技產品相關的資訊指導帶給大家,幫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選擇。

其實相比於講這些繁雜的測試項和評估體系,我們更想跟大家表達的是:什麼才是不被誤導的大家好。這個好是方方面面取捨平衡之後的好,是不斷伴生科技進化的好。真正的科技是讓你感覺不到科技的存在,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此。

借此給大家解釋兩個問題。

1. 大家比較糾結為什麼三星給別人的螢幕都是好的,自己留的反而是差的?

我們拿三星 Note 8 和 華為 Mate 10 Pro 套入這個體系來看一下:

三星 Note 8 得分:74.57分

華為 Mate 10 Pro 得分:78.96分

其實 Note 8 和 Mate 10 Pro 用的都是三星最新工藝量產出來的 OLED 螢幕,從螢幕素質上兩者差別微乎其微,都是目前最好的 OLED 顯示幕。但既然分數上有不同,我們就來分析下差別在哪裡?

先看客觀資料,從螢幕尺寸、亮度、2.5D/3D、PPI 上,Note 8 一路碾壓,色溫和色溫一致性也是 Note 8 做得更加優秀。

但到了色准,也就是 Gamma 和 DeltaE2000,Note 8 的表現實在一般,Mate 10 Pro要更好,這部分淨勝 Note 8 近 4 分。

而在協助工具上,Mate 10 Pro 多了手勢操作和色溫調節等可選項,這個有或沒有的選項,Mate 10 Pro 又多了 3 分。

這 7 分差距,即便是 Note 8 給人的主觀觀感更好體驗更棒,也只是在實際體驗部分拉回 3 分多,客觀地綜合評估下來,Note 8 還是弱了些。

這個問題出現在兩個方面:

① 色准

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三星在色准方面一直也沒有像蘋果那麼積極,甚至稍顯懈怠;

② 本土化功能

國內的消費者更喜歡色溫調節、手勢操作和多色彩模式這些功能,哪怕是很少用,但總覺得有會比沒有好。所以三星如果想跟華為、小米等搶中國市場,那還是得多琢磨國人喜歡什麼。

2. 小米Note 3 的螢幕怎麼會比小米 MIX 2 的還要好?

小米 Note 3 得分:79.59分

小米 MIX 2 得分:72.54分

這兩款手機,大家看到的好和大家認為的好是建立在小米 MIX 2 的異形全面屏上,這塊螢幕帶來的視覺衝擊確實要比小米 Note 3 大很多,當然,成本方面可能也會更貴。但這些並不能代表全部,它們只是評判體系裡的一兩個維度而已。

小米 MIX 2 失分在哪兒?

亮度:最高亮度小米 Note 3 631nits,小米 MIX 2 510nits,這個數值是越大越好,特別是對於 LCD 顯示幕來說,600nits 以上的亮度會讓螢幕看起來更加通透。

黑場亮度(樣圖為純黑)小米 Note 3 0.25nits,小米 MIX 2 0.42nits,這個數值越小越好,會讓黑色看起來更純粹。

當然,最高亮度越大,代表它的背光亮度很高,那同樣的背光亮度下,黑場亮度就越難做小,比如 iPhone 8 我們實測最高亮度 757nits,黑場亮度也只能控制到 0.4nits。所以小米 Note 3 的 0.25nits 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

色溫:預設模式下的色溫測試,小米 Note 3 的結果是 7319K,小米 MIX 2 只有 6387K,MIX 2 整體偏黃。

色准方面兩者相當,都非常優秀。

TP 性能:觸控式螢幕的測試項裡,我們有一個單點精准度測試,模擬的是人們在使用鍵盤打字時的場景,如果打字時我打的是“Y”,而出來的是 “T”或者“U”,那這塊觸控屏肯定是有問題的。

在觸控精准度上,小米 MIX 2 要弱於 Note 3,但不是說 MIX 2 有問題,只是說我們在使用它時,出問題的概率會稍大一些。

協助工具裡面,小米 Note 3 比 MIX 2 多了動態對比度調節,不要小看這項功能,它會讓你在陽光下如虎添翼。

以上。

WHYLAB,為你展示科技的魅力。

至少滿足了以上這些才能勉強做到真正的賞心悅目。

而且,LCD 和 OLED 一定是有不同的評判體系。比如螢幕亮度,這是影響螢幕通透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旗艦機上如果是 LCD,一般都會在 500nits 以上,最高能到 700nits 還多;而由於螢幕本身發光機制和結構不同,OLED 一般都是 350-450nits,所以如果是同一評判標準,那 OLED 基本是負分滾粗。

再比如,我們都知道 OLED 顯示幕的黑色很純淨,因為不發光嘛。所以靜態對比度上 OLED 是 ∞:1,如果是同一評判標準,那 LCD 上即便算優秀也才 1500:1 的對比度也只能負分滾粗了。

所以對於 OLED 來說,整體評判維度上只需要略作修改和調整,但評分細則上就必須重新制訂了。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 OLED 和 LCD 不具備可比性,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它們都只是安裝在手機上的螢幕而已,特別是原本就不知道它們是兩類的人來說,你分為兩種類別來對比,顯然也是不合理的。

對於這些,我們認為 0-100分的評判方式是最直觀的解決方案。

60分就是及格,70分就是良好,80分優秀,90分頂級,100分那就是完美。

我們以 LCD 為例,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們的評判維度和細則。

以上包含了 ID 設計、光學性能、TP 性能和協助工具,實際體驗部分我們是怎麼評估的呢?說實話,也非常複雜。

既然講實際體驗,那肯定得讓人來,還得是不同的人來才行。

於是我們設置了三種使用者模型:普通用戶、極客用戶、專業用戶。

普通用戶就是大眾消費者,極客用戶可等同於公司的科技編輯,專業使用者為顯示行業從業者或設計師等對螢幕素質要求較高且非常敏感的人群。每組用戶最少10人,然後用同樣的測試項目進行測試,最終形成資料結果並加以分析評判。

比如清晰度,會形成這樣的結果(實際體驗部分有近50個評估專案)。

細數下來,整個螢幕部分所有的評估項多達 208 項。即便如此,這個體系仍然是存在很大提升空間的,它需要不斷反覆運算才能變得更加完善。我們現有的反覆運算方式也是簡單粗暴,就是不斷地增加新的機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比如:當年的紅米客觀測試結果很優秀,亮度、色准都做得非常好,但是人眼看起來就很一般,這樣的客觀表徵和主觀體驗上的矛盾讓我們不斷有新的發現。

原來是紅米的貼合方式和不同視角下的色准出現了問題。框貼會導致螢幕泛灰廉價感暴增,不同視角下是因為人們在看手機時都不是完全垂直的,往往是在60°- 90°之間。

所以我們後續在評估的時候又增加了貼合方式和不同視角下的 DeltaE2000 資料(DeltaE2000 是表徵螢幕色准的一個資料,越小越好)。

這樣的例子隨著我們機型庫的數量增加時有發生,庫存機型500款以後,我們的演算法體系才逐漸穩定下來。未來當然會有新的技術出現,也伴隨著新的問題,但我們會一直堅持一如既往。

看完以上這些,相信你對於我們如何定義一塊好螢幕也有了大概的瞭解,這確實是一項綜合性的複雜的體系化工作。我們的這套體系目前還有太多的不完美,但我們會一直堅持努力完善下去。

WHYLAB 的職責,就是要把最有價值的科技產品相關的資訊指導帶給大家,幫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選擇。

其實相比於講這些繁雜的測試項和評估體系,我們更想跟大家表達的是:什麼才是不被誤導的大家好。這個好是方方面面取捨平衡之後的好,是不斷伴生科技進化的好。真正的科技是讓你感覺不到科技的存在,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此。

借此給大家解釋兩個問題。

1. 大家比較糾結為什麼三星給別人的螢幕都是好的,自己留的反而是差的?

我們拿三星 Note 8 和 華為 Mate 10 Pro 套入這個體系來看一下:

三星 Note 8 得分:74.57分

華為 Mate 10 Pro 得分:78.96分

其實 Note 8 和 Mate 10 Pro 用的都是三星最新工藝量產出來的 OLED 螢幕,從螢幕素質上兩者差別微乎其微,都是目前最好的 OLED 顯示幕。但既然分數上有不同,我們就來分析下差別在哪裡?

先看客觀資料,從螢幕尺寸、亮度、2.5D/3D、PPI 上,Note 8 一路碾壓,色溫和色溫一致性也是 Note 8 做得更加優秀。

但到了色准,也就是 Gamma 和 DeltaE2000,Note 8 的表現實在一般,Mate 10 Pro要更好,這部分淨勝 Note 8 近 4 分。

而在協助工具上,Mate 10 Pro 多了手勢操作和色溫調節等可選項,這個有或沒有的選項,Mate 10 Pro 又多了 3 分。

這 7 分差距,即便是 Note 8 給人的主觀觀感更好體驗更棒,也只是在實際體驗部分拉回 3 分多,客觀地綜合評估下來,Note 8 還是弱了些。

這個問題出現在兩個方面:

① 色准

這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三星在色准方面一直也沒有像蘋果那麼積極,甚至稍顯懈怠;

② 本土化功能

國內的消費者更喜歡色溫調節、手勢操作和多色彩模式這些功能,哪怕是很少用,但總覺得有會比沒有好。所以三星如果想跟華為、小米等搶中國市場,那還是得多琢磨國人喜歡什麼。

2. 小米Note 3 的螢幕怎麼會比小米 MIX 2 的還要好?

小米 Note 3 得分:79.59分

小米 MIX 2 得分:72.54分

這兩款手機,大家看到的好和大家認為的好是建立在小米 MIX 2 的異形全面屏上,這塊螢幕帶來的視覺衝擊確實要比小米 Note 3 大很多,當然,成本方面可能也會更貴。但這些並不能代表全部,它們只是評判體系裡的一兩個維度而已。

小米 MIX 2 失分在哪兒?

亮度:最高亮度小米 Note 3 631nits,小米 MIX 2 510nits,這個數值是越大越好,特別是對於 LCD 顯示幕來說,600nits 以上的亮度會讓螢幕看起來更加通透。

黑場亮度(樣圖為純黑)小米 Note 3 0.25nits,小米 MIX 2 0.42nits,這個數值越小越好,會讓黑色看起來更純粹。

當然,最高亮度越大,代表它的背光亮度很高,那同樣的背光亮度下,黑場亮度就越難做小,比如 iPhone 8 我們實測最高亮度 757nits,黑場亮度也只能控制到 0.4nits。所以小米 Note 3 的 0.25nits 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了。

色溫:預設模式下的色溫測試,小米 Note 3 的結果是 7319K,小米 MIX 2 只有 6387K,MIX 2 整體偏黃。

色准方面兩者相當,都非常優秀。

TP 性能:觸控式螢幕的測試項裡,我們有一個單點精准度測試,模擬的是人們在使用鍵盤打字時的場景,如果打字時我打的是“Y”,而出來的是 “T”或者“U”,那這塊觸控屏肯定是有問題的。

在觸控精准度上,小米 MIX 2 要弱於 Note 3,但不是說 MIX 2 有問題,只是說我們在使用它時,出問題的概率會稍大一些。

協助工具裡面,小米 Note 3 比 MIX 2 多了動態對比度調節,不要小看這項功能,它會讓你在陽光下如虎添翼。

以上。

WHYLAB,為你展示科技的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