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代山水畫圖鑒輯——上輯

清代山水畫圖鑒輯——上輯

晴巒春靄圖 唐岱 立軸 絹本設色縱282釐米 橫15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岱, (1675-1752)清代畫家。 字毓東, 號靜岩, 又號知生、默莊,

滿洲正白旗人。 官內務府總管, 以畫祗候內廷, 康熙賜畫狀元。 王原祁弟子, 山水沉厚深穩, 得力于宋人居多。 著有《繪事發微》。 此圖以闊筆劃崇山疊嶂, 靄橫晴巒, 曲流小徑, 蜿蜒於隔山之壑。 水榭山居, 高樹疏林, 錯落有致。 山石用乾筆皴擦, 濃墨橫點, 富有層次和立體感。 用筆沉厚, 境界深遠。 雖自稱仿黃公望, 實用自己的風貌。

沈銓

沈銓(1682—約1760), 清代畫家。 字衡之, 號南菇, 浙江吳興(今湖州)人, 一作德清人。 工畫花鳥走獸, 以精麗見長。 亦善仕女, 嘗寫花蕊夫人宮詞為圖, 殊見佳妙。 雍正九年受聘往日本長崎, 僑居三年。 日人重其藝, 學之者眾, 以圓山應舉最著名。 傳世作品有《松鶴圖》《鹿群圖》《鶴群圖》《松鹿圖》等。 此圖畫溪畔石崖邊, 溪永潺流, 花木蔥郁, 有猴五隻, 或攀枝或坐石, 或仰望或下看, 形神各具。 筆法工致精巧, 設色妍麗。

歸舟圖黃慎 紙本 設色縱121.8釐米 橫61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黃慎(1687—約1770), 清代畫家。 字恭壽, 又宇恭懋, 號癭瓢子、東海布衣等, 福建寧化人。 家貧, 事母以孝稱。 賣畫為生, 居揚州。 善人物、山水, 亦作花卉, 為揚州八怪之一。 山水學吳鎮, 兼學倪瓚、黃公望。 擅長書法, 學懷素。 傳世作品有《蘆雁圖》《漁歸圖》《漁父圖》和《攜琴仕女圖》等。 此圖描繪漁民歸舟的情景, 圖中柳樹, 已葉落枝枯, 正是深秋時節, 江面蒼茫, 三四漁船, 並排泊岸, 船內岸上, 人們各自忙碌,

又互有呼應, 不失為一幅寫意山水佳作。

湖亭秋興圖黃慎 立軸紙本 設色 縱181釐米 橫102釐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為清代畫家黃慎的作品, 圖中山石岐蹭, 古樹蒼鬱, 湖水微波, 亭內外人物形神皆備, 各具情態, 筆黑清潤沉靜。

彈指閣圖高翔立軸 紙本 縱68.5釐米 橫38釐米 墨筆揚州市博物館藏

高翔(1688-1753), 清代畫家、篆刻家。 字鳳崗, 號西唐, 一作犀堂或樨堂, 江蘇甘泉(今揚州)人。 擅畫山水, 法弘仁、石濤, 尤工畫梅, 筆意疏秀, 墨法蒼潤。 為揚州八怪之一。 精篆刻, 書法工八分, 晚年右臂病廢, 乃以左手書畫, 更有天趣。 傳世作品有《彈指閣圖》《水墨山水圖》等。 此圖以竹門、籬笆、老樹、古藤、樓屋構成院落門庭,行筆錯落有致。以淡墨勾潤,濃墨點襯,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氣息。人物刻劃寥寥數筆,神情動態,栩栩如生。詩題與畫意,渾然一體,耐人尋味。所繪的是清代揚州天寧寺西邊的彈指閣,為文思和尚居址。此圖是高翔的寫實佳作。

故園圖李鮮立軸 紙本 縱125.5釐米 橫64.8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圖中山巒疊嶂,雜樹濃蔭,山麓下,屋舍人家掩映深處。用筆自如,粗中見細,形神俱足。

北山古屋圖方士庶立軸 絹本 水墨 縱180釐米橫93釐米 江蘇省美術館藏

方士庶(1692—1751),清代畫家。字循遠,號環山,又號小師道人,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流寓維揚(今江蘇揚州)。山水受學于黃鼎,落筆蒼秀。亦工詩。此圖畫重巒疊嶂,林木疏秀,中藏古屋;近處有遊者緩步,怡然賞景。山石多崔嵬方硬,樹木枝虯葉繁,刻劃精到。畫法師黃尊古,而又自出心裁。張庚《國朝畫徵錄》謂其“用筆靈敏,氣韻駘宕,有出藍之美,為藝苑之後勁。”

皋塗精舍圖李世倬立軸 紙本 設色 縱84釐米 橫45.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世倬,生年不詳,卒於1770年,清代畫家。字天苧、漢章、天濤,號轂齋、星辰、太平拙吏、清在居士,三韓(今內蒙古喀喇沁旗西南)人;一作奉天(今遼寧瀋陽)人。隸籍漢軍正黃旗。官至司右通政。善畫山水、人物,花鳥、果品亦佳。傳世作品有《鍾馗策蹇圖》《溪山訪友圖》等。此圖繪巍峨雄偉群山,樹木蔥郁成林,山頂峰腰平坦處,或樓閣屋字錯落有致,或孤棚獨宇點綴其間。用筆工整細秀。

煙磴寒林圖董邦達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18.7釐米 橫54.7釐米

董邦達(1699—1769),清代畫家。字孚存,號東山,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1733)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好古力學,書畫皆精。曾參加編纂《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鑒》諸書。工山水,善用枯筆,鉤勒皴擦,多具逸致。取法董源、巨然、黃公望,而得力于董其昌。傳世作品有《溪山深秀圖》《松崖苔磴圖》《仿黃鶴山樵山水圖》《秋山水閣圖》。此圖山巒層疊,草木豐滋,山下溪水環抱,錯落野屋幽居,境界幽靜清爽。構圖嚴謹,枯筆短皴,筆法渾厚。坡石、雜林、枯枝,繁而不亂,更臻寒林蒼莽氣息。

南山積翠圖王昱立軸 紙本 縱11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昱,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日初,號東莊,太倉人,王原祁堂弟。善畫山水,師法王原祁和宋元諸家。所畫山水,疏而有致,淡而不薄。約卒于清雍正中期,年70餘歲。圖繪兩岸山勢逶迤,一溪曲折中流,遠山雲霧彌漫;溪邊坡石樹叢間,隱見村落山居。境界深遠。用乾筆皴擦,淡墨渲染,多用密點,筆法松秀,色設淺絳。上有自題:“空山寂寂罨遙青,石作屏風樹作肩,晝永畫人無筒事,餐芝飲澗讀黃庭。壬寅九秋,仿子久南山積翠圖,奉祝粲翁年先生七十大壽,並題請正,婁東王昱。”壬寅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是王昱晚年作品。

重林複嶂圖王昱立軸 紙本 設色 縱91.3釐米 橫51.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峰壑幽深,雲煙彌漫,山坳中清泉折疊,三瀑並掛,齊匯小溪,坡腳間松林交蔭,掩映山居茅屋。山石以乾筆皴擦,苔點密集。雲氣以淡墨渲染,設色絢爛古雅,用赭石、汁綠、花青層層混染,畫面顯得十分渾厚深沉。

溪橋深翠圖方琮長卷 紙本 設色 縱31.5釐米 橫135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方琮,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黃山、友璜,號石顛,浙江人。從學于張宗蒼,深得師傳,供奉內廷。工山水,精神氣韻,近似張宗蒼。其作品以摹古為多,嘗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倪瓚《松林亭子圖》等。此卷畫群山起伏,林木茂蔚,壑藏曲水,豁開清溪;兩岸院落山居,路通岸徑溪橋,境界深遠。用筆沉著,峰巒渾厚,遠近景物層次分明,山石皴法多以乾墨積累,林木間亦用淡墨乾擦,氣韻蔥蔚可觀。清代乾隆之際,土大夫于仕宦餘暇,以筆墨供奉太平之娛,都以溫潤清逸為特色,此卷就是清廷繪畫中典型風格之作。

秋林曳杖圖張雨森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57釐米 橫100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雨森,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初名雨紫琅,號蒼塋,安徽當塗人。乾隆時供奉內廷家風韻。善潑墨,用墨皆滲以膠。亦善畫花鳥.此圖作秋山紅樹,峰巒起伏中藏亭橋飛瀑,雲煙繚繞,溪水蕩漾,一長者策杖過橋。構圖險中求隱,用筆多變靈活,細皴密點,石作卷雲,水作橫波,松枝虯曲披靡,既得茂蔚之姿,又獲空靈之氣,設色優美,不落俗套。

上塞錦林圖關槐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42.6釐米 橫64.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關槐,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晉卿,一宇晉軒,號雲岩,一號曙笙,仁和(今杭州)人,官至禮部侍郎。善畫山水,供奉內廷。畫風學習宋元諸家,筆法蒼潤恬靜。活動於乾隆時期。此圖描繪我國長城以北塞外的錦繡風光。綠色的灌木叢,紅彤彤的柞楓樹,錯落于曲流之間,真實生動,儼然另逞獨特面貌。用筆工細,設色鮮麗而又和諧。上方有高宗弘曆御筆題七絕四首,借此圖簡述其先祖及弘曆本人在北塞騎獵、武功的思念,以“祖德勤承告後人”。

重岩暮靄圖潘恭壽立軸 紙本 設色 縱81.5釐米 橫31.5釐米 泰州市博物館藏

圖中峻岩怪石突兀而立,山中泉水飛注入溪,雜樹挺立濃郁,水閣依山臨水,其中一高士展卷沉思,神態超然。境界幽美,深厚蒼渾。

層岩樓石圖蔡嘉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04.1釐米 橫53釐米 重慶博物館藏

蔡嘉,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松原,一字岑州,號雪堂,一號旅亭,長年寓居揚州。與揚州畫派高翔、汪士慎、朱冕為詩畫友。工詩文,善畫花鳥、山石,尤善青綠山水。活動於清乾隆時期。此圖造境點景,奇奧幽深,樹木茂密,高幹軒昂直立,與群樹互為掩映,林間樓閣中高士開軒憑欄閑眺,溪流坡石處,靈石與蕉蔭下,仙鶴一羽,清潤幽雅之情已畢現於畫面;而高山並列,奇峰險石,突兀崢嶸,瀑布如銀練高懸,益臻聲色交加之美。筆墨舒展濃郁,濃淡、疏密、繁簡適度,為畫家經意之作。

嵩洛訪碑圖黃易冊頁 紙本 墨筆 縱17.5釐米 橫50.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二十四頁,繪記畫家在河南嵩洛一帶訪碑的情景。筆墨簡練。選印三頁。圖之一墨筆。荒城野寺,旁矗浮圖。圖之二著色。嵩山前廟宇宏深。圖之三濃著色,紅樹秋山。

岩居秋爽圖奚岡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13.5釐米 橫48.5釐米

奚岡(1746-1805),清代畫家。字鐵生,號蒙泉外史,鶴渚生,原籍為安徽黟縣人,流寓浙江錢塘。善畫山水、花卉。工詩書,精篆刻,與丁敬、黃易、蔣仁齊名,稱“西泠四家”。圖中峰巒挺拔,險中求夷,筆法清秀,淡墨皴擦,罩以花青赭石。山中屋舍,皆藏於岩坳之中,意境深遠。自識:“仿井西老人岩居秋爽圖。嘉慶丙辰小春,蒙泉外史奚岡。”丙辰為嘉慶元年(1796),奚岡年51歲。

紫琅仙館圖錢杜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32.1釐米 橫27.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錢杜為月樵先生所作,寫紫琅仙館之景。作者以高遠法構圖,近景古樹參天,清溪潺流,小橋橫臥,一人策杖而行。中景草屋數間組成一庭園,中間屋宇坐有二人,一位是主人,一位是訪客,琴童侍立。遠景山巒重疊,山泉直瀉,白雲繚繞,一寺院樓閣隱現於山間。全圖青綠設色,用筆纖細精密,清新秀逸,具趙孟煩、文徵明山水之神韻。畫家作此畫時為57歲。

江瀨山光圖黎簡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7.5釐米 橫59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黎簡,(1747-1799),清代畫家。字簡民,又字未裁,號二樵,廣東順德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貢。工書善詩,精六法。畫師法宋元名家。山水簡淡,其小幀筆勢堅蒼。用筆遒勁精細,間作墨梅。著有《五百四峰堂詩鈔》。此圖作層巒疊嶂,下臨清流,一道懸瀑,氣貫上下;峰勢崢嶸,景色雄壯;水邊平坡,近置茅亭,遠露屋宇。喬木高樹,穿插於亭屋之間。有老者攜杖臨流,狀若凝思;使高遠之景,更臻寧靜之境。山石大多以濃墨勾勒,淡墨皴擦,披麻皴、折帶皴並用;山巔水畔,多用點筆,三五成行,蔚然成林。用筆松秀靈活,墨色濃淡相宜而見潤澤。自題六言詩一首:“庋堂遠吞山光,構亭平挹江瀨。不知身入畫中,但覺思超塵外。”

皆大歡喜圖周笠立軸絹本水墨淡設色 縱155釐米 橫62.7釐米 (日)私人藏

周笠,生卒年不詳,活動于乾隆、嘉慶年間。字牧山、雲岩,號韻蘭外史、元贊、雲岩山人、念伽山叟。江蘇吳縣人。早年擅肖像、仕女,筆意清逸,色澤娟秀。中年後轉攻花卉、山水。傳世作品有《讀書秋樹根圖》《皆大歡喜圖》。此圖以淡渴墨寫蒼松枝幹,濃墨細寫松針。溪流暮靄,昏昏月輪,皆以淡墨烘染而出,得煙潤清遠之境。松下兩童子,著寬袍,閑坐松根處。一袒胸蹺足,仰頭振雙臂似有所發現;一俯首曲背,聊逗鳥雀,舉止優雅、生動。此圖摻以惲南田花鳥秀潤之筆意,成山水、人物合璧之作,自成一家體格。

五福圖居巢立軸 絹本設色 縱80.5釐米 橫44.5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巢,生年不詳,卒於1899年。字梅生,號梅巢,番禺(廣州)人。工詩詞,擅作山水、花鳥,尤精草蟲,筆法秀雅、明麗。居巢與其弟居廉的繪畫開嶺南畫派的先鋒。傳世作品有《花果圖》《五福圖》等。此圖為作者中年之作。構圖新穎,小石頭旁放著一雙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小竹籠,籠中有五隻小蝙蝠。以“石壽”、“五福”來“祝君”。畫面活潑,寓意深長,有廣東民間特點。

雲嵐煙翠圖 戴熙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8.5釐米 橫64.5釐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範湖草堂圖任熊長卷 絹本 設色 縱35.8釐米 橫705.4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以分段取景、局部特寫的藝術手法,反映了錦秀多姿的範湖草堂的風貌。卷首以浩瀚煙波,映襯錯落有致的平坡田疇和起伏的丘陵,進而構成水環山、山抱水的幽奇意境,平崗山坡,池沼荷塘亭台屋宇,曲徑回廊,虯松垂柳,古木奇卉,分佈穿插,雅得其宜,富於幽趣。山石多用皴擦,林木花卉,近似於陳老蓮蒼老清潤、古拙細勁的手法;屋宇亭台多採用傳統界畫方法;筆法秀勁,設色濃麗清雅兼備,鮮明而不顯浮華。

小橋流水圖虛穀立軸 紙本 水墨 設色 縱83釐米 橫50釐米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港乾美術館藏

圖山水畫,用筆與其花鳥畫同,以小筆、側鋒、渴墨為之,有澀拙趣,而畫樹葉與山峰等則臥毫為之,本圖亦然。所畫山水多小幅,本畫也不大,便於發揮其技法與特長。本畫景色似從其家鄉徽州黃山一帶自然中寫生或觀察得來,構圖有西洋畫透視法影響,與傳統山水畫式有別。而線條之虛澀與設色之清雅,表現景色靈秀幽靜之意趣,恰到好處,獨具特色。

秋山夕照圖吳石仙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04.2釐米 橫51.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吳石仙,生年不詳,卒於1961年。名慶雲,字石仙,號潑墨道人,後以字行,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善畫山水,吸收西畫透視原理,所作峰巒林壑,有陰陽明暗的變化。此圖寫夕陽斜曛,老漢騎瘦驢過橋而歸,童子挑擔相隨;橋下溪邊,漁翁戴笠側身於船上,作扭首閑眺狀。柴籬村舍錯落於遠近山蚴,遠處寺廟塔影隱隱可見。山頂梵宮屋宇巍娥。秋山夕照,歸鴉點點,詩意盡在畫圖中。氣勢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暈染,煙雲生動。畫家擅長米芾、高克恭兩家的畫法。人物線條細膩,落筆瀟灑,具有晚清上海畫派的風格。

雜畫冊吳昌碩冊頁 紙本 墨筆 縱30.6釐米 橫35.4釐米 中國美術館藏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一作倉石,號缶廬,晚號大聾;?o以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曾任丞尉,旋為安東(今江蘇漣水)縣令。後寓上海。工書法,擅寫“石鼓文”;精篆刻,雄渾蒼勁。30歲左右,作畫博取徐謂、朱耷、石濤、李鮮、趙之謙諸家之長,兼取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藝術風貌在我國和日本均有較大影響。傳世作品有“《石山松圖》《桃實圖》《葫蘆圖》等。《雜畫冊》十二幀,此選兩幀。圖一,近景以濕筆作樹,遠景以枯索筆法畫山。山頭著塔,山腳置屋,左下水際浮一舟。意筆作山水,筆墨以簡逸勝。作者長於大寫意花鳥畫,疏於作山水,但其山水一空依傍,有自家面目。左上題:“石頭奇似虎當關,破樹孤雲絕壑口。昨夜夢中馳鐵馬,竟憑畫手奪天山。丁卯九月缶道人年八十四。”畫作於1927年,為其晚年筆。圖二,是大山盤盤,雲氣蒸騰,關隘險峻,題雲:“登臨榆縣城樓望之,有此奇特氣象。”為目擊之景,隨意之筆。此圖為吳昌碩84歲時的作品。

南山積翠圖 王時敏 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47.1釐米橫66.4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時敏(1592—1680)明末清初書畫家。宇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善長畫山水,以黃公望、倪瓚為宗。其作品受當時復古畫風景影響較深,偏重摹古,亦工詩文,善書。後人把他與王鑒、王翠、王原祁合稱“四王”,加吳曆、惲壽平,亦稱“清六家”。存世作品有《仙山樓閣圖》《層巒疊嶂圖》等。此圖山水氣勢雄偉,主峰高踞畫幅正中,眾峰拱擁,密樹濃蔭,雲氣升浮,構圖繁複,行筆縝密,一絲不苟,水墨淋漓酣暢,山問林野一派清潤自然之氣。此圖為畫家暮年為人祝壽之作,畫含“壽比甫山”之意,恭謹而情深,為其佳作。

王時敏 立軸 紙本設色縱171.7釐米橫60.2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淺絳設色,構圖為王時敏所作之常見格局,脫胎于黃公望。峰巒間煙雲浩渺,實中有虛,筆墨技巧老練,取法于黃公望,以中峰作皴,渾厚秀逸。用墨也得董北苑的好處,墨韻婉約生動。圖為畫家70歲時所作。

溪山飛瀑圖 吳又和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97.1釐米橫49.6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吳又和,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康熙年間。安徽歙縣人。書畫皆清絕,石濤極為稱讚,尤工畫山水。此圖近處畫一土坡並寫雜樹數棵,高低疏密,參差有致。溪水沿著坡腳迂曲而來。土城對岸,山巒高聳連綿,瀑布高懸,半山築一屋舍,石階可拾級而通,山腳下雲煙飄浮,村舍隱現。山川優美,佈局用平遠構圖法,以溪水為紐帶,通過不同層次的景物組合而成。筆墨師法元人,但也透露了與石濤畫法的某些相似之處。畫筆圓轉,山石坡腳勾皴,時用側鋒,有柔中寓剛之感。

劍門圖 黃向堅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9釐米橫53.6釐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城垣峭壁,深澗飛瀑,山路盤紆,高塔樓閣。山石以乾筆勾皴,作長披麻,焦墨橫點苔樹。用筆方正、圓轉並施,墨色層次分明,氣勢雄壯,意境深遠。

雨余柳色圖 弘仁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84.4釐米橫45.3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圖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峰巒俊逸,水渚錯落,林木蕭疏,江水遼闊,遠山浮動。全幅以山、坡為主,圖右綴有幾株垂柳,一座小小木橋;圖左設有幾棟屋宇,遠處畫一道流水。此畫筆墨蒼勁整潔,以細筆為主,兼用側鋒,並用乾筆皴擦,有秀逸清幽之氣。

江山無盡圖 弘仁 卷 紙本 水墨 淡設色 縱28.5釐米 橫292.8釐米 (日)泉屋博古館藏

此圖畫的是皖南風光,矩形的重岩絕壁疊連成高峻的巨峰,猶如擎天柱,氣勢恢宏。峭立的岩石參差其間,更增奇險之勢。表現手法仍以線條為主,山壁、岩石不皴不擦,一片空白,陰面與山坳部石塊則以細線密皴和淡設色,形成一種疏密有致的對比。該圖是畫家51歲時為同鄉好友吳慈落而作。

層岩疊壑圖 髡殘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07釐米橫41.4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1612—約1692)清初畫家。僧人。俗姓劉,字石裕,一字介丘,號白禿、石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繭(古“天”字)壤殘道者,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幼而失恃。及長,自剪毛發,投龍山三家庵為僧。性耿直,寡交識。擅畫山水,於元人畫中受王蒙影響較深,亦受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影響。善用禿筆和渴筆,專長幹筆皴擦,景物茂密,筆墨蒼莽荒率,境界奇辟,氣韻渾厚,自成風格。也作佛像。書法學顏真卿。與程青裕並稱“二路”;與原濟(石濤)合稱“二石”,為清初四高僧之一。傳世作品有《溪橋策杖圖》《層岩疊壑圖》《蒼山結茅圖》《長幹行腳圖》《雲洞流泉圖》和《綠樹聽鴯圖》。此圖構圖繁複,丘壑多變,內容豐富,引人入勝,以“高遠”和“深遠”相結合的經營位置,“雲深”、“木稠”、“驚泉”、“幽居”、“大江”、“人舟”等有機貫穿於畫面整體之中,移遠就近、由近知遠的空間組織,寫出深邃的境界。此幅以蒼秀醇厚的筆法,幹筆皴擦,焦墨蓬鬆的苔點以及披麻、解索等皴法的運用。此圖於一層之上更有一層,層層之中複藏一層的藝術處理上,的確有獨到之處,頗耐人尋味。

結社林泉圖 髡殘 紙本水墨 淡設色 縱120.1釐米 橫61.4釐米 (日)泉屋博古館藏

此圖表現的是秋天季節。在畫家筆下,秋樹雖已枝葉疏稀,老幹卻依然昂挺。蒼翠淩天半,飛泉懸樹梢,村舍隱藏在山谷間與溪水邊,白雲冉冉,軒內二高士憑欄席坐。山石皴法,以濃淡相間的墨點和短促的牛毛皴表現,禿筆揮灑,粗服亂頭神韻豐腴。設色以淡赭為主調,略施花青,平中見奇,清雅有趣。

樹梢飛泉圖 法若真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35.7釐米橫56.8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畫面寫“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山林景色。近處坡阜雜樹盤郁,高處山壁峭立,崦崖陡起,山間白雲繚繞,山坳中多處飛泉,奔流下注,仿佛有聲。石骨用硬筆勾勒,多次皴染,既充分表現出嶙峋的石質,又描繪出山石雨後渾厚蒼潤的氣息。

春山秀色圖 高儼 立軸絹本設色 縱174.4釐米橫150.5釐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高儼(1616-1687),清代畫家。宇望公,廣東新會人學多藝,工詩書畫,被稱為三絕,有名於嶺南。尤善山水依傍古人門戶,筆墨蒼勁渾厚,晚年益精。能於月下作畫晝視之尤工。此圖為高儼應同邑梁近義之請,祝其母黃氏81歲大壽作(按:廣東做壽習俗是男重十、女重一)。圖中所繪當為新會六湖峰實景。築於半山的屋宇中,端坐一老婦人,正對景讀簡,旁有侍女候立。老婦想必就是梁母黃氏。此圖落筆沉著,墨色富有層次,全圖渾厚森秀,是高儼的代表作。

空山結屋圖 查士標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98.7釐米橫53.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查士標(1615-1698),清初書畫家。字二瞻,號梅壑、懶老,休寧(今屬安徽)人,後寓揚州(今屬江蘇)。明諸生,入清不應舉,從事書畫、山水,初學倪瓚,後參用吳鎮、董其昌法,筆墨疏簡,風神閒散,意境荒寒。與弘仁、孫逸、汪之瑞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陽四家)。傳世作品有《擬黃子久晴巒暖翠圖》《山水圖》等。此圖畫山石坡樹,溪流小橋。山間水邊樹下,散佈屋舍房字,其中一屋內有二人對坐而談。幹筆皴擦,蕭疏有致,一派高曠清幽之景。此圖佈局工整,樹石刻畫精微,設色淡雅。

仿黃公望富春勝覽圖 查士標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92.5釐米橫44.9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仿黃公望富春勝覽圖筆意。山坡近景,木葉瑟瑟,苔綠點地,坡後幾幢小屋,是幽靜讀書之處。幾片沙渚之間,小橋連接。中景山坡平地,樹叢之中又是幾戶人家,木橋上一老丈拄杖緩行。淺溪對岸地勢漸高,山頭隆起,房屋、拱形磚橋、短亭、溪流點綴其中,景色宜人。筆觸清快,用墨精緻,墨彩斑斕,構圖雖取富春圖,但畫面更多地採用深遠法。

雲容水影圖 查士標 立軸 紙木 淺絳 縱143.6釐米橫72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此圖仿沈周筆意,圖中峭壁崦岩,高山屏列,瀑布川流不息,匯成山溪,水闊處,飄浮兩隻漁艇,二老翁坐艇垂釣,悠然而自得。山石間,板橋茅屋,景物相宜,雲容水影,一片蕭疏,情景入妙。

柳溪漁樂圖 樊圻 長卷 絹本 設色 縱28.6釐米 橫167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樊圻,生於1616年,卒年不詳,清初畫家。字會公、洽公,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精山水、花卉、人物等。與龔賢、高岑、吳宏、葉欣、胡糙、謝蓀、鄒桔為金陵八家。傳世作品有《柳村漁樂圖》《江浦風帆圖》《雪景山水圖》《春山策杖圖》。此圖描繪的是江南水村,起首作河渚深處兩岸陂陀夾行,柳樹叢中房舍掩映。隨著柳樹展開,坡堤逶迤入水,漁舟系泊岸邊。水面逐漸開闊,柳堤村舍漸遠,直至水天相接,無邊無際。此幅取景簡潔,但突出主題;用筆工整嚴謹,簡練準確。全幅充滿生活氣息。

此圖以竹門、籬笆、老樹、古藤、樓屋構成院落門庭,行筆錯落有致。以淡墨勾潤,濃墨點襯,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氣息。人物刻劃寥寥數筆,神情動態,栩栩如生。詩題與畫意,渾然一體,耐人尋味。所繪的是清代揚州天寧寺西邊的彈指閣,為文思和尚居址。此圖是高翔的寫實佳作。

故園圖李鮮立軸 紙本 縱125.5釐米 橫64.8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圖中山巒疊嶂,雜樹濃蔭,山麓下,屋舍人家掩映深處。用筆自如,粗中見細,形神俱足。

北山古屋圖方士庶立軸 絹本 水墨 縱180釐米橫93釐米 江蘇省美術館藏

方士庶(1692—1751),清代畫家。字循遠,號環山,又號小師道人,新安(今安徽歙縣)人,流寓維揚(今江蘇揚州)。山水受學于黃鼎,落筆蒼秀。亦工詩。此圖畫重巒疊嶂,林木疏秀,中藏古屋;近處有遊者緩步,怡然賞景。山石多崔嵬方硬,樹木枝虯葉繁,刻劃精到。畫法師黃尊古,而又自出心裁。張庚《國朝畫徵錄》謂其“用筆靈敏,氣韻駘宕,有出藍之美,為藝苑之後勁。”

皋塗精舍圖李世倬立軸 紙本 設色 縱84釐米 橫45.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世倬,生年不詳,卒於1770年,清代畫家。字天苧、漢章、天濤,號轂齋、星辰、太平拙吏、清在居士,三韓(今內蒙古喀喇沁旗西南)人;一作奉天(今遼寧瀋陽)人。隸籍漢軍正黃旗。官至司右通政。善畫山水、人物,花鳥、果品亦佳。傳世作品有《鍾馗策蹇圖》《溪山訪友圖》等。此圖繪巍峨雄偉群山,樹木蔥郁成林,山頂峰腰平坦處,或樓閣屋字錯落有致,或孤棚獨宇點綴其間。用筆工整細秀。

煙磴寒林圖董邦達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18.7釐米 橫54.7釐米

董邦達(1699—1769),清代畫家。字孚存,號東山,浙江富陽人。雍正十一年(1733)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好古力學,書畫皆精。曾參加編纂《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鑒》諸書。工山水,善用枯筆,鉤勒皴擦,多具逸致。取法董源、巨然、黃公望,而得力于董其昌。傳世作品有《溪山深秀圖》《松崖苔磴圖》《仿黃鶴山樵山水圖》《秋山水閣圖》。此圖山巒層疊,草木豐滋,山下溪水環抱,錯落野屋幽居,境界幽靜清爽。構圖嚴謹,枯筆短皴,筆法渾厚。坡石、雜林、枯枝,繁而不亂,更臻寒林蒼莽氣息。

南山積翠圖王昱立軸 紙本 縱11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昱,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日初,號東莊,太倉人,王原祁堂弟。善畫山水,師法王原祁和宋元諸家。所畫山水,疏而有致,淡而不薄。約卒于清雍正中期,年70餘歲。圖繪兩岸山勢逶迤,一溪曲折中流,遠山雲霧彌漫;溪邊坡石樹叢間,隱見村落山居。境界深遠。用乾筆皴擦,淡墨渲染,多用密點,筆法松秀,色設淺絳。上有自題:“空山寂寂罨遙青,石作屏風樹作肩,晝永畫人無筒事,餐芝飲澗讀黃庭。壬寅九秋,仿子久南山積翠圖,奉祝粲翁年先生七十大壽,並題請正,婁東王昱。”壬寅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是王昱晚年作品。

重林複嶂圖王昱立軸 紙本 設色 縱91.3釐米 橫51.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峰壑幽深,雲煙彌漫,山坳中清泉折疊,三瀑並掛,齊匯小溪,坡腳間松林交蔭,掩映山居茅屋。山石以乾筆皴擦,苔點密集。雲氣以淡墨渲染,設色絢爛古雅,用赭石、汁綠、花青層層混染,畫面顯得十分渾厚深沉。

溪橋深翠圖方琮長卷 紙本 設色 縱31.5釐米 橫135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方琮,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黃山、友璜,號石顛,浙江人。從學于張宗蒼,深得師傳,供奉內廷。工山水,精神氣韻,近似張宗蒼。其作品以摹古為多,嘗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倪瓚《松林亭子圖》等。此卷畫群山起伏,林木茂蔚,壑藏曲水,豁開清溪;兩岸院落山居,路通岸徑溪橋,境界深遠。用筆沉著,峰巒渾厚,遠近景物層次分明,山石皴法多以乾墨積累,林木間亦用淡墨乾擦,氣韻蔥蔚可觀。清代乾隆之際,土大夫于仕宦餘暇,以筆墨供奉太平之娛,都以溫潤清逸為特色,此卷就是清廷繪畫中典型風格之作。

秋林曳杖圖張雨森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57釐米 橫100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雨森,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初名雨紫琅,號蒼塋,安徽當塗人。乾隆時供奉內廷家風韻。善潑墨,用墨皆滲以膠。亦善畫花鳥.此圖作秋山紅樹,峰巒起伏中藏亭橋飛瀑,雲煙繚繞,溪水蕩漾,一長者策杖過橋。構圖險中求隱,用筆多變靈活,細皴密點,石作卷雲,水作橫波,松枝虯曲披靡,既得茂蔚之姿,又獲空靈之氣,設色優美,不落俗套。

上塞錦林圖關槐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42.6釐米 橫64.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關槐,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晉卿,一宇晉軒,號雲岩,一號曙笙,仁和(今杭州)人,官至禮部侍郎。善畫山水,供奉內廷。畫風學習宋元諸家,筆法蒼潤恬靜。活動於乾隆時期。此圖描繪我國長城以北塞外的錦繡風光。綠色的灌木叢,紅彤彤的柞楓樹,錯落于曲流之間,真實生動,儼然另逞獨特面貌。用筆工細,設色鮮麗而又和諧。上方有高宗弘曆御筆題七絕四首,借此圖簡述其先祖及弘曆本人在北塞騎獵、武功的思念,以“祖德勤承告後人”。

重岩暮靄圖潘恭壽立軸 紙本 設色 縱81.5釐米 橫31.5釐米 泰州市博物館藏

圖中峻岩怪石突兀而立,山中泉水飛注入溪,雜樹挺立濃郁,水閣依山臨水,其中一高士展卷沉思,神態超然。境界幽美,深厚蒼渾。

層岩樓石圖蔡嘉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04.1釐米 橫53釐米 重慶博物館藏

蔡嘉,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松原,一字岑州,號雪堂,一號旅亭,長年寓居揚州。與揚州畫派高翔、汪士慎、朱冕為詩畫友。工詩文,善畫花鳥、山石,尤善青綠山水。活動於清乾隆時期。此圖造境點景,奇奧幽深,樹木茂密,高幹軒昂直立,與群樹互為掩映,林間樓閣中高士開軒憑欄閑眺,溪流坡石處,靈石與蕉蔭下,仙鶴一羽,清潤幽雅之情已畢現於畫面;而高山並列,奇峰險石,突兀崢嶸,瀑布如銀練高懸,益臻聲色交加之美。筆墨舒展濃郁,濃淡、疏密、繁簡適度,為畫家經意之作。

嵩洛訪碑圖黃易冊頁 紙本 墨筆 縱17.5釐米 橫50.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二十四頁,繪記畫家在河南嵩洛一帶訪碑的情景。筆墨簡練。選印三頁。圖之一墨筆。荒城野寺,旁矗浮圖。圖之二著色。嵩山前廟宇宏深。圖之三濃著色,紅樹秋山。

岩居秋爽圖奚岡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13.5釐米 橫48.5釐米

奚岡(1746-1805),清代畫家。字鐵生,號蒙泉外史,鶴渚生,原籍為安徽黟縣人,流寓浙江錢塘。善畫山水、花卉。工詩書,精篆刻,與丁敬、黃易、蔣仁齊名,稱“西泠四家”。圖中峰巒挺拔,險中求夷,筆法清秀,淡墨皴擦,罩以花青赭石。山中屋舍,皆藏於岩坳之中,意境深遠。自識:“仿井西老人岩居秋爽圖。嘉慶丙辰小春,蒙泉外史奚岡。”丙辰為嘉慶元年(1796),奚岡年51歲。

紫琅仙館圖錢杜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32.1釐米 橫27.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是錢杜為月樵先生所作,寫紫琅仙館之景。作者以高遠法構圖,近景古樹參天,清溪潺流,小橋橫臥,一人策杖而行。中景草屋數間組成一庭園,中間屋宇坐有二人,一位是主人,一位是訪客,琴童侍立。遠景山巒重疊,山泉直瀉,白雲繚繞,一寺院樓閣隱現於山間。全圖青綠設色,用筆纖細精密,清新秀逸,具趙孟煩、文徵明山水之神韻。畫家作此畫時為57歲。

江瀨山光圖黎簡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7.5釐米 橫59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黎簡,(1747-1799),清代畫家。字簡民,又字未裁,號二樵,廣東順德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貢。工書善詩,精六法。畫師法宋元名家。山水簡淡,其小幀筆勢堅蒼。用筆遒勁精細,間作墨梅。著有《五百四峰堂詩鈔》。此圖作層巒疊嶂,下臨清流,一道懸瀑,氣貫上下;峰勢崢嶸,景色雄壯;水邊平坡,近置茅亭,遠露屋宇。喬木高樹,穿插於亭屋之間。有老者攜杖臨流,狀若凝思;使高遠之景,更臻寧靜之境。山石大多以濃墨勾勒,淡墨皴擦,披麻皴、折帶皴並用;山巔水畔,多用點筆,三五成行,蔚然成林。用筆松秀靈活,墨色濃淡相宜而見潤澤。自題六言詩一首:“庋堂遠吞山光,構亭平挹江瀨。不知身入畫中,但覺思超塵外。”

皆大歡喜圖周笠立軸絹本水墨淡設色 縱155釐米 橫62.7釐米 (日)私人藏

周笠,生卒年不詳,活動于乾隆、嘉慶年間。字牧山、雲岩,號韻蘭外史、元贊、雲岩山人、念伽山叟。江蘇吳縣人。早年擅肖像、仕女,筆意清逸,色澤娟秀。中年後轉攻花卉、山水。傳世作品有《讀書秋樹根圖》《皆大歡喜圖》。此圖以淡渴墨寫蒼松枝幹,濃墨細寫松針。溪流暮靄,昏昏月輪,皆以淡墨烘染而出,得煙潤清遠之境。松下兩童子,著寬袍,閑坐松根處。一袒胸蹺足,仰頭振雙臂似有所發現;一俯首曲背,聊逗鳥雀,舉止優雅、生動。此圖摻以惲南田花鳥秀潤之筆意,成山水、人物合璧之作,自成一家體格。

五福圖居巢立軸 絹本設色 縱80.5釐米 橫44.5釐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居巢,生年不詳,卒於1899年。字梅生,號梅巢,番禺(廣州)人。工詩詞,擅作山水、花鳥,尤精草蟲,筆法秀雅、明麗。居巢與其弟居廉的繪畫開嶺南畫派的先鋒。傳世作品有《花果圖》《五福圖》等。此圖為作者中年之作。構圖新穎,小石頭旁放著一雙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小竹籠,籠中有五隻小蝙蝠。以“石壽”、“五福”來“祝君”。畫面活潑,寓意深長,有廣東民間特點。

雲嵐煙翠圖 戴熙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8.5釐米 橫64.5釐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範湖草堂圖任熊長卷 絹本 設色 縱35.8釐米 橫705.4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以分段取景、局部特寫的藝術手法,反映了錦秀多姿的範湖草堂的風貌。卷首以浩瀚煙波,映襯錯落有致的平坡田疇和起伏的丘陵,進而構成水環山、山抱水的幽奇意境,平崗山坡,池沼荷塘亭台屋宇,曲徑回廊,虯松垂柳,古木奇卉,分佈穿插,雅得其宜,富於幽趣。山石多用皴擦,林木花卉,近似於陳老蓮蒼老清潤、古拙細勁的手法;屋宇亭台多採用傳統界畫方法;筆法秀勁,設色濃麗清雅兼備,鮮明而不顯浮華。

小橋流水圖虛穀立軸 紙本 水墨 設色 縱83釐米 橫50釐米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港乾美術館藏

圖山水畫,用筆與其花鳥畫同,以小筆、側鋒、渴墨為之,有澀拙趣,而畫樹葉與山峰等則臥毫為之,本圖亦然。所畫山水多小幅,本畫也不大,便於發揮其技法與特長。本畫景色似從其家鄉徽州黃山一帶自然中寫生或觀察得來,構圖有西洋畫透視法影響,與傳統山水畫式有別。而線條之虛澀與設色之清雅,表現景色靈秀幽靜之意趣,恰到好處,獨具特色。

秋山夕照圖吳石仙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04.2釐米 橫51.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吳石仙,生年不詳,卒於1961年。名慶雲,字石仙,號潑墨道人,後以字行,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善畫山水,吸收西畫透視原理,所作峰巒林壑,有陰陽明暗的變化。此圖寫夕陽斜曛,老漢騎瘦驢過橋而歸,童子挑擔相隨;橋下溪邊,漁翁戴笠側身於船上,作扭首閑眺狀。柴籬村舍錯落於遠近山蚴,遠處寺廟塔影隱隱可見。山頂梵宮屋宇巍娥。秋山夕照,歸鴉點點,詩意盡在畫圖中。氣勢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暈染,煙雲生動。畫家擅長米芾、高克恭兩家的畫法。人物線條細膩,落筆瀟灑,具有晚清上海畫派的風格。

雜畫冊吳昌碩冊頁 紙本 墨筆 縱30.6釐米 橫35.4釐米 中國美術館藏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一作倉石,號缶廬,晚號大聾;?o以後以字行,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曾任丞尉,旋為安東(今江蘇漣水)縣令。後寓上海。工書法,擅寫“石鼓文”;精篆刻,雄渾蒼勁。30歲左右,作畫博取徐謂、朱耷、石濤、李鮮、趙之謙諸家之長,兼取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新貌。其藝術風貌在我國和日本均有較大影響。傳世作品有“《石山松圖》《桃實圖》《葫蘆圖》等。《雜畫冊》十二幀,此選兩幀。圖一,近景以濕筆作樹,遠景以枯索筆法畫山。山頭著塔,山腳置屋,左下水際浮一舟。意筆作山水,筆墨以簡逸勝。作者長於大寫意花鳥畫,疏於作山水,但其山水一空依傍,有自家面目。左上題:“石頭奇似虎當關,破樹孤雲絕壑口。昨夜夢中馳鐵馬,竟憑畫手奪天山。丁卯九月缶道人年八十四。”畫作於1927年,為其晚年筆。圖二,是大山盤盤,雲氣蒸騰,關隘險峻,題雲:“登臨榆縣城樓望之,有此奇特氣象。”為目擊之景,隨意之筆。此圖為吳昌碩84歲時的作品。

南山積翠圖 王時敏 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47.1釐米橫66.4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時敏(1592—1680)明末清初書畫家。宇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善長畫山水,以黃公望、倪瓚為宗。其作品受當時復古畫風景影響較深,偏重摹古,亦工詩文,善書。後人把他與王鑒、王翠、王原祁合稱“四王”,加吳曆、惲壽平,亦稱“清六家”。存世作品有《仙山樓閣圖》《層巒疊嶂圖》等。此圖山水氣勢雄偉,主峰高踞畫幅正中,眾峰拱擁,密樹濃蔭,雲氣升浮,構圖繁複,行筆縝密,一絲不苟,水墨淋漓酣暢,山問林野一派清潤自然之氣。此圖為畫家暮年為人祝壽之作,畫含“壽比甫山”之意,恭謹而情深,為其佳作。

王時敏 立軸 紙本設色縱171.7釐米橫60.2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淺絳設色,構圖為王時敏所作之常見格局,脫胎于黃公望。峰巒間煙雲浩渺,實中有虛,筆墨技巧老練,取法于黃公望,以中峰作皴,渾厚秀逸。用墨也得董北苑的好處,墨韻婉約生動。圖為畫家70歲時所作。

溪山飛瀑圖 吳又和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97.1釐米橫49.6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吳又和,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康熙年間。安徽歙縣人。書畫皆清絕,石濤極為稱讚,尤工畫山水。此圖近處畫一土坡並寫雜樹數棵,高低疏密,參差有致。溪水沿著坡腳迂曲而來。土城對岸,山巒高聳連綿,瀑布高懸,半山築一屋舍,石階可拾級而通,山腳下雲煙飄浮,村舍隱現。山川優美,佈局用平遠構圖法,以溪水為紐帶,通過不同層次的景物組合而成。筆墨師法元人,但也透露了與石濤畫法的某些相似之處。畫筆圓轉,山石坡腳勾皴,時用側鋒,有柔中寓剛之感。

劍門圖 黃向堅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9釐米橫53.6釐米吉林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城垣峭壁,深澗飛瀑,山路盤紆,高塔樓閣。山石以乾筆勾皴,作長披麻,焦墨橫點苔樹。用筆方正、圓轉並施,墨色層次分明,氣勢雄壯,意境深遠。

雨余柳色圖 弘仁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84.4釐米橫45.3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圖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峰巒俊逸,水渚錯落,林木蕭疏,江水遼闊,遠山浮動。全幅以山、坡為主,圖右綴有幾株垂柳,一座小小木橋;圖左設有幾棟屋宇,遠處畫一道流水。此畫筆墨蒼勁整潔,以細筆為主,兼用側鋒,並用乾筆皴擦,有秀逸清幽之氣。

江山無盡圖 弘仁 卷 紙本 水墨 淡設色 縱28.5釐米 橫292.8釐米 (日)泉屋博古館藏

此圖畫的是皖南風光,矩形的重岩絕壁疊連成高峻的巨峰,猶如擎天柱,氣勢恢宏。峭立的岩石參差其間,更增奇險之勢。表現手法仍以線條為主,山壁、岩石不皴不擦,一片空白,陰面與山坳部石塊則以細線密皴和淡設色,形成一種疏密有致的對比。該圖是畫家51歲時為同鄉好友吳慈落而作。

層岩疊壑圖 髡殘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07釐米橫41.4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1612—約1692)清初畫家。僧人。俗姓劉,字石裕,一字介丘,號白禿、石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繭(古“天”字)壤殘道者,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幼而失恃。及長,自剪毛發,投龍山三家庵為僧。性耿直,寡交識。擅畫山水,於元人畫中受王蒙影響較深,亦受明代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影響。善用禿筆和渴筆,專長幹筆皴擦,景物茂密,筆墨蒼莽荒率,境界奇辟,氣韻渾厚,自成風格。也作佛像。書法學顏真卿。與程青裕並稱“二路”;與原濟(石濤)合稱“二石”,為清初四高僧之一。傳世作品有《溪橋策杖圖》《層岩疊壑圖》《蒼山結茅圖》《長幹行腳圖》《雲洞流泉圖》和《綠樹聽鴯圖》。此圖構圖繁複,丘壑多變,內容豐富,引人入勝,以“高遠”和“深遠”相結合的經營位置,“雲深”、“木稠”、“驚泉”、“幽居”、“大江”、“人舟”等有機貫穿於畫面整體之中,移遠就近、由近知遠的空間組織,寫出深邃的境界。此幅以蒼秀醇厚的筆法,幹筆皴擦,焦墨蓬鬆的苔點以及披麻、解索等皴法的運用。此圖於一層之上更有一層,層層之中複藏一層的藝術處理上,的確有獨到之處,頗耐人尋味。

結社林泉圖 髡殘 紙本水墨 淡設色 縱120.1釐米 橫61.4釐米 (日)泉屋博古館藏

此圖表現的是秋天季節。在畫家筆下,秋樹雖已枝葉疏稀,老幹卻依然昂挺。蒼翠淩天半,飛泉懸樹梢,村舍隱藏在山谷間與溪水邊,白雲冉冉,軒內二高士憑欄席坐。山石皴法,以濃淡相間的墨點和短促的牛毛皴表現,禿筆揮灑,粗服亂頭神韻豐腴。設色以淡赭為主調,略施花青,平中見奇,清雅有趣。

樹梢飛泉圖 法若真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35.7釐米橫56.8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畫面寫“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山林景色。近處坡阜雜樹盤郁,高處山壁峭立,崦崖陡起,山間白雲繚繞,山坳中多處飛泉,奔流下注,仿佛有聲。石骨用硬筆勾勒,多次皴染,既充分表現出嶙峋的石質,又描繪出山石雨後渾厚蒼潤的氣息。

春山秀色圖 高儼 立軸絹本設色 縱174.4釐米橫150.5釐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高儼(1616-1687),清代畫家。宇望公,廣東新會人學多藝,工詩書畫,被稱為三絕,有名於嶺南。尤善山水依傍古人門戶,筆墨蒼勁渾厚,晚年益精。能於月下作畫晝視之尤工。此圖為高儼應同邑梁近義之請,祝其母黃氏81歲大壽作(按:廣東做壽習俗是男重十、女重一)。圖中所繪當為新會六湖峰實景。築於半山的屋宇中,端坐一老婦人,正對景讀簡,旁有侍女候立。老婦想必就是梁母黃氏。此圖落筆沉著,墨色富有層次,全圖渾厚森秀,是高儼的代表作。

空山結屋圖 查士標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98.7釐米橫53.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查士標(1615-1698),清初書畫家。字二瞻,號梅壑、懶老,休寧(今屬安徽)人,後寓揚州(今屬江蘇)。明諸生,入清不應舉,從事書畫、山水,初學倪瓚,後參用吳鎮、董其昌法,筆墨疏簡,風神閒散,意境荒寒。與弘仁、孫逸、汪之瑞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陽四家)。傳世作品有《擬黃子久晴巒暖翠圖》《山水圖》等。此圖畫山石坡樹,溪流小橋。山間水邊樹下,散佈屋舍房字,其中一屋內有二人對坐而談。幹筆皴擦,蕭疏有致,一派高曠清幽之景。此圖佈局工整,樹石刻畫精微,設色淡雅。

仿黃公望富春勝覽圖 查士標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92.5釐米橫44.9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仿黃公望富春勝覽圖筆意。山坡近景,木葉瑟瑟,苔綠點地,坡後幾幢小屋,是幽靜讀書之處。幾片沙渚之間,小橋連接。中景山坡平地,樹叢之中又是幾戶人家,木橋上一老丈拄杖緩行。淺溪對岸地勢漸高,山頭隆起,房屋、拱形磚橋、短亭、溪流點綴其中,景色宜人。筆觸清快,用墨精緻,墨彩斑斕,構圖雖取富春圖,但畫面更多地採用深遠法。

雲容水影圖 查士標 立軸 紙木 淺絳 縱143.6釐米橫72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此圖仿沈周筆意,圖中峭壁崦岩,高山屏列,瀑布川流不息,匯成山溪,水闊處,飄浮兩隻漁艇,二老翁坐艇垂釣,悠然而自得。山石間,板橋茅屋,景物相宜,雲容水影,一片蕭疏,情景入妙。

柳溪漁樂圖 樊圻 長卷 絹本 設色 縱28.6釐米 橫167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樊圻,生於1616年,卒年不詳,清初畫家。字會公、洽公,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精山水、花卉、人物等。與龔賢、高岑、吳宏、葉欣、胡糙、謝蓀、鄒桔為金陵八家。傳世作品有《柳村漁樂圖》《江浦風帆圖》《雪景山水圖》《春山策杖圖》。此圖描繪的是江南水村,起首作河渚深處兩岸陂陀夾行,柳樹叢中房舍掩映。隨著柳樹展開,坡堤逶迤入水,漁舟系泊岸邊。水面逐漸開闊,柳堤村舍漸遠,直至水天相接,無邊無際。此幅取景簡潔,但突出主題;用筆工整嚴謹,簡練準確。全幅充滿生活氣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