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被稱為“二十世紀末最後一位中國畫大師”而飲譽畫壇

​​​​​​​​​​​​​​​​​​​​​​​張朋: (1918——2009)字錫百,山東高密人,自幼受家庭薰陶,酷愛繪畫及書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紡織工學院教授、青島畫院副院長、青島畫院名譽院長,與黃秋園、陳子莊、陶博吾並稱為“在野派四大家”,他又被評論界稱為“二十世紀末最後一位中國畫大師”而飲譽畫壇 ,終成一代畫壇精神領袖。人民美術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有《張朋畫輯》、《張朋畫集》、《張朋畫選》、《撫鶴堂藏張朋畫集》及新增再版的《撫鶴堂藏張朋畫集》等。[1] 1940年至1978年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1979年起任山東紡織工學院染織美術教研室主任、為教授 。其實,張朋是一個極具個性、又極有天賦的畫家。張朋沒有上過正規大學,少年時讀私塾,自學繪畫,而後做了大半輩子的小學美術教師,不求聞達,默默耕作,直至先生晚年聲譽鵲起時,才被識者推介當上紡織工學院的教授。張朋花鳥、山水、人物均擅,尤以花鳥墨蹟留世者居多。張氏畫早年學清代高南阜及近代張書旗,工寫結合。中年後移師齊白石,專攻大寫意一路,卓然自成一家。他的畫,或花卉、或翎毛、或動物、或山水、或人物,無不得其生動,多其樸拙,皆各有特色。張氏每作一畫,幾乎皆極其用心,畫面造型力求簡潔傳神,一筆不多,一筆不少,超凡脫俗,滿紙生氣,給人耐得品嚼。有論者評述張氏畫作“得白石形神似與不似者,張朋是一人”,這話實不為過。國畫大師 張朋張朋一生平實質樸,感情真摯,專注繪事,自甘清寂,終名重天下。記得有位作家曾說過:只有當精神寂寞時,他才有大藝術。張朋正幸被言中。南京陳傳席教授在編著《現代中國畫史》時,把張朋和黃秋園、陳子莊、陶博吾列為“在野派”四大家。陳傳席是當今有名望的一位美術評論家,撰文說話直言不諱,實話實說,並以“十載狂名驚俗世”名於藝壇,陳氏如此珍視張朋,足見張朋之藝術已非一般人而為之。

​​​​​​​​​​​​​​​​​​​​​​​張朋: (1918——2009)字錫百,山東高密人,自幼受家庭薰陶,酷愛繪畫及書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紡織工學院教授、青島畫院副院長、青島畫院名譽院長,與黃秋園、陳子莊、陶博吾並稱為“在野派四大家”,他又被評論界稱為“二十世紀末最後一位中國畫大師”而飲譽畫壇 ,終成一代畫壇精神領袖。人民美術出版社、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有《張朋畫輯》、《張朋畫集》、《張朋畫選》、《撫鶴堂藏張朋畫集》及新增再版的《撫鶴堂藏張朋畫集》等。[1] 1940年至1978年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1979年起任山東紡織工學院染織美術教研室主任、為教授 。其實,張朋是一個極具個性、又極有天賦的畫家。張朋沒有上過正規大學,少年時讀私塾,自學繪畫,而後做了大半輩子的小學美術教師,不求聞達,默默耕作,直至先生晚年聲譽鵲起時,才被識者推介當上紡織工學院的教授。張朋花鳥、山水、人物均擅,尤以花鳥墨蹟留世者居多。張氏畫早年學清代高南阜及近代張書旗,工寫結合。中年後移師齊白石,專攻大寫意一路,卓然自成一家。他的畫,或花卉、或翎毛、或動物、或山水、或人物,無不得其生動,多其樸拙,皆各有特色。張氏每作一畫,幾乎皆極其用心,畫面造型力求簡潔傳神,一筆不多,一筆不少,超凡脫俗,滿紙生氣,給人耐得品嚼。有論者評述張氏畫作“得白石形神似與不似者,張朋是一人”,這話實不為過。國畫大師 張朋張朋一生平實質樸,感情真摯,專注繪事,自甘清寂,終名重天下。記得有位作家曾說過:只有當精神寂寞時,他才有大藝術。張朋正幸被言中。南京陳傳席教授在編著《現代中國畫史》時,把張朋和黃秋園、陳子莊、陶博吾列為“在野派”四大家。陳傳席是當今有名望的一位美術評論家,撰文說話直言不諱,實話實說,並以“十載狂名驚俗世”名於藝壇,陳氏如此珍視張朋,足見張朋之藝術已非一般人而為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