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有兩娃常爭執,怎樣才能讓他們相親相愛?

家有兩娃, 爭玩具、爭媽媽、爭第一……各種爭執輪番上演, 怎麼?二胎生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歲月靜好, 相親相愛, 兩小只卻愈發有相愛相殺的傾向了呢?

作者:一木釘

懷二寶的時候, 總幻想著, 老大老二和諧相處、互相依靠的溫馨畫面, 畢竟他們是除了爸爸媽媽以外最親近的人了。

然而, 嘩啦啦, 現實卻是美夢碎了一地。

我家裡的這哥倆一個2歲多, 一個4歲多, 都是不太懂事的年紀, 每天都在各種爭。 我抱哥哥, 弟弟就會大哭著喊:“不要抱哥哥!”, 我抱弟弟, 哥哥又會幽怨地說:“你還沒抱我呢。 ”都抱在懷裡, 他們又會你推我搡, 總是企圖一個人霸佔媽媽。

我們的日常是:安靜不了一會兒就分分鐘互掐, 一個哭一個叫, 這個告狀, 那個也不示弱。 面對這樣的局面, 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不是和稀泥, 就是轉移注意力逃走, 有時候看哪個哭得厲害, 就把另一個訓一頓(昏官啊)。

毫無懸念的, 兩小只的爭執越來越多, 距離我曾經的幻想越來越遠了。

在一次爭執過後, 我在頭腦中重播剛才的情境, 忽然發覺, 雖然孩子們爭執有他們自己的原因, 但是, 有時候, 我們大人竟在無意識地挑撥著小哥倆的關係。

不得不承認, 有時確實是我們沒有做出正面的引導, 總是想要息事寧人、大事化小, 而忽略了養育中的一些要點。

養育孩子是個技術活, 在多子家庭, 我們更需要儘快修煉, 讓自己呈幾何倍數地去成長, 以免帶偏孩子, 讓原本可以相親相愛的兩個孩子變成了相愛相殺。

1、謹言慎行, 避免刺激孩子之間的競爭、比較。

家有兩娃, 家人難免會覺得分身乏術, 有時候面對爭執, 急於解脫, 便會使用激將法, 或者通過比較, 激勵一個孩子像另一個一樣, 而促使孩子聽話。 這一招確實奏效, 孩子們為了得到大人的讚賞總是願意逢迎。

但是由於孩子們的性別、年齡、性格的不同, 這樣的比較難免有失偏頗 , 而且這種自帶評價意味的說教容易讓孩子不自覺地去比較,

競爭, 從而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知。 同時, 孩子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 做家長應謹言慎行, 不要為了避免麻煩而使用刺激、比較、抬高一方而貶低另一方的言行。 我們要看到每個孩子的特殊性, 鼓勵每個孩子發展出自己的長處。

2、不用負面眼光去解讀孩子的行為, 淡然面對爭吵。

教育專家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一書中提到:不要預設孩子是嫉妒的、報復的、不講理的、這樣的預設不對, 這才是挑撥他們關係的心理基礎。 這是大人們的心結, 這種心結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評價。

孩子們的相處難免打打鬧鬧, 有時候這只是他們的一種相處方式。

只要打鬧之中不存在安全隱患, 我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因為不管你信不信, 孩子們吵架或打架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讓你介入。 (簡.尼爾森Jane Nelsen《正面管教》A-Z)

面對孩子們的爭執, 我們選擇淡然處之, 也許你會發現, 他們不一會兒就又和好如初了。

3、就事論事, 強調公平。

孩子長幼分別, 我們常常會賦予老大更多的責任,對他有更多的期待,有時候甚至希望他們成為我們管理老小的幫手。

過多的期待往往催生更多的失望,這會給老大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責難。

記住,年長的孩子也是孩子,不能讓他們去承擔本不屬於他們的、過多的責任。同時因為老二的降生,一直在家裡是獨生子的老大有被趕下“王位”的失落感,我們需要及時關注老大的心理需求。

做好兩個孩子之間的天平,處理事情儘量公平,就事論事。

4、正面引導,強調合作。

我們應該改變我們的說話習慣,多用正面的,積極的詞彙。比如:“跟弟弟玩的時候,要輕一點。”而不是:“別打弟弟,你怎麼能這樣!”。引導孩子有一個準確的正面的行為,去疏導,而不是去圍堵。

多發現孩子們之間有愛的言行,多看看孩子行為背後的正向動機,在各種機會和場合中讓孩子知道他們和兄弟(姐妹)的關係很好。發自內心的去欣賞,信任孩子們。

給孩子們創造合作的機會,並留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磨合、相處,比如共同玩一個小遊戲,比如共同承擔一次家務活,適時引導他們說出鼓勵對方,感謝對方的話語,加深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其實,孩子們爭執的背後往往是在試探父母是否依然愛他,是否不偏不向。只有看清孩子的真實動機,我們才能更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注意自己的言行措辭,用心去管教。這樣,手足同心,兄友弟恭也將不再是難事。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親子專欄簽約作者。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交流!

我們常常會賦予老大更多的責任,對他有更多的期待,有時候甚至希望他們成為我們管理老小的幫手。

過多的期待往往催生更多的失望,這會給老大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責難。

記住,年長的孩子也是孩子,不能讓他們去承擔本不屬於他們的、過多的責任。同時因為老二的降生,一直在家裡是獨生子的老大有被趕下“王位”的失落感,我們需要及時關注老大的心理需求。

做好兩個孩子之間的天平,處理事情儘量公平,就事論事。

4、正面引導,強調合作。

我們應該改變我們的說話習慣,多用正面的,積極的詞彙。比如:“跟弟弟玩的時候,要輕一點。”而不是:“別打弟弟,你怎麼能這樣!”。引導孩子有一個準確的正面的行為,去疏導,而不是去圍堵。

多發現孩子們之間有愛的言行,多看看孩子行為背後的正向動機,在各種機會和場合中讓孩子知道他們和兄弟(姐妹)的關係很好。發自內心的去欣賞,信任孩子們。

給孩子們創造合作的機會,並留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磨合、相處,比如共同玩一個小遊戲,比如共同承擔一次家務活,適時引導他們說出鼓勵對方,感謝對方的話語,加深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其實,孩子們爭執的背後往往是在試探父母是否依然愛他,是否不偏不向。只有看清孩子的真實動機,我們才能更好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注意自己的言行措辭,用心去管教。這樣,手足同心,兄友弟恭也將不再是難事。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親子專欄簽約作者。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