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在東北張鼓峰被蘇軍暴揍後,為何產生急於拿下武漢的想法

1938年8月, 日軍和蘇軍為爭奪東北地區的張鼓峰爆發衝突, 日本被蘇軍碾壓, 傷亡1400多人。

“張鼓峰事件”後, 侵華日軍對攻佔武漢更加急不可耐。

為了說服東京大本營, 他們提出了一個迄今為止最為重大的、令大本營無法拒絕的理由:

只要國民政府還盤踞在漢口, 漢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為其勢力範圍的共產軍和主要控制著西南各省的國民黨軍之間的結合點, 以及國共合作的楔子.

所以, 首先為了摧毀抗日戰爭的最大因素國共合作的勢力, 攻下武漢是絕對必要的。 因為佔領了漢口, 才能切斷國共統治地區的聯繫, 並可能產生兩黨的分裂。

只要佔領了中國的武漢, 國民黨和共產黨就會分裂, 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會瓦解——日本人依據什麼邏輯得出這樣一個古怪的結論?

只是, 這一結論反映出縈繞在日本人心頭的兩個最令他們懼怕的詞:一個是“共產黨”, 另一個就是“持久戰”。

前者是他們在意識形態上最強硬的精神對手, 而後者直指他們發動的這場規模巨大的侵略戰爭的死穴:如果被中國拖入長久的戰爭, 對日本來講是一場無法擺脫的災難。

一九三八年, 在中國難耐的暑熱中, 日本人最懼怕的兩個詞被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

希圖一旦佔領武漢國共就會分裂, 一旦國共分裂中國就會屈服, 一旦中國屈服戰爭就會結束, 一旦戰爭結束就在中國的國土上為天皇修建一座皇宮的日本人此時並不知道, 一部深刻影響了抗戰進程乃至戰爭結局的歷史性著述即將在中國出版。

著述名為《論持久戰》, 作者是共產黨領袖毛澤東。

親愛的朋友, 如您喜歡本文, 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帳號dapengshuoshu)。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