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眉微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詩有雲

《臨江仙·送錢穆父》

【北宋】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 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 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

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 具有鮮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 但另一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頗深, 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 他總能“游於物之外”, “無所往而不樂”, 以一種恬淡自安、閒雅自適的態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 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

感複念

楊絳說:我清醒地看到稱作“我們家”的寓所, 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家在哪裡, 我不知道, 我還在尋覓歸途。

蘇軾以前寫,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飛鴻那計複東西。

我們的一生都在尋覓, 尋覓後停留, 停留後尋覓, 沒有止境, 能夠依然一笑的人, 實在太少太少。

“生、老、病、死, 都沒有什麼表示。 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 長大就長大, 長不大也就算了。 ”

初讀起來覺得很悲觀寥落, 似乎一切都是尋常, 人的冷靜已近乎漠然。 翻完最後一頁, 似乎才有點兒明白。

一個人回望過去的時候, 往事就是不足為道的, 一切境遇, 隔著幾十年光陰再看,

就變成了漫不經心的一句話。

顰兒說

朋友說年齡賦予我們衰老, 漸漸地願聞寧靜。 我思緒遲緩, 濾緒再三, 覺得更有一份沉重。 而它, 或就是源於衰老, 但卻成長於習慣。

開始習慣去問因由, 最後習慣於因由。 但有的人看因由, 有的人看結局, 看因由的人逃不脫結局,

看結局的人終會尋因由。

不知則無懼, 不知而無慮, 難得糊塗!寧可不知!所以願為寧靜, 所以願為不爭, 所以願為放下, 所以甘於平常。

近約的旅途, 相似的風景, 有別於不同的感悟, 而生萬物, 而生萬象, 而生世界。 我們常說的“順其自然”, 更多的是一種主動的預判, 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當漸漸地體會得失隨行, 漸漸地明白歲月如歌, 漸漸地感悟生命無常, 漸漸地感覺沉重只是個過程, 我們開始說“順其自然”, 開始懂得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