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總理贊許這名國民黨將領一生中做過兩件好事

前言

台兒莊大捷是中國軍民取得了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一次最重大的勝利, 它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抗日信心。 李宗仁是這場戰役中的將領之一, 他的有力領導, 也是台兒莊戰役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1969年的今天, 李宗仁逝世, 請大家跟小紅果一同重溫台兒莊戰役和“福將”李宗仁其人。

1938年, 李宗仁領導的部隊在院內集結, 村民在一旁觀看

擊垮日寇, 取得大捷

李宗仁上任之後, 目睹了國民黨軍在華北、淞滬和南京作戰中採取單純固守、據點死拼的戰略戰術原則帶來的慘痛後果。 所以, 當日軍兵鋒劍指徐州時, 李宗仁提出應改變原作戰方針, 將陣地戰、運動戰與遊擊戰相互配合, 打擊日軍。

李宗仁在徐州會戰中, 將第五戰區劃分為四個遊擊區, 廣泛實施遊擊戰以牽制、消耗日軍。 同時, 國民政府最高軍事當局還從全國整體戰略部署出發,

要求各戰區採用遊擊戰策應徐州會戰。

李宗仁在台兒莊站的留影

由於李宗仁的抗日遊擊理論的運用, 使得徐州會戰取得很大的勝利。 尤其是徐州會戰中著名的台兒莊大捷, 極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的信心, 中國軍民取得了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一次最重大的勝利。

台兒莊戰役中日軍向中國軍隊進攻

當聞說李宗仁在台兒莊打敗了日軍最精銳的兩個師團, 蔣介石是不願意相信的, 因為他不明白, 第五戰區的偏師弱旅怎麼可能有這樣的戰鬥力。 不僅他有疑問, 就連日軍大本營都覺得不可思議:“你們的王牌部隊都不行,

連南京城都被我們攻佔了, 怎麼會在台兒莊這個小地方被雜牌軍擊敗?”後來,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每個月打一個較大的勝仗, 如象平型關、台兒莊一類的, 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 振起我軍的士氣, 號召世界的聲援。 ”

深明大義的將領

年輕時的李宗仁

回顧台兒莊大捷, 不得不提李宗仁。 他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關鍵的“福將”。 福將之“福”, 一是他個人歷經戰場炮火和政壇暗箭, 屢次大難不死;二是在重大歷史關頭, 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新桂系, 作為具有決定意義的中間力量, 幾乎總是能做出明智抉擇。 李宗仁對於國民黨抗日遊擊戰方針的確定和具體的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關於抗日遊擊戰的理論闡釋、戰略謀劃和親身實踐在國民黨對日作戰史上寫下精彩的一筆。

回顧台兒莊大捷, 不得不提李宗仁。 他也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關鍵的“福將”。 福將之“福”, 一是他個人歷經戰場炮火和政壇暗箭, 屢次大難不死;二是在重大歷史關頭, 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新桂系,作為具有決定意義的中間力量,幾乎總是能做出明智抉擇。李宗仁對於國民黨抗日遊擊戰方針的確定和具體的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關於抗日遊擊戰的理論闡釋、戰略謀劃和親身實踐在國民黨對日作戰史上寫下精彩的一筆。

李宗仁是在民國初年的亂世中起家,與黃紹竑、白崇禧組成了“桂系三雄”,靠精誠團結、艱苦奮戰,擊敗曾經不可一世的舊桂系軍閥陸榮廷等,平定廣西。因為不滿軍閥地方割據勢態,桂系三雄選擇跟隨蔣介石,加入全國統一進程。但在北伐後,他們與蔣介石關係破裂。

新桂系三巨頭:左為李宗仁、中間黃紹竑、右為白崇禧資料圖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山河破碎之際,李宗仁、白崇禧等致電國民政府,表示願“統率第五路軍全體將士及廣西全省1300萬民眾,擁護委座(蔣介石)抗戰主張到底,任何犧牲,在所不惜”。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不顧個人恩怨,再次上任,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抗爭到底。

李宗仁與第二任妻子郭德潔

青春戎馬,晚節黃花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大部被殲,國民黨統治面臨覆滅命運,相反共產黨的勝利已成定局。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下野;同年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1949年11月,桂系部隊大部被殲,李宗仁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一個月後,他乘機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16年流亡生涯。

1965年,在美國16年的李宗仁回國,在機場與周恩來總理握手

身在海外的李宗仁心系祖國,先後5次派人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積極為回歸祖國大陸做準備。1965年7月20日,衝破重重險阻,曾任“國民政府代總統”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從美國回到北京,周恩來總理到機場歡迎。李宗仁在機場宣讀聲明,表示要為完成祖國統一作出貢獻。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党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65年,毛澤東會見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

1969年1月,李宗仁去世,享年78歲。他以一個愛國者的身份留下遺言:“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的,在這個偉大時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一個無比的光榮。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份子的前途為念,他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 — — — END — — — —

圖、文 | 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新桂系,作為具有決定意義的中間力量,幾乎總是能做出明智抉擇。李宗仁對於國民黨抗日遊擊戰方針的確定和具體的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關於抗日遊擊戰的理論闡釋、戰略謀劃和親身實踐在國民黨對日作戰史上寫下精彩的一筆。

李宗仁是在民國初年的亂世中起家,與黃紹竑、白崇禧組成了“桂系三雄”,靠精誠團結、艱苦奮戰,擊敗曾經不可一世的舊桂系軍閥陸榮廷等,平定廣西。因為不滿軍閥地方割據勢態,桂系三雄選擇跟隨蔣介石,加入全國統一進程。但在北伐後,他們與蔣介石關係破裂。

新桂系三巨頭:左為李宗仁、中間黃紹竑、右為白崇禧資料圖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山河破碎之際,李宗仁、白崇禧等致電國民政府,表示願“統率第五路軍全體將士及廣西全省1300萬民眾,擁護委座(蔣介石)抗戰主張到底,任何犧牲,在所不惜”。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不顧個人恩怨,再次上任,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抗爭到底。

李宗仁與第二任妻子郭德潔

青春戎馬,晚節黃花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大部被殲,國民黨統治面臨覆滅命運,相反共產黨的勝利已成定局。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下野;同年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1949年11月,桂系部隊大部被殲,李宗仁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一個月後,他乘機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16年流亡生涯。

1965年,在美國16年的李宗仁回國,在機場與周恩來總理握手

身在海外的李宗仁心系祖國,先後5次派人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積極為回歸祖國大陸做準備。1965年7月20日,衝破重重險阻,曾任“國民政府代總統”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從美國回到北京,周恩來總理到機場歡迎。李宗仁在機場宣讀聲明,表示要為完成祖國統一作出貢獻。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党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65年,毛澤東會見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

1969年1月,李宗仁去世,享年78歲。他以一個愛國者的身份留下遺言:“我在1965年毅然從海外回到祖國所走的這一條路是走對了的,在這個偉大時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分子是一個無比的光榮。在我快要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我還深以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一切愛國的知識份子的前途為念,他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同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 — — — END — — — —

圖、文 | 均來源於網路

微信公眾號“紅果記憶”同步更新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