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晉中人最方便去的四個圖書館(省市區館)

省圖

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百年老館之一, 是由政府主辦的公益性、免費對外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 2013年, 宏偉、現代、開放、人文的山西省圖書館新館在汾河公園西側的長風文化島向讀者敞開懷抱。

1909年, 即清宣統元年, 山西巡撫寶棻奏《晉省創設圖書館折》, 晉省圖書館正式成立, 後改名山西省立第一通俗圖書館, 館內所藏經史子集18000卷, 東西各國科學書七百余種, 成為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圖書館之一。

1919年10月, 在文廟建成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

1925年3月, 更名為山西公立圖書館;1933年10月, 易名為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

1949年4月, 太原解放後, 成立山西省圖書博物館。

1956年, 為了響應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 大力加強圖書為科學研究服務工作, 山西省黨內外各界人士紛紛提出籌建山西省圖書館的建議。

1957年, 山西省圖書館籌備處成立, 館址選在迎澤公園西畔, 主體為一棟中心四層、兩翼三層的蘇式風格建築,

總面積6677平方米, 被列為全國圖書館建築典範之一。

1960年8月28日, 獨立建制的山西省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館名。 為了表示紀念, 山西省圖書館所在的街巷因圖書館的聳立而被命名為文源巷。

2007年12月19日, 新世紀重點公共設施建設專案——山西省圖書館長風館破土奠基, 2008年7月30日, 作為標誌性文化設施的長風館正式動工, 2009年10月23日主體結構竣工, 2012年12月31日工程順利交接, 2013年4月7日, 山西省圖書館召開搬遷開館動員大會, 開館工作進入倒計時。

2013年7月1日, 莊重典雅、大氣磅礴的山西省圖書館長風館在碧波蕩漾的汾河公園西畔正式開館接待讀者, 國學大師姚奠中先生為新館題寫了館名,

從此“文源”“長風”並駕齊驅, 厚重、現代渾然一體。 經過104年的風雨洗禮,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的快速發展, 山西省圖書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取得累累碩果, 初步建成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性圖書館。

省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 館藏總量340余萬冊(件), 其中圖書169萬冊, 報刊87萬冊, 古籍30萬冊(件), 視聽、縮微、電子圖書及其他文獻54萬冊(件)。 館藏珍品包括北宋雍熙三年刻《佛說北斗七星經》、偽齊阜昌八年刻《成唯識論了義燈鈔科文》等海內外孤本, 以及明嘉靖《山西通志》、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等珍稀地方文獻和特色文獻。 館藏數位資源35TB, 包括CNKI中國知網、萬方資料資源系統、方正阿帕比電子書、超星讀秀知識庫等大型品牌資料庫和自建山西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

省圖書館由文源館和長風館組成。 現有從業人員211人, 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93人(正高職稱8人, 副高職稱29人, 中級職稱61人)。 文源館位於解放南路文源巷1號, 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 主體建築中心四層、兩翼三層, 風格古樸、厚重、典雅, 曾被列為全國圖書館建築典範之一。 文源館包括山西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和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 長風館作為山西省圖書館的主館區, 位於太原市長風商務區“文化島”, 是“十一五”時期全省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之一, 占地面積60畝, 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 設計藏書量700萬冊, 有各類閱覽室27個, 設閱覽坐席3237個, 其中少兒閱覽室坐席為212個, 盲人閱覽室坐席為22個, 電腦227台, 其中供讀者使用156台,

有效借書證242174個, 還有視聽室、報告廳、多功能廳、展廳以及可供讀者選擇的專題閱覽區、數位多媒體體驗區、休閒閱讀區等, 是省城的十大建築之一, 具有宏偉、開放、現代、人文等特點, 已成為省城的文化新地標。

省圖書館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傳統服務有閱覽、外借、文獻複製、視聽文獻服務、館際互借、公益講座、公益展覽、社會培訓等, 現代服務有數位資源服務、電子閱報、移動圖書館服務、網路資訊服務等, 特色服務有古籍修復、參考諮詢、視障服務等, 基本涵蓋了現代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形成傳統服務與數位服務相融合的現代化服務新格局。

晉中

2018年1月20日, 晉中市圖書館開始接待讀者。

市圖書館按一級地市圖書館建設標準為目標,以“讀享晉中,閱遍天下”為理念,以“籍古鑑今,篤誠博聞”為館訓。館址位於晉中市榆次區鳳鳴街209號,總建築面積19800㎡,規劃藏書量100萬冊,設讀者座席1607個,學術報告及培訓座席788個,服務視窗33個,預計單日最大接待讀者量為3000人。

藏書樓是圖書館的最大亮點,裡裡外外將擺滿圖書,非常有震撼效應,藏書樓的設計理念來源於晉中古代建築文化。以榆次老城鳳鳴書院藏書樓、常家莊園貴和堂藏書樓為代表的藏書樓文化歷史都是耀眼之處。經測算,藏書樓可藏書25萬冊。

階梯閱讀區位于圖書館二樓與三樓之間的步梯間,面積為334㎡,總藏書量約2萬冊,最多可容納150餘人休閒閱讀。此閱讀區依坡而上,層層疊疊,處處都彰顯著“人在書中,書在身邊”的意境。

學術報告廳,面積為500㎡,設有固定座席260多個,主要用於學術交流會、專題講座、演講等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像我館的品牌活動《鳳鳴講壇》就在此舉辦。

電影廳面積為160㎡,設有坐席72位元,此區域為讀者提供優質電影放映,同時也可承辦文化、學術、教育等各類活動。

音樂廳面積為160㎡,設有坐席72位。音樂廳設備一流,環境優美,可承辦會議及文化藝術交流等活動。

集體視聽室面積為89㎡,設有坐席25個。此區域為集體提供現代化視聽服務,如視頻主題展播、影視播放及視訊會議等服務。

個人視聽室面積為76㎡,設有坐席26個,此區域為個人提供現代化視聽服務。

美術館為館中館,面積為1250㎡,主要用於自辦展覽,外部公益展覽(包括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社團舉辦的公益性展覽)、非遺資料展覽等工作。

地方文獻閱覽區面積為172㎡,此區域為讀者提供具有館藏特色和服務特色的晉中地方文獻閱讀服務。

晉商文化書院面積為91㎡,總藏書量2000冊。此書院為讀者提供了極具特色的晉商文化閱讀服務。

趙鐵山書院面積為91㎡。趙鐵山,1877年出生于太谷縣田家後村一戶隱儒從商的書香門第家庭,是我國現代著名書法家。趙鐵山書院提供了趙鐵山生平的相關資料及作品,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書法研究的場所。

露天閱讀小院,一共有四個,總面積為425㎡。露天閱讀區採用了實木雕花的老屏風、石材休息凳等裝飾,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雅致清幽的閱讀場所。

專題研究室,一共有五個,面積共126㎡,是一個為讀者提供相關專題研究資料、工具書及研究環境的場所。

自助辦證系統、自助借還系統

導覽機

24小時自助圖書館

太原

太原市圖

位於汾河西岸,坐西朝東,前臨濱河西路,後接望景路。從北至南依次與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地質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為鄰。經過三年多的改擴建,新館去年10月1日正式對市民開放。“書本”式建築外部風格、“書院”式的內部開放佈局,呈現在市民的面前。

新館總建築面積53066㎡,占地55畝,由中國建築設計院崔愷院士領銜設計,採用擴展、變形的設計手法使包裹在新館內的舊館與新館融為一體。

內部裝飾以崔愷院士提出的“書宅大院,中式風格”為總基調,秉承中國書院和三晉院落風格,用端莊雅致的書架、桌椅和溫馨的桌燈,營造出書香四溢的典雅、靜謐空間。在圖書館大廳,還有一面巨大的藍色電子顯示幕,上面滾動顯示著“圖書借閱排行榜”“自助機借還量”“活動預告”“累積借還書量”等統計資料。

辦館理念“人文、人性、人本”,實現了空間全開放、時間全天候、功能智慧化、文獻多樣化。新館實行全開放服務模式,外借文獻開放管理,讀者可選擇在館內任何開放區域閱讀,閱讀完的圖書由圖書館員歸架。館內設有社科借閱區、自科借閱區、文學借閱區、報刊借閱區、少兒借閱區、數位閱覽區、數位文化資訊資源分享室、工具書閱覽區/自修室、保存本閱覽區等60個供讀者閱讀的服務區域。

全館閱覽座席3616個,供讀者使用的電腦數量300餘台。應用無線網路全覆蓋,搭建數位圖書館平臺,為讀者提供文獻查詢、數位閱覽、自助借還等智慧便利的服務。在數位閱覽區,讀者可以像借閱普通圖書一樣來租借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租期為31天。

區圖

榆次圖書館位於榆次城市中心順城街中段的文化藝術中心大樓一樓。榆次文化藝術中心是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總投資1.15 億元,建築面積3.03 萬平方米,整座大樓外觀形態氣勢恢弘,白銀閃亮,內部構造新穎獨特,豪華大氣,中央空調,消防自動報警噴淋系統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它集會展,閱覽,影視,休閒,娛樂,購物多種功能為一體。雖然主建築高度僅有20.5 米,但在榆次地區單體建築面積卻是最大的。樓前還有4 萬平方米寬敞遼闊的休閒廣場,這樣的大手筆標誌性建築,把榆次的城市風貌,品味,檔次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整個圖書館建築面積3700 多平方米,全館實行自動化管理,電腦 98 台,伺服器,網路記憶體,投影儀,印表機,影印機,燒錄機,電子屏等相關現代化設備。是全國文化資源分享工程區級支中心。訂有600 多種期刊,120 多種報紙。館藏文獻資料18 萬冊(件),有普通中文圖書,報紙期刊,古籍善本,地方文獻,工具書,電子文獻等,全部實行開架服務。一年365 天全天開放,可同時接納400 多位讀者。本館現有職工 31 人,業務部門設有採編部,輔導部,借閱部,報刊部,少兒部,數字部,辦公室,另外榆次圖書情報協會也附設於我館。全國第三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為國家(縣級)一級圖書館,全省排列第一。

進入圖書館500 平方米寬敞大廳,白色微晶石地面點綴著黑色明快簡捷的圖案,展示著現代文明的境界。四根圍裝著玻璃晶體的粗大圓柱支撐著大樓中心20 多米高的玻璃天井,透視著文化的高貴華麗,巨大波浪式的白色天井底盤屋頂,上百盞現代化白色燈管,鑲嵌在知識的海洋裡向四周擴散。天井底花崗岩仿古水車表述著久遠的文化底蘊。基本書庫入口半圓,六幅通頂的詩文玻璃雕營造著中華文化氛圍,魯迅,朱熹,孔子,培根,牛頓,蘇格拉底六位中外名人的半身銅像散發著濃烈淵博的世界文化氣息。大廳入口左側牆面9 平方米電子屏耀眼的圖案更顯示著現代化進程。大廳左側14 米長集借還圖書,辦證存包的白色微晶石總出納台華貴大氣,方便實用。這一番裝飾沒有白費了設計師們的苦心,前來圖書館的讀者,參觀者絡繹不絕,讚不絕口,紛紛留影 念。

基本書庫:千多平方米,入口處是目錄廳,對面唐寅的“ 小亭結竹流青眼,臥榻清風滿白頭” 鄧石如的“ 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兩幅3 米多高的古詩詞書法玻璃雕刻一下子將人們帶入中華淵源流長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右側自動檢索台,左側進入書庫。700 多平方米的書庫整齊的排列著256 組木護鋼結構噴塑6 層書架,書庫的東側有近100 平方米的貴重書庫,裡面有33 組密集型鋼結構噴塑書架,存放有古籍,地方文獻,工具書等參考資料。書庫書架總長度3480 米,可藏書20 余萬冊,書庫附設有155 平方米的綜合閱覽室,共有16 張閱覽桌,90 把閱覽椅。

報刊閱覽室:414 平方米的大開間,從木地板,柱圍,期刊架木護,存報架木護,閱覽桌,閱覽桌,閱覽座椅,全部是櫻桃木色,窗戶採用雙層有色玻璃,既隔音,又無眩光,給人一種整體協調,高雅文明,光線柔和,優美舒適的感覺。牆周圍擺放著21 組木護鋼結構噴塑6 層期刊架,20 組6 層報紙架,可存放期刊504 種,報紙120 種。中間擺設著24 張1500mm×1000mm 的寬大四人閱覽桌,7 張1500mm×1800mm 的四人閱報桌,還有與其相配套的124 把座椅。

市圖書館按一級地市圖書館建設標準為目標,以“讀享晉中,閱遍天下”為理念,以“籍古鑑今,篤誠博聞”為館訓。館址位於晉中市榆次區鳳鳴街209號,總建築面積19800㎡,規劃藏書量100萬冊,設讀者座席1607個,學術報告及培訓座席788個,服務視窗33個,預計單日最大接待讀者量為3000人。

藏書樓是圖書館的最大亮點,裡裡外外將擺滿圖書,非常有震撼效應,藏書樓的設計理念來源於晉中古代建築文化。以榆次老城鳳鳴書院藏書樓、常家莊園貴和堂藏書樓為代表的藏書樓文化歷史都是耀眼之處。經測算,藏書樓可藏書25萬冊。

階梯閱讀區位于圖書館二樓與三樓之間的步梯間,面積為334㎡,總藏書量約2萬冊,最多可容納150餘人休閒閱讀。此閱讀區依坡而上,層層疊疊,處處都彰顯著“人在書中,書在身邊”的意境。

學術報告廳,面積為500㎡,設有固定座席260多個,主要用於學術交流會、專題講座、演講等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像我館的品牌活動《鳳鳴講壇》就在此舉辦。

電影廳面積為160㎡,設有坐席72位元,此區域為讀者提供優質電影放映,同時也可承辦文化、學術、教育等各類活動。

音樂廳面積為160㎡,設有坐席72位。音樂廳設備一流,環境優美,可承辦會議及文化藝術交流等活動。

集體視聽室面積為89㎡,設有坐席25個。此區域為集體提供現代化視聽服務,如視頻主題展播、影視播放及視訊會議等服務。

個人視聽室面積為76㎡,設有坐席26個,此區域為個人提供現代化視聽服務。

美術館為館中館,面積為1250㎡,主要用於自辦展覽,外部公益展覽(包括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及社團舉辦的公益性展覽)、非遺資料展覽等工作。

地方文獻閱覽區面積為172㎡,此區域為讀者提供具有館藏特色和服務特色的晉中地方文獻閱讀服務。

晉商文化書院面積為91㎡,總藏書量2000冊。此書院為讀者提供了極具特色的晉商文化閱讀服務。

趙鐵山書院面積為91㎡。趙鐵山,1877年出生于太谷縣田家後村一戶隱儒從商的書香門第家庭,是我國現代著名書法家。趙鐵山書院提供了趙鐵山生平的相關資料及作品,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書法研究的場所。

露天閱讀小院,一共有四個,總面積為425㎡。露天閱讀區採用了實木雕花的老屏風、石材休息凳等裝飾,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雅致清幽的閱讀場所。

專題研究室,一共有五個,面積共126㎡,是一個為讀者提供相關專題研究資料、工具書及研究環境的場所。

自助辦證系統、自助借還系統

導覽機

24小時自助圖書館

太原

太原市圖

位於汾河西岸,坐西朝東,前臨濱河西路,後接望景路。從北至南依次與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地質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為鄰。經過三年多的改擴建,新館去年10月1日正式對市民開放。“書本”式建築外部風格、“書院”式的內部開放佈局,呈現在市民的面前。

新館總建築面積53066㎡,占地55畝,由中國建築設計院崔愷院士領銜設計,採用擴展、變形的設計手法使包裹在新館內的舊館與新館融為一體。

內部裝飾以崔愷院士提出的“書宅大院,中式風格”為總基調,秉承中國書院和三晉院落風格,用端莊雅致的書架、桌椅和溫馨的桌燈,營造出書香四溢的典雅、靜謐空間。在圖書館大廳,還有一面巨大的藍色電子顯示幕,上面滾動顯示著“圖書借閱排行榜”“自助機借還量”“活動預告”“累積借還書量”等統計資料。

辦館理念“人文、人性、人本”,實現了空間全開放、時間全天候、功能智慧化、文獻多樣化。新館實行全開放服務模式,外借文獻開放管理,讀者可選擇在館內任何開放區域閱讀,閱讀完的圖書由圖書館員歸架。館內設有社科借閱區、自科借閱區、文學借閱區、報刊借閱區、少兒借閱區、數位閱覽區、數位文化資訊資源分享室、工具書閱覽區/自修室、保存本閱覽區等60個供讀者閱讀的服務區域。

全館閱覽座席3616個,供讀者使用的電腦數量300餘台。應用無線網路全覆蓋,搭建數位圖書館平臺,為讀者提供文獻查詢、數位閱覽、自助借還等智慧便利的服務。在數位閱覽區,讀者可以像借閱普通圖書一樣來租借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租期為31天。

區圖

榆次圖書館位於榆次城市中心順城街中段的文化藝術中心大樓一樓。榆次文化藝術中心是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總投資1.15 億元,建築面積3.03 萬平方米,整座大樓外觀形態氣勢恢弘,白銀閃亮,內部構造新穎獨特,豪華大氣,中央空調,消防自動報警噴淋系統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它集會展,閱覽,影視,休閒,娛樂,購物多種功能為一體。雖然主建築高度僅有20.5 米,但在榆次地區單體建築面積卻是最大的。樓前還有4 萬平方米寬敞遼闊的休閒廣場,這樣的大手筆標誌性建築,把榆次的城市風貌,品味,檔次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整個圖書館建築面積3700 多平方米,全館實行自動化管理,電腦 98 台,伺服器,網路記憶體,投影儀,印表機,影印機,燒錄機,電子屏等相關現代化設備。是全國文化資源分享工程區級支中心。訂有600 多種期刊,120 多種報紙。館藏文獻資料18 萬冊(件),有普通中文圖書,報紙期刊,古籍善本,地方文獻,工具書,電子文獻等,全部實行開架服務。一年365 天全天開放,可同時接納400 多位讀者。本館現有職工 31 人,業務部門設有採編部,輔導部,借閱部,報刊部,少兒部,數字部,辦公室,另外榆次圖書情報協會也附設於我館。全國第三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為國家(縣級)一級圖書館,全省排列第一。

進入圖書館500 平方米寬敞大廳,白色微晶石地面點綴著黑色明快簡捷的圖案,展示著現代文明的境界。四根圍裝著玻璃晶體的粗大圓柱支撐著大樓中心20 多米高的玻璃天井,透視著文化的高貴華麗,巨大波浪式的白色天井底盤屋頂,上百盞現代化白色燈管,鑲嵌在知識的海洋裡向四周擴散。天井底花崗岩仿古水車表述著久遠的文化底蘊。基本書庫入口半圓,六幅通頂的詩文玻璃雕營造著中華文化氛圍,魯迅,朱熹,孔子,培根,牛頓,蘇格拉底六位中外名人的半身銅像散發著濃烈淵博的世界文化氣息。大廳入口左側牆面9 平方米電子屏耀眼的圖案更顯示著現代化進程。大廳左側14 米長集借還圖書,辦證存包的白色微晶石總出納台華貴大氣,方便實用。這一番裝飾沒有白費了設計師們的苦心,前來圖書館的讀者,參觀者絡繹不絕,讚不絕口,紛紛留影 念。

基本書庫:千多平方米,入口處是目錄廳,對面唐寅的“ 小亭結竹流青眼,臥榻清風滿白頭” 鄧石如的“ 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兩幅3 米多高的古詩詞書法玻璃雕刻一下子將人們帶入中華淵源流長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右側自動檢索台,左側進入書庫。700 多平方米的書庫整齊的排列著256 組木護鋼結構噴塑6 層書架,書庫的東側有近100 平方米的貴重書庫,裡面有33 組密集型鋼結構噴塑書架,存放有古籍,地方文獻,工具書等參考資料。書庫書架總長度3480 米,可藏書20 余萬冊,書庫附設有155 平方米的綜合閱覽室,共有16 張閱覽桌,90 把閱覽椅。

報刊閱覽室:414 平方米的大開間,從木地板,柱圍,期刊架木護,存報架木護,閱覽桌,閱覽桌,閱覽座椅,全部是櫻桃木色,窗戶採用雙層有色玻璃,既隔音,又無眩光,給人一種整體協調,高雅文明,光線柔和,優美舒適的感覺。牆周圍擺放著21 組木護鋼結構噴塑6 層期刊架,20 組6 層報紙架,可存放期刊504 種,報紙120 種。中間擺設著24 張1500mm×1000mm 的寬大四人閱覽桌,7 張1500mm×1800mm 的四人閱報桌,還有與其相配套的124 把座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