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孤獨者博洛尼CEO蔡明,25年時間讀懂中產階級的孤獨

2018年1月28日, 博洛尼品牌大會在北京751東區故事隆重開幕, 億歐家居受邀參加, 與以往不同的是, 今年的品牌大會, 沒有延續過去兩年通過“裸”來詮釋品牌,

2018年, 還是同一個場地, 但是話題變了, 更加講究“佛系”, 因為今年聊的是:孤獨。

前不久, 知乎上熱議的是一個由博洛尼全屋定制發起的話題:為什麼優秀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獨?這種孤獨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而隨著話題的不斷發酵, 博洛尼把人們的答案帶上了北京地鐵15號線。 在這條貫穿東西, 途徑海澱眾多高校、搭載無數朝陽群眾的列車上, 展現了每個普通人對於孤獨的思考和理解。

在發佈會上, 博洛尼CEO蔡明表示, 25年前, 第一次去米蘭, 那時候的人們還不知道米蘭在發生什麼, 就在那時候, 深受新思維、新設計的影響, 將科寶·博洛尼闖入人們視線, 之前僅在西方盛行的整體櫥櫃也隨之走入千家萬戶,

開始改變國人對生活的認知。 從國人需求以及國內市場現狀出發, 與團隊探討、研發、磨合、創作, 從生活方式出發, 開創了基於整體設計、整體供應的全屋定制的商業模式。

國內外標準化定制標準不同, 房間的尺寸影響著傢俱的尺寸, 不同的尺寸又影響著設計的美感。 在國外家庭中可以無縫對接的定制產品, 在國內卻成了幾乎不可能實現的難題。 不僅是傢俱, 門、門套等輔材, 在當年的國內市場上, 博洛尼竟找不到一家可以對接的合作夥伴。

面對這一切, 蔡明意識到, 引領之路要靠自己孤獨地走下去, 獨一無二、與眾不同, 是一種通向強大的選擇。 於是, 想做真正意義上整體家裝的博洛尼, 在這樣的條件和背景下, 便開始自己動手,

全產品線生產。 從主件到輔件, 自己引進技術, 自己設計、加工、生產。 孤獨的魔力在於, 可以驅使自己永遠狂奔著去追求新的東西、新的領域, 並在向著目標的不斷努力下找到快樂。

此後的每年, 蔡明都會去米蘭, 而在米蘭陸續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身影。 蔡明認為這一路走來, 博洛尼是孤獨的。 從2004年與藝術家曾梵志、周春芽、方力鈞合作, 實現藝術品與家居產品的完美結合, 到2005年全球首創家居體驗館“7間宅”;從2008年與隈研吾等設計師發起“為中國設計”專案, 到2009年CEO出版圖書《7姿16式》;從2017年初轟動業界的“6大人群重新定義家居生活”, 用博洛尼主義推翻風格論, 到後來牽手AAC藝術中國, 讓當代藝術與當代設計在家居生活範疇碰撞出火花,

2018年, 博洛尼將繼續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探尋更多關於藝術與生活的可能性。 1月28日, 博洛尼發佈了與時尚設計師、色彩大師、昆蟲攝影師的跨界合作。 而在三位時尚設計大師、色彩大師對於孤獨的解讀當中, 他們認為萬物皆孤獨、孤獨是有顏色的。

面對行業未來發展, 蔡明談到, 25年來, 博洛尼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與眾不同, 無論過去, 現在還是未來, 會一直堅守這一點。 時下, 中國的中產階級已由小眾成長為數量龐大的群體, 博洛尼聚焦中產階級的孤獨, 成為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絕對領導者。 過去25年對於生活方式的引領, 悟出一個道理:要麼孤獨, 要麼庸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