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桀驁不馴到溫和柔軟,他唱了大半生的歌,卻沒有幾人真正聽懂

有一年金曲獎頒獎禮上, 歌手周華健上臺表演。 唱完一曲後他說:“掌聲有請我的大哥──李宗盛!”

誰想到李宗盛上來說:“常被人說李宗盛我是聽你的歌長大的,

今天我想介紹我聽他的歌長大的人, 掌聲有請我的大大哥羅大佑!”

羅大佑笑哈哈地上臺:“前些天打電話給林夕, 說現在很多人叫你夕爺啊!然後林夕問我覺得這名字怎麼樣, 羅公?”全場哄堂大笑, 也可見羅大佑的桀驁不馴。

▲ 羅大佑與李宗盛。

1

- 憤怒的青年-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羅大佑是誰?估計36年前的臺灣, 也有不少人在問這個問題。 因為那一年, 有一張非常不一樣的音樂專輯出現了。

那時候流行的是鄧麗君這樣溫柔的歌喉, 或是劉文正那樣帥氣的偶像。 可是這張專輯的暗紅色封面上, 有一個燙著狂躁卷髮, 穿著黑襯衫, 戴著墨鏡的年輕人。 打開一聽, 是一把蒼涼又沙啞的嗓音, 情感噴湧而出, 思考卻雋永深刻。

這個年輕人就是羅大佑, 這張專輯叫《之乎者也》。 那時, 他還遵從著父母的心願當著一名醫生, 這張專輯也凝聚著他近十年的思考與創作。

▲ 《之乎者也》音樂專輯封面。

有一次, 羅大佑去修摩托, 和維修工閒聊。 對方說自己從鹿港過來, 偷了家裡兩萬塊, 想來臺北闖天下, 賺到大錢再回去。 誰知道, 沒多久錢就被自己花天酒地用光了。 這下子, 又不敢回家, 只好做起了修摩托的生意。

不知為何, 這段故事在羅大佑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它就像那個時代無數湧進臺北的年輕人的縮影:他們背井離鄉,

想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現實的大山總是太沉重, 夢想總是被打斷, 他們只能漂在大城市, 不敢回家, 努力地紮根, 而遠方的故鄉也在悄悄遭遇變遷。

於是, 旋律在羅大佑的筆下誕生了, 就是那首著名的《鹿港小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

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那時候的年輕人, 不也像今天漂泊在大城市裡的我們?我們也是背井離鄉, 奔赴更好的生活。 然而, 大城市還未成為我們的家, 回去故鄉卻又有些無所適從。

故鄉在被翻天覆地地改變, 不再是兒時的模樣, 但我們在大城市裡也未必找到心安之處。

對於羅大佑來說,當時的他也在“離家”。出生于醫生世家的他,本已被安排好要做一名放射科醫生,但心中總有個聲音催使他,去彈吉他,去寫歌,去唱歌,去做音樂。

從這張石破天驚的專輯開始,這個憤怒的年青人真正踏上了音樂這條路,走上追尋自己人生意義的道路。

我們終究要離家,像小樹苗要離開大樹的蔭護,才能茁壯成長。離開別人為你安排的人生軌跡,尋找自己對人生的定義,便是對“家”的第一次出逃。

2

- 柔情的浪子-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離開家走上音樂之路的羅大佑,尋找著自己的第二個家,比如愛情。

他最著名的那段感情,也許是和張艾嘉的那一段。當時,張艾嘉出演《閃亮的日子》的女主角,羅大佑為電影配樂,於是兩人便結識了。

那時候,張艾嘉已是大明星,但羅大佑才剛出茅廬,專輯《之乎者也》一度沒有唱片公司願意接手。張艾嘉卻認定他的才華,為他奔走,還跑到香港找了黃霑,拉了一筆資金,促成了這張專輯的發行。有時候,愛是一種惺惺相惜。

▲ 羅大佑與張艾嘉

關於兩人的故事,沒有太多的細節。我們只知道,羅大佑一首《童年》寫了五年,卻讓張艾嘉成為第一個演唱它的人,甚至還寫了一首《小妹》。那時候張艾嘉就是被大家叫做“小妹”。

秋風已蕭瑟地吹過林梢

快披上我身上的外套

……

小妹

我們有溫暖的過去

我們有迷惑的現在

與未知的將來

詞句裡可見對小妹的疼惜與愛護,但也有著許多迷茫。這段感情好像一陣溫柔的風。多年以後,他們依然是好朋友,依然是為彼此才華鼓掌的人。

▲ 羅大佑與張艾嘉

而最讓人唏噓的也許是他和李烈12年的感情。兩人算是識于微時,李烈是女明星,也會做生意。她和羅大佑在一起後,便漸漸退居幕後,照顧他生活,為他打理一切。

然而這段感情卻在兩人婚後不到兩年就結束了。羅大佑說自己喜歡三更半夜聽音樂,但李烈會關掉。對於他來講,音樂是他的生命,需要有一個人安靜的環境來創作,但有了伴侶後,會難以做到。

▲ 羅大佑與李烈

也許,孤獨就是浪子的本色。轟轟烈烈的情感,落到踏踏實實的生活裡時,如同雲朵落到大地,可能被撞擊得粉碎。

馬家輝評價羅大佑時曾說:“會唱情歌的男人是最危險的男人”。是啊,明明在感情裡,羅大佑似乎最愛的是自己和音樂,愛情更像滋養他創作的靈感。

可是,當聽到他唱“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相信他愛你的刹那一定是深情如許。他唱“情到深處人孤獨”,或許這才是他對愛的理解。他寫下“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也許你會突然原諒了他在感情裡的逃避或迷茫。“在他的歌聲,你討不了債,唯有繼續付出”。

愛情是他尋找的第二個家,然而他深情且多情,然而他敢愛人也愛孤獨。且歌且行,邊走邊愛,“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永恆的回憶”,才是追尋愛情的目的。

3

- 慈愛的爸爸-

給我個溫暖的滿懷著溫暖的

不願紛爭的家庭

但浪子總有一天會回頭,會在溫暖的港灣停下,建立起自己的家。

五十多歲時,羅大佑與Elaine結婚了。兩年後,女兒的出生讓他變了。

憤怒的歌手羅大佑不見了,變成一個“蠻有愛心的老爸”。總要離開去尋找的羅大佑不見了,變成一個願意攜妻女回到臺灣,回到曾經的家的人。

羅大佑說自己會陪女兒吃早餐,送她上下學,牽著她的手,走過自己小時候走過的地方。“你會牽著女兒這樣走走走,後來才發現,好像是反過來,是她牽著你往哪裡走一樣。”

▲ 羅大佑《家Ⅲ》音樂專輯封面。

羅大佑走了一圈世界,然後一切好像回到了原點,回到了他想要的家,好像一個圓。張艾嘉說,以前的他外表和內心是不一樣的,矛盾著的,但今天這兩者是相融合了。

這就是人生吧。就像羅大佑所說:“每一個人都有三個家,一個是父母給的家;第二個家,是我們自己出外想去追尋的那個家;而第三個家,則是自己最終建立的那個家。”

▲ 幼年羅大佑和他的狗狗。

▲ 童年羅大佑。

年輕時,我們渴望逃離家庭的束縛,有滿腔的熱血與情懷,要去重建屬於自己的新世界。於是我們出走,離開父母建立的那個家。

尋找的路上,我們像精神的浪子,在愛情裡尋找自己新的家,渴望在愛人的眼神裡得到家的溫暖。

▲ 青年羅大佑。

最後,無數次的流浪與放逐之後,我們終於懂得放下,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放下那些尖銳的東西,找到一個愛人,生兒育女,在撫育新生命的路途中尋找到自己的家。

而當你找到第三個家時,尖銳、憤怒、激動的情緒可能沒有了,你變得平靜、溫和、柔軟。

就像羅大佑,他說:“宇宙是一個圓嘛,中國人講究適可而止。”叛逆了大半生的他,終於走回他人生的原點,享受著他曾經反抗的家庭的溫暖。“在一個年齡對的事情,在另外一個年齡不一定是對的。”

所以今天的他,確實不再寫那些尖銳的歌了。他說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他們的焦慮與憤怒,不需要他這個老人家來表達。

只是,有時候想想,曾經羅大佑用歌聲為他們那一代人表達憤怒、悲傷與思索。可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憤怒與焦慮,又會有誰用什麼來表達呢?

▲ 羅大佑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對於羅大佑來說,當時的他也在“離家”。出生于醫生世家的他,本已被安排好要做一名放射科醫生,但心中總有個聲音催使他,去彈吉他,去寫歌,去唱歌,去做音樂。

從這張石破天驚的專輯開始,這個憤怒的年青人真正踏上了音樂這條路,走上追尋自己人生意義的道路。

我們終究要離家,像小樹苗要離開大樹的蔭護,才能茁壯成長。離開別人為你安排的人生軌跡,尋找自己對人生的定義,便是對“家”的第一次出逃。

2

- 柔情的浪子-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離開家走上音樂之路的羅大佑,尋找著自己的第二個家,比如愛情。

他最著名的那段感情,也許是和張艾嘉的那一段。當時,張艾嘉出演《閃亮的日子》的女主角,羅大佑為電影配樂,於是兩人便結識了。

那時候,張艾嘉已是大明星,但羅大佑才剛出茅廬,專輯《之乎者也》一度沒有唱片公司願意接手。張艾嘉卻認定他的才華,為他奔走,還跑到香港找了黃霑,拉了一筆資金,促成了這張專輯的發行。有時候,愛是一種惺惺相惜。

▲ 羅大佑與張艾嘉

關於兩人的故事,沒有太多的細節。我們只知道,羅大佑一首《童年》寫了五年,卻讓張艾嘉成為第一個演唱它的人,甚至還寫了一首《小妹》。那時候張艾嘉就是被大家叫做“小妹”。

秋風已蕭瑟地吹過林梢

快披上我身上的外套

……

小妹

我們有溫暖的過去

我們有迷惑的現在

與未知的將來

詞句裡可見對小妹的疼惜與愛護,但也有著許多迷茫。這段感情好像一陣溫柔的風。多年以後,他們依然是好朋友,依然是為彼此才華鼓掌的人。

▲ 羅大佑與張艾嘉

而最讓人唏噓的也許是他和李烈12年的感情。兩人算是識于微時,李烈是女明星,也會做生意。她和羅大佑在一起後,便漸漸退居幕後,照顧他生活,為他打理一切。

然而這段感情卻在兩人婚後不到兩年就結束了。羅大佑說自己喜歡三更半夜聽音樂,但李烈會關掉。對於他來講,音樂是他的生命,需要有一個人安靜的環境來創作,但有了伴侶後,會難以做到。

▲ 羅大佑與李烈

也許,孤獨就是浪子的本色。轟轟烈烈的情感,落到踏踏實實的生活裡時,如同雲朵落到大地,可能被撞擊得粉碎。

馬家輝評價羅大佑時曾說:“會唱情歌的男人是最危險的男人”。是啊,明明在感情裡,羅大佑似乎最愛的是自己和音樂,愛情更像滋養他創作的靈感。

可是,當聽到他唱“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相信他愛你的刹那一定是深情如許。他唱“情到深處人孤獨”,或許這才是他對愛的理解。他寫下“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也許你會突然原諒了他在感情裡的逃避或迷茫。“在他的歌聲,你討不了債,唯有繼續付出”。

愛情是他尋找的第二個家,然而他深情且多情,然而他敢愛人也愛孤獨。且歌且行,邊走邊愛,“今天的歡樂,將是明天永恆的回憶”,才是追尋愛情的目的。

3

- 慈愛的爸爸-

給我個溫暖的滿懷著溫暖的

不願紛爭的家庭

但浪子總有一天會回頭,會在溫暖的港灣停下,建立起自己的家。

五十多歲時,羅大佑與Elaine結婚了。兩年後,女兒的出生讓他變了。

憤怒的歌手羅大佑不見了,變成一個“蠻有愛心的老爸”。總要離開去尋找的羅大佑不見了,變成一個願意攜妻女回到臺灣,回到曾經的家的人。

羅大佑說自己會陪女兒吃早餐,送她上下學,牽著她的手,走過自己小時候走過的地方。“你會牽著女兒這樣走走走,後來才發現,好像是反過來,是她牽著你往哪裡走一樣。”

▲ 羅大佑《家Ⅲ》音樂專輯封面。

羅大佑走了一圈世界,然後一切好像回到了原點,回到了他想要的家,好像一個圓。張艾嘉說,以前的他外表和內心是不一樣的,矛盾著的,但今天這兩者是相融合了。

這就是人生吧。就像羅大佑所說:“每一個人都有三個家,一個是父母給的家;第二個家,是我們自己出外想去追尋的那個家;而第三個家,則是自己最終建立的那個家。”

▲ 幼年羅大佑和他的狗狗。

▲ 童年羅大佑。

年輕時,我們渴望逃離家庭的束縛,有滿腔的熱血與情懷,要去重建屬於自己的新世界。於是我們出走,離開父母建立的那個家。

尋找的路上,我們像精神的浪子,在愛情裡尋找自己新的家,渴望在愛人的眼神裡得到家的溫暖。

▲ 青年羅大佑。

最後,無數次的流浪與放逐之後,我們終於懂得放下,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放下那些尖銳的東西,找到一個愛人,生兒育女,在撫育新生命的路途中尋找到自己的家。

而當你找到第三個家時,尖銳、憤怒、激動的情緒可能沒有了,你變得平靜、溫和、柔軟。

就像羅大佑,他說:“宇宙是一個圓嘛,中國人講究適可而止。”叛逆了大半生的他,終於走回他人生的原點,享受著他曾經反抗的家庭的溫暖。“在一個年齡對的事情,在另外一個年齡不一定是對的。”

所以今天的他,確實不再寫那些尖銳的歌了。他說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他們的焦慮與憤怒,不需要他這個老人家來表達。

只是,有時候想想,曾經羅大佑用歌聲為他們那一代人表達憤怒、悲傷與思索。可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憤怒與焦慮,又會有誰用什麼來表達呢?

▲ 羅大佑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