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對於中國煤炭市場,IEA報告關注了什麼?

本文選自“能源雜誌”微信公眾號, 作者王佳麗。

“雖然中國的燃煤發電在增長, 但中國的煤炭需求在2014、2015、2016年持續下降。 不過, 到2022年, 煤炭仍占中國能源需求的55%以上。 ”這是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最新發佈的《煤炭市場報告2017》中做出的論斷。

IEA表示, 造成中國燃煤發電增長與煤炭需求連續三年下降這一鮮明反差的主要原因, 是小型工業和民用燃煤鍋爐的燃煤替代, 同時, 電力、鋼鐵和水泥行業的能效提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8年1月28日上午, IEA在北京召開《煤炭市場報告2017》中國發佈會暨可持續能源發展專題論壇。 除了發佈報告之外,

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電力聯合會、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世界資源研究所等機構的專家也共聚一堂, 對中國煤炭發展問題各抒己見。

全球煤炭發展與中國高度相關

報告分析了中國對於全球煤炭市場的影響, 認為全球煤炭的發展趨勢, 與中國煤炭的變化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報告認為, 2014年以來全球煤炭需求下降了4.2%, 中國是主要的推手。 2016年, 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增加的煤炭消費無法抵消中國和美國、英國的大幅下降, 全球煤炭需求連續第二年下降。

IEA表示, 作為迄今為止最大的煤炭消費國, 中國煤炭需求將呈結構性而緩慢的下降, 加之歐洲、加拿大、美國的煤炭需求也在下降, 使得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達到55.3億噸標準煤, 僅僅略高於當前水準(2016年53.57億噸標準煤), 相當於煤炭消費幾乎停滯十年左右;儘管2016-2020年間燃煤發電量每年增長1.2%, 但到2022年其占電力結構的份額降至36%以下, 為IEA開始統計資料以來的最低水準。

關注中國政策對煤炭發展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

報告重點關注了中國政策對於煤炭發展的影響。 一方面, “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提高空氣品質成為政策調控的重點所在, 預計有1億噸工業(不包括鋼鐵與水泥行業)和民用領域的散煤將被天然氣所替代, 加上重工業發展已經飽和, 到2022年這段時間內預測的煤炭需求將下降, 儘管在煤炭轉化和燃煤發電領域的增長仍將持續。

另一方面, 保證煤炭行業的經濟效益和採煤的安全性是近期的政策重點, 而為了避免使煤炭行業拖累中國經濟的發展, 該行業的競爭力是另一項中期目標。 “但削減成本極具挑戰性。 ”

IEA認為, 關停或合併效率低下的煤礦、緩解煤炭運輸瓶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但會被資源條件惡化、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不斷增加的運輸距離所抵消。

產能過剩的問題亟待解決, 而煤礦關停和失業等社會問題對地方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各專家對中國煤炭發展的討論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

1、未來20年之內, 煤電仍然是中國電力的主體。 這既有中國整體能源轉型的要求, 也有煤電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一方面, 煤電是支撐中國電力轉型、能源轉型的基礎, 要保證電網的安全, 要支撐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波動性、不穩定性, 需要靠煤電調峰, 需要煤電做更多的輔助服務。

另一方面, 按照技術經濟評價, 一個燃煤電廠的運行年限是25年到30年, 中國電廠平均年齡(已經運行年齡)大概11年到12年, 百萬千瓦機組的年齡也就是在4年左右,

即便按照25年評價的話, 也需要10-20年。

2、如何解決中國電力和煤炭的矛盾, 還是要堅定地走市場化道路, 同時, 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對當前來說, 如何加快煤電聯動機制, 以及政府的綜合協調, 這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王金照:

1、要在能源轉型大背景、大框架下來看煤炭的發展。 煤炭相當長時間內在電力系統中還是占很重要的比例, 這是大家有高度共識的。 但是, 要避免兩個傾向, 一個是煤炭企業要避免規模擴張、規模發展的傾向。 另外, 也不能過於悲觀, 不再關注煤炭及煤炭供應, 如果煤炭供應短缺, 可能會對市場產生很重要的負面影響。

2、煤電協調問題, 從長遠來看, 還是要靠市場化方向來解決,當然,政府可能會在裡面扮演協調性的作用,最終要靠雙方在市場多次博弈當中達到一種平衡。

3、煤改氣與散煤治理的問題,從長遠而言,還是要用清潔能源來替代散煤。現階段煤改氣過程中出現的天然氣供應問題,實際上是天然氣發展中深層次問題的反映,包括管網建設問題、儲氣庫建設問題,當然,更核心的是價格機制的問題,以及市場結構問題、政府監管能力問題。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知識中心能源專業知識服務系統技術負責,教授級高工田亞峻:

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有能力的單位應該建立能源大資料,能源大資料除了反映能源從生產到消費全生命週期產業鏈全生命週期過程之外,還要把能源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安全、市場、氣候等廣泛聯繫起來,在此能源大資料的基礎上,建立整體均衡的模型,通過大資料分析和挖掘,在解決一個問題、出臺一個政策時候能夠對另一些維度的問題進行考慮,比如進行煤改氣或者煤改電過程中,能夠對涉及到的民生等其他問題有所預測,避免問題的轉移。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李來來:

1、煤炭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高度相關,經濟轉型是能源革命最大的機會和潛力。我們做過一個計算,如果二產向三產轉型,一個百分點帶來的節能潛力是80%以上,也就是說,萬元GDP的碳排放會減少80%。

2、與全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政策力量非常大。通過我國的制度優勢,能源革命能更有效地取得成功。現在我國政策和機制的改革都面臨著能源走向的問題;我國現在進行的電改、碳交易,相關政策是什麼導向,都會影響一些示範的進行,這些示範的成功也會影響我國的能源趨勢。

還是要靠市場化方向來解決,當然,政府可能會在裡面扮演協調性的作用,最終要靠雙方在市場多次博弈當中達到一種平衡。

3、煤改氣與散煤治理的問題,從長遠而言,還是要用清潔能源來替代散煤。現階段煤改氣過程中出現的天然氣供應問題,實際上是天然氣發展中深層次問題的反映,包括管網建設問題、儲氣庫建設問題,當然,更核心的是價格機制的問題,以及市場結構問題、政府監管能力問題。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知識中心能源專業知識服務系統技術負責,教授級高工田亞峻:

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有能力的單位應該建立能源大資料,能源大資料除了反映能源從生產到消費全生命週期產業鏈全生命週期過程之外,還要把能源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安全、市場、氣候等廣泛聯繫起來,在此能源大資料的基礎上,建立整體均衡的模型,通過大資料分析和挖掘,在解決一個問題、出臺一個政策時候能夠對另一些維度的問題進行考慮,比如進行煤改氣或者煤改電過程中,能夠對涉及到的民生等其他問題有所預測,避免問題的轉移。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首席代表李來來:

1、煤炭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高度相關,經濟轉型是能源革命最大的機會和潛力。我們做過一個計算,如果二產向三產轉型,一個百分點帶來的節能潛力是80%以上,也就是說,萬元GDP的碳排放會減少80%。

2、與全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政策力量非常大。通過我國的制度優勢,能源革命能更有效地取得成功。現在我國政策和機制的改革都面臨著能源走向的問題;我國現在進行的電改、碳交易,相關政策是什麼導向,都會影響一些示範的進行,這些示範的成功也會影響我國的能源趨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