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他身家超比爾蓋茨為逃稅流亡40年,在中國開25家店成蹭睡相親場所

文|AI財經社 實習生 張漫莉

編輯|鹿鳴

北京時間1月28日, 知名傢俱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團(IKEA)宣佈, 該集團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瑞典逝世, 享年91歲。

宜家家居在推特(Twitter)發佈聲明公佈了這一消息, 表示:“坎普拉德在他位於瑞典南部的寓所安詳離世, 坎普拉德的家人和全球宜家員工都會非常思念和懷念他。 ”

賣火柴的價格戰專家

1926年, 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於瑞典南部的一個農場主家庭, 5歲的時候, 坎普拉德就向附近的住戶出售火柴, 11歲時他開始為一家種子商店供貨, 並把小塑膠袋賣給周邊的農民以此賺取利潤, 這成為他第一筆賺到錢的生意。

那時坎普拉德有一個偶像, 是當時被譽為“火柴大王”的伊瓦·克羅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克羅格在歐洲創立了一家主營火柴生產與銷售的業務, 在不斷的競爭之下, 將旗下的瑞典火柴控股公司發展成為了一個企業集團。

晚年時, 克羅格已經掌控了全球至少33個國家的火柴市場, 掌握了全球60%的火柴產量。

1943年, 17歲的坎普拉德考上了哥德堡商學院開始學習, 同時用父親給的”學習獎勵金“, 在叔父的幫助下, 註冊了IKEA公司, IKEA這個名字是由他自己的姓名(Ingvar·Kamprad)、他生長的農莊艾爾姆塔里德(Elmtaryd)和牧區阿根納瑞(Agunnaryd)的首字母組合而成, 也就是如今的全球家居集團——宜家。

起初的宜家並不是現在的家居業務, 而是售賣小商品。 直到1948年, 22歲的坎普拉德第一次為宜家雇用了一名會計師, 並且刊登第一篇家居廣告, 由此拉開了進軍家居市場的序幕。

1952年春, 坎普拉德決定放棄其他所有業務, 專注於低價位傢俱的經營, 宜家家居時代由此開始。

坎普拉德的秘訣是,

將傢俱製造商和傢俱零售商融為一體, 免去中間商賺差價的影響, 以更低的價格向消費者出售家居產品。

低價格自然會遭到行業的共同抵制, 坎普拉德的貨源被迫限制在幾個少數沒有加入當地家居聯盟的供應商, 並向國外開拓新貨源。

遭遇抵制的危機以及此後的資金緊張問題, 也促使坎普拉德降低了管理成本, 通過取消推銷員, 將倉庫與賣場合二為一等方式, 將自助選購、自助提貨及自助安裝等變成宜家獨有的特點。 另一方面, 坎普拉德決定每年將自己14%的營業利潤撥出, 以備不時之需, 這使得1970年, 宜家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的旗艦店遭遇火災之後, 坎普拉德得以迅速東山再起。

在中國開25家門店, 成蹭睡相親場所

中國大陸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場於1998年在上海徐匯區開業。

宜家理念追求的是符合人機工程學的國際性美感, 在節約材料的同時追求環保, 堅持自主研發設計, 並強調低價不低質原則, 而這些也是宜家在全球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隨著中國家居企業日益品牌化發展,

宜家的入駐改變了國人對於家居設計的傳統觀念, 為當時長期受到了抄襲、仿製、跟風、求奢、不注重環保等現象的制約的中國家居市場帶來了新的方向——提供既具有設計感, 又滿足大眾消費能力的家居產品。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說宜家的入駐為中國家居發展帶來了市場設計與家居美學相結合的指導先例, 改變了年輕一代的家居審美。

“宜家改變了中國人對居住空間的看法, 做了現代生活的普及教育。 ”國內原創傢俱品牌——半木創始人呂永中說道。

2018年正是宜家入駐中國的20周年, 從宜家中國官網上瞭解到在, 目前宜家在中國大陸已經開設了25家門店, 在不斷地向中國二線城市滲透, 不過大部分城市中人們的生活還沒有與宜家有所聯繫, 其在國內的普及度還遠遠不夠。

據《國際商報》報導,2017財年,宜家中國商場的銷售額躋身全球前五,且憑藉上升的客流和租戶銷售,宜家中國薈聚購物中心租賃收入增速領跑全球。

截至2017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總額為132億元人民幣,在宜家全球銷售額中占了4.4%的比例,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在2017年增長了14%,位居世界前列,同時宜家商場訪客量超9000萬,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1%。

但宜家在中國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當國人進入宜家選購時,除了擺設精美的各類家居,拖家帶口在宜家蹭吃蹭睡的現象也成為了中國宜家一個獨特的“風景”。

除此之外,宜家的種種行銷推廣模式似乎在中國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免費咖啡飲料被“中老年相親團”扼殺在搖籃裡,宜家獨特的店內餐廳面對中國人的口味也不得不加入符合中國風味的豆漿、鹹菜。

為逃稅流亡40年

在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去世前的一個多月,宜家正處於“逃稅門”的風口浪尖上。據中新社報導,在蘋果公司、星巴克等跨國巨頭之後,全球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因涉嫌利用與荷蘭當局達成的稅收協定大肆逃稅,2017年12月18日成為歐盟打擊逃稅的調查對象。

因為坎普拉德的存在,逃稅似乎也成為了宜家數十年來的一大爭議點。

由於瑞典一直實行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這在瑞典富豪看來成為不能承受之重。早在上世紀70年代,因抗議瑞典的高稅收,坎普拉德於1973年離開瑞典來到丹麥,隨後又因為稅收過高,於1976年定居瑞士,成為知名的“稅收流亡者”。

直到2015年,已經89歲高齡的坎普拉德才將自己的家重新搬回瑞典。

1986年,坎普拉德將公司大權移交給自己的三個兒子,並將公司資產拆成三份,以此對兒子們的行為進行限制,仍將公司重大決策權保有在自己的手上。2013年6月,87歲的坎普拉德宣佈退出英特宜家公司董事會,至此,坎普拉德才幾乎完全退出了對於宜家集團的掌控。

拒絕上市,拒絕當首富

據2003年《商業週刊》報導,當時坎普拉德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了526億美元,遠超已經穩居世界首富位置10年之久,淨資產達47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

然而,或許是為了躲避政府部門追討稅收,坎普拉德一直避免談論自己的財富。此外,還一再強調“宜家永遠不會上市”。

這位低調的老人多次宣稱,“有人說我是世界首富,那是假的,純屬杜撰,宜家一直屬於基金會,我和我們家都沒有從宜家得到一分錢。”

從宜家的公司結構上看,他所言非虛,宜家集團的母公司是英氏控股集團,而英氏控股集團則完全屬於同樣由坎普拉德成立的英氏-宜家慈善基金會。這樣一來,宜家實際上可以因慈善、非盈利的特性,享受著遠低於商業機構的稅收待遇。

翻閱《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可以發現,2015年,坎普拉德以35億美元的身家位列財富榜第497位。

向前追溯,坎普拉德在2007年時,以330億美元身家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別排名第7、第5和第11。2011年則以60億美元掉落至第162位。

2017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已經沒有了坎普拉德的名字,只剩下他的三個兒子留在富豪榜上。

或許也正是因為稅收流亡者的身份,坎普拉德生活得極為節省,甚至達到了一種“吝嗇”程度,據外媒報導,坎普拉常年開著一輛老舊的富豪,乘飛機出門也向來只坐經濟艙,就連在日常的理髮問題上,坎普拉德也十分精打細算,因為嫌棄在荷蘭理髮花銷達22歐元超出了自己的預算,他便只選擇在發展中國家解決自己的理髮需求。2015年,因逃稅“流亡”了40年的坎普拉德重返瑞典,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到:“如果你看看現在的我,我身上穿的每一件東西都能在跳蚤市場買到。”

其在國內的普及度還遠遠不夠。

據《國際商報》報導,2017財年,宜家中國商場的銷售額躋身全球前五,且憑藉上升的客流和租戶銷售,宜家中國薈聚購物中心租賃收入增速領跑全球。

截至2017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總額為132億元人民幣,在宜家全球銷售額中占了4.4%的比例,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在2017年增長了14%,位居世界前列,同時宜家商場訪客量超9000萬,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1%。

但宜家在中國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當國人進入宜家選購時,除了擺設精美的各類家居,拖家帶口在宜家蹭吃蹭睡的現象也成為了中國宜家一個獨特的“風景”。

除此之外,宜家的種種行銷推廣模式似乎在中國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問題,免費咖啡飲料被“中老年相親團”扼殺在搖籃裡,宜家獨特的店內餐廳面對中國人的口味也不得不加入符合中國風味的豆漿、鹹菜。

為逃稅流亡40年

在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去世前的一個多月,宜家正處於“逃稅門”的風口浪尖上。據中新社報導,在蘋果公司、星巴克等跨國巨頭之後,全球家居零售巨頭宜家因涉嫌利用與荷蘭當局達成的稅收協定大肆逃稅,2017年12月18日成為歐盟打擊逃稅的調查對象。

因為坎普拉德的存在,逃稅似乎也成為了宜家數十年來的一大爭議點。

由於瑞典一直實行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這在瑞典富豪看來成為不能承受之重。早在上世紀70年代,因抗議瑞典的高稅收,坎普拉德於1973年離開瑞典來到丹麥,隨後又因為稅收過高,於1976年定居瑞士,成為知名的“稅收流亡者”。

直到2015年,已經89歲高齡的坎普拉德才將自己的家重新搬回瑞典。

1986年,坎普拉德將公司大權移交給自己的三個兒子,並將公司資產拆成三份,以此對兒子們的行為進行限制,仍將公司重大決策權保有在自己的手上。2013年6月,87歲的坎普拉德宣佈退出英特宜家公司董事會,至此,坎普拉德才幾乎完全退出了對於宜家集團的掌控。

拒絕上市,拒絕當首富

據2003年《商業週刊》報導,當時坎普拉德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了526億美元,遠超已經穩居世界首富位置10年之久,淨資產達47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

然而,或許是為了躲避政府部門追討稅收,坎普拉德一直避免談論自己的財富。此外,還一再強調“宜家永遠不會上市”。

這位低調的老人多次宣稱,“有人說我是世界首富,那是假的,純屬杜撰,宜家一直屬於基金會,我和我們家都沒有從宜家得到一分錢。”

從宜家的公司結構上看,他所言非虛,宜家集團的母公司是英氏控股集團,而英氏控股集團則完全屬於同樣由坎普拉德成立的英氏-宜家慈善基金會。這樣一來,宜家實際上可以因慈善、非盈利的特性,享受著遠低於商業機構的稅收待遇。

翻閱《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可以發現,2015年,坎普拉德以35億美元的身家位列財富榜第497位。

向前追溯,坎普拉德在2007年時,以330億美元身家排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別排名第7、第5和第11。2011年則以60億美元掉落至第162位。

2017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已經沒有了坎普拉德的名字,只剩下他的三個兒子留在富豪榜上。

或許也正是因為稅收流亡者的身份,坎普拉德生活得極為節省,甚至達到了一種“吝嗇”程度,據外媒報導,坎普拉常年開著一輛老舊的富豪,乘飛機出門也向來只坐經濟艙,就連在日常的理髮問題上,坎普拉德也十分精打細算,因為嫌棄在荷蘭理髮花銷達22歐元超出了自己的預算,他便只選擇在發展中國家解決自己的理髮需求。2015年,因逃稅“流亡”了40年的坎普拉德重返瑞典,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到:“如果你看看現在的我,我身上穿的每一件東西都能在跳蚤市場買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