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奸雄曹操落淚為幾人?有此十人便足矣

世人皆雲劉備愛哭, 殊不知曹操也常流淚。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他一向以硬朗、蒼健、氣勢恢弘的姿態處世, 並卓爾不群地屹立于歷史長河。 然而, 就是這樣一位有著吞天吐地之志的鐵腕人物, 也常常為他人潸然淚下。 在記載三國時期最原始、最權威的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本)中可見一斑。

1.為荀攸垂淚。

荀攸, 字公達。 《三國志·魏書·荀攸傳》記載, 董卓作亂時, 荀攸因與人密謀行刺董卓而被捕, 同時被捕的另一個人因恐懼而自殺, 但荀攸卻鎮定自若, 並在董卓死後出獄。 荀攸後來得到曹操賞識, 多次為曹操出奇計, 比如擒呂布、斬顏良、征劉表, 等等。 曹操曾在荀彧面前說:“公達, 非常人也, 吾得與之計事, 天下當何憂哉!”他還在曹丕面前說:“荀公達, 人之師表也, 汝當盡禮敬之。 ”後來, 荀攸在征討孫權的途中去世, 曹操每說到荀攸都要流淚,

“攸從征孫權, 道薨。 太祖言則流涕”。

2.為張邈垂淚。

張邈, 字孟卓。 《三國志·魏書·張邈傳》中說張邈曾與曹操、袁紹為友。 袁紹當上討伐董卓的盟主後, 優柔寡斷的本性逐漸顯露, 這受到張邈的指責, 於是袁紹讓曹操殺掉張邈。 曹操對袁紹說, 張邈是我們的朋友,

應寬容他, 且天下未定, 不應自相殘殺。 張邈事後更加尊重曹操。 建安二年, 曹操東伐陶謙, 對家人說:“我若不還, 往依孟卓。 ”可見, 張邈曾是曹操以全家性命相托的人。 曹操東伐回來, “見邈, 垂泣相對”, 情到深處, 曹操流下了淚水。 然而, 張邈最終背叛了曹操, 這是因為張邈與袁紹的關係不斷激化, 他害怕曹操最終會站到袁紹一邊, 且張邈的親友也勸他脫離曹操而投奔呂布。

3.為畢湛垂淚。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說, 畢湛曾任曹操的別駕。 張邈背叛曹操後, 劫持了畢湛的家人。 曹操對畢湛說:你的親人都在張邈那裡, 你可以過去。 畢湛立即叩頭, 說自己決不離開。 曹操感動得流淚。 書中的原話是“湛頓首無二心, 公嘉之, 為之流涕”。 然而, 畢湛沒能履行諾言, 還是悄悄去了張邈那裡。 畢湛和曹操再次見面, 是在呂布被曹操打敗時(張邈已歸屬呂布), 他被曹操生擒。 眾人認為畢湛必死, 哪知曹操卻說:“夫人孝于其親者, 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 ”曹操根本就沒怪罪畢湛。

4.為袁紹垂淚。

《三國志·魏書·袁紹傳》中有寫:“紹有姿貌威容, 能折節下士……太祖少與交焉。 ”曹操在年少時就與袁紹有交往, 此後, 他們一起討董卓、攻袁術, 每次都取得了成功。 再後來, 二人在戰場上成了對頭, 結果曹操獲勝。 袁紹于建安七年病死。 建安九年, 曹操來到袁紹墓前祭拜, 失聲痛哭。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寫道:“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曹操也許是為少了一個老朋友、老對手而傷心吧。

5.為陳宮垂淚。

陳宮早年追隨曹操,後投奔呂布。《三國志·魏書·張邈傳》中說,陳宮“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建安三年,曹操將呂布的城池圍住,呂布軍心渙散,陳宮被呂布的部將捆綁後獻給曹操。陳宮見到曹操後,想以死明志。曹操說,那你母親怎麼辦?陳宮說:“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緊接著陳宮大步走向門外,曹操想阻止卻沒能攔住,“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6.為袁渙垂淚。

袁渙先隨劉備,後從呂布。呂布曾讓他寫信辱駡劉備,他說:“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得罵將軍,可乎?”呂布聽後很慚愧。呂布被曹操殺掉後,其下屬紛紛向曹操獻媚,唯獨袁渙沒有。曹操讓百官分取呂布物品,其他人都撿值錢的東西,只有袁渙“取書數百卷”。袁渙很快被曹操任命為都尉。他曾建議曹操減少戰事、教化百姓,得到了曹操的認可。《三國志·魏書·袁渙傳》中寫道:“居官數年卒,太祖為之流涕。”

7.為龐德垂淚。

龐德曾為張魯部下,後降曹操。龐德當時駐紮在樊城以北十裡,正趕上暴雨連綿數日,樊城周圍水深五六丈,龐德只能到堤上避水。關羽率水軍將龐德避水之堤圍住,水越來越大,龐德落水被擒。龐德對關羽的威逼利誘破口大駡,最終被殺。《三國志·魏書·龐德傳》中有寫:“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其實,龐德追隨曹操的時間不長,且龐德之兄在蜀地,龐德不降關羽確實難得。曹操在於禁投降關羽時說:“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同樣與關羽作戰,同樣遭遇了水患,同樣是不敵對方,但龐德和於禁的選擇迥然不同。

8.為任峻垂淚。

任峻在漢末時曾為小吏,後率數百人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被任命為騎都尉。曹操還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此後,任峻長期負責曹軍的糧食供給,使曹軍出現了“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的現象。《三國志·魏書·任峻傳》記載,任峻以信義著稱,多次在饑荒時收留孤兒,深得曹操贊許,“每有所陳,太祖多善之……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9.為典韋垂淚。

《三國志·魏書·典韋傳》中說,典韋兩次救過曹操性命。第一次是曹操征呂布時被圍,“賊弓弩亂髮,矢至如雨……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第二次是曹操和張繡作戰時遇險,曹操“輕騎引出”,留下典韋阻止張繡軍隊,“韋被數十創……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複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典韋在戰場是猛將,在軍營中是曹操的貼身保鏢,“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典韋為救曹操而死,怎能不讓曹操悲痛欲絕?曹操“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

10.為曹沖垂淚。

曹沖,字倉舒,是曹操25個兒子中的佼佼者。《三國志·魏書·鄧哀王沖傳》說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並詳細記載了曹沖稱象、智救庫吏兩個讓人驚歎的故事。曹沖13歲時生病,不久即離開人世,曹操十分悲痛,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並且“言則流涕”。這就是說,曹沖若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會繼承曹操王位。這正應合了曹丕的一句話:“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曹操究竟為多少人垂過淚,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我們在曹操的一些淚水中能看到他惜才、憐友、愛子的一面。也正因為如此,這個一度飽受爭議、叱吒風雲的人物形象才顯得有血有肉、生動鮮活。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寫道:“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曹操也許是為少了一個老朋友、老對手而傷心吧。

5.為陳宮垂淚。

陳宮早年追隨曹操,後投奔呂布。《三國志·魏書·張邈傳》中說,陳宮“為布畫策,布每不從其計”。建安三年,曹操將呂布的城池圍住,呂布軍心渙散,陳宮被呂布的部將捆綁後獻給曹操。陳宮見到曹操後,想以死明志。曹操說,那你母親怎麼辦?陳宮說:“宮聞孝治天下者不絕人之親,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宮也。”緊接著陳宮大步走向門外,曹操想阻止卻沒能攔住,“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6.為袁渙垂淚。

袁渙先隨劉備,後從呂布。呂布曾讓他寫信辱駡劉備,他說:“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猶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得罵將軍,可乎?”呂布聽後很慚愧。呂布被曹操殺掉後,其下屬紛紛向曹操獻媚,唯獨袁渙沒有。曹操讓百官分取呂布物品,其他人都撿值錢的東西,只有袁渙“取書數百卷”。袁渙很快被曹操任命為都尉。他曾建議曹操減少戰事、教化百姓,得到了曹操的認可。《三國志·魏書·袁渙傳》中寫道:“居官數年卒,太祖為之流涕。”

7.為龐德垂淚。

龐德曾為張魯部下,後降曹操。龐德當時駐紮在樊城以北十裡,正趕上暴雨連綿數日,樊城周圍水深五六丈,龐德只能到堤上避水。關羽率水軍將龐德避水之堤圍住,水越來越大,龐德落水被擒。龐德對關羽的威逼利誘破口大駡,最終被殺。《三國志·魏書·龐德傳》中有寫:“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其實,龐德追隨曹操的時間不長,且龐德之兄在蜀地,龐德不降關羽確實難得。曹操在於禁投降關羽時說:“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同樣與關羽作戰,同樣遭遇了水患,同樣是不敵對方,但龐德和於禁的選擇迥然不同。

8.為任峻垂淚。

任峻在漢末時曾為小吏,後率數百人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被任命為騎都尉。曹操還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此後,任峻長期負責曹軍的糧食供給,使曹軍出現了“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的現象。《三國志·魏書·任峻傳》記載,任峻以信義著稱,多次在饑荒時收留孤兒,深得曹操贊許,“每有所陳,太祖多善之……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9.為典韋垂淚。

《三國志·魏書·典韋傳》中說,典韋兩次救過曹操性命。第一次是曹操征呂布時被圍,“賊弓弩亂髮,矢至如雨……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第二次是曹操和張繡作戰時遇險,曹操“輕騎引出”,留下典韋阻止張繡軍隊,“韋被數十創……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複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典韋在戰場是猛將,在軍營中是曹操的貼身保鏢,“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典韋為救曹操而死,怎能不讓曹操悲痛欲絕?曹操“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

10.為曹沖垂淚。

曹沖,字倉舒,是曹操25個兒子中的佼佼者。《三國志·魏書·鄧哀王沖傳》說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並詳細記載了曹沖稱象、智救庫吏兩個讓人驚歎的故事。曹沖13歲時生病,不久即離開人世,曹操十分悲痛,對曹丕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並且“言則流涕”。這就是說,曹沖若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會繼承曹操王位。這正應合了曹丕的一句話:“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曹操究竟為多少人垂過淚,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我們在曹操的一些淚水中能看到他惜才、憐友、愛子的一面。也正因為如此,這個一度飽受爭議、叱吒風雲的人物形象才顯得有血有肉、生動鮮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