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一生寬和一身正氣:長林王之于孫淳,孫淳之于蕭庭生

攜手兒子舌戰朝堂, 吐血捍衛長林風骨, 昨晚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劇迷在全劇高潮中與長林王蕭庭生痛心訣別。 其實最令劇迷痛心的, 不僅是孫淳飾演的長林王一生忠肝義膽, 卻在暮年遭到滿朝批判, 更是長林王府乃至長林軍從此失去忠義靈魂領袖, 長林之名不復存在!長林王是全劇最“走心”的角色之一, 由於孫淳把長林風骨演繹得太過傳神, 以至於許多觀眾在連聲讚歎其演技精湛之外, 更不禁聯想:孫淳本人和長林王之間是否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長林王的一生:滲透骨子裡的忠義

讓我們先來解析一下長林王。 被梅長蘇解救於掖幽庭, 被靖王景琰收養于宮內, 雖為罪奴出身, 但蕭庭生從最關鍵的少年時期開始, 就受到優良的教育及忠義之士的薰陶, 並與梁帝情同手足。 可以說, 他的一生都被“大愛”影響著, 時刻不忘保家衛國的使命。

梁帝在位時未設羽林軍, 長林王盡攬軍權, 但在他的教導下, 長林王府上下無一人戀棧權位, 反而深諳適時進退之理, 免讓梁帝擔憂之餘, 更不在朝野中落下話柄。

長林王常與梁帝推心置腹, 梁帝許多未曾說出口的話, 他都能讀懂。 在蕭元啟請求取罪母遺骨以好生安葬時, 長林王知道梁帝礙於血親之情未能開口拒絕, 於是替梁帝攔下蕭元啟;而梁帝更能理解長林王, 在軍事上長林王的許多提議在群臣看來都很不可思議, 但梁帝可以不問緣由、不顧一切地給予長林王最大的支持, 正是因為梁帝對長林王的忠君愛國之心深信不疑。

梁帝死前命長林王為小梁帝的輔政大臣, 滿朝文武都以為他會借機謀反, 以輔政之名挾幼帝令群臣。

但長林王心系江山社稷, 面對皇后與荀首輔的步步緊逼, 寧可退讓也不願讓小梁帝心中不安。 後來, 小梁帝受人挑唆, 想擺脫長林王輔政之心日漸顯露, 但長林王府上下謹遵梁帝遺願, 肩負治國衛國的重任, 面對千夫所指仍然鞠躬盡瘁, 為大樑立下驅逐外族的汗馬功勞。

直至最後一次與文武百官在朝堂之上對簿, 深知自己時日無多的長林王拖著病重的身體, 仍然不忘給小梁帝最後的肺腑箴言。 長林王的一身正氣, 單從外表體態就有所體現:劇中的蕭庭生, 無論是憤怒、喜悅、悲傷......甚至臨終一刻, 背脊始終挺得筆直, 可謂一生剛正不阿, 絕不為利益折腰, 實在是一位理想型的完美人物。

回歸孫淳本人:骨子裡的敬業與寬和

長林王雖出身掖幽庭, 但慶倖仍在孩童時期就被靖王收養于宮中, 自小對家國天下的“大愛”耳濡目染, 造就一身大將風度。 其實孫淳本人的氣質與長林王蕭庭生也確有幾分相似, 生於外交官世家的他, 從小受愛國情懷薰陶,

為人正直, 一身浩氣。 再加上成長環境優渥, 家庭藝術文化氛圍濃厚, 讓孫淳對於金錢沒有太深刻的概念, 只知追求心中所熱愛和嚮往的事物, 自成一種清雅和溫潤的氣質。

有人這樣評價孫淳:曾經的王子, 如今的貴族。 筆者認為此話甚妥, 剛出道時的孫淳外貌英俊, 氣度不凡, 卻因生在一個“不認顏值”的年代而與許多好角色無緣。 儘管演藝之路風雨頗多, 但他仍然堅持對劇本、團隊及角色的高要求, 不肯將就去接一些違心的戲, 這亦是源于孫淳內心對演藝事業的高度敬畏和熾烈熱愛。

因此蕭庭生這個角色, 是讓孫淳動容的。 長林王是一個位高權重而又忠肝義膽的偉岸人物, 孫淳多次強調自己非常欣賞這個角色在面對欲望和權利, 甚至是看透人性的時候,仍能保持清醒的認知,恪盡職守,不存絲毫逾越之心。整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看下來,長林王雖為武將卻不粗魯莽撞,反而身心透著溫潤、寬和,而且無論何時何地,都存有一份凜然正氣。

這種氣質,在孫淳本人身上也盡顯無遺。他在接受採訪和出席活動時,總給人一種淡然、穩重的儒雅寬和之感。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孫淳,也是十分簡單、純粹,雖然在業內早已到達被稱為“老師”的高度,但孫淳內心對幸福的定義仍是非常簡單:早睡早起,應酬不多,一日三餐能吃上住家飯,能有時間多和家人在一起。正是這樣“知足常樂”的心態,讓孫淳對待演藝事業心無雜念,只有一份努力做到最好,讓自己和觀眾滿意的赤子之心。孫淳為此總自嘲“胸無大志”,其實在大家眼裡不過是溫潤寬和的一種體現罷了。

演員無法演繹出自己不認可的角色,長林王蕭庭生無疑是孫淳所欽佩的人物,但能走進觀眾心裡,除了他精湛的演技之外,這個角色的性格與孫淳本人也有些許契合之處。長林王之于孫淳,從骨子裡滲透出的一生寬和,一身正氣,使得孫淳之于蕭庭生的演繹更加出彩,更加走心!

甚至是看透人性的時候,仍能保持清醒的認知,恪盡職守,不存絲毫逾越之心。整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看下來,長林王雖為武將卻不粗魯莽撞,反而身心透著溫潤、寬和,而且無論何時何地,都存有一份凜然正氣。

這種氣質,在孫淳本人身上也盡顯無遺。他在接受採訪和出席活動時,總給人一種淡然、穩重的儒雅寬和之感。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孫淳,也是十分簡單、純粹,雖然在業內早已到達被稱為“老師”的高度,但孫淳內心對幸福的定義仍是非常簡單:早睡早起,應酬不多,一日三餐能吃上住家飯,能有時間多和家人在一起。正是這樣“知足常樂”的心態,讓孫淳對待演藝事業心無雜念,只有一份努力做到最好,讓自己和觀眾滿意的赤子之心。孫淳為此總自嘲“胸無大志”,其實在大家眼裡不過是溫潤寬和的一種體現罷了。

演員無法演繹出自己不認可的角色,長林王蕭庭生無疑是孫淳所欽佩的人物,但能走進觀眾心裡,除了他精湛的演技之外,這個角色的性格與孫淳本人也有些許契合之處。長林王之于孫淳,從骨子裡滲透出的一生寬和,一身正氣,使得孫淳之于蕭庭生的演繹更加出彩,更加走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