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多爾袞被開除族籍乾隆年間才恢復宗室身份

只要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清楚, 宮廷當中最激烈的鬥爭並非如穿越小說描述的那樣是後宮嬪妃們的爭寵, 真正激烈的宮廷爭鬥還是關於皇權的歸處, 而且多數發生在兄弟、叔侄等血親之間, 與爭寵相比, 爭鬥也更為血腥和暴力。

清入關前, 從無傳位遺詔當上皇帝的皇太極開始, 這種激烈的鬥爭直到乾隆以後才逐漸減弱, 愛新覺羅親族之間的恩怨在玉牒中也有所反映, 典型表現就是“不入玉牒”。 張虹說:“在每次清玉牒編修的序言中, 都有關於哪些犯罪族人不入玉牒的說明, 《清實錄》中對這些情況也有很多記述。 ”早期不入玉牒的代表人物就是多爾袞, 這位為清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宗室, 生前和死後境遇天壤之別, 而且由於他本身又是清宮三大疑案之一“莊妃下嫁”的男主角, 所以在清史中也是重要傳奇人物之一。 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

先後受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死後不僅被剝奪親王封號, 甚至被掘墳揚灰。 所以在早期清玉牒中, 努爾哈赤第十三子與第十五子緊密相連, 壓根就不提有第十四子。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為多爾袞恢復親王稱號和宗室身份後, 才在乾隆五十二年以後的玉牒中重新出現努爾哈赤第十四子。

佟悅說:“我們查看了‘莊妃下嫁’的消息主要流傳者, 多是反清複明人士, 所以有這樣的說法, 不排除當時明人在故意潑黑清統治者。 ”

散佈“莊妃下嫁”的代表人物是反清人士張煌言, 他在反清鬥爭中一口氣寫了10首詩對清宮這段懸案進行冷嘲熱諷。

現在找到事實真相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不過翻看史料, 多爾袞戎馬一生的最大受益者是順治, 然而, 他對這位親叔叔的恨實在耐人尋味, 給弄清真相增加了更多的變數。

至於清入關前後有多少愛新覺羅族人因為獲罪被逐出玉牒, 《康熙朝實錄》有這樣的記述:“查革退宗室內除原任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無嗣, 無庸議外,

其原任貝勒莽古爾泰、德格類, 和碩英親王阿濟格……子孫共二百一十六人俱應給以紅帶, 記黃檔內, 纂修玉牒時一併載入。 又宗室阿爾通阿之子孫四人, 現入覺羅紅檔, 無庸另議, 應將阿爾通阿之名補入黃檔內, 增載玉牒。 其覺羅勒爾森、昂阿拉、吳丹等之子孫共二十九人, 俱應給以紫帶, 記紅檔內, 亦俟纂修玉牒時一併載入。 ”

被逐出玉牒的還包括康熙年間參與奪嫡, 後來被逼改名的阿其那和塞思黑。 張虹說:“玉牒中當然看不到這樣的名字, 這兩個名字滿語意思也不是部分學者認為的‘豬’‘狗’。 簡單分析, 雍正即使再生氣也不會讓自己的親兄弟改成這樣的名字, 不僅有辱自身, 也是對他們的父親康熙大不敬。 ”對他們後人的態度,

到了乾隆年間也有了變化, 《清實錄》中記載:“從前阿其那、塞思黑不孝不忠, 思亂宗社獲罪, 皇祖我皇考萬不得已止令削籍離宗”, 遵從康熙“若屏除宗牒之外, 恐將來日久, 則與庶民無異”的考慮, 也採取康熙五十二年的做法, “將阿其那、塞思黑之子孫, 給予紅帶, 收入玉牒。 ”

當然, 此後仍有犯罪愛新覺羅族人“不入玉牒”, 不過再沒有謀逆之類大罪。

記錄在案有嘉慶年間的一例,《清實錄》裡這樣記述:“又諭:刑部奏審明魁敏、窩什布圖欽、圖敏等私習西洋教,業經反復開導,該犯等仍堅不出教,請將魁敏等發往伊犁充當折磨差使等語,圖欽、圖敏俱系蘇努曾孫。雍正年間,蘇努因犯罪黜革宗室降為紅帶子,是該二犯本屬罪人子孫,理宜安分守法,乃敢私習洋教,經該部再三開導,猶複始終執迷不悔,情殊可惡。圖欽、圖敏著革去紅帶子,並於玉牒末除名。 ”在這個案件中,獲罪宗室成員被徹底除名。

時過境遷,當爭鬥變成前塵往事,恩怨隨同主人公化作飛灰之後,與當初的恩恩怨怨相比,後世愛新覺羅族人似乎更在意的是祖上都有哪些人,做過什麼事。

在佟悅給記者翻看的愛新覺羅族人編修的《愛新覺羅宗譜》中,當年鬥個你死我活的兄弟們又都恢復了原來名字,長幼有序、整齊劃一地排列在了一起。

記錄在案有嘉慶年間的一例,《清實錄》裡這樣記述:“又諭:刑部奏審明魁敏、窩什布圖欽、圖敏等私習西洋教,業經反復開導,該犯等仍堅不出教,請將魁敏等發往伊犁充當折磨差使等語,圖欽、圖敏俱系蘇努曾孫。雍正年間,蘇努因犯罪黜革宗室降為紅帶子,是該二犯本屬罪人子孫,理宜安分守法,乃敢私習洋教,經該部再三開導,猶複始終執迷不悔,情殊可惡。圖欽、圖敏著革去紅帶子,並於玉牒末除名。 ”在這個案件中,獲罪宗室成員被徹底除名。

時過境遷,當爭鬥變成前塵往事,恩怨隨同主人公化作飛灰之後,與當初的恩恩怨怨相比,後世愛新覺羅族人似乎更在意的是祖上都有哪些人,做過什麼事。

在佟悅給記者翻看的愛新覺羅族人編修的《愛新覺羅宗譜》中,當年鬥個你死我活的兄弟們又都恢復了原來名字,長幼有序、整齊劃一地排列在了一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