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古代打仗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打?

用圖說話, 一目了然。 如果可以繞, 這些城市就不會有它們的名氣了。 中國說大, 面積第三, 說小, 歷史也就這麼幾股地方勢力來回攪。 因為有地形存在, 所以這些城市具備區位核心辨識度。 這種區位戰略稟賦至今都存在。 當然, 與經濟稟賦並不完全掛鉤。

網路配圖

駐軍所在, 如果是平坦的區域, 一般是找到補給成本最佳的輻射核心點, 在區域內形成協防聯動, 誰繞進去誰死。 如果是具有山川形勝的區域, 一般是找到用兵成本最佳的關塞要衝點, 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交通迴圈線節點, 更繞不開。

縱觀古代那些承擔過都城責任, 或者著名軍事要塞的城市, 除屯80萬禁軍的北宋開封, 幾乎無一不具備地形拱戴。 什麼是形勝, 有大江大河為屏, 有高山險阻為障, 獨留狹長關道, 防禦縱深越長越好, 後方腹地越平越大則越好。

地形, 經濟上決定了平原耕種的產出能力大小,

軍事上決定了山川防衛的險要程度, 補給上決定了駐兵成本的高低。 江河湖澤與群山隘口的分佈, 能夠形成具有高區域辨識度, 高集聚人口能力的核心區位。 如果這裡再具有一定規模的平原腹地經濟, 則可成為路線上的最佳囤兵點和補給點。 這種脫離一產的行政、軍事、貨品集中供給的聚落或地帶, 加上古代城防體系, 慢慢得就演化成消費型區域中心城市。 城市的集聚效應, 吸引著越來越多所在區位板塊的人口彙集, 推動著各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進而加強了城市在經濟上的規模優勢與輻射能力。 而其周邊平原耕地的大小, 又成為城市的人口腹地, 成為城市經濟的基礎和依託。

稍有逼格的戰爭, 就不會是為了純屠殺, 而是為了占人口、搶地盤, 將來是要文化轉型, 消化治理的。 單純為搶經濟存量的強盜, 一般是烏合流寇, 也沒能力擺脫核心城市內屯紮的正規軍, 反應極為快速的強力追蹤式打擊。 王朝維繫不下去的時候, 往往是正規軍連流寇都不如的時候。

當然, 遊牧民族也經常幹純打劫的事。

正兒八經的擴張逐鹿戰爭, 既不為單純掠奪, 其實也有戰略性棄守, 這種對暫時不能有效補給和控制的區域, 主動撤離得長遠舉措。 就是為了不被切斷後路, 畢竟保存有生力量——人, 是對戰爭更至為關鍵的。

戰爭, 的確是一座城一座城打, 但並非是一座城挨一座城打。 比如周文王伐滅黎國(今山西長治一帶), 秦昭王長平決戰(也是山西長治一帶), 其戰略目的就是為控制太行八陘的南四陘, 直接劍指敵國中樞殷都、邯鄲。 這是區位戰略價值, 並非此地經濟具有特別大吸引力。 打上黨這座城, 是為了俯控更大一片區域, 而不是為了它旁邊的下一座城。 長期具有交通要道,

相當經濟價值的殷鄴、邯鄲, 形勝卻不足。 事實上, 地方郡道治所, 往往就是經過歷史驗證的, 縣城群中心城市。 先秦喜用城池劃分範圍, 就是因為那時交通尚不發達, 達到城市規模的聚落還不夠多, 城鎮對比農村的輻控優勢特別大, 控制一座城池意味著一整片區域被收入囊中。

和平時期,地理形勝的權重優勢並不突出。但戰爭時期,地勢形勝的力量是很大的。日本用了多少年,才撕開中國第二地理階梯的一個小口子,自己也已被拖垮了。

佔領一座有戰略價值的城市,往往意味著這座城市作為核心所承擔的整個周邊亞區,也一併被攻破佔領。起碼佔領整個板塊已經是十分容易,遲早的事了。這種城市往往是這個大板塊的行政、指揮、補給中心。失掉了就只能當遊擊隊了。而不具備特別高戰略價值的城市,即使經濟繁榮,也不一定能守得住,至少需要花費極大的,超出承受範圍的成本才能守住。

和平時期,地理形勝的權重優勢並不突出。但戰爭時期,地勢形勝的力量是很大的。日本用了多少年,才撕開中國第二地理階梯的一個小口子,自己也已被拖垮了。

佔領一座有戰略價值的城市,往往意味著這座城市作為核心所承擔的整個周邊亞區,也一併被攻破佔領。起碼佔領整個板塊已經是十分容易,遲早的事了。這種城市往往是這個大板塊的行政、指揮、補給中心。失掉了就只能當遊擊隊了。而不具備特別高戰略價值的城市,即使經濟繁榮,也不一定能守得住,至少需要花費極大的,超出承受範圍的成本才能守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