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一年裡 中國消失了10家輪胎企業

近日,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第36次秘書長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上, 中橡協輪胎分會秘書長史一鋒對行業運行情況進行了介紹。 指出, 2017年, 輪胎產量、產值、出口、銷售收入都有穩定增長, 在兼併重組去落後產能、智慧製造、綠色製造、走出去國際化發展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行業轉型加快。

據統計, 2017年1~11月, 41家重點會員企業輪胎總產量(含海外產量)同比(下同)增長7.87%, 其中子午胎總產量增長9.1%, 全鋼胎產量增長7.31%, 半鋼胎產量增長9.7%;國內輪胎產量增長5.35%, 其中國內全鋼胎產量增長5.35%, 半鋼胎產量增長6.84%;子午化率93.54%。

同時, 據相關資料顯示, 目前全行業無內胎全鋼子午胎產量約占總產量的45%, 高性能半鋼子午胎產量約占總產量的40%, 輪胎產品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和升級。

據海關資料統計, 中國輪胎的出口總體保持穩定增長。

截至2017年底, 全國共淘汰落後產能斜交胎730萬條, 普通型子午胎1800萬條, 其中全鋼胎1000萬條, 半鋼胎800萬條;淘汰退出輪胎工廠10家。

另外, 僅山東某一地區就先後約有10家企業完成兼併重組, 還有一些正在落實。

但史一鋒也表示, 受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產品結構性過剩、環保治理不充分和銀根收緊等影響, 輪胎全行業實現利潤和利稅出現較大下滑。

此外, 工廠成本控制壓力增大、資金緊張、招工難、用工貴等問題突出, 提質增效、創新發展任務艱巨。

面對輪胎行業存在的問題, 史一鋒分析, 主要是由於幾下原因造成的:從內部因素看, 輪胎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的矛盾沒有根本改變,

過分依賴規模速度, 輕發展品質和效益;

品牌影響力薄弱, 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發展正常秩序;有些輪胎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管道建設弱, 重設備硬體投入, 輕軟實力提升;

以人為本的企業發展理念沒能真正落到實處, 熟練工人、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隊伍不穩定成為企業通病。

從外部因素看, 輪胎行業長期承受天然橡膠進口高關稅負擔以及輪胎市場需求不旺拖累的雙重壓力, 輪胎企業不能實現國內外市場佔有率的有效調節;

天然橡膠作為國內外期貨市場的主要交易品種, 大量遊資湧入炒作必然造成天然橡膠價格大起大落, 使得輪胎企業直接受到傷害;

有些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出於對轄區內企業保護,

對企業和市場監管力度不平衡, 輪胎企業競爭缺乏公平環境;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 出口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利潤空間進一步攤薄;

隨著“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繼續深入推進, 有的地區部分輪胎企業債務過重已造成資金鏈斷裂, 現金流捉襟見肘運營出現嚴重困難;

環保督導和治理標準要求將日趨嚴厲, 輪胎企業環保成本急劇攀升。

為此,史一鋒認為,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儘快實現轉型升級。輪胎企業要抓住機遇,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跨界合作,抱團協作;調整輪胎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豐富產品種類,引導新品消費,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內外銷市場比例要適中,不斷降低外銷市場依存度,實現由產品出口向品牌輸出轉變。

文章來源 | 中國橡膠雜誌

為此,史一鋒認為,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儘快實現轉型升級。輪胎企業要抓住機遇,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跨界合作,抱團協作;調整輪胎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豐富產品種類,引導新品消費,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內外銷市場比例要適中,不斷降低外銷市場依存度,實現由產品出口向品牌輸出轉變。

文章來源 | 中國橡膠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