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夏輝:遙望敦煌

“敦煌者, 敦, 大也;煌, 盛也”。 自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以來, 敦煌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 從張騫鑿通西域、絲綢之路貫穿歐亞大陸以來的千余年間,

敦煌作為作為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 見證了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歷史, 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我尋著三危山的佛光, 看見風卷僧衣的樂僔, 在石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在窮荒中點燃了第一柱香火。 從第一個洞窟開光起, 你就把獨屬於東方文明的恢弘,

大度, 深沉, 凝重, 溫潤, 雋永, 全部鑲嵌進了歲月裡。 是你, 給荒寂的大漠注入了生機;是你, 為民族的文明醞釀了足夠的底氣。 敬慕你千年不變的安詳容顏, 瞻仰你偉岸而優雅的身軀, 嗅聞你敢與世界上任何文明比肩的豪氣, 感傷你承載了一個世紀的屈辱和風雨, 讓人思緒萬千, 沉默無語。 天空飄逸的雲彩, 遮不住三危山的金黃。 從此, 一代代虔誠的僧侶結伴而來, 經歷了千百年來的風雨洗禮, 創造出佛國聖地。 層層洞窟、幅幅壁畫、尊尊彩塑、浩浩寫經, 讓千年文明光芒四射。 莫高窟, 留在絲綢之路文明的見證, 經過連續一千多年的營建, 保存了西元四世紀到十世紀的洞窟735個, 彩塑3000餘身, 壁畫4.5萬平方米,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藝術寶庫和歷史畫卷。
聯合國認定世界文化遺產的六項指標俱全的, 全球僅有兩個, 一個是義大利的威尼斯, 另一個是敦煌莫高窟。 她被譽為人類文化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顆鑽石。 今天, 絲路駝鈴已聲飄遠方, 金戈鐵馬已煙消雲散。 當你走進莫高窟, 仿佛那歷史的一幕幕又在眼前重現, 重溫“敦大煌盛”的昨天。

遙望敦煌, 大漠長風, 絲路邊塞。 站在玉門關的殘垣斷壁前, 大漠無垠, 長風浩蕩, 歷史的煙雲穿越時空, 烘托出新的日出。 陽關三疊的千古絕唱, 寄託著多少遊子的情懷。 陽關與玉門關南北相望, 成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門戶, 也是中國最早的海關, 兩關並峙共同見證了絲綢貿易的繁榮。 戍邊衛國的壯舉和盛唐邊塞文學昂揚奮發的淩然風骨, 被喻為中國知識份子的精神家園。 此刻, 大漠古城, 滄桑悲壯。 我的眼前仿佛浮現出張騫出使西域的車騎, 班超“臣不敢望到酒泉郡, 但願生入玉門關”的慨歎, 唐僧白馬西風西天取經的身影, 讓人壯懷激烈,

情飛千年。 站在陽關烽燧旁南望, 祁連冰雪, 滋潤綠洲, 葡萄田園, 小康畫卷。 渥窪池碧波蕩漾, 池畔天馬成群。 此刻, 漢武帝的天馬好像重返故鄉, 雄風高揚, 似乎還能聽到一股長風萬里的呼嘯。 我的思緒飛得更遠, 那鳴沙山千年不絕的鳴響, 也許就是英雄泯血戰場的悲壯。 在三危山腳下的魏晉古墓旁, 我的思緒又飛進莫高窟魏晉壁畫的美妙意境。 遙望大漠, 四野蒼茫。 春來秋去, 四季輪回, 一隊隊南來的大雁, 翅膀不停的翻動, 翻動千年的雲煙, 這些天堂的精靈不知疲倦地飛翔, 穿過漢唐的雲層, 嫋嫋而至。 東來西去的商隊在聲聲駝鈴中遠去, 只留下敦煌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夕陽掛在地平線上, 佛光四射, 呈現出“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景像。此時,我想找到三苗人留下的陶器,讓它盛滿歷史的冷熱和蒼茫,我想聽到羌笛穿越千年留下的餘音,在荒原的夜空中哀怨悠揚。借著大漠的冷月寒光,找回烏孫人失散的牛羊。在漫漫曠野中趕路,我多麼想舉起月氏人的寶刀將夜空劃亮。我望見浩瀚的沙漠,如血的殘陽,遠處傳來鐵蹄錚錚烈馬奔騰的轟響,一支剽悍的胡騎消失在流沙的盡頭。追蹤遠古消失的綠洲,凝望大漠不朽的胡楊。

遙望敦煌,千年滄桑,千年夢想。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發現以來,敦煌學應運而生,敦煌熱長盛不衰。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文化的支撐點、中西方文明結合點、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交匯點和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座標的地位得到廣泛認同,被譽為“文化的聖殿,人類的敦煌”。敦煌文化歷經時代更迭而長盛不衰,源自於她所包含的“開放、包容、向善、守正、創新”精神品格的繼承與傳播。敦煌文化代表著中國古代文明的盛大與輝煌,濃縮著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創新力和再生力。

敦煌,一座為絲路而生的城市,一方因絲路而榮的熱土,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改革開放後,敦煌先後被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城市以來,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國華夏文明的引領、對外開放的“視窗”。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部署,敦煌正在加速構建華夏文明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前沿陣地,依託敦煌學的國際顯學地位,廣泛吸引世界敦煌學研究人才、高端文化人才、頂尖創意人才,樹立敦煌的世界敦煌學研究、傳播、交流集散地地位,重塑現代絲綢之路樞紐和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視窗,使敦煌成為甘肅乃至整個西部文化、旅遊、經貿、物流的中心,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傳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展示的良好平臺。

因為有了昨天的開放、包容、向善、守正、創新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今天,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春風,有著“絲路明珠”美譽的敦煌再一次走到了開放的前沿,引來了最好的機遇。敦煌被賦予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關鍵節點的重大使命,在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佈局中,敦煌學和敦煌文本化,將穿越時空和地域,與絲路文明彙聚交流,融入世界新的文明大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遙望敦煌,千年一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帶一路”雄風又起。雄風獵獵,托起新的夢翼。在“一帶一路”新的征途上,建成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連續舉辦文博會,是20萬飛天兒女的“敦煌夢”,也是敦煌在甘肅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區建設中的時代擔當。

如果中國夢是譜寫中華民族復興的輝煌史詩,敦煌夢就是中國夢的精彩篇章。我們是飛天兒女,我們是吉祥的花雨。遙望千年敦煌我們豪情滿懷,接力向前,創造新的千年敦煌我們薪火相傳,再續輝煌。

長河落日圓”的壯美景像。此時,我想找到三苗人留下的陶器,讓它盛滿歷史的冷熱和蒼茫,我想聽到羌笛穿越千年留下的餘音,在荒原的夜空中哀怨悠揚。借著大漠的冷月寒光,找回烏孫人失散的牛羊。在漫漫曠野中趕路,我多麼想舉起月氏人的寶刀將夜空劃亮。我望見浩瀚的沙漠,如血的殘陽,遠處傳來鐵蹄錚錚烈馬奔騰的轟響,一支剽悍的胡騎消失在流沙的盡頭。追蹤遠古消失的綠洲,凝望大漠不朽的胡楊。

遙望敦煌,千年滄桑,千年夢想。從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發現以來,敦煌學應運而生,敦煌熱長盛不衰。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文化的支撐點、中西方文明結合點、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交匯點和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座標的地位得到廣泛認同,被譽為“文化的聖殿,人類的敦煌”。敦煌文化歷經時代更迭而長盛不衰,源自於她所包含的“開放、包容、向善、守正、創新”精神品格的繼承與傳播。敦煌文化代表著中國古代文明的盛大與輝煌,濃縮著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創新力和再生力。

敦煌,一座為絲路而生的城市,一方因絲路而榮的熱土,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改革開放後,敦煌先後被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城市以來,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國華夏文明的引領、對外開放的“視窗”。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部署,敦煌正在加速構建華夏文明和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前沿陣地,依託敦煌學的國際顯學地位,廣泛吸引世界敦煌學研究人才、高端文化人才、頂尖創意人才,樹立敦煌的世界敦煌學研究、傳播、交流集散地地位,重塑現代絲綢之路樞紐和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視窗,使敦煌成為甘肅乃至整個西部文化、旅遊、經貿、物流的中心,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傳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展示的良好平臺。

因為有了昨天的開放、包容、向善、守正、創新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今天,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春風,有著“絲路明珠”美譽的敦煌再一次走到了開放的前沿,引來了最好的機遇。敦煌被賦予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關鍵節點的重大使命,在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佈局中,敦煌學和敦煌文本化,將穿越時空和地域,與絲路文明彙聚交流,融入世界新的文明大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遙望敦煌,千年一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帶一路”雄風又起。雄風獵獵,托起新的夢翼。在“一帶一路”新的征途上,建成敦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連續舉辦文博會,是20萬飛天兒女的“敦煌夢”,也是敦煌在甘肅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區建設中的時代擔當。

如果中國夢是譜寫中華民族復興的輝煌史詩,敦煌夢就是中國夢的精彩篇章。我們是飛天兒女,我們是吉祥的花雨。遙望千年敦煌我們豪情滿懷,接力向前,創造新的千年敦煌我們薪火相傳,再續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