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時事針砭|惡搞《黃河大合唱》:底線不許僭越

文/張蕭然

近日, 一則名為“精神病醫院合唱團演繹黃河大合唱”的視頻在網路流傳, 視頻中表演者表情誇張, 可謂“群魔亂舞”, 直被網友稱為“玩壞了”。 無獨有偶, 有媒體發現, 有關《黃河大合唱》網上還流傳著多個惡搞版本。

以“年終獎”為主要內容的《黃河大合唱》, 歌詞直接改為“年終獎, 年終獎, 我們在嚎叫, 我們在嚎叫……”還有貓咪指揮、宿舍表演等, 而且惡搞後的《黃河大合唱》大有登堂入室之勢, 不僅出現在校園裡、公司年會上, 甚至還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收視率不菲的選秀節目中, 並得到評委的一致認可, 直接晉級。

對於如此惡搞, 有網友表示不能接受, 《黃河大合唱》詞曲作者後人也呼籲叫停, “我父親是用血和淚來寫這部作品, 代表我們這個中華民族之魂, 不朽之作。 嚴肅的音樂不可以這樣來調侃, 他們來惡搞, 我覺得是忘本。 ”但也有人表示, 傳統的表演方式已經吸引不了年輕受眾, 這樣做不是惡搞, 也不是詆毀經典, 而是藝術創新。

那麼, 這到底是藝術創新還是惡搞經典呢?我們應該對此給予尊重還是選擇封殺?

現在是後現代社會, 提倡後現代藝術, 崇尚解構, 西方社會還曾興起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解構主義流派, 他們提倡多元化、多角度理解、消解權威、分解結構、推崇大眾狂歡, 從解構主義後來又延伸、演變出惡搞藝術。 在中國影視圈,

影響最大的即為周星馳的電影, 周星馳堪稱解構經典、無厘頭惡搞的鼻祖。

就小眾而言, 最早惡搞國內影視、影響較大的是胡戈創作的網路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自此, 惡搞正式登上中國互聯網的舞臺, 成為一些人創作和表達的方式。 隨著社會的開放和多元, 惡搞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擁有了更多的受眾。 只要惡搞在一定的邊界內, 無傷大雅, 我們不妨一笑而過, 長遠來看, 這種寬容也有利於社會的多元和文化的繁榮。

但這並不意味著惡搞就沒有邊界, 惡搞是對現有藝術形象的一種再創作, 以惡搞原有藝術形象為主要手段, 並通過原有形象和再創作形象之間的差距而製造笑料, 在賦予現有形象多元化內涵的同時也在消解原有的藝術形象,

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侵蝕著原有藝術形象上附加的價值觀。 對於價值觀, 惡搞的傷害是無形的, 也是致命的。

這就要求惡搞必須堅守底線, 要有節制的表達。 而這個底線也很清楚, 那就是真善美。 歷史並不是任誰都可以塗抹的白板, 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民族情感的藝術作品同樣如此, 這並不是說歷史不允許藝術加工和表達, 但必須要以事實為準繩, 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的藝術加工才能得到認可和尊重。 否則, 顛倒是非的藝術創作必然會受到唾棄。

《黃河大合唱》是經典之作, 表達了抗日戰爭時期全國人民同仇敵愾、誓死保衛家園、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曾激勵了眾多仁人志士和民眾拿起武器保家衛國,

對此曲抱有敬意也是最起碼的要求, 對此進行惡搞就是一種褻瀆和傷害。

可以作為例證的是, 在美國, 大家可以調侃政客, 但不可以調侃那些為國捐軀的戰士, 在那些戰士的墓碑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自由不是免費的, 自由是要爭取的。 由此可見, 所有的惡搞都是有底線的, 在中國如此, 在美國也是如此。 我們不接受假大空的崇高, 同樣我們也不接受對真善美的惡搞。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