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本周9部新片7部炮灰!這些都不必進電影院看了!

來源丨一起拍電影 作者丨潘漫熳

中小投資的影視公司, 一定要擦亮眼睛。 在觀眾審美日益提高的今天, 精准受眾、精選內容、精心製作才是重中之重。

本週末上映的9部電影, 7部都將成為炮灰!

本週末一共有9部電影即將登上螢幕, 可以說是種類繁多。 縱觀這些影片, 喜劇、懸疑、科幻再到動畫。 真是應有盡有, 數不勝數。

就目前的市場來看, 2011年-2017年之間炮灰電影就占了電影總數的50%左右。 那麼正常的情況下, 每週都有4部左右的炮灰電影。 但是本周, 卻3部同題材、同類型、同體量真是集體紮堆上映。

那麼, 這些小體量的影片為什麼要紮堆上映呢?為什麼這種明顯賣不到500萬票房的電影比比皆是?而這些電影為什麼又選擇在本周這個檔口爭相上映呢?

這些小體量電影的爭先恐後的接二連三在本周上映, 無外乎是對電影市場沒有正確的認識。 這些影片對於大片天生有著一種過度的恐懼,

為了躲避大片就喪失了選擇檔期的主權。

這樣做直接造成了本周無片可看的現狀, 陷入冷檔。 然而這種躲避無疑是錯誤的, 因為越是小片受眾越是小城市。 而大片其實是根本無法覆蓋到三四線城市的, 因此兩者其實並不衝突。 這樣看來, 兩者其實既沒有敵對關係, 反而可以說是互補的。

所以小片完全不需要躲避大片, 而瘋狂紮堆。 因為小片的敵人本就不是大片, 而是有著同樣票房體量的小片。

為什麼說這些電影是炮灰

本週末上映的影片除《移動迷宮3》外, 剩餘的7部影片的首日票房加起來低於5000萬。 很可能, 這7部電影加起來都不如一部《移動迷宮3》。

《24小時:末路重生》

票房預測:1000萬左右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6日

影響力有限的明星, 是無法帶動票房。

相比較同時期的《移動迷宮3》, 顯然後者更具有知名度。 這部三流的、中外合拍的“混血片”的演員也略顯老氣, 可見觀眾很難為其買帳。 顯然, 許晴的加入似乎並沒有起到帶動影片的作用。 恰恰適得其反, 她片酬所帶來製片成本的增加直接影響到了影片的虧損率。

《絕命時鐘2:22》

票房預測:1000萬左右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6日

無聊+平庸, 典型的小體量引進片。

與《24小時:末路重生》, 這部沒有知名明星、劇情俗套的引進片的出現就有點尷尬了。

這種小體量影片紮堆上映, 堪稱自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這部片子也就是個湊數型的陪跑根本無法走長線。

《五度空間》

票房預測:300萬以下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6日

國產恐怖片果然是週五標配

國產恐怖片雖然是剛需, 但是這類片子大多數都逃不開“劣質”的宿命。 這類片子品質上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 很少有能夠合理控制成本、發揮差異化的好片子出現。以往的恐怖片大都在300萬體量左右,而有明星助力、內容優質的可以突破500萬。但是該片基本處於下游,但本周只有一部恐怖片還是稍稍有些優勢的。

《大雪冬至》

票房預測:500萬以下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5日

傳統溫情片,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觀眾了。

在內容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靠傳統的劇情吸引觀眾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了。這次《半個月亮》撞上《大雪冬至》,無疑是讓小眾觀眾往更小眾的一部分觀眾分流。但該片的宣傳較少,也沒有外力加持。儘管可觀性還不錯,但是依然逃不脫炮灰的命運。

《半個月亮》

票房預測:500萬以下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6日

內容同質化嚴重,小眾片打響觀眾爭奪站。

這部片子與《大雪冬至》不約而同地走起了溫情路線,可見但是這種類型的電影一週一部足矣,在沒有同類競爭下,還能夠在夾縫中求生存。但是兩部一起上映,無疑自殺。可見避免同質化紮堆,是檔期選擇的標準之一。

《S4俠降魔記》

票房預測:500萬以下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6日

標準的網大體量影片,幾乎無亮點。

喜劇是近幾年做火爆的類型片之一,但也是難度最大的類型片。雖然沒有重工業特效加持,但是劇本對內容的故事要求極高。想要拍出好的喜劇,實現影片大賣的難度相當之大。該片雖有文松這種小咖級演員,但最終票房也不會有太大漲幅。

《我是哪吒》

票房預測:800萬左右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7日

傳統“IP”難拉票房,動畫電影受眾固定

《我是哪吒》是一部傳統“IP”的動畫電影,由於動畫電影擁有固定受眾,親子組合的觀影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票房。目前來看首日排片3%左右,基本上與預期相差不大。但是這片子大多難成氣候,這種固定定受眾的影片受排片的影響還是較小的,但是仍然是一部陪跑影片。

為什麼這些電影會淪為炮灰?

就像列夫·托爾斯泰所說的:“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用來描述當下的電影市場,最合適不過了:“賣座電影各有各的好,炮灰電影卻總是差到千篇一律。”那麼到底是哪些致命的原因,讓這些電影淪為炮灰呢?

其實這類影片都非常的好認,一起拍電影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一下經驗:

1.內容過於套路化

“套路化”、“同質化”的內容,是絕大多數炮灰電影的通病。但是這樣的電影多半難與市場脫軌,早已無法滿足觀眾了。

這些電影從創作環節就散發著腐朽的氣味,成為炮灰電影的概率也就增大了許多。比如說《半個月亮》和《大雪冬至》,《絕命時鐘2:22》和《24小時:末路重生》。電影題材本就是有限的,唯有在固化的形式裡大膽創新才能避免成為炮灰。

2.劇本敘述不清晰

本周的影片,從劇本角度出發,幾乎都有敘事結構不清晰、邏輯線模糊、人物關係混亂、各種類型元素一鍋端的毛病。

打個比方說:如果要多線敘事,就儘量安排好鋪墊;如果沒有能力多線敘事,就先把主線結構打磨清晰。

3.類型定位太模糊

這類影片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卻犯了“大忌”。比如說本周影片《S4俠降魔記》就是典型的兩種風格的嫁接品,只能算是半部喜劇+半部懸疑。這種喜劇不夠搞笑、懸疑又沒邏輯的片子,看起來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

建議以後無論是中小成本影片,還是大投資影片。都要本著把一個題材拍好的原則,再融入其他元素。

4.製作水準不到位

拿恐怖片來說,因為風險較低所以成為大多數剛入門的小公司或者導演拿來試水的首選。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劣質恐怖片踩雷的幾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粗製濫造,影片水準遠遠達不到院線水準。蹭IP、劇情不知所云,畫面粗糙,佈景,演員,都是網大體量的水準,網大體量的影片上院線,基本都會淪為炮灰片。

5.受眾目標不精確

總有頭腦發熱的製作方,想要把各年齡段受眾一網打盡。廣撒網,結果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所以,影片在製作前,就要進行深度市場調研,想清楚這部影片究竟是針對男性觀眾,還是女性觀眾;是針對未婚觀眾,還是已婚觀眾;是針對都市白領,還是校園學生。

投資人如何避免無效投資,巧妙躲避炮灰電影?

1、內容必須“精品化”,注重口碑

內容驅動的時代已經到來,無論多大體量的影片,口碑都是影響票房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聯網時代,票房體量已經變得精准而透明化,做好內容,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選擇合適的管道,不要只盯著院線

電影管道的多樣化,為中小成本的電影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愛奇藝、騰訊等網路電影的興起,為中小成本的電影拓寬了管道,走網路院線,減少不必要的宣發成本,也不失為一條可能之路。

尤其是網大體量的電影上院線,根本就是自掘墳墓,回歸網大,反而能夠提高存活的幾率。

3、合理選擇檔期,避免同質化紮堆

在檔期上避免大片完全沒有必要,大片受眾與中小成本電影是不重合的,二者是互補的。反而,更應該注意小片。小眾成本的類型片中很多都有自己的固定受眾,例如恐怖片,動畫片等。這些影片在檔期選擇上儘量避免同體量同類型的紮堆,分流觀眾。

4、多方面瞭解市場,降低成本

對市場規律的瞭解是對投資最好的背書,中小成本在票房體量固定的情況下,要想盈利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壓縮成本,減少不必要的宣發浪費,市面上80%的宣發費用都是浪費的。例如100萬的成本下收益500萬固定的票房體量,也能夠挽救一部分炮灰電影於水火。

歡迎關注微信號: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

很少有能夠合理控制成本、發揮差異化的好片子出現。以往的恐怖片大都在300萬體量左右,而有明星助力、內容優質的可以突破500萬。但是該片基本處於下游,但本周只有一部恐怖片還是稍稍有些優勢的。

《大雪冬至》

票房預測:500萬以下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5日

傳統溫情片,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觀眾了。

在內容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靠傳統的劇情吸引觀眾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了。這次《半個月亮》撞上《大雪冬至》,無疑是讓小眾觀眾往更小眾的一部分觀眾分流。但該片的宣傳較少,也沒有外力加持。儘管可觀性還不錯,但是依然逃不脫炮灰的命運。

《半個月亮》

票房預測:500萬以下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6日

內容同質化嚴重,小眾片打響觀眾爭奪站。

這部片子與《大雪冬至》不約而同地走起了溫情路線,可見但是這種類型的電影一週一部足矣,在沒有同類競爭下,還能夠在夾縫中求生存。但是兩部一起上映,無疑自殺。可見避免同質化紮堆,是檔期選擇的標準之一。

《S4俠降魔記》

票房預測:500萬以下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6日

標準的網大體量影片,幾乎無亮點。

喜劇是近幾年做火爆的類型片之一,但也是難度最大的類型片。雖然沒有重工業特效加持,但是劇本對內容的故事要求極高。想要拍出好的喜劇,實現影片大賣的難度相當之大。該片雖有文松這種小咖級演員,但最終票房也不會有太大漲幅。

《我是哪吒》

票房預測:800萬左右

上映日期:2018年01月27日

傳統“IP”難拉票房,動畫電影受眾固定

《我是哪吒》是一部傳統“IP”的動畫電影,由於動畫電影擁有固定受眾,親子組合的觀影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票房。目前來看首日排片3%左右,基本上與預期相差不大。但是這片子大多難成氣候,這種固定定受眾的影片受排片的影響還是較小的,但是仍然是一部陪跑影片。

為什麼這些電影會淪為炮灰?

就像列夫·托爾斯泰所說的:“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用來描述當下的電影市場,最合適不過了:“賣座電影各有各的好,炮灰電影卻總是差到千篇一律。”那麼到底是哪些致命的原因,讓這些電影淪為炮灰呢?

其實這類影片都非常的好認,一起拍電影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一下經驗:

1.內容過於套路化

“套路化”、“同質化”的內容,是絕大多數炮灰電影的通病。但是這樣的電影多半難與市場脫軌,早已無法滿足觀眾了。

這些電影從創作環節就散發著腐朽的氣味,成為炮灰電影的概率也就增大了許多。比如說《半個月亮》和《大雪冬至》,《絕命時鐘2:22》和《24小時:末路重生》。電影題材本就是有限的,唯有在固化的形式裡大膽創新才能避免成為炮灰。

2.劇本敘述不清晰

本周的影片,從劇本角度出發,幾乎都有敘事結構不清晰、邏輯線模糊、人物關係混亂、各種類型元素一鍋端的毛病。

打個比方說:如果要多線敘事,就儘量安排好鋪墊;如果沒有能力多線敘事,就先把主線結構打磨清晰。

3.類型定位太模糊

這類影片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卻犯了“大忌”。比如說本周影片《S4俠降魔記》就是典型的兩種風格的嫁接品,只能算是半部喜劇+半部懸疑。這種喜劇不夠搞笑、懸疑又沒邏輯的片子,看起來實在是有點不倫不類。

建議以後無論是中小成本影片,還是大投資影片。都要本著把一個題材拍好的原則,再融入其他元素。

4.製作水準不到位

拿恐怖片來說,因為風險較低所以成為大多數剛入門的小公司或者導演拿來試水的首選。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劣質恐怖片踩雷的幾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粗製濫造,影片水準遠遠達不到院線水準。蹭IP、劇情不知所云,畫面粗糙,佈景,演員,都是網大體量的水準,網大體量的影片上院線,基本都會淪為炮灰片。

5.受眾目標不精確

總有頭腦發熱的製作方,想要把各年齡段受眾一網打盡。廣撒網,結果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所以,影片在製作前,就要進行深度市場調研,想清楚這部影片究竟是針對男性觀眾,還是女性觀眾;是針對未婚觀眾,還是已婚觀眾;是針對都市白領,還是校園學生。

投資人如何避免無效投資,巧妙躲避炮灰電影?

1、內容必須“精品化”,注重口碑

內容驅動的時代已經到來,無論多大體量的影片,口碑都是影響票房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聯網時代,票房體量已經變得精准而透明化,做好內容,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選擇合適的管道,不要只盯著院線

電影管道的多樣化,為中小成本的電影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愛奇藝、騰訊等網路電影的興起,為中小成本的電影拓寬了管道,走網路院線,減少不必要的宣發成本,也不失為一條可能之路。

尤其是網大體量的電影上院線,根本就是自掘墳墓,回歸網大,反而能夠提高存活的幾率。

3、合理選擇檔期,避免同質化紮堆

在檔期上避免大片完全沒有必要,大片受眾與中小成本電影是不重合的,二者是互補的。反而,更應該注意小片。小眾成本的類型片中很多都有自己的固定受眾,例如恐怖片,動畫片等。這些影片在檔期選擇上儘量避免同體量同類型的紮堆,分流觀眾。

4、多方面瞭解市場,降低成本

對市場規律的瞭解是對投資最好的背書,中小成本在票房體量固定的情況下,要想盈利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壓縮成本,減少不必要的宣發浪費,市面上80%的宣發費用都是浪費的。例如100萬的成本下收益500萬固定的票房體量,也能夠挽救一部分炮灰電影於水火。

歡迎關注微信號: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