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任志強認為房價降,2018房價果然要降了?

任志強近日在一個半公開的場合, 一反常態的說房價漲不起來了, 當然, 很多自媒體都搶先發佈, 急匆匆解讀, 說房價真的要降的有,

說任總被“招安”的也有。 不過任志強究竟是怎麼說的, 筆者找了找網上的小視頻看了看, 大意如下幾點意思:

1.2018年是沒法預測的。

2. 三個“下降”—房地產投資下降, 房地產開發面積下降, 房價下行的城市數量增加。

3. 這一切的前提是:房地產政策不變、防範金融風險去杠杆的政策不變。

那麼這段話核心意思就兩個, 房價受控於政策;居民依舊只認房子, 只要讓買, 就一定買買買。

所以, 與其關心任志強說的對不對, 倒不如想想看為什麼大家對於樓市的研判, 只從政策考慮呢?因為中國的老百姓和投資者是極度偏愛房子的, 房子也在過去20年成就了一批中產。 然而, 這批中產有的華麗轉身, 多元經營自己的財富, 倒也風生水起。 更多的人, 則看著自己的帳戶, 充滿了焦慮。

為什麼呢?有錢還要焦慮?從國內家庭的財富構成看, 逾70%的資產是房產。 在中心城市有一套像樣的房產就是千萬富翁, 即便是三四線城市, 如果有個兩三套房, 也是人人眼中羡慕的“土豪”。 但除非是自己實打實全款買的,

大部分家庭投資房地產, 都要依靠銀行信貸, 通過金融加杠杆實現房產規模的擴大。 這樣一來, 實際生活水準就會隨著房產規模的擴大而下降。 不是有句順口溜:北京中產家庭, 住千萬豪宅, 拿萬元月薪, 過緊巴日子。 這樣的生活, 自然會導致中產集體“焦慮症”。

造成這樣的結果, 源自於許多人用資產規模界定“中產家庭”而忽略了收入水準和可支配收入。 即便是考慮資產, 也是那種具有流動性的資產, 可以隨時變現的資產, 可以抵得住通脹和金融風險的資產。 舉個例子, 就說你貸款20年買的房子, 它能隨時變現嗎?能增值再抵押嗎?能體現出尊貴生活方式嗎?不能!相反, 它每個月還要佔用你的收入。

這裡, 總有人會站出來抬杠, “那麼你的意思就是把錢放在手裡?”筆者強調降低負債率, 投資增加流動性, 不等於說就是把錢存銀行。 按照經濟學原理, 未來資本社會會有三個必然發生的:M2增長、M0流動速度、以及金融杠杆化。 說的簡單點, 就是如果只存錢, 只買房, 不懂利用金融杠杆,

那麼你現在的財富在未來一定會縮水。

而現在中國家庭熱衷於持有的房產, 雖然可以加杠杆、雖然可以抵禦M2增長帶來的幣值縮水, 但是流動速度幾乎為0。 再回到文章開頭我們說的, 房價三個下降的條件是調控不變, 從近來發生的事情看, 無論是決策層反復強調調控不放鬆, 還是銀監會針對廈門消費信貸流入房產投資的處罰決定, 都體現出決策層對於調控房價、穩定市場的決心。 這無疑進一步將流動性鎖定。 這樣的趨勢下, 囤積房產能說是明智的嗎?

總之, 一個家庭, 被動現金流越多, 財富水準就越高, 焦慮也就會越少;而不動產占比越高, 負債率高, 焦慮就越多。 家庭的焦慮與快樂, 和資產配置息息相關。 而資產配置的原則就在於配置能帶來持續現金流且低負債的, 拋售流動性差,現金流水平低的。房子是中性的,人們喜歡買房是過去它能增值,而未來還用老眼光去投資,贏只是僥倖,焦慮則將成為必然。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煉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微信號劉磊房產評論。

拋售流動性差,現金流水平低的。房子是中性的,人們喜歡買房是過去它能增值,而未來還用老眼光去投資,贏只是僥倖,焦慮則將成為必然。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煉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微信號劉磊房產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