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一個榮威等三個MG “長短腿”的上汽乘用車還要“蹦”完2018嗎

2017年, 中國乘用車市場以不到2%的銷量增幅說了再見, 中國品牌“達成率”不足20%。

上汽乘用車銷量任務完成率87%

據相關資料顯示, 2017年, 旗下擁有榮威、MG兩個品牌的上汽乘用車銷售實現52.2萬輛。 因此, 網上“叫好”之聲一片一片, 上汽乘用車“穩坐自主品牌第二把坐座椅”、“繼續向自主第一陣營挺進”、“逆天了”的說法不絕於耳。

上汽乘用車從2013年的23萬輛的銷量, 到2015年時跌到倒穀底的17萬輛, 之後連續走高, 2017年達到一個新的頂峰52.2萬輛。 但是我們回過頭再在看看年初上汽所定的目標, 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在2017年之初曾表示:, “產能是非常好的, 關鍵是效能, 而且今年經銷商網路建設還會加快, 今年將挑戰60萬的目標。 ”按照年初所定目標衡量, 上汽乘用車完成率87%。

上汽乘用車2017年60萬台的銷量目標較2016年實際銷量大幅提升88%。 實際上, 上汽乘用車2017年較2016年上汽乘用車實現了增長62.3%。 一來, 上汽乘用車顯然高估了自己的“銷售能力”, 二來上汽乘用車的現狀可以說是一個“長短腿”, 並不能很好地實現高速的奔跑。

“長短腿”的上汽乘用車有點“偏科”

對52.2萬的銷售成績做個分解, 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長短腿”的情況。

當年, 上汽和南汽分別收購英國羅孚汽車, 國內才有了榮威和MG這兩個品牌。 後來南汽、上汽合併, MG和榮威又同屬於上汽乘用車。

2017年, 上汽乘用車的52.2萬輛的銷售中, 包含了38.5萬輛的榮威, 剩下的大約不到14萬輛自然屬於MG, 榮威的銷量是MG的將近3倍左右。 !我們如果因此就說榮威是上汽的“親兒子”所以能獲得更多的扶持, 那肯定是腹黑和不負責任的, 但兩個品牌發展不平衡的的現狀卻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MG在去年能多賣出8萬輛, 上汽乘用車不就妥妥60萬輛了嗎?

還不止於此, 我們還可以繼續細分再看。 在榮威的38.5萬輛銷售成績裡, RX5的銷量又占了24萬輛, 銷售占比超過了60%。 也就是說, RX5一款車的銷量比其他榮威其他品牌的車型銷量總和還要多得多。 這個情況也並不是榮威獨有的, 即使只銷售了不到14萬輛的MG同樣存在。 , 在所有銷量中, MG ZS一款車銷量比例同樣超過了50%。 也就是說上汽乘用車的2017年可以用一兩句話來概括:, 上汽乘用車靠榮威, 榮威、MG都靠SUV。 這妥妥的就是嚴重的“偏科”。

可能有人說, SUV現在最火, 靠SUV有什麼問題, 你看只有SUV的長城不是挺好的嘛?!不過, 一來長城因為在SUV領域的先行者優勢, 已經打下了雄厚的市場認知基礎, 二來長城在H6銷量下滑後同樣難受得要找新的增長點。 並且, RX5、ZS的成功是靠著顏值、靠著互聯的名頭, 還多少有些馬雲的名聲助力。 可以預見的,中國品牌的顏值提升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智慧互聯也越來越成為中國品牌共有的銷售噱頭,已經“偏科”的上汽乘用車還能笑看2018嗎?

可以預見的,中國品牌的顏值提升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智慧互聯也越來越成為中國品牌共有的銷售噱頭,已經“偏科”的上汽乘用車還能笑看2018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