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這國憑藉這一“稀有能源”賺了中國兩千億?中國:必須轉型了!

說起瑞士, 你想到了什麼?是精美別致的手錶, 還是帥氣俐落的軍刀?是香醇濃郁的巧克力, 還是口感獨特的乳酪?瑞士給我們的印象永遠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女, 但你卻不知道, 在它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 隱匿著一家國際礦業巨頭企業——嘉能可國際公司, 它還是“心機Boy”一樣的存在……

這只“披著羊皮的狼”, 吃掉了中國能源紅利大頭

2017年裡,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內外混得風生水起:本土銷售約80萬輛新能源車, 消耗了盡35GWh(千兆瓦時)的動力電池, 獨攬一片天。 在新能源市場的各方推力下, 中國能有這樣的成就,

的確很風光——腰杆子挺了起來, 面容也精神起來。

可是, 一切都只是表像, 中國並沒有我們看到的那樣盆滿缽滿, 有一家企業在後頭不吭不響地收金、無聲無息地拿走中國能源紅利的大頭, 那就是瑞士的礦業巨頭企業——嘉能可。

嘉能可, 與許多國際企業相比,

它聽起來有些單薄, 甚至是默默無聞。 但是誰知道, 這個企業就像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狼”, 表面溫和無害, 但是“心機”和“手段”卻深不可測:它能果斷拿捏住各大企業的把柄, 讓對方無計可施後再加以盈利。 與其說它在背後撿便宜, 還不如說它正拿著一把刀子, 逼著你一邊往前走, 一邊丟金幣。

巨頭在成長道路上, 曾演繹多少部“甄嬛傳”

2008年, 金融危機正盛, 為了能保住其在剛果進行著的採礦項目, 加丹加公司無法抗拒那筆來自嘉能可公司的“救命錢”。 剛果在長達十年的內戰後一度陷入黑暗, 投資者們都抗拒這個被戰爭腐蝕得可以說是慘澹的地方, 可是嘉能可卻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時代下出擊——利用一筆投資, 獲得了對剛果採礦項目的控制權。

他們看得長遠, 這塊地價值連城:它有全球最豐富的銅、鈷資源。 現如今, 嘉能可控股84.25%, 而加丹加的市值保持在40億美元左右, 嘉能可獲利可估。

2012年, 嘉能可與礦業公司斯特拉塔合併, 成為世界第四大礦業生產集團;2017年, 嘉能可拿下了另一個世界級的銅鈷礦山——穆坦達的100%控制權,

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鈷礦開採商。 除此之外, 它還控制了尚比亞的莫帕尼、澳洲的莫林莫林等。 至2017年, 嘉能可控制了全球鈷礦市場近30%的份額, 這意味著, 步步為營的它已掌握了世界鈷礦的至高話語權和定價權。

而鈷, 恰恰是動力電池不可或缺的元素, 更是新能源市場上的必需品。 對嘉能可來說, 真是一鈷在手, 天下我有。

要想不任人拿捏, 從自我轉型開始

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潛力那麼大, 自然也躲不過嘉能可的“算計”:中國鈷資源嚴重缺乏, 不得不依賴進口鈷礦, 每年花費的資金就超兩千億人民幣, 而隨著動力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 鈷礦價格的一升再升, 中國在新能源市場上的利潤稀薄得讓人垂淚;又比如在2017年,

我國袞州煤業欲收購澳洲聯煤炭, 哪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為拉高價格, 嘉能可把價格報到26.75億美元, 最後袞州煤業只能“含淚”, 以26.9億美元拿下澳洲聯煤炭。

有人說, 中國在礦產資源上, 先天條件足, 後天還不夠努力, 導致現在被各國際礦產巨頭打壓得低聲下氣。誠然,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但礦產品味差異較大、資源配置不充分、在國際上有話語權的礦企相對較少,礦產定價權極易流失。不是“假大空”:要想逃離國際礦業巨頭的“魔爪”,中國務必好好審視自己,努力轉型,不斷壯大我國礦業核心,優化資源性資產配置。從“說不上話”到“說得上話”,中國的路還很長,一步步走好才是王道。

導致現在被各國際礦產巨頭打壓得低聲下氣。誠然,我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但礦產品味差異較大、資源配置不充分、在國際上有話語權的礦企相對較少,礦產定價權極易流失。不是“假大空”:要想逃離國際礦業巨頭的“魔爪”,中國務必好好審視自己,努力轉型,不斷壯大我國礦業核心,優化資源性資產配置。從“說不上話”到“說得上話”,中國的路還很長,一步步走好才是王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