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年為什麼吃餃子?小年吃餃子的由來及包餃子小妙招

冬至吃餃子, 為什麼小年也吃餃子?在北方地區, 小年除了要吃灶糖外, 還要吃餃子。 北方人的很多節日都能有餃子的存在, 那麼小年為什麼吃餃子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小年為什麼吃餃子

小年為什麼吃餃子

小年夜一般也叫祭灶節, 小年夜有祭灶王、掃塵、剪窗花等等的習俗, 它是由農曆的日期來定的, 一般來說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二十三, 南方的小年是農曆臘月二十四。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 而小年夜吃餃子, 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上供時, 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 此外, 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每逢新春佳節, 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年為什麼吃餃子

餃子的由來

餃子古代叫“嬌耳”, 民間有一個傳說, 說的是東漢末年, 災害嚴重, 很多人患病, 很多人患爛耳朵病。 名醫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看見瘟疫流行, 於是他在冬至那天, 找一塊空地, 搭起醫棚, 架起大鍋, 給人們舍藥治病, 救活了很多窮人。

張仲景的藥叫“祛寒嬌耳湯”, 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燉, 燉好後, 把它們撈起來, 剁碎, 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樣的東西, 下鍋煮好後, 分給病人吃。

人們叫這種東西為“嬌耳”。 人們吃下嬌耳, 再喝下一碗湯, 便兩耳發熱熱血沸騰, 不久爛耳朵病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小年也是過年的開端, 過去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個正月都是年。 過去, 農民只有到了隆冬數九的日子才能休息, 這也正體現了年節的調節作用。 那過年了就自然也要吃餃子, 順理成章就成了流傳已久的習俗。

小年吃餃子

小年包餃子的小妙招

1、餃子皮:和麵時, 每500克加1個雞蛋, 不但可增加營養, 而且下鍋後不混湯。 和麵時, 加一點鹽, 可以增加麵團筋力, 防止下鍋後破皮。

2、餃子餡:調餡時, 先把蔬菜切碎, 用油拌好, 再放其他料。 可以防止餃子餡出湯。 拌肉餡時, 加點用花椒和八角泡的水, 不僅可以去腥味, 而且肉餡鮮嫩。 包餃子前, 可以先把餃子餡防進冰箱裡速凍一會兒, 這樣包時就不會出湯了。 包肉餡餃子時, 可放一點泡過的茶葉, 能清口, 去腥, 除膻氣。

3、煮餃子:水開後, 加點鹽, 待其融化後再下水餃, 可防止粘鍋和連皮。

4、裝盤:餃子煮熟後,

放在事先涼好的溫開水中過一下, 再裝盤就不會粘在一起了。

水餃怎麼做最養生?

水餃的餡料有很多種, 這些原料本身營養價值都很高, 互相搭配也有益於營養平衡。 但在現實中, 為了讓餡料香濃味美, 生產者總會多放肉餡, 少放蔬菜, 避免產生太“柴”的感覺。 同時, 製作蔬菜原料時, 傳統上要擠去菜汁, 其實, 這會讓其中的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營養成分損失嚴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