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著名書法家龍柯潤:奮筆揮亳顯風流

簡 介: 龍柯潤, 本名:萬應均, 字:馬龍, 齋號:辰午齋, 湖南寧鄉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全國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 全國促進傳統文化發展工程工作委員會書畫評審專家,

外交部授予“人民藝術家”, 道教文化教育基地慈善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承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藝術教育顧問、特聘教授。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專職書法教授、書法學專業創始人、學科帶頭人。

先後出版發行《漢字書寫與書法藝術》《楷書藝術》《隸書藝術》《行書藝術》《書法欣賞》《毛澤東書法欣賞》《硬筆書法藝術》《粉筆書法藝術》《書法創作概論》《隸書概論》等書法專著、書法教材和字帖100餘部。 主持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6項。 在《中國書法》《求索》《藝術教育》等國家級核心期刊, 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作品和個人簡介收入《中國書法家選集》《中國當代書法家名典》《當代書法家大辭典》等20多部重要書法文獻,

並與沈鵬、楊曉陽、范曾、錢紹武、言恭達、陳振濂等書畫大家分別在《中華文化巨匠》《中國書法大家》等10餘家專業雜誌和電視媒體同時進行專題報導與推崇。 其作品在日本、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全國各地交流、展覽、收藏, 並由外交部作為國禮贈送給諸多國家大使館和中央直屬機關。 在國際、國內、省內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覽10餘場。

龍柯潤書法:隸書扇面

藝海泛舟追夢人

龍柯潤先生出生農村, 從小熱愛藝術, 興趣廣泛, 書法筆精墨妙, 繪畫栩栩如生, 拉得胡琴, 打得響器, 唱得花鼓。 他勤奮好學, 無師自通, 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天賦, 在寧鄉傳為佳話。 從事書法研習與書法教育四十餘年, 以自然為師, 效法歷代名師, 創新思路, 善於創作理論, 下自成蹊, 中得心源, 自成一家。 龍柯潤先生的書法能做到各體皆擅, 各體都形神兼備, 各體皆精, 隸書尤為突出。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書法創作中尊重經典, 緊跟時代, 個性張揚, 用書法來表達對連結起來言語的內涵意義, 筆融於紙, 心融於墨,

紙墨又融於靈魂, 匯合於理論, 出版成書刊, 傳經授道於大眾, 所以說龍柯潤先生既是個書法大家, 又是個傑出的書法教育家。

龍柯潤書法:隸書條屏

初見龍柯潤先生, 其笑容滿顏, 和藹可親, 偶爾戴著絨皮帽, 圍個灰白格毛巾, 穿著皮棉襖, 一副溫文爾雅的學者風範,

言語中除帶一絲寧鄉的方言口音外, 還帶有虛懷若谷的親和力。

有志者, 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 天不負;臥薪嚐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龍柯潤先生言道:人要執著, 有契而不舍的精神, 方可立事成業。 文革時期, 龍柯潤先生不到弱冠之年而在鄉村擔任民辦教師時, 生活拮据, 環境艱苦, 但熱愛藝術之熱焰不棄, 常於清宵燈下, 杯茗相伴, 螢窗筆耕, 日日聞雞而起, 更深不寐。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 在讓你飽嘗苦難的同時, 也會賜予你意想不到的饋贈。 文革後, 龍柯潤先生在一次教師節目活動中, 因出色的唱功被縣花鼓劇團看中, 意欲調之去劇團。 重視人才的教育系統豈肯放人?反而搶先把龍柯潤先生的編制問題解決並保送上大學。 從此,龍柯潤先生憑著自身的勤奮而走上了書法藝術人生的康莊大道。

在書法藝術創作上,潛心鑽研,龍柯潤先生從書法的源流,發展,技法,臨摹,創作與欣賞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展示,尊重傳統,又追隨時代,形式多樣,風格不一,幅幅書法堪稱精品力作,有很好的觀賞性和借鑒性,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同時他希望書法藝術能夠逐步走向豐滿和深沉,採擷芳菲以饗世人。龍柯潤先生做到了,現已是書法藝術界翹楚,其創作豐贍,著作等身。

龍柯潤書法:隸書橫幅

藝臻至境寫華章

龍柯潤先生一生追求極致,在釋放傳統書法意韻之外,還加入了當代表現手法,開拓書法的新格局。龍柯潤先生在書法裡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閒適,有時還往往以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意趣。

西方人善舞蹈,中國人精書法,中國的「書法」之道,是所有的藝術表現手段中,最彰顯天才和功力的一種靈智行為。從龍柯潤先生的一碼碼的等身著作裡,一幅幅書法作品中,用筆精緻灑脫,筆法婉轉,靈活流暢,提按頓挫,嫺熟自然。用墨富於變化,濃淡枯濕,層次分明,神采丰韻,自然生成。線條極具質感,力透紙背,粗細並用,曲直相生,長短兼顧,跌宕有致,或勁健或婉轉,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矯健勇猛的壯士,或如春風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風入關深沉冷峻。結字正倚交錯,大大小小,開開合合,姿態各異,生動有趣,有"來如雷霆收震怒"之美,而又樸實無華兼納乾坤,讓人歎為觀止。章法別具匠心,有的疏可走馬,氣息慣通,有的密不透風,滿紙丰韻,有的亂石鋪街,錯落有致。無論是正文的經營,題款的佈局,還是印章的用法,都十分講究,盡善盡美,恰到好處。縱觀每一副作品無不充滿了對立與統一、矛盾與和諧的美學原理,使觀賞者浮想聯翩,愉悅奮發,從中獲得美的精神享受,甚至得到某些啟發和教益。

總體而言,龍柯潤先生的書法作品融理想與現實,高度與難度,傳統與創新於一體,具有鮮明的個性,豐富而獨特的藝術表現張力和高度美學情趣。其風格清新自然而不落俗套,富於變化,充滿時代的氣息而又秉承傳統技法,于當代書法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龍柯潤書法:隸書斗方

夜漸深,忽想起了人們慣用的一種說法——人生就像一本書。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人生軌跡書寫著生命之書。這本書,或小說,或散文,或詩歌,或童話,或傳奇,篇幅 或長或短,內容各有精彩。而龍柯潤先生這一本書,竟然飽含了人生諸多精彩,從農村到城市,從童話到傳奇,從默默無聞到波瀾壯闊,每一篇章節都充滿了詩意和傳奇色彩,都如此驚世而又如此敬服,如此令人嚮往。

我們相信,龍柯潤先生憑其高尚的品格、扎實的功力、深厚的學養、認真嚴謹的創作態度和孜孜求變的創作精神,一定能不斷創作出新的精品力作,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向新的輝煌,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出畢生的貢獻。這正是:

奮筆揮毫寫春秋,

傳道授業有研究,

著書立說名聲振,

藝術人生顯風流。

龍柯潤書法:隸書手紮

龍柯潤書法:楷書條幅

龍柯潤書法:隸書橫幅

龍柯潤書法:篆書條幅

龍柯潤書法:草書斗方

龍柯潤書法:行草橫幅

龍柯潤書法:隸書中堂

龍柯潤書法:隸書對聯

龍柯潤書法:行書對聯

龍柯潤書法:草書橫幅

本文由 zhh123622授權發表,並經中國記錄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連結。

從此,龍柯潤先生憑著自身的勤奮而走上了書法藝術人生的康莊大道。

在書法藝術創作上,潛心鑽研,龍柯潤先生從書法的源流,發展,技法,臨摹,創作與欣賞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展示,尊重傳統,又追隨時代,形式多樣,風格不一,幅幅書法堪稱精品力作,有很好的觀賞性和借鑒性,可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同時他希望書法藝術能夠逐步走向豐滿和深沉,採擷芳菲以饗世人。龍柯潤先生做到了,現已是書法藝術界翹楚,其創作豐贍,著作等身。

龍柯潤書法:隸書橫幅

藝臻至境寫華章

龍柯潤先生一生追求極致,在釋放傳統書法意韻之外,還加入了當代表現手法,開拓書法的新格局。龍柯潤先生在書法裡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閒適,有時還往往以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意趣。

西方人善舞蹈,中國人精書法,中國的「書法」之道,是所有的藝術表現手段中,最彰顯天才和功力的一種靈智行為。從龍柯潤先生的一碼碼的等身著作裡,一幅幅書法作品中,用筆精緻灑脫,筆法婉轉,靈活流暢,提按頓挫,嫺熟自然。用墨富於變化,濃淡枯濕,層次分明,神采丰韻,自然生成。線條極具質感,力透紙背,粗細並用,曲直相生,長短兼顧,跌宕有致,或勁健或婉轉,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矯健勇猛的壯士,或如春風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風入關深沉冷峻。結字正倚交錯,大大小小,開開合合,姿態各異,生動有趣,有"來如雷霆收震怒"之美,而又樸實無華兼納乾坤,讓人歎為觀止。章法別具匠心,有的疏可走馬,氣息慣通,有的密不透風,滿紙丰韻,有的亂石鋪街,錯落有致。無論是正文的經營,題款的佈局,還是印章的用法,都十分講究,盡善盡美,恰到好處。縱觀每一副作品無不充滿了對立與統一、矛盾與和諧的美學原理,使觀賞者浮想聯翩,愉悅奮發,從中獲得美的精神享受,甚至得到某些啟發和教益。

總體而言,龍柯潤先生的書法作品融理想與現實,高度與難度,傳統與創新於一體,具有鮮明的個性,豐富而獨特的藝術表現張力和高度美學情趣。其風格清新自然而不落俗套,富於變化,充滿時代的氣息而又秉承傳統技法,于當代書法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龍柯潤書法:隸書斗方

夜漸深,忽想起了人們慣用的一種說法——人生就像一本書。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人生軌跡書寫著生命之書。這本書,或小說,或散文,或詩歌,或童話,或傳奇,篇幅 或長或短,內容各有精彩。而龍柯潤先生這一本書,竟然飽含了人生諸多精彩,從農村到城市,從童話到傳奇,從默默無聞到波瀾壯闊,每一篇章節都充滿了詩意和傳奇色彩,都如此驚世而又如此敬服,如此令人嚮往。

我們相信,龍柯潤先生憑其高尚的品格、扎實的功力、深厚的學養、認真嚴謹的創作態度和孜孜求變的創作精神,一定能不斷創作出新的精品力作,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向新的輝煌,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出畢生的貢獻。這正是:

奮筆揮毫寫春秋,

傳道授業有研究,

著書立說名聲振,

藝術人生顯風流。

龍柯潤書法:隸書手紮

龍柯潤書法:楷書條幅

龍柯潤書法:隸書橫幅

龍柯潤書法:篆書條幅

龍柯潤書法:草書斗方

龍柯潤書法:行草橫幅

龍柯潤書法:隸書中堂

龍柯潤書法:隸書對聯

龍柯潤書法:行書對聯

龍柯潤書法:草書橫幅

本文由 zhh123622授權發表,並經中國記錄編輯。 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及本頁連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