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慈善力量溫暖錦江 首屆“四川慈善獎”錦江區斬獲多個獎項

“慈者愛, 出於心, 恩被於業”, “懷有仁愛之心謂之慈, 廣行濟困之舉謂之善”。 慈善古已有之, 延續至今。 如今, 越來越多的機構、企業、個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中, 深入到了扶貧濟困、扶老助殘、救孤恤病等各個領域, 行善舉助弱貧, 傳遞溫暖, 讓愛延續。

近日, 首屆“四川慈善獎”評選結果出爐, 區慈善會、錦江區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錦基金), 榮獲最具影響力慈善組織獎;錦江區“愛在身邊, 情滿錦江”慈善項目榮獲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獎。 它們或創新慈善方式、科學高效幫扶;或傳播慈善理念、彙聚慈善資源;或提供資金支持, 樂善好施, 為我區慈善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和諧城市建設增添動力, 為成都市全力打造“友善之城·尚善之都”城市慈善名片奉獻錦江力量。

區慈善會:

彙聚資源 壯大慈善力量

東光街道的貧困學子王莉(化名)去年以628分的高分考入了西南財經大學,

然而一家人還來不及高興, 就為大學的學費、生活費發起了愁。 數千元的入學門檻讓一個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945元的貧困家庭陷入了困境。 正當一家人費力籌措學費時, 區慈善會將政策送上了門。 在區慈善會“陽光系列”幫困助學工程的幫扶下, 王莉獲得了4000元的助學金, 一下子緩解了家人的壓力。 且王莉每年均可申請“陽光系列”幫困助學工程的助學金, 實現全程助學。 區慈善會保障了她不因貧困失學, 為她圓了“大學夢”, 一家人都喜笑顏開, 一直向工作人員說著謝謝, 言語間滿是道不盡的感激。 區慈善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專案設立以來, 已經為900名貧困大學生發放助學金共220.7萬元, 為381名高中宏志生發放助學金共152.4萬元。

除了開展“陽光系列”幫困助學工程, 對困難家庭大學生、優秀高中學生進行救助。 區慈善會還開展了“愛在身邊、情滿錦江”系列慈善專案, 救助我區各街道困難群眾、中小學貧困師生、駐區部隊官兵及直系親屬。 並相繼與成都亨得利鐘錶眼鏡有限公司共同設立“亨得利不棄慈善基金”, 專項用於幫助那些遇到極大困難仍不曾放棄希望的人們;與錦江區第二人民醫院共同設立“傳遞愛慈善基金”, 用於助醫、扶貧、濟困;與錦江區春熙路街道共同設立“春熙互助基金”, 用於春熙路轄區內的公益事業發展;與錦江區東光街道共同設立“芯動力·愛心驛站基金”, 用於東光街道困難群眾救助和志願者獎勵;與錦江區教育局共同設立“葉德元教師基金”,

用於對我區優秀教師進行獎勵。

成龍路街道的伍蘭(化名)是“亨得利不棄慈善基金”的長期救助對象, 因家中兩個孩子都患有腦癱, 她不得不在家中照顧孩子, 一家人僅靠著伍蘭的丈夫每月打零工的2000多元收入生活, 日子過的十分艱辛。

“亨得利不棄慈善基金”自2013年成立起, 便開始救助伍蘭一家, 4年多來, 已經為其捐助了超10萬元。 伍蘭說:“4年多了你們一直幫助我們, 給我們經濟上的支援, 謝謝謝謝。 ”

據瞭解, 區慈善會廣泛發動社會力量, 設立多個慈善項目, 與川渝中煙共同設立成都嬌子小學資助專案, 專項用於成都嬌子小學改善教學條件及軟體建設;與四川省舞東風連鎖超市有限公司、鹽市口街道共同設立“雙百活動”慈善救助項目,連續三年為我區100名困難群眾發放每月充值100元的購物卡,進行生活救助;與錦江區衛計局共同設立醫療衛計精准扶貧救助專案,專項用於在錦江區關愛援助中心登記造冊的困難群眾醫療困難救助……區慈善會不斷彙聚社會資源,壯大慈善力量,扶貧濟弱,為我區社會救助事業提供了有力補充。截至2017年底區慈善會共募集資金超5000萬元,發放救助金4100余萬元,為我區慈善公益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錦基金:

提供資金保障 培育扶持社會組織

錦基金是全國第一家在區縣建立的專門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支援的地方性公募基金會。成立以來,錦基金堅守“助推公益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的使命,充分發揮在整合社會資源過程中的軸心作用,培育扶持社會組織,促進公益事業發展。

隨著全國志願者隊伍蓬勃興起,大量志願者隊伍在提供社會服務、向專業社工機構轉型的過程中面臨專業能力薄弱,缺乏資金來源等困境,錦基金通過研發“金拇指大賽”、“社工成長營”、“We創益項目”等多個公益品牌項目,逐步形成了從社工人才儲備到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和扶持的全方位服務體系。

錦基金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金拇指’大學生公益項目創新大賽面向有志於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在校大學生團隊徵集具有公益性、創新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公益專案,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理論成果的轉化。大賽連續舉辦了五屆,累計吸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成都資訊工程大學等全國120餘所高校561支團隊的3000余名大學生參與其中,連結資源資助18個參賽項目落地實施。”在“金拇指大賽”的基礎上,錦基金還通過“錦江區大學生社工團隊成長營”專案進一步整合高校優質資源,為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提供社會實踐以及專業交流的平臺,培養專業大學生社工人才以及優秀大學生社工團隊,助推大學生實現公益夢想。

“We創益”專案則面向全社會公開招募備案類公益性社會組織、公益草根社會組織以及有志于向職業化發展的公益志願服務團隊,經過能力建設、一對一督導等一系列專業孵化流程,扶持説明其不斷成長,提升其社會服務水準,培養一批專業化、職業化水準較高的本土公益性社會組織和公益管理人才。

另外,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社會組織,也會面臨不同問題,為有針對性的説明社會組織成長發展。錦基金通過“TSP公益專案”,根據社會組織所處發展階段的不同提供專案實戰經費資助,引入專業資深督導、選派大學生社工志願者、締結社會組織共建互助發展聯盟、舉辦“SO·Day”沙龍及專業化培訓等系列活動,引導社會組織形成互助支援網路,以説明其不斷提升綜合實力。據悉,通過“TSP公益項目”的實施,錦基金共計支援了58家社會組織的發展,資助了108個公益專案落地實施,提供專案資助資金800余萬元。“TSP”2.0項目,在“TSP公益項目”實施基礎之上,連續3年支持項目的落地實施,探索城市社區治理,已提供近100萬元專案資金支援社會組織為居民提供服務。

“愛在身邊 情滿錦江”:

分類施救 專項救助困難群眾

“愛在身邊、情滿錦江”系列慈善品牌專案包括“愛在身邊、情滿社區”、“愛在身邊、情滿校園”、“愛在身邊、情滿軍營”三個慈善項目,分別在錦江區慈善會設立街道慈善專賬、教育慈善專賬和軍營慈善專賬,專項用於我區各街道困難群眾救助、中小學貧困師生困難救助、駐區部隊官兵及直系親屬困難救助。

張軍(化名)是錦江區駐區部隊的一名軍官,因其愛人突患白血病,全家賣掉了所有房子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瞭解到他的情況後,區慈善會通過“愛在身邊,情滿軍營”專案為其捐助了近5萬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的經濟壓力。同時,區慈善會還通過“愛在身邊,情滿校園”專案,聯合區教育局,為患癌學生王陽(化名)募集了資金30余萬元,用於對其進行住院醫療救助,不僅為其家庭解決了醫療困難,還對中小學生積極參與慈善事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據悉,“愛在身邊、情滿錦江”系列慈善品牌專案從2009年成立至今,已連續運行8年時間,專案運行期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與支持,不斷有資金注入。專案募集資金設立專賬管理,專案開支嚴格審批,收支情況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和審計,專案運作公開、透明、規範。 該項目從設立以來,共募集善款405萬元,發放救助金341萬元。各專案根據救助物件的不同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救助活動,救助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愛在身邊、情滿錦江”專案通過對困難群體及時高效實施救助,説明受助物件解決了生活、醫療、學習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受到受助物件的一致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通過幾年的運作,專案已形成了良好的救助體系,在做好社區、學校和軍營慈善救助工作方面積累了經驗,引來其他的區市縣前來學習交流,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推動了我區慈善事業的發展。

文:陳玉婷

圖:陳玉婷

專項用於成都嬌子小學改善教學條件及軟體建設;與四川省舞東風連鎖超市有限公司、鹽市口街道共同設立“雙百活動”慈善救助項目,連續三年為我區100名困難群眾發放每月充值100元的購物卡,進行生活救助;與錦江區衛計局共同設立醫療衛計精准扶貧救助專案,專項用於在錦江區關愛援助中心登記造冊的困難群眾醫療困難救助……區慈善會不斷彙聚社會資源,壯大慈善力量,扶貧濟弱,為我區社會救助事業提供了有力補充。截至2017年底區慈善會共募集資金超5000萬元,發放救助金4100余萬元,為我區慈善公益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錦基金:

提供資金保障 培育扶持社會組織

錦基金是全國第一家在區縣建立的專門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支援的地方性公募基金會。成立以來,錦基金堅守“助推公益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的使命,充分發揮在整合社會資源過程中的軸心作用,培育扶持社會組織,促進公益事業發展。

隨著全國志願者隊伍蓬勃興起,大量志願者隊伍在提供社會服務、向專業社工機構轉型的過程中面臨專業能力薄弱,缺乏資金來源等困境,錦基金通過研發“金拇指大賽”、“社工成長營”、“We創益項目”等多個公益品牌項目,逐步形成了從社工人才儲備到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和扶持的全方位服務體系。

錦基金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金拇指’大學生公益項目創新大賽面向有志於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在校大學生團隊徵集具有公益性、創新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公益專案,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理論成果的轉化。大賽連續舉辦了五屆,累計吸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成都資訊工程大學等全國120餘所高校561支團隊的3000余名大學生參與其中,連結資源資助18個參賽項目落地實施。”在“金拇指大賽”的基礎上,錦基金還通過“錦江區大學生社工團隊成長營”專案進一步整合高校優質資源,為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提供社會實踐以及專業交流的平臺,培養專業大學生社工人才以及優秀大學生社工團隊,助推大學生實現公益夢想。

“We創益”專案則面向全社會公開招募備案類公益性社會組織、公益草根社會組織以及有志于向職業化發展的公益志願服務團隊,經過能力建設、一對一督導等一系列專業孵化流程,扶持説明其不斷成長,提升其社會服務水準,培養一批專業化、職業化水準較高的本土公益性社會組織和公益管理人才。

另外,不同的發展階段的社會組織,也會面臨不同問題,為有針對性的説明社會組織成長發展。錦基金通過“TSP公益專案”,根據社會組織所處發展階段的不同提供專案實戰經費資助,引入專業資深督導、選派大學生社工志願者、締結社會組織共建互助發展聯盟、舉辦“SO·Day”沙龍及專業化培訓等系列活動,引導社會組織形成互助支援網路,以説明其不斷提升綜合實力。據悉,通過“TSP公益項目”的實施,錦基金共計支援了58家社會組織的發展,資助了108個公益專案落地實施,提供專案資助資金800余萬元。“TSP”2.0項目,在“TSP公益項目”實施基礎之上,連續3年支持項目的落地實施,探索城市社區治理,已提供近100萬元專案資金支援社會組織為居民提供服務。

“愛在身邊 情滿錦江”:

分類施救 專項救助困難群眾

“愛在身邊、情滿錦江”系列慈善品牌專案包括“愛在身邊、情滿社區”、“愛在身邊、情滿校園”、“愛在身邊、情滿軍營”三個慈善項目,分別在錦江區慈善會設立街道慈善專賬、教育慈善專賬和軍營慈善專賬,專項用於我區各街道困難群眾救助、中小學貧困師生困難救助、駐區部隊官兵及直系親屬困難救助。

張軍(化名)是錦江區駐區部隊的一名軍官,因其愛人突患白血病,全家賣掉了所有房子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瞭解到他的情況後,區慈善會通過“愛在身邊,情滿軍營”專案為其捐助了近5萬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的經濟壓力。同時,區慈善會還通過“愛在身邊,情滿校園”專案,聯合區教育局,為患癌學生王陽(化名)募集了資金30余萬元,用於對其進行住院醫療救助,不僅為其家庭解決了醫療困難,還對中小學生積極參與慈善事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據悉,“愛在身邊、情滿錦江”系列慈善品牌專案從2009年成立至今,已連續運行8年時間,專案運行期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與支持,不斷有資金注入。專案募集資金設立專賬管理,專案開支嚴格審批,收支情況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和審計,專案運作公開、透明、規範。 該項目從設立以來,共募集善款405萬元,發放救助金341萬元。各專案根據救助物件的不同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救助活動,救助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愛在身邊、情滿錦江”專案通過對困難群體及時高效實施救助,説明受助物件解決了生活、醫療、學習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受到受助物件的一致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通過幾年的運作,專案已形成了良好的救助體系,在做好社區、學校和軍營慈善救助工作方面積累了經驗,引來其他的區市縣前來學習交流,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推動了我區慈善事業的發展。

文:陳玉婷

圖:陳玉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