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兒時軼事:越調泰斗申鳳梅

晚年的申鳳梅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疾病, 身體孱弱。 這些因素使得她在唱腔表演上顯得力不從心。 眾所周知, 越調是一個極重視唱工的藝術。

早年(直到1985年)的申鳳梅唱腔倉勁有力, 韻味十足;表演樸素瀟灑, 自如而極富感情。 多少中國人因這位“活諸葛”的女演員而認識了河南越調, 提起河南越調, 沒有不提申鳳梅的。 申在1985年灌制的選段《收薑維》《諸葛亮弔孝》《李天保弔孝》, 黃河音像出版社和中國唱片總公司均有大量的發行, 鄙人以為這些唱腔十足地反映了申鳳梅的唱腔藝術。 在這些唱片中, 她把那越調都唱絕了。

1986年以後, 她對主要代表劇碼的唱腔作了很大的修改。 鄙人猜測修改的動機之一可能是順應現代潮流革新的嘗試。 改後的唱腔演唱起來不象原來那樣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肺活量, 但是原唱的韻味和感染力也大打折扣。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磁帶和VCD99%為這種唱腔。 觀眾看到這些片子, 十之八九欣賞不到地道的申派唱腔。 已有網友表達了這種看法。 問題的關鍵在於, 1985年後的申鳳梅在藝術舞臺上不顧年老體弱, 仍舊十分活躍, 演出不斷, 新戲不斷, 同時兼任河南劇協主席、黨代表等大量的社會活動職務,

於是, 弟子和觀眾們也模仿改革後的申派唱腔, 出版物也是改革後的唱腔。 申的弟子何全志、陳靜這兩年的唱腔反而不如1980年左右的---聽聽梨園春春節晚會上何全志的唱腔就知道了(雖然他表演挺好的)。 想要尋覓1985年之前的音像資料, 十分困難。 這種現象大大阻礙了越調藝術的傳播, 且一直未得以更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