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推薦閱讀」餘光中的“四丟”

許多人知道餘光中, 懷念餘光中, 皆因他那首著名的《鄉愁》。 可是, 卻很少人知道, 晚年的餘光中, 還宣導過人生必須丟掉四樣東西。 王耳朵先生在一篇博文中, 對餘光中的“四丟”有過詳盡的解讀。

餘光中的“四丟”, 概括地說, 就是丟掉名氣, 丟掉威嚴, 丟掉仇恨, 丟掉奉承。

丟掉名氣。 人生在世, 每個人都不想默默無聞、庸庸碌碌地過一生, 追名逐利是人之常情。 餘光中也一樣, 也曾為了“人過留名, 雁過留聲”而拼搏。 他在文學上的成就, 舉世公認。 梁實秋稱讚他“右手寫詩, 左手寫散文, 成就之高, 一時無兩”。 但到了晚年, 餘光中就不再為名所累, 而是丟掉鮮花和掌聲, 盡情遊山玩水, 重拾對世界的好奇與天真。

一個人的快樂, 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 而是他計較的少。 但並不是每一個人, 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名利得失。 餘光中晚年做到了, 雖說晚了點, 但總比那些一大把年紀, 還在為名所累、為利而爭、為欲所誘強吧。

丟掉威嚴。 指的是在家裡的威望。 三四十歲時, 餘光中是個嚴厲的家長。 不要說對女兒, 即便對自己的妻子, 要求也往往過於苛刻。 但是, 到了晚年, 餘光中則開始丟掉親情中生硬的部分, 不僅對女兒、女婿“言聽計從”,

而且對妻子也常常“甜言蜜語”, 從而讓家庭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人之所以活得累, 是因為放不下架子, 撕不開面子, 解不開情結。 放下了, 解開了, 人生就坦蕩了。

丟掉仇恨。 常言道, 被恨的人, 沒有痛苦;而恨人的人, 卻傷痕累累。 同是臺灣作家, 李敖與餘光中數十年不合,

李敖更是頻頻對餘光中開火。 在鳳凰衛視《李敖有話說》中, 李敖甚至把餘光中稱為“騙子”, 說他有嚴重的人格問題, 而且文學水準也比自己差得多。 但余光中對李敖的攻擊一笑置之。 有人不解, 問他為什麼不反駁?餘光中笑道, 他一直罵我, 我則保持沉默, 這說明, 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 而我的生活卻可以沒有他。

是非天天有, 不聽自然無。 人生苦短, 寬大為懷, 才是做人的正確選擇。 一個人的心中如果裝有太多的仇恨, 心胸就會變得狹窄, 眼光就會變得短淺, 就會“仇”令智昏, 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來。 而一個人一旦胸如大海, 容人所不能容, 懂得寬恕他人, 那麼他也就為自己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

丟掉奉承。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但真正要踐行起來, 也頗為不易。 尤其在官場, 在名利場, 阿諛奉承, 已是司空見慣。 古人雲:“官場陋習, 樂於見長, 不樂於見短, 喜順惡逆。 ”

晚年的餘光中, 扔掉繁文縟節, 扔掉對世界的虛情假意。 年輕時, 他也曾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 可是到了晚年,他覺得不少活動,相互鼓吹、相互奉承,甚是無聊,實在是浪費時光、糟蹋心情,就避而遠之了。

看來,餘光中晚年可謂大徹大悟;他的“四丟”,也值得朋友們品味。

作者:李泉佃

可是到了晚年,他覺得不少活動,相互鼓吹、相互奉承,甚是無聊,實在是浪費時光、糟蹋心情,就避而遠之了。

看來,餘光中晚年可謂大徹大悟;他的“四丟”,也值得朋友們品味。

作者:李泉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