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上)

松美術館外景

2012年以來, 民營美術館成為國內藝術圈不可忽視的一大熱點。 2012年至2014年間, 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紅磚美術館, 木木美術館等先後在上海和北京成立;2015年,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式開幕;2016年, 明當代美術館落戶上海……短短數年, 這些民營和私人美術館迅速成長, 積累了學術和社會影響力, 而這股熱潮持續至2017年。 據不完全統計, 僅去年下半年, 全國新增的民營美術館就有昊美術館(上海館)、松美術館、寶龍美術館、蘇甯藝術館與明珠美術館。 今年1月1日, 全新成立的金剛博物館以“上海最大民營博物館”的定位造勢, 成功邁入開館元年。 除此之外, 據上海西岸集團公佈的消息稱, 正在建設的西岸美術館和星美術館都有望於2018年完工。

蘇寧藝術館外景

剛泰集團歷時兩年打造泰會生活文化園

明珠美術館外景

上述實例無不證明, 國內民營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的數量依然處於上揚階段。 據去年10月上海市美術館建設推進工作會公佈的資料顯示, 當時, 滬上美術館數量達78家,

其中, 四分之三是民營美術館。 顯然, 這一資料僅在去年11月就因蘇寧藝術館和寶龍美術館的成立而打破。

民營美術館是指那些由非國有經濟投資、經營的美術館。 在中國, 民營美術館主要分為二類。 一類背靠地產、金融企業, 如今日美術館、外灘美術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民生現代美術館等;另一類則由私人藏家創立, 如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和木木美術館。 這些美術館是非營利機構。

平時愛看美術館的你, 是否會思考以下問題: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的非營利性代表什麼?非營利性對機構以及所在員工帶來哪些影響?如何註冊成立一家非營利性的藝術機構?註冊成功後, 它會給機構帶來哪些作用?在國內,

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如何走下去?對此, 雅昌藝術網結合多方資料, 並與多位元館長對話, 為您奉上一篇“科普文”。

今日美術館

如何界定美術館的非營利性?

在國際上, 非營利機構(Non-Profit Organization)一詞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是指那些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 其涉及的領域很廣, 包括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學術、環保等。

在我國, 一個非營利機構, 需滿足以下九點:

一、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設立或登記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宗教活動場所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認定的其他組織;

二、從事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活動;

三、取得的收入除用於與該組織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外, 全部用於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的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事業;

四、財產及其孳息不用於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

五、按照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若該組織登出後,其剩餘財產用於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記管理機關轉贈給與該組織性質、宗旨相同的組織,並向社會公告;

六、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本款所稱投入人,是指除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

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內,不變相分配該組織的財產,其中:工作人員平均工資薪金水準不得超過上年度稅務登記所在地人均工資水準的兩倍,工作人員福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八、除當年新設立或登記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及民辦非企業單位外,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申請前年度的檢查結論為“合格”;

九、對取得的應納稅收入及其有關的成本、費用、損失應與免稅收入及其有關的成本、費用、損失分別核算。

是不是信息量巨大?那來看看學者萊斯特·薩拉蒙總結的非營利性:一、非營利機構不以獲取利潤為宗旨;二、不能進行利潤分配,即非營利機構可以進行一定形式的經營活動來賺取利潤,但盈利不能在成員間進行分配;三、不能將機構資產轉化為私人資產,即機構資產屬於社會而不是機構經營者。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針對上述三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甘智漪闡述了美術館非營利性的要點:“這意味著從你的註冊資金開始,到之後的所有運營費用投入,以及之後所產生的所有資產都將成為社會資產。”據中國社會組織網顯示,2008年,原位於紅坊的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註冊資金為1000萬元;2013年,原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的註冊資金為1200萬元,現因雙館合併,原來兩館的所有資產全部轉移到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甘智漪進一步表示:“對於投資者來說,向民非組織投入的資源,均不得取得經濟回報;並且,也不享有民非的所有權、支配權。尤其是,當你要終止一家公益美術館時,在公益美術館營運過程當中獲得的藝術品捐贈,其投資者也不可以獲得,這些藝術品就是社會資產。”甘智漪提到的“民非”機構,就是前文條款中的“民辦非企業”。也就是說,民營的非營利美術館、藝術館、藝術中心可以售賣藝術衍生品、門票,也可以有企業和個人贊助,但這筆費用都要用於該館,且所有資產——館藏、燈光、設備等都是社會資產。

餘德耀美術館

在國內,如何成立一家民營非營利美術館?

目前,國內對於美術館、博物館、 藝術中心、藝術館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在現行的《美術館工作暫行條例》(1986)中,仍將美術館定性為“國家美術事業機構”;與此相比,現行的《博物館條例》(2015)則對博物館進行相對明確的劃分:“包括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國有博物館;利用或者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非國有博物館。”

在我國,官方認可的非營利機構主要有三種,在民政部門註冊成功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若想開一家純粹的民營非營利藝術機構——無論命名為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藝術館——都需在民政部門申請註冊成民辦非企業。註冊成功後,藝術機構的對外名稱和營業執照上完全一致,也標誌著官方認可了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等機構的非營利資質。

若藝術機構要申請“民非組織”,需先向業務主管部門提交申請——民營博物館需先通過文物局審批;民營美術館、藝術中心/空間、藝術館需先通過文廣局審批。經上述業務主管部門審核後,再向非營利機構主管單位——市級或區屬民政局提交申請。

“業務主管部門非常重要。只有成功掛靠,才走出了非營利的第一步。不過,現在的業務主管部門也有自己的主業,並不是所有機構都可以掛靠成功,這是他們止步於‘民非機構’的第一個原因。”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術館從業者告訴雅昌藝術網。據現行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指出,所有向民政局登記“民非”的單位,需提供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檔。“對相關審批機構而言,除博物館和美術館業務主管部門不同之外,以美術館、藝術館、藝術中心為名,實質差別並不大,政府批准你是‘民非’,你就是‘非營利’,這才是最重要的。”上述美術館從業者說。

龍美術館西岸館

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指出,登記“民非”的機構需滿足以下條件:“(一)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二)有規範的名稱、必要的組織機構;(三)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四)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五)有必要的場所。”對此,申請者需向民政部門提交以下資料: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檔、場所使用權證明、驗資報告、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和身份證明、章程草案。

由此可見,若藝術機構無法滿足上述任何一點,都無法成功註冊為“民非”機構,實現被國內官方認可的“非營利性”。

以上述第五條“必要的場所”為例,若一家美術館尚無空間、或沒有符合政府規定的產權或合法租賃的空間,是很難申請成功的。據現行的國家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中劃定的用地性質規定,文化設施用地(A)包括“圖書展覽設施用地(A21)”和“文化活動設施用地(A22)”。其中,圖書展覽設施用地(A21)具體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科技館、紀念館、美術館和展覽館、會展中心等設施用地。舉個例子,若一家美術館在綠地、體育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等其他用地上建設或租賃空間,由於用地性質的原因,在相關產權沒有變更的情況下,它幾乎不可能申請到“民非”。此外,藝術機構的通道、安保設施、建築規格都需達到專業標準,否則也很難申請成功。

明圓美術館內景

明當代美術館

明當代美術館創辦人淩菲菲告訴雅昌藝術網,在開發明當代所處的那片地區時,就已計畫做一個現代化的美術館。“我們對舊廠房做了很多保留——比如原先的漏斗、加料器、鐵軌、推車等各類設備。它所有的建築結構、消防系統、疏散通道、電梯、倉庫等其他方面都是按照美術館的標準來做。中國美院還幫我們設計了十大景觀,就是和園林完全結合的集合雕塑。明當代申請‘民非’時,因準備充足,批復得很容易。”淩菲菲說。

複星藝術中心

“民非”標籤給藝術機構帶來什麼?

中國民營美術館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不少業界從業者都曾感歎申請“民非”之難。不過,作為一家美術館、藝術館或藝術中心/空間,成功註冊“民非”後,將有機會得到政府的相關支援。

據《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3號文件)規定,符合前文9個條件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設立或登記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宗教活動場所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認定的其他組織,可向其所在地省級稅務主管機關提出免稅資格申請。非營利組織免稅優惠資格的有效期為五年。

“這裡的稅收優惠,是指美術館的受捐贈收入和撥款收入是可以免稅的。”甘智漪進一步介紹,“比如,上海市長寧區給原位於紅坊的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五年的免稅資格;浦東新區也給了原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五年的免稅資格。因此,在我們改建世博會原法國館時,政府就對我們的改建投入免去了2000多萬的稅收。而且,這次我們浦西、浦東兩館合併以後,我們原來以為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遷址浦東需要重新申請免稅資格,但是沒想到,浦東新區政府回復我們,原來長寧的免稅資格可以延用到五年到期。”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此外,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1999)的第四章第二十四條、二十五條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目前,公益美術館可以免稅運營,但沒法向捐贈人開出免稅發票。因此,如果一家企業有意願向美術館捐贈資金,同時又希望稅前列支,那可捐贈給藝術基金會,這筆捐款用途可以指定為美術館運營。”甘智漪說。

除了稅收優惠,一旦成為“民非”機構,民營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可向有關部門申請各類專項資金。以上海市文物局、文廣局公式的《2017年專項資金專案申報指南》為例,該轉向基金總計9項,共計6950萬元,資金分別投向 動漫遊戲、民營院團、公益性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國有院團下基層演出補貼、社會力量舉辦博物館、網路視聽、群眾文化專案資助和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專項資金。其申報主體包含了“民非”企業。

木木美術館

圖說國內民營美術館的非營利之路

看了那麼多法律法規,我們最後用幾張表來看一下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現狀。我們以城市為單位,按照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藝術中心,羅列在不同城市中,成功註冊“民非”的單位。

北京

美術館

22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23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上海

美術館

42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上海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27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上海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33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上海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南京

美術館

16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12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杭州

美術館

15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杭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40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杭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33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杭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深圳

美術館

15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深圳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32家以“博物館”為名 在深圳成功申請“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5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深圳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廣州

美術館

5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廣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7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廣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3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廣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成都

美術館

22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成都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6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成都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武漢

美術館

1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武漢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36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武漢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武漢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西安

美術館

3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西安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33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西安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西安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上圖均來自中國社會組織網的官方資訊,如圖可見,截至1月29日晚,各地以“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藝術館”為名,成功註冊民非的機構數量是:北京:23家博物館、22家美術館、5家藝術中心、11家藝術館;上海:27家博物館、42家美術館、33家藝術館、67家藝術中心;深圳:32家博物館、15家美術館、8家藝術中心、5家藝術館;廣州:8家博物館、5家美術館、3家藝術館;成都:22家美術館、91家博物館、6家藝術館、26家藝術中心;武漢:1家美術館、36家博物館、1家藝術館、6家藝術中心;西安:3家美術館、33家博物館、1家藝術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的機構,其展品和活動包含經典藝術、當代藝術、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服裝、剪紙、傢俱等各個領域。若你以某家美術館名為關鍵字,在中國社會組織官網上進行搜索,沒有找到相關資訊,那至少有三個可能:一、該美術館並未申請民非、或未能申請通過成為民非機構;二、該美術館正在申請,還在審核階段;三、該美術館以其他名字申請成功民非,只是沒有用“美術館”為名註冊。當然,並不是所有“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都是非營利機構。另外,除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藝術中心或藝術空間之外,也存在以其他名稱註冊的非營利從事藝術的機構。

北京今日美術館註冊民非資訊

目前,國內第一家成功註冊“民非”,成為民營非營利美術館的是今日美術館。據悉,在籌備美術館前,今日美術館曾以“今典空間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註冊。幾年後,前館長張子康同政府相關部門建議申請,民政局才在2006年開放了民營美術館申請民非的先例。此外,早期的UCCA當代藝術中心、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長征空間、月臺中國等,都是以企業、文化公司的方式進行註冊。

不過,十多年後的今天,藝術機構的非盈利之路似乎順利了一些。

我們以北京、上海的新增美術館為例,看看美術館對於民非的申請情況。

上海寶龍美術館註冊民非資訊

去年11月18日,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幕,該館擁有500至1100平方米的大小展廳共10個,其中3個為館藏精品常設展廳。另外7個展廳中,有4個具備博物館級國際標準的恒溫恒濕展廳,並有挑高達5至9米的現當代藝術展場空間。開館當天,美術館推出了兩場展覽,分別是“書藏樓珍藏展:百川匯流”和“寶龍美術館開館展:尋脈造山”。據全國社會組織網官方資料顯示,上海寶龍美術館在2016年3月1 6日登記民非,註冊資金為1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葉春敏,主要業務範圍是“徵集、展示、收藏藝術品,組織承辦藝術交流活動以及中外藝術展覽。(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開展業務)”

上海蘇寧藝術館註冊“民非”資訊

一周後,蘇寧藝術館也拉開帷幕。蘇寧藝術館位於上海普陀區蘇州河畔,這座法式建築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此次開館大展從蘇寧環球集團的3000餘件作品中選擇近二百餘件書畫,近二百件器物。同樣從全國社會組織網上顯示,上海蘇甯藝術館於2016年10月10日登記為民非企業,註冊資金為10萬元,法定代表人是蘇甯創始人、蘇甯環球董事長、蘇甯藝術館館長張桂平。業務範圍是“展覽、徵集、收藏、整理、研究和藝術精品和歷史 文物;開展相關研究、研討、交流、諮詢、堅定和普及活動;提供藝術衍生品、藝術體驗等配套服務。(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開展業務)”

上海金剛博物館註冊“民非”資訊

今年1月1日剛開館的上海金剛博物館,開館即定位為“上海最大民營博物館”。這座面積約20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有十個展館,分別是古代石雕館、海上畫派館、油畫館、雕塑館、翡翠館、精品翡翠館、近現代大師館、文房古玩館、玻璃藝術館、臨展館。據悉,上海金剛博物館現擁有各類藏品40000餘件。而該博物館已於2016年1月15日登記為民非機構,註冊資金為5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徐景琪,其業務範圍包括“石雕石刻、書法、國畫、油畫以及其他和藝術作品的收藏、展示、推廣;開發相關衍生產品;開展相關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動。(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開展業務)”

以上三個例子,或能說明一個現象:中國經歷了九十年代初期民營美術館試水階段,以及2012年民營美術館高峰,新生的民營博物館、美術館、藝術中心、藝術館,開始逐漸掌握一定的運營規範,並在現有法律法規和行業機制下,進行新一輪的突破。

在中國,藝術機構如何具體找到屬於自己的非營利之路?歡迎關注雅昌藝術網明日推出的《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下)》。

四、財產及其孳息不用於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

五、按照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若該組織登出後,其剩餘財產用於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記管理機關轉贈給與該組織性質、宗旨相同的組織,並向社會公告;

六、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本款所稱投入人,是指除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

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內,不變相分配該組織的財產,其中:工作人員平均工資薪金水準不得超過上年度稅務登記所在地人均工資水準的兩倍,工作人員福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八、除當年新設立或登記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及民辦非企業單位外,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申請前年度的檢查結論為“合格”;

九、對取得的應納稅收入及其有關的成本、費用、損失應與免稅收入及其有關的成本、費用、損失分別核算。

是不是信息量巨大?那來看看學者萊斯特·薩拉蒙總結的非營利性:一、非營利機構不以獲取利潤為宗旨;二、不能進行利潤分配,即非營利機構可以進行一定形式的經營活動來賺取利潤,但盈利不能在成員間進行分配;三、不能將機構資產轉化為私人資產,即機構資產屬於社會而不是機構經營者。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針對上述三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館長甘智漪闡述了美術館非營利性的要點:“這意味著從你的註冊資金開始,到之後的所有運營費用投入,以及之後所產生的所有資產都將成為社會資產。”據中國社會組織網顯示,2008年,原位於紅坊的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註冊資金為1000萬元;2013年,原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的註冊資金為1200萬元,現因雙館合併,原來兩館的所有資產全部轉移到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甘智漪進一步表示:“對於投資者來說,向民非組織投入的資源,均不得取得經濟回報;並且,也不享有民非的所有權、支配權。尤其是,當你要終止一家公益美術館時,在公益美術館營運過程當中獲得的藝術品捐贈,其投資者也不可以獲得,這些藝術品就是社會資產。”甘智漪提到的“民非”機構,就是前文條款中的“民辦非企業”。也就是說,民營的非營利美術館、藝術館、藝術中心可以售賣藝術衍生品、門票,也可以有企業和個人贊助,但這筆費用都要用於該館,且所有資產——館藏、燈光、設備等都是社會資產。

餘德耀美術館

在國內,如何成立一家民營非營利美術館?

目前,國內對於美術館、博物館、 藝術中心、藝術館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在現行的《美術館工作暫行條例》(1986)中,仍將美術館定性為“國家美術事業機構”;與此相比,現行的《博物館條例》(2015)則對博物館進行相對明確的劃分:“包括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國有博物館;利用或者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為非國有博物館。”

在我國,官方認可的非營利機構主要有三種,在民政部門註冊成功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若想開一家純粹的民營非營利藝術機構——無論命名為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藝術館——都需在民政部門申請註冊成民辦非企業。註冊成功後,藝術機構的對外名稱和營業執照上完全一致,也標誌著官方認可了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等機構的非營利資質。

若藝術機構要申請“民非組織”,需先向業務主管部門提交申請——民營博物館需先通過文物局審批;民營美術館、藝術中心/空間、藝術館需先通過文廣局審批。經上述業務主管部門審核後,再向非營利機構主管單位——市級或區屬民政局提交申請。

“業務主管部門非常重要。只有成功掛靠,才走出了非營利的第一步。不過,現在的業務主管部門也有自己的主業,並不是所有機構都可以掛靠成功,這是他們止步於‘民非機構’的第一個原因。”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術館從業者告訴雅昌藝術網。據現行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指出,所有向民政局登記“民非”的單位,需提供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檔。“對相關審批機構而言,除博物館和美術館業務主管部門不同之外,以美術館、藝術館、藝術中心為名,實質差別並不大,政府批准你是‘民非’,你就是‘非營利’,這才是最重要的。”上述美術館從業者說。

龍美術館西岸館

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指出,登記“民非”的機構需滿足以下條件:“(一)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二)有規範的名稱、必要的組織機構;(三)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四)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五)有必要的場所。”對此,申請者需向民政部門提交以下資料: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檔、場所使用權證明、驗資報告、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和身份證明、章程草案。

由此可見,若藝術機構無法滿足上述任何一點,都無法成功註冊為“民非”機構,實現被國內官方認可的“非營利性”。

以上述第五條“必要的場所”為例,若一家美術館尚無空間、或沒有符合政府規定的產權或合法租賃的空間,是很難申請成功的。據現行的國家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中劃定的用地性質規定,文化設施用地(A)包括“圖書展覽設施用地(A21)”和“文化活動設施用地(A22)”。其中,圖書展覽設施用地(A21)具體指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科技館、紀念館、美術館和展覽館、會展中心等設施用地。舉個例子,若一家美術館在綠地、體育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等其他用地上建設或租賃空間,由於用地性質的原因,在相關產權沒有變更的情況下,它幾乎不可能申請到“民非”。此外,藝術機構的通道、安保設施、建築規格都需達到專業標準,否則也很難申請成功。

明圓美術館內景

明當代美術館

明當代美術館創辦人淩菲菲告訴雅昌藝術網,在開發明當代所處的那片地區時,就已計畫做一個現代化的美術館。“我們對舊廠房做了很多保留——比如原先的漏斗、加料器、鐵軌、推車等各類設備。它所有的建築結構、消防系統、疏散通道、電梯、倉庫等其他方面都是按照美術館的標準來做。中國美院還幫我們設計了十大景觀,就是和園林完全結合的集合雕塑。明當代申請‘民非’時,因準備充足,批復得很容易。”淩菲菲說。

複星藝術中心

“民非”標籤給藝術機構帶來什麼?

中國民營美術館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不少業界從業者都曾感歎申請“民非”之難。不過,作為一家美術館、藝術館或藝術中心/空間,成功註冊“民非”後,將有機會得到政府的相關支援。

據《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3號文件)規定,符合前文9個條件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設立或登記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宗教活動場所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認定的其他組織,可向其所在地省級稅務主管機關提出免稅資格申請。非營利組織免稅優惠資格的有效期為五年。

“這裡的稅收優惠,是指美術館的受捐贈收入和撥款收入是可以免稅的。”甘智漪進一步介紹,“比如,上海市長寧區給原位於紅坊的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五年的免稅資格;浦東新區也給了原上海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五年的免稅資格。因此,在我們改建世博會原法國館時,政府就對我們的改建投入免去了2000多萬的稅收。而且,這次我們浦西、浦東兩館合併以後,我們原來以為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遷址浦東需要重新申請免稅資格,但是沒想到,浦東新區政府回復我們,原來長寧的免稅資格可以延用到五年到期。”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此外,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1999)的第四章第二十四條、二十五條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目前,公益美術館可以免稅運營,但沒法向捐贈人開出免稅發票。因此,如果一家企業有意願向美術館捐贈資金,同時又希望稅前列支,那可捐贈給藝術基金會,這筆捐款用途可以指定為美術館運營。”甘智漪說。

除了稅收優惠,一旦成為“民非”機構,民營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可向有關部門申請各類專項資金。以上海市文物局、文廣局公式的《2017年專項資金專案申報指南》為例,該轉向基金總計9項,共計6950萬元,資金分別投向 動漫遊戲、民營院團、公益性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國有院團下基層演出補貼、社會力量舉辦博物館、網路視聽、群眾文化專案資助和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專項資金。其申報主體包含了“民非”企業。

木木美術館

圖說國內民營美術館的非營利之路

看了那麼多法律法規,我們最後用幾張表來看一下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現狀。我們以城市為單位,按照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藝術中心,羅列在不同城市中,成功註冊“民非”的單位。

北京

美術館

22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23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上海

美術館

42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上海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27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上海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33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上海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南京

美術館

16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12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南京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杭州

美術館

15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杭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40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杭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33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杭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深圳

美術館

15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深圳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32家以“博物館”為名 在深圳成功申請“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5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深圳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廣州

美術館

5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廣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7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廣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3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廣州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成都

美術館

22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成都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6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成都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武漢

美術館

1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武漢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36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武漢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武漢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西安

美術館

3家以“美術館”為名 成功在西安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博物館

33家以“博物館”為名 成功在西安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藝術館

1家以“藝術館”為名 成功在西安申請到“民非”的機構

上圖均來自中國社會組織網的官方資訊,如圖可見,截至1月29日晚,各地以“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藝術館”為名,成功註冊民非的機構數量是:北京:23家博物館、22家美術館、5家藝術中心、11家藝術館;上海:27家博物館、42家美術館、33家藝術館、67家藝術中心;深圳:32家博物館、15家美術館、8家藝術中心、5家藝術館;廣州:8家博物館、5家美術館、3家藝術館;成都:22家美術館、91家博物館、6家藝術館、26家藝術中心;武漢:1家美術館、36家博物館、1家藝術館、6家藝術中心;西安:3家美術館、33家博物館、1家藝術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的機構,其展品和活動包含經典藝術、當代藝術、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服裝、剪紙、傢俱等各個領域。若你以某家美術館名為關鍵字,在中國社會組織官網上進行搜索,沒有找到相關資訊,那至少有三個可能:一、該美術館並未申請民非、或未能申請通過成為民非機構;二、該美術館正在申請,還在審核階段;三、該美術館以其他名字申請成功民非,只是沒有用“美術館”為名註冊。當然,並不是所有“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都是非營利機構。另外,除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藝術中心或藝術空間之外,也存在以其他名稱註冊的非營利從事藝術的機構。

北京今日美術館註冊民非資訊

目前,國內第一家成功註冊“民非”,成為民營非營利美術館的是今日美術館。據悉,在籌備美術館前,今日美術館曾以“今典空間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註冊。幾年後,前館長張子康同政府相關部門建議申請,民政局才在2006年開放了民營美術館申請民非的先例。此外,早期的UCCA當代藝術中心、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長征空間、月臺中國等,都是以企業、文化公司的方式進行註冊。

不過,十多年後的今天,藝術機構的非盈利之路似乎順利了一些。

我們以北京、上海的新增美術館為例,看看美術館對於民非的申請情況。

上海寶龍美術館註冊民非資訊

去年11月18日,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幕,該館擁有500至1100平方米的大小展廳共10個,其中3個為館藏精品常設展廳。另外7個展廳中,有4個具備博物館級國際標準的恒溫恒濕展廳,並有挑高達5至9米的現當代藝術展場空間。開館當天,美術館推出了兩場展覽,分別是“書藏樓珍藏展:百川匯流”和“寶龍美術館開館展:尋脈造山”。據全國社會組織網官方資料顯示,上海寶龍美術館在2016年3月1 6日登記民非,註冊資金為1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葉春敏,主要業務範圍是“徵集、展示、收藏藝術品,組織承辦藝術交流活動以及中外藝術展覽。(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開展業務)”

上海蘇寧藝術館註冊“民非”資訊

一周後,蘇寧藝術館也拉開帷幕。蘇寧藝術館位於上海普陀區蘇州河畔,這座法式建築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此次開館大展從蘇寧環球集團的3000餘件作品中選擇近二百餘件書畫,近二百件器物。同樣從全國社會組織網上顯示,上海蘇甯藝術館於2016年10月10日登記為民非企業,註冊資金為10萬元,法定代表人是蘇甯創始人、蘇甯環球董事長、蘇甯藝術館館長張桂平。業務範圍是“展覽、徵集、收藏、整理、研究和藝術精品和歷史 文物;開展相關研究、研討、交流、諮詢、堅定和普及活動;提供藝術衍生品、藝術體驗等配套服務。(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開展業務)”

上海金剛博物館註冊“民非”資訊

今年1月1日剛開館的上海金剛博物館,開館即定位為“上海最大民營博物館”。這座面積約20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有十個展館,分別是古代石雕館、海上畫派館、油畫館、雕塑館、翡翠館、精品翡翠館、近現代大師館、文房古玩館、玻璃藝術館、臨展館。據悉,上海金剛博物館現擁有各類藏品40000餘件。而該博物館已於2016年1月15日登記為民非機構,註冊資金為5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徐景琪,其業務範圍包括“石雕石刻、書法、國畫、油畫以及其他和藝術作品的收藏、展示、推廣;開發相關衍生產品;開展相關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動。(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開展業務)”

以上三個例子,或能說明一個現象:中國經歷了九十年代初期民營美術館試水階段,以及2012年民營美術館高峰,新生的民營博物館、美術館、藝術中心、藝術館,開始逐漸掌握一定的運營規範,並在現有法律法規和行業機制下,進行新一輪的突破。

在中國,藝術機構如何具體找到屬於自己的非營利之路?歡迎關注雅昌藝術網明日推出的《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