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為什麼吉利的三大件一般般,還有那麼多人吹捧?關於這個你什麼看

雨空港:

差距是有的。 而且可以說相比寶馬, 賓士這些有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造車工廠來說。 確實是存在差距的。 但是差距在逐漸的縮小。

我們大部分買車的人用來幹什麼?我相信95%都是用來代步。 那三大件最重要的是什麼?我覺得資料僅僅是一個方面。 最重要的是穩定性。 早期的中國汽車的硬傷就是穩定性太差。 也就是說同樣的車, 人家可以開10年, 但你卻要一直在修理…可當時一沒資金支援, 二沒自主技術, 三沒有人才。

所以, 不只是吉利。 國產汽車給很多人留下了“品質不行”的印象。 可話說回來,

當初要不是吉利將整體的車價拉低, 我想現在汽車的保有量還不可能那麼多。

言歸正傳, 吉利的技術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而且, 從吉利博瑞的上市的那一刻起, 我相信, 很多國人對國產汽車開始了重新的認識。 同時也給眾多的合資汽車重重的一個耳光。 還記得博瑞上市之前嗎?中國的汽車市場是什麼樣的一個景象?大眾, 肆無忌憚的減配, 大到防撞鋼樑和懸掛, 小到內飾的收音機。 只要能減配絕對不配。 本田豐田也毫不例外的加入了減配的行列裡。 為什麼?因為再怎麼樣還是會有人買。

可自從博瑞的亮相, 低廉的價格, 足夠的用料。 就連低配的12萬起版本, ESP, 前後雷達, 全景天窗等等原本在合資車上30-40萬裡面才有的配置,

博瑞的身上都可以看得到。 重重的打了合資車一個響亮的耳光!在此之後國產各個車企紛紛揭竿而起。 不斷的進步技術, 優化配置。 而合資車也不在像以前那樣的“囂張”老牌大眾的銷量首次被吉利超過。 也開始提升品質。 因為國產汽車開始來分這塊蛋糕了!而且搶了合資品牌一大塊。 只有競爭產品才會不斷的進步。

我也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人生的第一輛車就是吉利博瑞。 客觀的說, 車很不錯, 但是毛病也是有的。 比如懸掛太硬, 內飾異響, 人體工程學還不夠等等。 可我的下一輛車一定還是博瑞GT直插混動版本。 為什麼?因為從新博瑞我看到了吉利真的是為了百姓用心造車。 很多在第一代的小毛病, 和做工不到位的地方,

都得到了相應的改進和升級。 這些都是消費者看在眼裡的。 從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升級, 以及汽車的輕量化, 油耗等等, 而這僅僅是小改款而已。 相比其他品牌, 稍微改個外觀的對比。 就沖這點我就覺得一家企業能真正的為消費者去考慮去改進車子, 能為了消費者去明白消費者要的是什麼。 這樣的車企車子哪有賣不好的道理?

唐伯虎是也:

本人博越車主 三大件一般般 沒覺得 我覺得挺好 三大件好不好要看你需求什麼 要看是否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而不是功率最高 換擋最快 操控最好 說實話 十年前的發動機放到現在 一樣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就像蘋果手機雖好 而且可以說所有人都買得起 但不是所有人都買 因為根本不需要 那我們普通老百姓需要什麼車呢 我們需要的是安全舒適實惠的汽車 歐洲車和日韓車比三大件 可以說完勝 但在美國這個成熟的市場 日韓車銷量完勝 也在於此 所以過硬的品質 平順舒適 不愛壞 就是不錯的三大件 非要地板油或者極限狀態去比拼 對於日常駕駛毫無意義 而吉利包括很多國產車 現在發動機技術已經和國外同級不存在代差 變速箱確實是短板 但寶馬都沒有自己的變速箱 變速箱確實是趨於專業化 主機廠都是採購 看看有多少汽車是用愛信的變速箱就知道了 至於底盤 主要是調教 用料國產可能還更好 而且現在也更多的和國外合作 博越就是英國的一個公司調教的 吉利自打收購富豪 收購澳大利亞DSI變速箱公司之後 在技術和理念上突飛猛進 旗下幾乎所有主力產品都月銷過萬 這恐怕不是靠吹捧 而是靠實力。

記住你的好貝貝:

當初想買哈弗車的時候發現很多長人說哈弗這不行那不行,放棄!我又轉買其他的品牌車時發現也是這不行那也不行的!我沒注意了,正要下手買合資品牌寶馬時她媽的還是很多人說這些不行那不行的,我實在沒法的時候我就去4s店親駕試駕,所有品牌車型都去試駕,選來選去最後還是買了博越。這個博越就是招人閑,沒有上市的時候見不到它任何負面評論,上市一年後我就發現這個負面評論太多了,沒買沒買以前沒有感覺,買了之後發現網上的負面評論太多。按我說自己的實際駕駛感受還是不錯的也沒有什麼問題,現以開了不到兩萬公里,出過一次車禍,撞到石柱斷了兩根,車子前杠外殼需要維修,奶的配件不便宜貴的一筆。保養費用高!其他沒有多大問題,這就是我想說。買什麼車都會有人去噴,國人主要還是要面子,沒錢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新車新技術:

首先,吉利“三大件一般般”,這句話基本沒毛病。但也有一個預設的比較條件,這在題主的描述裡也能看到,吉利是拿來和合資企業的品牌來比,一般般,新車君認為,這個評價對於吉利來說,是絕對的肯定而不是貶低。

因為,客觀事實擺在那,吉利造車不過20載,跟國外動輒50年甚至上百年的車來比,當然只能是一般般,而且可以大膽說,差距還甚大。

如果比較的物件變為本土的車企和品牌,吉利的三大件,即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屬於中上水準。吉利對技術的重視算是這個企業的傳統,因為創始人團隊在創業過程中吃過苦頭,甚至掌握技術的重要性。因此,吉利在較早期就成立了技術研究院,建立較為全面的研發系統,並且聘請了多為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

尤其是在收購富豪後,吉利的技術研發水平進步明顯。而且在可見的未來,富豪對吉利技術,尤其是在三大件上的輸出和貢獻還會增加。

題主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有人吹捧?這個問題可以一分為二來看。一是有人是真心覺得產品好,他們多半都有民族主義情節,所以會在一些場合為吉利說話;二是吉利的行銷工作也有貢獻,他們利用傳媒和網路KOL來幫吉利正面地進行傳播推廣。至於哪個比例的人更多,這個,,,就看他們的傳播預算^_^

不過,不管是吉利比亞迪還是長城,當然也有一些外資品牌,他們的粉絲中有那麼一群人,也不知道是水軍還是真的粉絲,容不得別人說一丁點這個品牌的不好,一旦冒犯,不跟你就事論事,不分青紅皂白,就問候你祖宗十八代,這個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新車君認為這不僅不能為企業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是品牌的負資產,讓人感覺LOW到爆。

記住你的好貝貝:

當初想買哈弗車的時候發現很多長人說哈弗這不行那不行,放棄!我又轉買其他的品牌車時發現也是這不行那也不行的!我沒注意了,正要下手買合資品牌寶馬時她媽的還是很多人說這些不行那不行的,我實在沒法的時候我就去4s店親駕試駕,所有品牌車型都去試駕,選來選去最後還是買了博越。這個博越就是招人閑,沒有上市的時候見不到它任何負面評論,上市一年後我就發現這個負面評論太多了,沒買沒買以前沒有感覺,買了之後發現網上的負面評論太多。按我說自己的實際駕駛感受還是不錯的也沒有什麼問題,現以開了不到兩萬公里,出過一次車禍,撞到石柱斷了兩根,車子前杠外殼需要維修,奶的配件不便宜貴的一筆。保養費用高!其他沒有多大問題,這就是我想說。買什麼車都會有人去噴,國人主要還是要面子,沒錢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新車新技術:

首先,吉利“三大件一般般”,這句話基本沒毛病。但也有一個預設的比較條件,這在題主的描述裡也能看到,吉利是拿來和合資企業的品牌來比,一般般,新車君認為,這個評價對於吉利來說,是絕對的肯定而不是貶低。

因為,客觀事實擺在那,吉利造車不過20載,跟國外動輒50年甚至上百年的車來比,當然只能是一般般,而且可以大膽說,差距還甚大。

如果比較的物件變為本土的車企和品牌,吉利的三大件,即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屬於中上水準。吉利對技術的重視算是這個企業的傳統,因為創始人團隊在創業過程中吃過苦頭,甚至掌握技術的重要性。因此,吉利在較早期就成立了技術研究院,建立較為全面的研發系統,並且聘請了多為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

尤其是在收購富豪後,吉利的技術研發水平進步明顯。而且在可見的未來,富豪對吉利技術,尤其是在三大件上的輸出和貢獻還會增加。

題主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有人吹捧?這個問題可以一分為二來看。一是有人是真心覺得產品好,他們多半都有民族主義情節,所以會在一些場合為吉利說話;二是吉利的行銷工作也有貢獻,他們利用傳媒和網路KOL來幫吉利正面地進行傳播推廣。至於哪個比例的人更多,這個,,,就看他們的傳播預算^_^

不過,不管是吉利比亞迪還是長城,當然也有一些外資品牌,他們的粉絲中有那麼一群人,也不知道是水軍還是真的粉絲,容不得別人說一丁點這個品牌的不好,一旦冒犯,不跟你就事論事,不分青紅皂白,就問候你祖宗十八代,這個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新車君認為這不僅不能為企業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是品牌的負資產,讓人感覺LOW到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