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地方戲曲被互聯網革了命,演員不跑龍套跑滴滴

今晚求釋君又乘坐了滴滴快車。

開車師傅的主業是在當地的戲劇院做呂劇演員。

我好奇問起了他們的收入來源。

他們收入主要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撥款,

這部分政府撥款養著他們這個戲團, 給他們發基本工資, 維持戲團的運營。

另一部分是外出演出的演出費提成。

目前演出機會主要是過春節的時候去一些村子裡演出或者一些企業裡演出。

平時演出機會很少的。

所以他們整個戲團的演員都很閑。

打個卡之後就出來跑滴滴, 賺點外快補貼家用。

突然發現, 其實不只是呂劇, 那些豫劇、越劇、黃梅戲、山東梆子、山東快板等地方戲曲已經都慢慢淡出了歷史舞臺。

現在老年人的娛樂是廣場舞, 年輕人的娛樂豐富多彩, 看直播、刷朋友圈、追網劇等等。

如果沒有廣場舞和互聯網, 大家可能仍然還在欣賞著地方戲曲。

但有了廣場舞和互聯網, 一切都變了。

人員流動因高鐵變得簡單, 讓地方方言趨於消亡。

資訊流動因互聯網變得通暢, 讓地方戲曲成為歷史。

當沒有觀眾的時候, 就一定沒有好演員, 沒有好演員就沒有傳承, 地方戲曲終究走下歷史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