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明”文化觀凝聚中醫情懷

中醫情懷, 這是多少代中醫藥人所具有的一種高尚品質、高尚情感與高尚道德的集中體現, 也是現代中醫藥人的家國情懷、職業情懷與文化情懷的高度概括。 源于中醫情懷, 在中醫情懷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文化觀, 就是“四明”文化觀。 包括明學理、明醫理、明情理、明真理。 中醫情懷既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內容, 也是中醫“四明”文化觀核心理念形成的重要基礎。 在漫長歲月中, 凝聚著中醫情懷的“四明”文化觀對中醫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什麼是情懷?情懷, 對人生走向有著重要指導作用。 一個有情懷的人才會有信仰、才能夠不斷堅定信念。

從古至今, 凡是對歷史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做出重大貢獻的人都是具有情懷的人, 都是讓情懷轉化為一種信仰、一種信念、一種追求與一種夢想, 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先天下憂而憂, 後天下樂而樂”。 我們都知道, “不為良相, 則為良醫”從宋明以來已深入士大夫思想意識, 也融入了歷代愛國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當中。 家國情懷是成為“良相“的必備條件, 也是成為”良醫“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情懷無論對於做“良相”, 還是成“良醫”都是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中醫情懷, 對成為“良醫”有著重大影響。 “良醫“, 首先要是醫德高尚的醫生。 唐初孫思邈“大醫治病, 必當安神定志, 無欲無求”, 漢王充《論衡·率性》:“古貴良醫者,

能知篤劇之病所從生起, 而以針藥治而已之”。 明末著名外科名醫陳實功的《醫家五戒十要》, 就足可為今世醫家之典範。 明末進士范風翼評價說:“吾裡若虛陳君, 慷慨重諾, 仁愛不矜, 不張言災禍以傷人之心, 不虛高氣舉以難人之請, 不多言誇讚以鉤人之賄, 不厚求拜謝以殖己之私。 ”美國喬治城大學主編的《生物倫理學百科全書》將《醫家五戒十要》稱為世界最早的“一部醫學道德法典”。

“良醫”其次是指醫道高明的醫生。 國醫泰斗關幼波教授對此曾有過精闢的論述, “醫乃名醫, 儒乃達儒”。 一個醫道高明的醫生必定品性高潔、資質超群, 一肩明月、兩袖清風、磊落光明, 絕非浪得虛名者可比。 一代代中醫藥人傳承的是高尚的醫德、高明的醫術,

在為中華民族繁衍的過程中, 在為人類健康作出重要貢獻的道路上攻堅克難, 不斷探索, 將中華民族的國粹——中醫藥發揚光大。

中醫的“四明”文化觀, 凝聚著中醫情懷, 具體來說, 其核心內容就是, 一明學理, 做到繼承創新, 教書育人, 明辨操守;二明醫理, 做到德技雙馨, 救死扶傷, 明辨篤行;三明情理, 做到情暖百姓, 和諧醫患, 明辨是非;四明真理, 做到弘揚中醫, 惠及民生, 明辨真偽。 無論是明學理、名醫理、明情理, 還是明真理無不體現著中醫情懷的精髓與本質特徵。

中醫“四明”文化觀, 是從對祖國醫學的執著熱愛, 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和態度, 竭力為推動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入手, 不斷堅定光大弘揚中醫藥文化自信與決心,

勇於肩負起歷史的重任,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在中醫藥科技的的創新道路上不斷攀上新高峰。 用醫者仁心仁術、濟世蒼生的情感, 以解除疾患為己念、造福人類健康。 (關雪峰 王曉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