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周宏原創|農家的幸福回味

作者丨周宏

原創作品

對於煎餅, 大家都比較熟悉。 煎餅是我國北方傳統主食之一, 歷史悠久, 起源甚早。

當今的社會是美食的天下。

看似不起眼的煎餅隨之就衍生出了菜煎餅(如煎餅卷大蔥、煎餅卷辣椒、煎餅卷鹹菜……), 還有雞蛋煎餅、煎餅果子、肉煎餅等風靡全國的著名小吃。 一發不可收拾……

家住農村, 有最普通的農家手工攤制的煎餅(俗稱“攤饃饃”)。 從記事時起, 那時農村裡沒有菜市場, 蔬菜是在自家地裡種的, 吃的饃過年過節用蒸籠蒸饃, 平時吃饃常常就是在鐵鍋裡烙饃或攤饃。

記憶中母親做的攤饃饃我們兄妹幾人最喜愛吃, 主要是味美、實用。 另外攤制過程簡單, 突出“快”, 吃到嘴很容易。

現在的普通農家也經常攤饃饃, 母親攤饃饃最拿手。

首先要和麵, 和麵很關鍵。 一般用勺子或小碗將麵粉舀出倒入不銹鋼盆中, 根據口味放入適量鹽, 拌勻;再慢慢加入適量水, 攪拌成麵糊狀, 再將蔥花拌入;應注意麵糊不能和的太稠, 要不然攤的時候比較困難, 可用勺子測試一下(麵糊又能掛勺子又能往下流, 此時恰到好處), 面就和好了。

其次, 在平底鍋或電餅鐺(現在大多用電器)倒入少許食用油, 抹勻。

再次, 將和好的麵糊用勺子舀一大勺倒入鍋底迅速轉動,

使麵糊成圓形, 攤平一面定型後再翻面。

最後, 攤饃饃不要太厚, 太厚熱的慢, 口感也不好。 通常要攤成薄餅, 經來回翻面待兩面煎黃後, 出鍋即可。

由於塗油和加入了蔥花, 這樣出鍋後的攤饃饃始終是香氣四溢,

可直接食用。 當然也可以塗醬, 也可以卷加輔料, 如蔬菜、火腿、肉類等, 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煎餅。

上小學早上放學時, 我就很期待母親攤的香饃饃。 一路狂奔回家後, 母親早已將饃饃攤好。 這時甩下書包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攤饃饃, 趕緊在裡面塗上醬辣子(那時農村家家都有自製的醬辣子)卷起來, 狼吞虎嚥吃的一點兒都不剩!接著再來一張……

那個香啊……回味無窮!

在城裡上初中、高中時, 週末離家到校時, 母親總要給我準備一些乾糧, 這其中就有我喜歡吃的攤饃饃。 雖說到校後, 每天吃時比較麻煩(需要在鍋裡蒸熱), 但就是喜歡吃, 什麼困難都阻止不了!

記得那時家裡父親經常都要上山打柴或去挖山藥、摘連翹……每天一跑就是大半天。 早晨天麻麻亮, 母親就在灶房給父親做早餐並準備一些乾糧。 因為攤饃饃較簡單, 做起來也很快。 所以, 父親經常上山包裡都要背些攤饃饃, 這也是他的午飯。

一次早上去學校時,也剛好碰到父親往包裡裝乾糧,我不惑地問父親:“達,您背的這攤饃饃能吃飽嗎?”父親笑著說:“能吃飽!”後來我慢慢長大了,才真正明白父親當時說那句話的意思。

每當想起那些攤饃饃,我深知父親一生真不容易啊?父親如山,養育我們兄妹三人,肩上還承擔一家子人的生活。他不起早貪黑,能行嗎?

農家的攤饃饃現今也是待客的一道特色主食。逢節假日時,城裡的親戚朋友來家做客時,他們都很喜歡吃母親攤的饃饃。如饃饃內再卷上醬菜,雖算不上是佳餚,但絕對是一道美味!

時境變遷,如果說有一種美食永遠不流行也永遠不會過時,那一定是它!

農家的攤饃饃,很普通也很不起眼。但它作為時代的產物,也是農村生活一個標誌性的印記,同時也見證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農村人生活的縮影,也是農家的幸福回味!

一次早上去學校時,也剛好碰到父親往包裡裝乾糧,我不惑地問父親:“達,您背的這攤饃饃能吃飽嗎?”父親笑著說:“能吃飽!”後來我慢慢長大了,才真正明白父親當時說那句話的意思。

每當想起那些攤饃饃,我深知父親一生真不容易啊?父親如山,養育我們兄妹三人,肩上還承擔一家子人的生活。他不起早貪黑,能行嗎?

農家的攤饃饃現今也是待客的一道特色主食。逢節假日時,城裡的親戚朋友來家做客時,他們都很喜歡吃母親攤的饃饃。如饃饃內再卷上醬菜,雖算不上是佳餚,但絕對是一道美味!

時境變遷,如果說有一種美食永遠不流行也永遠不會過時,那一定是它!

農家的攤饃饃,很普通也很不起眼。但它作為時代的產物,也是農村生活一個標誌性的印記,同時也見證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農村人生活的縮影,也是農家的幸福回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