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哈繼銘:不能忽視中美經貿關係的互補性

編者按:

上周, 美國對進口太陽能板和大型洗衣機徵收關稅, 中美經貿關係備受關注。 美國時間1月30日, 特朗普將發佈上任以來的首份國情咨文, 據外媒報導, 貿易, 尤其是中美貿易將是特朗普此次演講的五大議題之一。

當前中美經貿關係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下一步, 中美經貿關係將如何發展?

1月11日,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和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在華盛頓共同舉辦了“CF40-PIIE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 會上, 來自中美的經濟學家就“中國經濟新時代與金融開放”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 (查看更多內容,

請點擊藍色字體)

接下來, CF40將推出專題——“中美經濟關係展望”, 分享來自CF40高級研究員哈繼銘, PIIE高級研究員Jeffrey Schott、Chad Bown, PIIE高級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Nicholas Lardy四位經濟學家, 在“CF40-PIIE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上的獨家觀點。 今天首篇推出哈繼銘主題演講《中美經濟關係》。

哈繼銘在演講時指出, 當前最大的風險是中美某一方的政策錯誤, 可能會導致兩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的停滯。 而這種風險, 已經開始上升。 因此, “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再次強調中美經濟關係的重要性。 ”

他認為,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中美關係的競爭性, 但也不能忽視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 哈繼銘指出, 中美之間的互補點在於某些特定的行業, 比如線上交易和基礎設施建設。

以下內容為哈繼銘演講實錄。

➤➤ 談風險

在過去兩年中, 我一直在問經濟學家和市場參與者以下問題:今年最大的風險有哪些?許多中國的經濟學家或策略家指向美國, 他們認為最大的風險來自美國——美國股市回檔或崩盤。 但是當你和美國經濟學家交流時,

他們會說最大的風險是由債務危機引起的中國經濟硬著陸。 所幸, 這兩大風險都沒有實質發生。

那麼, 更長期的風險是什麼呢?中國的經濟學家會告訴你是日本式的長期性經濟停滯。 而一些美國經濟學家則會說, 中國的經濟會陷入日本這樣的陷阱中, 並且持續十年甚至數十年。 但實際上, 我認為很多日本人覺得過去二十年間的生活頗為舒適, 至少他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要低得多。 和中國做比較時, 日本人會說, 我們在變老之前都變得富有了, 你們會不會在變得富有之前已經都變老。

我個人的觀點是, 最大的風險是中美某一方的政策錯誤, 可能會導致兩國乃至全球經濟復蘇的停滯。 而這種風險, 根據我過去三天在華盛頓期間的觀察,

已經開始上升。 因此, 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再次強調中美經濟關係的重要性。

➤➤ 談貿易

首先來看一下貿易。 中美兩大經濟體的貿易關係日益密切交織。 美國現在是中國最大的交易夥伴。 此前歐洲一度超越美國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交易夥伴, 但現在這個位置又被美國佔據。 總體來看, 中國對美國貿易是順差的, 但如果把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分開來看的話, 中國對美國服務貿易其實存在很嚴重的逆差。 實際上, 這一逆差正不斷上升, 其增長速度也比中國對美國貨物貿易順差增長速度要快得多。

➤➤ 談中美投資

再來看直接投資。 過去幾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增長迅猛, 因此有人擔心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已經超過了美國對中國的投資。

然而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是在近幾年才出現的。 從歷史累計來看, 美國在中國的投資要遠遠高於中國在美的投資。 當然, 利用中國外匯儲備進行的投資仍然很高。 兩年前, 日本曾短暫地取代中國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而現在中國又變成了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

➤➤ 談中美金融連接

關於金融改革, 我不想再重複之前環節提到的內容, 所以這部分我就跳過。 我想重點講一下中美兩大經濟體通過金融管道的相互依存。 許多人認為在貿易方面, 中國更依賴於美國, 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則沒有那麼高。 事實確實如此。 但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一個重要的連接是金融市場。 過去, 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亞洲國家市場的崩潰並沒有影響到美國。然而2015年中國的股災與之後的人民幣小幅貶值都在世界範圍內、包括美國的金融市場引起了劇烈的波動。因此兩國通過金融管道的連接和相互影響不應該被低估。

➤➤ 談中美政策連接

再來說說中美兩國之間的政策連接。過去,中國的資本專案是對外封閉的,而中國的貨幣政策似乎也沒有對國際上的變化作出回應。但最近幾年,這一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中國尚未直接抬升基準利率,但已經通過其它工具做出反應。例如中國的央行對美國加息回應迅速,提升了中國的短期利率。更重要的是,自去年夏天召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中國的監管明顯收緊,貨幣政策立場總體也似乎有所收緊,不一定是通過調整基礎貨幣,而是通過調整監管政策。所以我認為兩國在貨幣政策方面有著一種同時性。我覺得中國現在完全可以提高利率,因為通貨膨脹率在上升,但利率仍然較低。

此外,中國希望通過限制影子銀行的活動來降低金融風險。這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完成,比如關掉一些機構或者禁止它們從事政府不希望看到的活動。但人們為什麼會買這些理財產品呢?究其根本,是因為這些機構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比如可能在4%到5%,而存款利率相對較低。因此,我認為通過價格手段而不是僅僅依靠行政手段對影子銀行進行監管更為有效。所以從金融穩定的角度來講,中國也需要提高利率。

➤➤ 談稅改

下麵說說稅改。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中國的稅負全世界最高。如果直接稅和間接稅都包括在內的話,它們的總和占企業利潤的67.3%,而美國是44%。所以即使美國不減稅,中國也需要減稅。美國的這一改革可以對中國當局開展稅改提供一些借鑒。

➤➤ 談中美經貿互補性

就兩個經濟體而言,人們似乎越來越關注兩國之間的經濟競爭。我認為與幾十年前相比,競爭很自然。那時候中國有大量的勞動力,缺少資本,而外方的投資提供了資本,和中國充沛、低廉的勞動力可以說是天作之合。現在情況就不同了。中國仍然有大量勞動力,勞動生產率仍在提升,工資也在迅速上漲。但更重要的是現在中國有很多資本,中國企業家也願意建立自己的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們過去觀察到的那種關係已經改變。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隨著一國變得富有,國家也願意有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市場。我認為我們需要記住這點。說到比較優勢,我認為美國的生產率雖然停滯,但仍遠遠高於中國。如果僅看人工成本,中國的人工成本仍然很低,所以這一比較優勢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另一個互補點在於某些特定的行業,比如線上交易和基礎設施建設。正如上午一些發言人指出,中國的線上銷售和線上支付發展迅猛。有資料顯示,線上零售額已經占中國零售總額的13%,而在美國,這一數值是8%。我相信中國線上零售額占比在未來還將繼續上升。此外有報導顯示,中國的線上零售業非常高效。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去年中國有家互聯網公司提出要拓展在美國的業務,幫助美國提高就業率。

在基礎設施領域,高鐵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高鐵線路總長已經達到22000公里。我不知道美國高鐵線路總長多少,我的助理給我的資料是零。總而言之,中美在一些領域上是可以合作的。當兩國面臨競爭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周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亞洲國家市場的崩潰並沒有影響到美國。然而2015年中國的股災與之後的人民幣小幅貶值都在世界範圍內、包括美國的金融市場引起了劇烈的波動。因此兩國通過金融管道的連接和相互影響不應該被低估。

➤➤ 談中美政策連接

再來說說中美兩國之間的政策連接。過去,中國的資本專案是對外封閉的,而中國的貨幣政策似乎也沒有對國際上的變化作出回應。但最近幾年,這一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中國尚未直接抬升基準利率,但已經通過其它工具做出反應。例如中國的央行對美國加息回應迅速,提升了中國的短期利率。更重要的是,自去年夏天召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中國的監管明顯收緊,貨幣政策立場總體也似乎有所收緊,不一定是通過調整基礎貨幣,而是通過調整監管政策。所以我認為兩國在貨幣政策方面有著一種同時性。我覺得中國現在完全可以提高利率,因為通貨膨脹率在上升,但利率仍然較低。

此外,中國希望通過限制影子銀行的活動來降低金融風險。這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完成,比如關掉一些機構或者禁止它們從事政府不希望看到的活動。但人們為什麼會買這些理財產品呢?究其根本,是因為這些機構提供更高的收益率,比如可能在4%到5%,而存款利率相對較低。因此,我認為通過價格手段而不是僅僅依靠行政手段對影子銀行進行監管更為有效。所以從金融穩定的角度來講,中國也需要提高利率。

➤➤ 談稅改

下麵說說稅改。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中國的稅負全世界最高。如果直接稅和間接稅都包括在內的話,它們的總和占企業利潤的67.3%,而美國是44%。所以即使美國不減稅,中國也需要減稅。美國的這一改革可以對中國當局開展稅改提供一些借鑒。

➤➤ 談中美經貿互補性

就兩個經濟體而言,人們似乎越來越關注兩國之間的經濟競爭。我認為與幾十年前相比,競爭很自然。那時候中國有大量的勞動力,缺少資本,而外方的投資提供了資本,和中國充沛、低廉的勞動力可以說是天作之合。現在情況就不同了。中國仍然有大量勞動力,勞動生產率仍在提升,工資也在迅速上漲。但更重要的是現在中國有很多資本,中國企業家也願意建立自己的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們過去觀察到的那種關係已經改變。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隨著一國變得富有,國家也願意有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市場。我認為我們需要記住這點。說到比較優勢,我認為美國的生產率雖然停滯,但仍遠遠高於中國。如果僅看人工成本,中國的人工成本仍然很低,所以這一比較優勢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另一個互補點在於某些特定的行業,比如線上交易和基礎設施建設。正如上午一些發言人指出,中國的線上銷售和線上支付發展迅猛。有資料顯示,線上零售額已經占中國零售總額的13%,而在美國,這一數值是8%。我相信中國線上零售額占比在未來還將繼續上升。此外有報導顯示,中國的線上零售業非常高效。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去年中國有家互聯網公司提出要拓展在美國的業務,幫助美國提高就業率。

在基礎設施領域,高鐵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高鐵線路總長已經達到22000公里。我不知道美國高鐵線路總長多少,我的助理給我的資料是零。總而言之,中美在一些領域上是可以合作的。當兩國面臨競爭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忽視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補性。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周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