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麟祥齋主”張天金:“章”馳有度 “草”破天驚

【人物名片】

張天金, 男, 漢族, 1949年農曆六月初四出生于閩侯縣荊溪鎮關中村阪尾自然村, 書法家, 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書齋名麟祥齋。 曾任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連江縣縣長。 現為福州市霞光畫院院長、左海書畫院創院院長、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福建雪峰書畫研究會副會長、福州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福州新聞網記者 王禮林

退休後, 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書法研究和創作上。

“足見其取法乎上, 傳承有自, 堪稱章草正脈。 ”這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主任、中國書法鑒定專家金運昌, 看過他的作品後給出的評價。 金運昌還為其作品集寫了《獻詞》, 寫道:“縱觀先生集中之字, 巧拙相生, 枯潤相形, 動靜相諧, 書卷之氣與金石之氣相輔而相成, 極堪欽佩。 ”

他就是福州霞光畫院院長張天金。

張老的人生充滿傳奇。

他當過農民, “品嘗”過泥土的味道。 出生于閩侯農民家庭的他, 自小就對犁田、插秧、除蟲等農活熟稔, 曾作為“返鄉知青”, 回家當了3年農民, 還因“農活了得”, 在村裡當了好幾年植保員。 因在農村表現出色, 他入選首屆工農兵學員, 獲得上大學機會, 完成人生第一次的命運大轉折。

張天金當過縣長, 書法只是其業餘愛好, 當書法家更是其自幼夢想。 即使在從政時期, 政務再繁忙, 他每天都要抽出最少一個小時臨摹、揮毫。 2009年退休後, 他加入霞光畫院等團體與同好“把墨言歡”, 創辦了福州左海書畫院, 開講座帶學員, 希望竭盡所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壯大閩都文化。

張老在介紹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主任金運昌對其作品的評價。

從政、從書, 都需秉持共同的信念——正人品, 以正書品

近日, 本網《閩都大家》欄目記者拜訪了張天金。 初次見面, 就讓人印象深刻。 他的工作室內擺滿筆墨紙硯及各種輔導學生學寫書法的教具, 書桌上練字臨摹的紙張堆積如山, 書櫃裡擺滿各種字帖、名家作品集。

緊鄰書房是他的臥室和廚房。 簡單書桌拼湊的廚房內, 鍋碗瓢盆、蔬菜瓜果俱齊。 雖然家在附近, 但他習慣吃住都在這, 只為爭分奪秒暢遊書法天地。

要瞭解一個人, 就要走進他的生活, 在屬於對方的獨特歷史長河中, 與回憶對話。

1975年是張天金人生重要轉捩點。 當年2月, 當時還在中學當語文老師的他, 突然收到組織調任函:到閩侯團縣委工作。

張天金書法作品

彼時, 閩侯城關剛從螺洲搬到甘蔗, 工作條件艱苦。 正值青年的張天金工作卻異常積極, 晚上常10點後回家。 回到家他並非先休息, 而是拿出筆墨臨帖, 最少1小時, 從無間斷。

“當時心情很激動, 畢竟從政跟當老師不一樣, 當老師或許只要對幾十個學生負責, 但是從政就要對幾萬甚至幾十萬人負責。 ”張天金說。 20多年後, 他調任連江縣縣長。

“不論是‘從政’還是‘從書’, 都需秉持共同的信念——正人品, 以正書品。 ”張老說, 他此生一直告誡自己:做人做事要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張老在介紹廈大求學時恩師沈開泰教他“撚管“的細節。

三個叔公成書法“引路人”,沈開泰指導其書法創作

在書法界,張天金憑藉努力,照樣活出了自我風采。

2017年6月25日,一場名為“感恩母校——張天金書法藝術彙報展”,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三道美術館開幕。該展涵蓋章草、今草、行書、篆書、隸書等90餘幅作品,而此次展覽,既讓人看到一個書法技藝全面的張天金,也讓人看到一個知恩圖報的張天金。

1949年,他出生在閩侯一個叫阪尾的自然村,村子不大,但家風嚴謹,教育成績出色。“1976年以前,我們村出的大中專學生比關源裡6個行政村加起來還要多。”他自豪地說。

由於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風傳家的地方,張天金也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三位叔公,成了他書法道路上的引路人。

張老清晰記得,三位叔公各有各自的本事。一位是全村有名的中醫,不但醫術了得還寫一手好字,全村的春聯基本上被他“承包”。

一位是私塾先生,教張天金背誦《左傳》《論語》等書目。“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張天金現場用福州話模仿叔公背誦一段《左傳》文章,他說,對此記憶非常深刻。

而第三位叔公,下南洋回來,教張天金寫信,“教我怎麼用文言文寫,然後一封封寄到南洋去。”給張天金提供了文化課和書法課實踐的機會。

張天金著作《張天金書法作品集》

有了啟蒙,張天金更加酷愛書法,他開始瘋狂自學。他小學時臨摹沈尹默的楷書,後來還臨過顏真卿的《麻姑帖》《勤禮碑》等。在臨摹楷書的基礎上,又轉學行書,學習王羲之、米芾、王鋒、董其昌、文徵明等名家。

雖然自學,但難有大的突破,直到他上大學。1971年,他以工農兵學員身份考上廈大教育系中文專業。彼時廈大老師沈開泰教他書法。“我很感恩沈老師,他教會我系統學習書法,讓我終身受益。”張天金說。

沈開泰教書法的許多細節他仍記得。“教臨摹,學習王羲之書法特點時,叫我把字形雙鉤;用力必力透紙背,寫完把我作業反復看。”有個事情張天金尤其印象深刻,沈開泰還教他“撚管”,毛筆在手指間反復揉搓,並表示“掌握好握筆才能使線條能變化、能生動。”

張天金

主攻章草因喜歡該書體“張弛有度” 創左海書畫院致力弘揚傳統文化

每個書法家都有主攻方向,張天金最為人稱道、最擅長的書法是章草。

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屬於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範化過程中的一種體段。到東晉,新體草書形成後,由於舊體草書法度嚴謹,逐稱“章草”,而新體草書則稱“今草”。

中國書法鑒定專家金運昌稱讚張天金書法“堪稱章草正脈”,張天金如何學習章草?

“章草是規範化的草書,講究篇章、章法、章則,含有法度。而我做人講究原則、堂堂正正,喜歡這種張弛有度的書體。”談起為何酷愛章草,張老如是說。

據張天金回憶,在自學行書階段,很難有所突破,為找到突破口,便開始在行書基礎上學習章草。為此,他先學了《急救章》,臨過《平復帖》,臨過皇象、宋克等的章草帖。

他又發現,古草與現代相距甚遠,現代人接受有困難,所以又在古草基礎上加入一些現代氣息的東西。於是,他便開始臨摹于右任的標準千字文。

後來,為了增加厚重感,又臨摹了有“當代王羲之”美譽的王蘧常章草。這還不夠,為了讓自己作品古拙,張天金又花時間臨習張遷碑、張黑女碑、張猛龍碑等。

反復的臨習提升讓張天金的書法有了厚重、古拙又不失現代氣息的特點。退休以後,有了更多時間,他既開始追逐書法家的夢想,也開始為弘揚傳統文化盡點滴之力。

其中有兩件事情不得不提。一是,在2009年,他發起成立福州左海書畫院,既為書法同好創造一個平臺,也為更好弘揚國學。二是,他加入福州霞光畫院。該畫院成立於1995年,是我市離退休幹部書畫藝術群體組織,目前有會員120多名,80多歲以上榮譽會員20多名,其中有許多都是知名的老書畫家。

當上霞光畫院院長後,張天金帶領畫院成員,堅持“書畫愛心回饋社會”和“文化養老”,長期開展書畫義賣、送春聯等活動,送書法藝術入尋常百姓家。2014年4月,該院赴美國參加慶祝中美建交35周年書畫展;2015年,還組織10位元書畫家赴京參加全國“紀念林則徐誕辰230周年”書畫展。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每次渡過各種難關的凝聚力所在,弘揚傳統文化應該是中國每個文化人的重要當擔。”張天金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進各大中小學舉辦書法講座,積極組織會員參加各種主旋律書畫展,在從心之年,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多做貢獻。

【各方評說】

金運昌(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中國書法鑒定專家),在為其所提的書法集《獻詞》中寫道:

天金先生早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公務之暇,以翰墨自娛,涉獵古今。其性情敦厚,其學問淵深,其閱歷廣博,其功夫精純。其字一如其人……縱觀先生集中之字,巧拙相生,枯潤相形,動靜相諧,書卷之氣與金石之氣相輔而相成,極堪欽佩。今先生之春秋方逾周甲,正值書家鼎盛時期。若以此結集為嶄新起點,定當再創佳境,更登層樓,成為中國當代書壇章草聖手。

劉堆來(廈門書協主席),看完 “感恩母校——張天金書法藝術彙報展”後評價道:張天金先生這次廈大書法藝術展的作品,表現出張先生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很強的書法傳統功力。他取法乎上,傳承有自,金石之氣與書卷之氣相輔相成,很大氣,很具特色,既有傳統的規則和厚度,又有時代的寬度和力度。值得借鑒學習。

林金華(廈大美術系主任),看完 “感恩母校——張天金書法藝術彙報展”後評價道:

張天金校友此次書法展,是建院以來藝術水準很高、轟動效應最大的一次展覽。

張天金書法作品。

【代表作品】

擅章草。近年參加全國書法專業大賽,獲金獎、一等獎、特等獎等近百次。作品載入中國書協主編的2006年中國書法年鑒。參加過中國書協與全國雙擁辦主辦的雙擁書法大賽,榮獲金獎。著有《張天金書法作品集》。

張老在介紹廈大求學時恩師沈開泰教他“撚管“的細節。

三個叔公成書法“引路人”,沈開泰指導其書法創作

在書法界,張天金憑藉努力,照樣活出了自我風采。

2017年6月25日,一場名為“感恩母校——張天金書法藝術彙報展”,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三道美術館開幕。該展涵蓋章草、今草、行書、篆書、隸書等90餘幅作品,而此次展覽,既讓人看到一個書法技藝全面的張天金,也讓人看到一個知恩圖報的張天金。

1949年,他出生在閩侯一個叫阪尾的自然村,村子不大,但家風嚴謹,教育成績出色。“1976年以前,我們村出的大中專學生比關源裡6個行政村加起來還要多。”他自豪地說。

由於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風傳家的地方,張天金也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三位叔公,成了他書法道路上的引路人。

張老清晰記得,三位叔公各有各自的本事。一位是全村有名的中醫,不但醫術了得還寫一手好字,全村的春聯基本上被他“承包”。

一位是私塾先生,教張天金背誦《左傳》《論語》等書目。“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張天金現場用福州話模仿叔公背誦一段《左傳》文章,他說,對此記憶非常深刻。

而第三位叔公,下南洋回來,教張天金寫信,“教我怎麼用文言文寫,然後一封封寄到南洋去。”給張天金提供了文化課和書法課實踐的機會。

張天金著作《張天金書法作品集》

有了啟蒙,張天金更加酷愛書法,他開始瘋狂自學。他小學時臨摹沈尹默的楷書,後來還臨過顏真卿的《麻姑帖》《勤禮碑》等。在臨摹楷書的基礎上,又轉學行書,學習王羲之、米芾、王鋒、董其昌、文徵明等名家。

雖然自學,但難有大的突破,直到他上大學。1971年,他以工農兵學員身份考上廈大教育系中文專業。彼時廈大老師沈開泰教他書法。“我很感恩沈老師,他教會我系統學習書法,讓我終身受益。”張天金說。

沈開泰教書法的許多細節他仍記得。“教臨摹,學習王羲之書法特點時,叫我把字形雙鉤;用力必力透紙背,寫完把我作業反復看。”有個事情張天金尤其印象深刻,沈開泰還教他“撚管”,毛筆在手指間反復揉搓,並表示“掌握好握筆才能使線條能變化、能生動。”

張天金

主攻章草因喜歡該書體“張弛有度” 創左海書畫院致力弘揚傳統文化

每個書法家都有主攻方向,張天金最為人稱道、最擅長的書法是章草。

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屬於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範化過程中的一種體段。到東晉,新體草書形成後,由於舊體草書法度嚴謹,逐稱“章草”,而新體草書則稱“今草”。

中國書法鑒定專家金運昌稱讚張天金書法“堪稱章草正脈”,張天金如何學習章草?

“章草是規範化的草書,講究篇章、章法、章則,含有法度。而我做人講究原則、堂堂正正,喜歡這種張弛有度的書體。”談起為何酷愛章草,張老如是說。

據張天金回憶,在自學行書階段,很難有所突破,為找到突破口,便開始在行書基礎上學習章草。為此,他先學了《急救章》,臨過《平復帖》,臨過皇象、宋克等的章草帖。

他又發現,古草與現代相距甚遠,現代人接受有困難,所以又在古草基礎上加入一些現代氣息的東西。於是,他便開始臨摹于右任的標準千字文。

後來,為了增加厚重感,又臨摹了有“當代王羲之”美譽的王蘧常章草。這還不夠,為了讓自己作品古拙,張天金又花時間臨習張遷碑、張黑女碑、張猛龍碑等。

反復的臨習提升讓張天金的書法有了厚重、古拙又不失現代氣息的特點。退休以後,有了更多時間,他既開始追逐書法家的夢想,也開始為弘揚傳統文化盡點滴之力。

其中有兩件事情不得不提。一是,在2009年,他發起成立福州左海書畫院,既為書法同好創造一個平臺,也為更好弘揚國學。二是,他加入福州霞光畫院。該畫院成立於1995年,是我市離退休幹部書畫藝術群體組織,目前有會員120多名,80多歲以上榮譽會員20多名,其中有許多都是知名的老書畫家。

當上霞光畫院院長後,張天金帶領畫院成員,堅持“書畫愛心回饋社會”和“文化養老”,長期開展書畫義賣、送春聯等活動,送書法藝術入尋常百姓家。2014年4月,該院赴美國參加慶祝中美建交35周年書畫展;2015年,還組織10位元書畫家赴京參加全國“紀念林則徐誕辰230周年”書畫展。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每次渡過各種難關的凝聚力所在,弘揚傳統文化應該是中國每個文化人的重要當擔。”張天金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進各大中小學舉辦書法講座,積極組織會員參加各種主旋律書畫展,在從心之年,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多做貢獻。

【各方評說】

金運昌(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中國書法鑒定專家),在為其所提的書法集《獻詞》中寫道:

天金先生早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公務之暇,以翰墨自娛,涉獵古今。其性情敦厚,其學問淵深,其閱歷廣博,其功夫精純。其字一如其人……縱觀先生集中之字,巧拙相生,枯潤相形,動靜相諧,書卷之氣與金石之氣相輔而相成,極堪欽佩。今先生之春秋方逾周甲,正值書家鼎盛時期。若以此結集為嶄新起點,定當再創佳境,更登層樓,成為中國當代書壇章草聖手。

劉堆來(廈門書協主席),看完 “感恩母校——張天金書法藝術彙報展”後評價道:張天金先生這次廈大書法藝術展的作品,表現出張先生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很強的書法傳統功力。他取法乎上,傳承有自,金石之氣與書卷之氣相輔相成,很大氣,很具特色,既有傳統的規則和厚度,又有時代的寬度和力度。值得借鑒學習。

林金華(廈大美術系主任),看完 “感恩母校——張天金書法藝術彙報展”後評價道:

張天金校友此次書法展,是建院以來藝術水準很高、轟動效應最大的一次展覽。

張天金書法作品。

【代表作品】

擅章草。近年參加全國書法專業大賽,獲金獎、一等獎、特等獎等近百次。作品載入中國書協主編的2006年中國書法年鑒。參加過中國書協與全國雙擁辦主辦的雙擁書法大賽,榮獲金獎。著有《張天金書法作品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