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中國戶外用品行業:零售總額244.6億 同增3.22%

2017年1月26日,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戶外用品分會(COCA)副會長李昌發在ISPO運動產業論壇上發佈《中國戶外用品2017年度市場調查報告》

報告稱:受核心管道調整影響, 行業增速繼續減緩、下降幅度史上最低。 增速創新低六年調整期步入尾聲, 眾多利好漸啟新一輪增長。

2017年, 中國戶外用品行業零售總額為244.6億, 同比增長3.22%。 出貨額為137.9億, 同比增長2.61%(需要說明的是, 這個報告資料基於COCA自2007年以來對專業戶外用品市場的統計, 其中未包含體育、快時尚的戶外系列、休閒戶外品牌、以及不包括滑雪、騎行、垂釣、空中戶外、水上戶外、極限戶外、戶外旅行用品等產品)。

歷史資料顯示, 2007年行業零售總額為23.7億, 2016年達到237億,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89%。 自2011年創下50%的增速高峰後, 連續6年下降, 2012年到2016年年複合增長率降為10.30%。 2017年, 再次創下行業有史最低增速。

報告稱:客觀上, 中國以百貨商場為核心的傳統零售業調整轉型,

運動品牌和快時尚品牌的跨界競爭減緩了行業發展速度, 主觀上和行業自身體量較小、戶外作為時尚熱度的降溫、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較少, 吸引新的消費者上乏力有較大關聯。 10餘年的快速增長和快速回落, 留給行業的, 既有沉甸甸的收穫, 也有深刻的反思。

同時, 伴隨經營環境的改善, 戶外運動各種項目的推進和爆發式增長, 戶外用品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增強, 更有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 以及行業20餘年自身積累的釋放, 全行業普遍觀點認為, 兩年內將完成此次調整, 五年內行業將迎來第二次騰飛。

調研中, 我們欣喜的發現, 部分品牌的增速仍然保持較高態勢, 部分管道的表現良好, 呈現了市場的二元態勢。

無論從品牌商還是零售商, 在長達6年的調整期內, 中堅企業無論在理念、產品、經營和團隊層面都有了脫胎換骨式的變化。 強者越強, 伴隨著整體市場的升級, 市場集中度將越來越明顯。 全行業洗牌將持續推進, 下一次騰飛將會更為健康、多元、豐富。

影響2017年市場表現的若干因素

影響的因素眾多, 透過數字看變化, 能看到消費升級, 管道升級之後給行業帶來的變化。 既有快速增長的回落, 差強人意的表現值得探討, 同時也有伴隨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之後的積極展現。

影響2017年市場的積極因素:

1)都市戶外休閒風格風頭不減, 部分綜合性品牌的增速較好, 部分高端、時尚感較強品牌以及細分專業品牌的增長尤為突出。

2)品牌清理庫存和促銷力度加大, 國際品牌也放下身段加入行列。 雖然犧牲一部分利潤, 但良性的庫存可輕鬆前進。

3)較好購物環境和適合場景購物的奧特萊斯表現良好, 購物中心的增多帶來更多品牌入駐, 戶外大店的轉型帶來一定的增長。

4)綜合性品牌和裝備品牌的電商管道增長強勁, 電商平臺將更多資源提供給傳統實力品牌, 基礎款銷售強勁, 客單價有所上升。

5)由於群眾體育和戶外運動的爆發, 來自於企事業單位的團購恢復性增長。 基於戶外俱樂部領隊和旅行達人的社群管道的增長強勁。

6)消費升級, 帶來管道升級, 帶來更多高品質客戶, 帶來客單價、連帶率的增長。

影響2017年市場的消極因素:

1)綜合性百貨商場因轉型而壓縮商品類面積,

波及戶外區域店鋪及面積減少。 受網路衝擊和商場促銷影響以及社群管道衝擊, 中小戶外店鋪關店勢頭不減。

2)戶外產品同質化嚴重, 特別在大眾消費的服裝和鞋類上尤為明顯, 這也加速了戶外產品的熱度降溫。

3)因傳統登山戶外運動參與人群減緩, 熱度下降, 傳統核心戶外市場的增長緩慢, 甚至部分下降。 即便在電商領域增長減緩, 其中登山鞋和衝鋒褲下降10%以上。

4)來自於體育品牌、快時尚品牌、體育超市品牌對中低端市場的擠壓, 部分品類如吸濕排汗, 戶外鞋等品類, 對夏季市場衝擊尤為顯著。

5)部分戶外企業進入的新領域如兒童戶外, 跑步仍處於投入階段, 與體育超市及體育品牌推出的同類產品相比, 差距巨大。

關於品牌方面

強者越強,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專業細分市場和外延市場給後來者足夠的空間。

在市場中的品牌總量有所減少,過億品牌數量從22個降為20個,總市場份額提高到59.8%。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部分專業品牌增長較快。而低端品牌在實體管道受網路衝擊較大,優勢不再顯著,關店較多;同時更多中高端品牌在電商管道發力,也搶佔部分市場;

由於在款式、品質、貨品更新、購物環境等幾個方面具有優勢、網點佈局合理、市場秩序管理得法的中、高端品牌成長顯著;除個別品牌外,過去幾年增長迅猛的大多數純電商品牌,在傳統品牌加大電商力度後後續乏力。

在調研中,在經營層面,經過數年的調整,大多數經營者心態平和,更積極主動。其中,回歸初心,不盲目擴張,關注產品本身成為共識。無論從探路者啟用千萬投資研發中心還是成立供應商極客聯盟,到凱樂石的產品升級,到思凱樂的scaler+系列,都體現出品牌商對產品的重視,對提高品牌和產品價值的迫切追求。

同時,隨著管道成本的一致化,優秀管道資源成稀缺,品牌商開始注重市場秩序,價格體系管控。理性經營,注重市場秩序,明確定位,差異化競爭成為品牌企業的共識。綜合性品牌或主動或被動加大自營比例,部分整體實力強的品牌主動做直營,比例甚至高達80%以上;而大多數品牌商是為了覆蓋市場不得不在重點區域做起直營。由於經銷部分比例的減少,品牌商更多關注零售,關注消費者和核心用戶,重視消費者研究和客戶關係維護。

在過去的一年內,我們看到更多企業在向社群方向轉移,一是更近接觸消費者,二是傳統行銷的低效,眾多戶外品牌紮堆贊助或主辦越野跑賽事,成為去年的一大特色;三是深入接觸細分社群,為做細分市場做鋪墊。

產品方面,我們看到,戶外品牌更重視設計,時尚,以及捕捉和戶外專案的緊密結合度。戶外品牌和時尚品牌跨界合作,和設計師合作聯名款。以及運動新理念,採用新材料和新技術,目的就是創造和其他品牌的差異化,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定位。

在部分跨界效果如跑步領域並不明顯,讓品牌商們認識到還是要基於戶外來做拓展,揚長避短,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在新的領域方面,兒童戶外最被看好,除個別來自國外的兒童戶外品牌產品較為完整外,新進入的戶外品牌在兒童戶外方面仍處探索中,短期內仍無法和體育兒童品牌相提並論。

關於管道方面

總體態勢:全管道態勢更加明顯,整體管道仍處在動態調整和升級中。差異化、錯位經營特徵顯現。

在商場管道中,傳統百貨商場表現差強人意,由於調整的緣故,整體來講,百貨商場專櫃數量下降14%(含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整體銷售額占比較去年減少3.49%。奧特萊斯銷售增長良好。

電商管道,儘管電商品牌下降較快,但由於傳統品牌在電商領域的投入加大,電商領域仍有小幅增長。戶外的人群不再是一味的追求低價,而慢慢轉變為向著時尚,品質,城市戶外的需求角度出發,都市消費為主體。

曾經作為主體管道的戶外店,在2017年總體表現,仍差強人意。店鋪總數減少135家,部分商鋪因組織戶外活動而處於半開放狀態,各主要城市市場的戶外綜合大店優勢越發明顯,通過重新裝修或擴店進行升級,並強化會員服務,吸引了更多優質消費者。

曾經作為輔助管道的團購和社群管道在2017年增長較快,一方面,來自於企事業單位的團購恢復性增長,另外,基於戶外俱樂部領隊和旅行達人的社群電商增長強勁。

機遇和挑戰

單純從年度來看,戶外行業確實是增速最低的一年。但同時,我們更能看到行業面臨的機會。

機會之一,通過分析成長性好的企業,能清晰觀察到消費升級的特徵。消費升級,帶動管道升級,更倒逼行業升級,伴隨迅猛增長的戶外人口和細分運動市場,或可在數年內帶動行業二次起飛。

機會之二,市場擴容的機會。產品層面,細分市場(兒童,女性等)面臨巨大機會,或可形成多翼齊飛態勢。戶外產品的功能日常化應用,更可推動戶外用品滲透到大眾行業(如內衣,休閒,時裝,輕奢,設計師品牌等)。

第三,隨著戶外從時尚熱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戶外用品使用的廣度和深度都會得到擴充。功能性產品將成為日常用品的一部分。

機會背後則有著各種挑戰。其中,來自外部的包含體育品牌、快時尚的競爭加劇,或可增加更多競爭者入圍。管道進一步調整,仍需時日,需要更多耐心和堅守。品牌和管道均創新乏力,行業未老先頹。消費者趨向老化,年輕族群較難影響。

結語

根據國際專業調研機構的數字顯示,全球從2008年到2015年運動服裝銷售平均增長率為4.1%,運動鞋類的增速更高達9.5%,而非運動服裝增長率只有0.2%。

運動休閒增長之所以會加速,因為運動休閒已經從時尚潮流轉變為注重健康的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選擇。縱觀中國戶外用品行業的近十年發展來看,也能佐證如上論斷。

戶外運動,作為一種純粹熱點,熱度確實有所回落,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戶外生活常態化的態勢。戶外生活,已經是大眾生活的一部分,行業增長空間無需贅言。

而戶外用品,作為一個產品大類,也在滲透到更多產品領域,將產生更廣泛、更持續的影響力,市場規模勢必將穩步提升,伴隨整個消費升級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整,全行業回歸初心,突破自身局限,不斷前行,創新與堅守並舉,深度與廣度同行,行業將迎來中國戶外用品產業的第二次騰飛。

差距巨大。

關於品牌方面

強者越強,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專業細分市場和外延市場給後來者足夠的空間。

在市場中的品牌總量有所減少,過億品牌數量從22個降為20個,總市場份額提高到59.8%。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加強。部分專業品牌增長較快。而低端品牌在實體管道受網路衝擊較大,優勢不再顯著,關店較多;同時更多中高端品牌在電商管道發力,也搶佔部分市場;

由於在款式、品質、貨品更新、購物環境等幾個方面具有優勢、網點佈局合理、市場秩序管理得法的中、高端品牌成長顯著;除個別品牌外,過去幾年增長迅猛的大多數純電商品牌,在傳統品牌加大電商力度後後續乏力。

在調研中,在經營層面,經過數年的調整,大多數經營者心態平和,更積極主動。其中,回歸初心,不盲目擴張,關注產品本身成為共識。無論從探路者啟用千萬投資研發中心還是成立供應商極客聯盟,到凱樂石的產品升級,到思凱樂的scaler+系列,都體現出品牌商對產品的重視,對提高品牌和產品價值的迫切追求。

同時,隨著管道成本的一致化,優秀管道資源成稀缺,品牌商開始注重市場秩序,價格體系管控。理性經營,注重市場秩序,明確定位,差異化競爭成為品牌企業的共識。綜合性品牌或主動或被動加大自營比例,部分整體實力強的品牌主動做直營,比例甚至高達80%以上;而大多數品牌商是為了覆蓋市場不得不在重點區域做起直營。由於經銷部分比例的減少,品牌商更多關注零售,關注消費者和核心用戶,重視消費者研究和客戶關係維護。

在過去的一年內,我們看到更多企業在向社群方向轉移,一是更近接觸消費者,二是傳統行銷的低效,眾多戶外品牌紮堆贊助或主辦越野跑賽事,成為去年的一大特色;三是深入接觸細分社群,為做細分市場做鋪墊。

產品方面,我們看到,戶外品牌更重視設計,時尚,以及捕捉和戶外專案的緊密結合度。戶外品牌和時尚品牌跨界合作,和設計師合作聯名款。以及運動新理念,採用新材料和新技術,目的就是創造和其他品牌的差異化,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定位。

在部分跨界效果如跑步領域並不明顯,讓品牌商們認識到還是要基於戶外來做拓展,揚長避短,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在新的領域方面,兒童戶外最被看好,除個別來自國外的兒童戶外品牌產品較為完整外,新進入的戶外品牌在兒童戶外方面仍處探索中,短期內仍無法和體育兒童品牌相提並論。

關於管道方面

總體態勢:全管道態勢更加明顯,整體管道仍處在動態調整和升級中。差異化、錯位經營特徵顯現。

在商場管道中,傳統百貨商場表現差強人意,由於調整的緣故,整體來講,百貨商場專櫃數量下降14%(含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整體銷售額占比較去年減少3.49%。奧特萊斯銷售增長良好。

電商管道,儘管電商品牌下降較快,但由於傳統品牌在電商領域的投入加大,電商領域仍有小幅增長。戶外的人群不再是一味的追求低價,而慢慢轉變為向著時尚,品質,城市戶外的需求角度出發,都市消費為主體。

曾經作為主體管道的戶外店,在2017年總體表現,仍差強人意。店鋪總數減少135家,部分商鋪因組織戶外活動而處於半開放狀態,各主要城市市場的戶外綜合大店優勢越發明顯,通過重新裝修或擴店進行升級,並強化會員服務,吸引了更多優質消費者。

曾經作為輔助管道的團購和社群管道在2017年增長較快,一方面,來自於企事業單位的團購恢復性增長,另外,基於戶外俱樂部領隊和旅行達人的社群電商增長強勁。

機遇和挑戰

單純從年度來看,戶外行業確實是增速最低的一年。但同時,我們更能看到行業面臨的機會。

機會之一,通過分析成長性好的企業,能清晰觀察到消費升級的特徵。消費升級,帶動管道升級,更倒逼行業升級,伴隨迅猛增長的戶外人口和細分運動市場,或可在數年內帶動行業二次起飛。

機會之二,市場擴容的機會。產品層面,細分市場(兒童,女性等)面臨巨大機會,或可形成多翼齊飛態勢。戶外產品的功能日常化應用,更可推動戶外用品滲透到大眾行業(如內衣,休閒,時裝,輕奢,設計師品牌等)。

第三,隨著戶外從時尚熱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戶外用品使用的廣度和深度都會得到擴充。功能性產品將成為日常用品的一部分。

機會背後則有著各種挑戰。其中,來自外部的包含體育品牌、快時尚的競爭加劇,或可增加更多競爭者入圍。管道進一步調整,仍需時日,需要更多耐心和堅守。品牌和管道均創新乏力,行業未老先頹。消費者趨向老化,年輕族群較難影響。

結語

根據國際專業調研機構的數字顯示,全球從2008年到2015年運動服裝銷售平均增長率為4.1%,運動鞋類的增速更高達9.5%,而非運動服裝增長率只有0.2%。

運動休閒增長之所以會加速,因為運動休閒已經從時尚潮流轉變為注重健康的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選擇。縱觀中國戶外用品行業的近十年發展來看,也能佐證如上論斷。

戶外運動,作為一種純粹熱點,熱度確實有所回落,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戶外生活常態化的態勢。戶外生活,已經是大眾生活的一部分,行業增長空間無需贅言。

而戶外用品,作為一個產品大類,也在滲透到更多產品領域,將產生更廣泛、更持續的影響力,市場規模勢必將穩步提升,伴隨整個消費升級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整,全行業回歸初心,突破自身局限,不斷前行,創新與堅守並舉,深度與廣度同行,行業將迎來中國戶外用品產業的第二次騰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