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嬰幼兒表達疼痛感的4種特徵,媽媽們一定要知道!

文/孕嬰幫,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媽媽都覺得, 寶寶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 啼哭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道理是這樣沒錯, 但是事實卻不完全是這樣。 有時候, 寶寶的啼哭是在向爸爸媽媽傳達一種資訊。 其中, 較為常見的就是關於痛覺的傳達。 那麼, 寶寶的哪些行為是在傾訴自己的疼痛感呢?

1、啼哭

由於寶寶年紀較小, 表達能力很差, 所以在寶寶有獨立的思維邏輯能力, 和獨立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前, 都是通過啼哭來表達自己的疼痛感。 尤其是不會說話, 也不會活動的新生兒。

一歲以下的寶寶表達疼痛感的方式比較單一, 那就是啼哭。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射。 在寶寶覺得自己不舒服, 比如腸絞痛、頭痛、或是磕碰之後肢體疼痛時, 就會下意識的放聲大哭。 借由這樣的形式, 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所以媽媽們在寶寶啼哭時, 一定要仔細分辨, 是否是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所造成的疼痛感,

從而引發寶寶啼哭。

2、面部表情

寶寶在感受到疼痛時, 往往面部較為腫脹。 就好比一個成年人, 被砸了腳趾, 在感受到從腳趾傳輸到大腦的疼痛感之後, 面部就會脹起。 疼痛過於強烈時, 還會有面部發熱的情況出現。

除了面部脹起之外, 寶寶在感受到疼痛後, 還會出現擠眼睛、皺眉頭、長大嘴巴的行為。 這些行為都是人體下意識的去抵抗疼痛的反射, 就好比一個成年人在腸胃絞痛時, 會不自覺的皺起眉頭、眼睛擠在一起。 只不過小孩子表達比較有限, 大人就比較忽視寶寶面部的表達。

所以在遇到這種情況時, 一定要仔細觀察寶寶的面部表達, 這樣才能理解寶爸向自己所傳達的消息。

3、挪動身體

當寶寶感到不舒服時, 會想要移動身體。 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 認為自己移動了位置, 就能夠遠離疼痛感, 屬於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意識。

當然, 除了移動身體, 寶寶還會做出搖晃手臂、使勁兒蹬腿、用手不斷推開這三種行為。 這些都是寶寶認為自己受到了傷害, 所做出的自我保護動作, 想要抗拒這種疼痛感。

所以當寶寶做出這三種行為時, 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寶寶是否是覺得不舒服了。

4、體征變化

人類在感受到疼痛感的侵襲時, 呼吸會加快, 心率也隨之加快, 這是一種典型的體征變化。 當寶寶出現這種體征變化時, 媽媽們就應該考慮, 寶寶是否是感到不舒服, 從而引起了體征的變化。

雖然嬰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但是他可以用身體向爸爸媽媽們傳達資訊, 告知自己的感受。 因此, 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多關注寶寶身體和行為上的變化, 這樣才能及時的發現寶寶的不適,及時的去就診,做出正確的治療。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這樣才能及時的發現寶寶的不適,及時的去就診,做出正確的治療。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