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琥珀裡的一隻煎餅鳥,讓我們又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

琥珀,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它不是珍珠不是寶石, 是距今4500—9900萬年前的松柏科、豆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滴落, 掩埋在地下千萬年, 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故又被稱為“松脂化石”。

前幾天, 來自中國、加拿大和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佈, 他們在一張距今大約一億年前的琥珀裡發現了一隻幾乎完整的小鳥!又是個新鮮事兒呢!

月末即將出版的《科學通報》(英文版)將用封面故事報導“煎餅鳥”的發現。

琥珀?煎餅鳥? 動物琥珀本身就稀少, 時隔這麼遙遠的鳥兒琥珀, 更是科學生物界的一枚重磅炸彈了!

這是“煎餅鳥”標本自然光照片與螢光照片。

這枚琥珀產自緬甸北部著名的琥珀產區克欽邦胡岡谷地。 根據火山灰測定,

大約形成於一億年前, 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那時, 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濕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 常常會被柏類或著南洋杉類植物的樹脂包裹, 然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 保存至今。

也許是因為自然風化, 也許是因為礦工的疏忽, 這枚琥珀沿著冠狀面剝蝕了(如果用人體打比方, 就是豎著被“削”掉了前半身的一小部分)。 不像一些琥珀擺件那麼厚重, 這張古鳥琥珀是薄薄的一片。 它也因此得了個可愛又可憐的昵稱——“煎餅鳥”。

也不知道另一半的琥珀的餘暉, 在何時的天地中灰飛煙滅了

風化或是疏忽造成的剝蝕雖然讓“煎餅鳥”損失了部分皮肉, 但也因此暴露出了它身體內部多個區域的解剖細節。 古生物學家們因禍得福, 有了觀察古鳥不同以往的獨特視角。

這張琥珀很大, 有7釐米那麼長。 琥珀裡的“煎餅鳥”也保存得非常完整。 與2017年6月發現的那只琥珀中的雛鳥相比, “煎餅鳥”暴露出來的頭頸部區域, 保存著更長更密的羽毛。 這些羽毛中包括“初級飛羽”, 有窄而深的羽軸和羽支,

羽片已經閉合。 這說明“煎餅鳥”長著可以飛翔的硬質羽毛, 也說明它已經不是剛孵化出來的雛鳥或著幼鳥了。 也就是說, “煎餅鳥”雖然未還未成年, 但已經是一隻過上獨立生活的小鳥。 這也是到目前為止, 在琥珀中發現的發育程度最高的古鳥。

“煎餅鳥”的羽毛特寫。

通過X射線三維掃描,重建了“煎餅鳥”的骨骼構造,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煎餅鳥的頭蓋骨基部、脊柱(約5個頸椎和8個背椎)、左前肢(包括了肱骨,橈骨和尺骨)、骨盆區域和股骨。雖然它失去了一部分左側的翅膀與腿部,但“煎餅鳥” 仍然是迄今為止緬甸琥珀中發現的最完整的古鳥標本。

螢光下的“煎餅鳥”頭骨碎片。

跟重要的是,與此前發現的雛鳥遺骸和孤立的鳥翅膀相比,“煎餅鳥”所有保留下來的骨骼都互相關節,提供了更豐富的解剖學資訊——這對進行古鳥鑒定工作非常重要。比如“煎餅鳥”的恥骨呈U形,中部強烈凹形,恥骨末端的恥骨腳較短,這些都屬於反鳥類的特徵。

反鳥類是出現在白堊紀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與現生鳥類相比,反鳥肩帶骨骼部位關節組合的凸凹情況正好相反,所以叫“反鳥”。反鳥類是鳥類演化的重要分支,從白堊紀早期便出現了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它們都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適宜樹棲。但遺憾的是,在晚白堊世末期,反鳥最終與恐龍一道完全絕滅。

反鳥類與現生鳥類肩帶骨骼部位的關節組合情況對比。

包括之前發現的雛鳥,目前在緬甸琥珀中發現的古鳥全都是反鳥類。“煎餅鳥”雖然只有大約5釐米長,與當今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吸蜜蜂鳥一樣大,它的羽支相對羽軸的發散角更接近進步的飛翔鳥類,已經不是反鳥類中的更為原始的基幹類群了。

根據吸蜜蜂鳥復原的“煎餅鳥”。

“煎餅鳥”被樹脂包裹的時候還活著嗎?這也是很好奇的問題。沒有在“煎餅鳥”的腹腔裡找到任何內臟器官,只發現了許多破裂的乳白色遮蔽物。這都說明“煎餅鳥”在被樹脂裹住之前已經死亡一段時間了。它的腹部和軟組織已經風化,琥珀中屍體旁邊的甲蟲、蟲糞和植物碎片,這些都暗示著這枚琥珀是在森林的地面,或是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的。也許這裡面的一些昆蟲還扮演過清道夫的角色,不過這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確認。

“煎餅鳥“的前生,死亡後墜落地面腐化後被樹脂包裹。

利用北京同步輻射中心的X射線螢光成像技術獲得了“煎餅鳥”化石脖子附近出露斷面的微量元素分佈圖。這部分區域中鐵、鈣、鈦、鋅、砷、錳等元素的分佈與“煎餅鳥”化石呈現出來的形態高度吻合——骨骼所在的區域富含鈣和鈦元素,而在覆蓋著琥珀大部分區域的軟組織區域,鐵和錳等元素的濃度最高。這些資訊對瞭解琥珀包裹物的琥珀化有重要的幫助。

“煎餅鳥”標本的發現,說明緬甸琥珀中反鳥類類群在白堊紀中期仍然存在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這對理解古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禮物,也是留給未來的禮物。人類在地球的場合不過一瞬間,而地球在宇宙的場合也不過一瞬間。

當我們探索過去的時候,也在思考未來,在感悟生命的意義!

我們怎麼看待這些遠古的生命呢?留言和松松一起討論吧!

“煎餅鳥”的羽毛特寫。

通過X射線三維掃描,重建了“煎餅鳥”的骨骼構造,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煎餅鳥的頭蓋骨基部、脊柱(約5個頸椎和8個背椎)、左前肢(包括了肱骨,橈骨和尺骨)、骨盆區域和股骨。雖然它失去了一部分左側的翅膀與腿部,但“煎餅鳥” 仍然是迄今為止緬甸琥珀中發現的最完整的古鳥標本。

螢光下的“煎餅鳥”頭骨碎片。

跟重要的是,與此前發現的雛鳥遺骸和孤立的鳥翅膀相比,“煎餅鳥”所有保留下來的骨骼都互相關節,提供了更豐富的解剖學資訊——這對進行古鳥鑒定工作非常重要。比如“煎餅鳥”的恥骨呈U形,中部強烈凹形,恥骨末端的恥骨腳較短,這些都屬於反鳥類的特徵。

反鳥類是出現在白堊紀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與現生鳥類相比,反鳥肩帶骨骼部位關節組合的凸凹情況正好相反,所以叫“反鳥”。反鳥類是鳥類演化的重要分支,從白堊紀早期便出現了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它們都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適宜樹棲。但遺憾的是,在晚白堊世末期,反鳥最終與恐龍一道完全絕滅。

反鳥類與現生鳥類肩帶骨骼部位的關節組合情況對比。

包括之前發現的雛鳥,目前在緬甸琥珀中發現的古鳥全都是反鳥類。“煎餅鳥”雖然只有大約5釐米長,與當今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吸蜜蜂鳥一樣大,它的羽支相對羽軸的發散角更接近進步的飛翔鳥類,已經不是反鳥類中的更為原始的基幹類群了。

根據吸蜜蜂鳥復原的“煎餅鳥”。

“煎餅鳥”被樹脂包裹的時候還活著嗎?這也是很好奇的問題。沒有在“煎餅鳥”的腹腔裡找到任何內臟器官,只發現了許多破裂的乳白色遮蔽物。這都說明“煎餅鳥”在被樹脂裹住之前已經死亡一段時間了。它的腹部和軟組織已經風化,琥珀中屍體旁邊的甲蟲、蟲糞和植物碎片,這些都暗示著這枚琥珀是在森林的地面,或是接近地面的地方形成的。也許這裡面的一些昆蟲還扮演過清道夫的角色,不過這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確認。

“煎餅鳥“的前生,死亡後墜落地面腐化後被樹脂包裹。

利用北京同步輻射中心的X射線螢光成像技術獲得了“煎餅鳥”化石脖子附近出露斷面的微量元素分佈圖。這部分區域中鐵、鈣、鈦、鋅、砷、錳等元素的分佈與“煎餅鳥”化石呈現出來的形態高度吻合——骨骼所在的區域富含鈣和鈦元素,而在覆蓋著琥珀大部分區域的軟組織區域,鐵和錳等元素的濃度最高。這些資訊對瞭解琥珀包裹物的琥珀化有重要的幫助。

“煎餅鳥”標本的發現,說明緬甸琥珀中反鳥類類群在白堊紀中期仍然存在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這對理解古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禮物,也是留給未來的禮物。人類在地球的場合不過一瞬間,而地球在宇宙的場合也不過一瞬間。

當我們探索過去的時候,也在思考未來,在感悟生命的意義!

我們怎麼看待這些遠古的生命呢?留言和松松一起討論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