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擬對虛擬貨幣境外平臺監管措施

本週一(2月5日),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稱, 目前國內ICO(首次代幣發行)及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且效果明顯;但去年底以來, 一些境內人士轉向境外網站平臺參與ICO和虛擬貨幣交易, 相關行為又有了死灰復燃跡象。

報導並稱, 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 將採取一系列監管措施, 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 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

“將繼續對虛擬貨幣相關行為保持嚴密關注, ...只要發現一家就要關閉一家, 未來視事態發展情況, 也不排除出臺更進一步監管措施的可能。 ”報導稱。

報導指出, 去年9月中國央行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緊急叫停ICO活動, 並採取措施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于當年9月30日前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

各地搜排出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和ICO平臺已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 清理整治效果明顯;清理整治後, 以人民幣計價的虛擬貨幣交易量從一度占全球交易量的90%以上, 下降到不足1%, 風險程度極大降低。

然而, ICO、虛擬貨幣的交易並沒有由此從中國徹底撤離。 在境內虛擬貨幣交易所關閉後, 很多境內人士轉向境外平臺網站繼續參與虛擬貨幣交易。

“一些交易平臺甚至通過所謂‘場外交易’的方式, 撮合個人使用者之間的點對點交易。 目前, 日本、香港等都是比較常見的交易平臺移出地。

”報導稱。

以一些境內人士參與的境外ICO為例, 公告中指出的種種風險和問題仍然存在, 包括非法發行、項目不實、欺詐乃至傳銷等, 而且對於投資者來說可能更加難以追回損失。

人民日報週一亦發文稱, 由於區塊鏈和虛擬貨幣可以超越國界線, 各國應當加強協同監管, 防止虛擬貨幣交易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上週五發佈風險提示稱, 目前有關管理部門對境內ICO(首次代幣發行)行為及“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的清理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 期間部分投資者轉向境外開展相關活動。 但國際上也普遍缺乏規範, 目前境外的交易平臺一樣存在系統安全、市場操縱和洗錢等風險隱患。

此前從消息人士處獲悉, 中國央行去年底召開會議稱, 將限制比特幣挖礦行為;並要求地方政府從能源、用電及環保等入手採取措施, 引導比特幣挖礦企業縮小規模。

關注手機中金網(http://m.cngold.com.cn), 掌握最新財經要聞。

本文源自中金網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