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張惠妹《偷故事的人》演唱會MV完美演繹“一代天后”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 對於張惠妹的《偷故事的人》這張專輯從沒有過這麼失望。

事實上, 阿妹作為華語樂壇如今碩果僅存的幾個頂級天后之一, 她的專輯品質是不可能有重大滑坡的, 因為資源的傾斜程度和她的演繹能力已經超出樂壇整體水平線太多。

我在試圖評價這張專輯時, 反復確認我的失望是否因為期待過高, 是否因為標準過於嚴苛。

很遺憾, 不全是。 究其原因, 張惠妹作為一位元天后級歌手, 情況極為特殊。

這一切都源于那張叫《阿密特》的專輯。 “阿密特”是一次極為成功的藝術人格挖掘, 把一個馳騁樂壇十多年殿堂級女歌手形象重新精化提純成了一個極其銳利、極富攻擊性的角色。

“阿密特”的出現, 讓她的藝術生涯迎來了第二春。 但2015年的《阿密特2》中, 我們卻看到了她的身份焦慮。

距離《阿密特》接近6年的時間, 《阿密特2》有充分的時間去策劃、製作。 平心而論, 《阿密特2》單論歌曲品質與製作精度完全不輸《阿密特》。

張惠妹在《阿密特2》裡幾乎掏空了自己可以宣說個性與獨特性的點, 她比6年前更加銳利, 更加富有攻擊性。

首單《怪胎秀》加重力度融合金屬搖滾與歌劇唱腔, 在氣勢上幾乎位列張惠妹所有歌曲之冠。

《母系社會》探討女權, 《衝突的很》探討哲學, 《放了那個作品》探討藝術審美, 《牙買加的檳榔》融合雷鬼, 《血腥愛情故事》融合血腥辯證, 《你想幹什麼》裡大飆髒話……

張惠妹在《阿密特2》裡的輸出近乎瘋狂。

所以“阿密特”這個形象也幾乎掏空了張惠妹——這個形象彙聚了她能想到的所有能夠表達個性的方式, 彙聚了她所有強烈的愛恨。

因為“阿密特”的定義因其不斷擴大而模糊, 變成了一個“個性”的聚合。

張惠妹所有的“個性”都要歸於阿密特, 那留下了什麼給張惠妹自己呢?

這也是為什麼《偷故事的人》最初會被定位成一張抒情專輯——嘗遍所有激進曲風之後, 只給張惠妹留下了抒情。

除去了“阿密特”佔有的所有色彩斑斕之後, 張惠妹更類似一個多年歌迷的情懷載體。

“偷故事的人”幾乎是張惠妹能找到的最好的概念, 她本可依靠自己絕對頂尖的語感、樂感彙聚成的演繹能力讓這張專輯在品質上依舊能夠自圓其說。

這一次有些遺憾,她碰巧遇到了嗓音狀態不佳,與歌曲品質下滑。

嗓音狀態不針對所有歌。根據專輯中的錄音品質猜測,這張專輯錄音的跨度應該相當長。

有像《偷故事的人》這樣四兩撥千斤的優質發揮,也有像《身後》這樣氣喘如牛的車禍現場。

而這兩種情況在專輯中差不多五五開。連續兩年的烏托邦巡演,讓她在部分歌曲中嗓音的疲勞程度瀕臨極限了。

而歌曲品質的滑坡同樣令人歎惋。這次專輯的成分快慢歌各占一半。只不過不像前兩張那樣涇渭分明,而是集體打散在專輯中。

從等待到聆聽這張專輯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放低期待的過程。《偷故事的人》釋出時略顯平淡,但後面我又聽之後發現《偷故事的人》優美清冽的織體還是很可愛的。

《偷故事的人》雖只有鋼琴伴奏,卻有著豐富的織體與恰到好處的留白,在抒情曲中唱出了新意。慵懶的復古藍調氣味混合著張惠妹精准拿捏的慵懶演繹,孤單感表達得恰到好處。

在《偷故事的人》裡,我們可以看到張惠妹在探索“阿密特”之外的藝術人格時的努力。雖然最終成品有種種不盡人意之處,但我們依然看到了一些新意與萌芽。

例如《偷故事的人》這首歌,旋律走向與編曲織體不同於她以往的抒情曲,卻依然展現了她在阿密特的尖銳張揚之外的柔軟、感性。

作為一個過渡期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她碰到的種種掣肘與糾結。

她不願重複過去,也不願與阿密特重合,於是她只好在糾結間探索。而這些糾結,只有熱愛音樂、視音樂為生命的她才會有。

這就是為什麼到了今天,依然很多人翻唱阿妹的歌曲,而比她更老的歌手幾乎銷聲匿跡的原因:阿妹的歌曲更符合新時代。

阿妹是罕見的擅長多種曲風的歌手。除了“快節奏”歌曲外,阿妹更擅長情感類的歌曲。在這方面的作品積累更是驚人,隨便列列就有《聽海》《如果你也聽說》《哭砂》《簡愛》等等等等。

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阿妹:

在最黃金的年代,用非凡的天賦引領了時代的變革,最終憑藉無人可及的作品積累,成就“華語樂壇最後一個天后”。

這一次有些遺憾,她碰巧遇到了嗓音狀態不佳,與歌曲品質下滑。

嗓音狀態不針對所有歌。根據專輯中的錄音品質猜測,這張專輯錄音的跨度應該相當長。

有像《偷故事的人》這樣四兩撥千斤的優質發揮,也有像《身後》這樣氣喘如牛的車禍現場。

而這兩種情況在專輯中差不多五五開。連續兩年的烏托邦巡演,讓她在部分歌曲中嗓音的疲勞程度瀕臨極限了。

而歌曲品質的滑坡同樣令人歎惋。這次專輯的成分快慢歌各占一半。只不過不像前兩張那樣涇渭分明,而是集體打散在專輯中。

從等待到聆聽這張專輯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放低期待的過程。《偷故事的人》釋出時略顯平淡,但後面我又聽之後發現《偷故事的人》優美清冽的織體還是很可愛的。

《偷故事的人》雖只有鋼琴伴奏,卻有著豐富的織體與恰到好處的留白,在抒情曲中唱出了新意。慵懶的復古藍調氣味混合著張惠妹精准拿捏的慵懶演繹,孤單感表達得恰到好處。

在《偷故事的人》裡,我們可以看到張惠妹在探索“阿密特”之外的藝術人格時的努力。雖然最終成品有種種不盡人意之處,但我們依然看到了一些新意與萌芽。

例如《偷故事的人》這首歌,旋律走向與編曲織體不同於她以往的抒情曲,卻依然展現了她在阿密特的尖銳張揚之外的柔軟、感性。

作為一個過渡期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她碰到的種種掣肘與糾結。

她不願重複過去,也不願與阿密特重合,於是她只好在糾結間探索。而這些糾結,只有熱愛音樂、視音樂為生命的她才會有。

這就是為什麼到了今天,依然很多人翻唱阿妹的歌曲,而比她更老的歌手幾乎銷聲匿跡的原因:阿妹的歌曲更符合新時代。

阿妹是罕見的擅長多種曲風的歌手。除了“快節奏”歌曲外,阿妹更擅長情感類的歌曲。在這方面的作品積累更是驚人,隨便列列就有《聽海》《如果你也聽說》《哭砂》《簡愛》等等等等。

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阿妹:

在最黃金的年代,用非凡的天賦引領了時代的變革,最終憑藉無人可及的作品積累,成就“華語樂壇最後一個天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