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艾誠專訪傅盛:3年斬獲6億全球用戶,他為何還要“賣孩子”?

從金山毒霸到獵豹移動, 傅盛從工具類應用進軍內容行業, 再到出售“孩子”, 醉心人工智慧, 三年內獲得全球6億用戶的獵豹目光緊盯未來。


獵豹的速度究竟從何而來?

烈日下的伊福拉斯高原上, 一隻斑點均勻、身形健美的獵豹正在追捕它今天的午餐——一隻黑斑羚, 它的時速超過100公里。 在不到半分鐘內, 優雅但註定悲慘的黑斑羚便成了那只雄健獵豹的腹中之物。 從鼻翼延伸到眼角的兩道黑紋, 使它在咀嚼食物時眼神中似多了幾分淩厲。

不過傅盛在2014年將金山改名獵豹時, 還沒有撕咬競爭對手的野心, 更別說稱霸江湖, 只是看中這種動物在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特性, 認為跟公司使命相符。 那時, “人窮志短”的他滿心想的還僅僅是拿到投資, 讓獵豹能生存下去。

這年3月, 獵豹移動的移動端月活躍用戶人數(MAU)增長到2.23億, 比前一年增長400%。 5月成功在紐交所上市,

傅盛的心理壓力“終於被釋放了”。 不過拿到錢之後, 突然, 花錢成了最大的問題。 傅盛開始身兼創業者和投資者的雙重角色。

“我們面臨的是最動盪不安的環境。 ”

2015年5月, 映客IOS1.0發佈, 6月, 花椒直播首次發佈, 直播開始刷屏。 傅盛嗅到了機會, 那會映客的估值才幾千萬, 他都找到奉佑生談好了, 結果因為“團隊執行不力”, 錯失映客。 等獵豹自己把APP搗鼓出來的時候, 直播市場已經一片紅海。 這成為傅盛的一大遺憾。

但獵豹不會因為錯過食物而止步, 反而靜待叢中, 伺機掀起新的廝殺。

一年後, 獵豹推出的Live.me出現在Google Play美國地區社交類排行榜首位元, 併入圍Apple App Store美國地區社交類排行榜前三名。 避開中國、主打美國, 即是傅盛冷峻疾速的目光所及之處。

傅盛英語不好, 看到馬雲的英語演講, 他心裡就癢癢:“要是我英語有那樣好, 獵豹的出海可能會更成功一些”。 他團隊中的骨幹很多都來自於金山毒霸, 國際化並不強。 “我們第一次去美國搞60人開會的時候, 有20多人連簽證、護照都沒辦下來, 沒去成。

”傅盛對艾問人物說道。 言語中似有惋惜, 但更多是浪裡淘金的那種釋懷和自信。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一點都不國際化的傅盛, 帶著一個起初不太國際化的團隊, 做成了一個典型的國際化企業。

如今, 新聞軟體NewsPublic 在印度等地廣受好評, 直播軟體Live.me在美國和印尼圈粉無數。 2017年 7 月份, 獵豹旗下的四款手遊同時進入到中國區 iOS 手遊下載榜的前十, 包括《跳舞的線》《鋼琴塊 2》等。 獵豹在手遊領域的月活躍用戶已超過一億, 其中77.3%來自海外。

這來自于傅盛信奉的底層規律。

“人類都是相近的。 一個模式在中國行得通, 就一定在美國也行得通。 ”他讀完約伯斯傳, 就更相信這一點, 於是只要對方的市場沒有出現的, 他就全力以赴地打。

每當獵豹在暗處匍匐,

毫無動靜, 就是黑斑羚們即將身首異處之時。 它眼光犀利, 行動迅速, 一招制敵。

傅盛在中國互聯網新創行業幹了十多年, 親見這裡草莽叢生, 創業者和公司風起雲湧, 從模仿矽谷到如今幾乎佔領美國的智慧硬體行業, “創業環境比很多國家都好”。 當年進入美國時,市場上有一個以色列公司做的軟體類似於YY語音,佔據了很大份額。傅盛判斷對方的執行力不如中國公司,短期內就把對方的很多組合納為囊中之物。

但獵豹並不是草原上的霸主,這裡危機四伏,獅子早已稱霸草原,鬣狗甚至非洲豹犬的環伺都讓它必須隨時待戰,應對殺戮。

國內AT等巨頭早已蠶食掉電商等行業,還有無數創業公司在叢林中虎視眈眈,國外則是Apple、Google和Facebook,“蘋果會不會收購迪士尼?會不會進軍內容行業?”這都令他膽戰心驚,“人家一個政策就能影響你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收入。”

獵豹一直在夾縫中生存,持續的強烈的不安全感也就成了獵豹最大的競爭優勢。

一個十倍速度的世界中,傅盛要刮骨療傷嗎?

“我們正在面臨一個十倍速的世界,獵豹要投入70%到未來。”

從2015年第二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獵豹移動的工具應用月活用戶數有少量增長,核心APP月活用戶數卻下滑了49.9%。同時,股價大起大落、遭遇做空,軟體市場也逐漸被手機廠商把控、工具類應用失勢已極……

過去兩三年間,獵豹憑著從單純的工具類應用向內容領域進發獲得了新的生機,而現在,這條路的前景已經開始黯淡。

獵豹是必須生活在戰場上的,只有身死之際才能停止奔跑,必要時必須刮骨療傷。

2017年,獵豹售出了過去幾年的流量明星——Musically和News Republic,而Live.me接受今日頭條5000萬美元投資。加上之前積累的3億美元現金,傅盛手裡集中了6億美元的現金。

他要做張小龍、要做馬化騰,就要懂得取捨。他瞄準了人工智慧。

2018年3月,獵豹將推出服務機器人產品,主要投放到巡邏、接待領域。他對《艾問人物》說,這將比現在行業內的機器人更便宜、更好用。

在“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已經結束”的情況下,一年半的時間,就可以打造出一個比別人又好用、又便宜的機器人嗎?憑什麼?

“憑這個行業大家都沒進來。”

他的自信來源於金山毒霸和獵豹清理大師。他甚至反問《艾問人物》:“一個清理軟體、一個安全軟體為什麼我們就能做好?”

獵豹自2016年宣佈拓展人工智慧業務,並且要“All in”。那時,互聯網巨頭都還沒多少動靜。阿裡雲剛聯合中科院成立量子計算實驗室,百度剛提出將人工智慧作為未來發展方向。不過接下來的兩年,市場便處處春筍了。

獵豹確實走在靠前的位置。2017年5月收購AI技術公司北京OrionStar公司約30%的股權,7月即在微軟公司舉辦的百萬名人識別競賽中奪得冠軍,而這場比賽被稱為“人臉識別年度世界盃”。

Live.me開始納入人臉識別技術,而獵豹手下還有多款應用待接入。此外獵豹還與喜馬拉雅 FM 推出小雅 AI 音箱,聯合小米推出“小愛同學”AI 音箱,傅盛說,遠場語音辨識的準確率,“我們應該是排在第一的”。

然而,儘管2017年上半年有120多家的AI公司獲得了230億的融資,但商業的回報微乎其微,獲得投資的創業公司也倒閉了30多家,風險極大。

傅盛不怕。也許就賭輸了,那輸就輸了。“就像撒種子,多撒一些,總會長出一些果實來。”

這是十倍速世界中的叢林法則,也因為這,獵豹才能在廣袤草原上縱橫馳騁。

艾問·快問快答

艾誠:你們做的機器人有什麼不同?

傅盛:相對他們便宜、好用,就跟我做的清理軟體有什麼不同,一個清理軟體、一個安全軟體為什麼我們就能做好?

艾誠:一年多前到2018年3月份,一年半的時間,你就可以打造出一個比別人又好用、又便宜的機器人嗎?憑什麼?

傅盛:憑這個行業大家都沒進來。

艾誠:所以憑你先知先覺,是嗎?

傅盛:對。

艾誠:現在你花多長的時間在獵豹本來的原有業務上?有多少是在未來的佈局上?

傅盛:30%和70%。

艾誠:70%在未來?

傅盛:對。

艾誠:能講講你對未來的認知嗎?

傅盛:我覺得有很重要一點,叫限制想像力的是貧窮,其實本質是限制想像力的是你過去的認知。我們都習慣用一個連續性的方式來思考整個世界,但有沒有想到,也許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十倍速的世界,就是所有東西都可能短期內十倍大。

艾誠:你作為獵豹移動的創始人,這70%你怎麼知道未來那個就是方向?比如說你在付出的人工智慧。

傅盛:對,我不知道,也許也會死。

艾誠:也許就賭錯了。

傅盛:對,也許就賭錯了。所以,這個時候,這樣的話你只能是增加一些概率,你看今天不光是獵豹了,其實BAT本質上也有很多的恐慌感。

艾誠:如果人工智慧是下一個風口的話,我也可以成為下一個馬雲、下一個馬化騰。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傅盛:加入像獵豹這樣有創業精神的,又有一定規模的公司。

艾誠:你要成為張小龍,要成為馬化騰,是嗎?

傅盛:對,互聯網是極大消除了資訊壁壘,而創業的本質其實是找到資訊壁壘,別人不知道的地方你先偷偷幹,幹好了。所以,今天的創業只適合那種高速爆發的機會,比如單車這種,短期之內技術爆炸,(巨頭)來不及做反應,因為一個決策週期三到六個月,可能它就已經(佔據市場了)。

艾誠:你從出身上不國際化,但是在事業上極其國際化,這是如何做到的?

傅盛:還是去尋找底層規律吧,就是你越過那些表像去看最核心的東西。我英語肯定不太好,但是即便是把英語翻譯出來的中文資料也有很少人有真的、去認真去閱讀的足夠多。

艾誠:但是你讀。

傅盛:肯定還是要讀一些的,矽谷翻譯的書你得去讀,一些文摘你得去看。然後跟一些人聊,認真做筆記。這些其實還是讓我有很多思考。語言只是一個,它並不代表本身思想的絕對不統一。

艾誠:你用的最多的英文詞是什麼?

傅盛:夢想。

艾誠:跟誰說這詞?

傅盛:跟我們同事說,跟外面去說,一旦進入採訪,很多類似的疑問,你為什麼要做。

艾誠:您現在還有夢想嗎?

傅盛:把我們未來的機器人能夠做的足夠好。因為人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對吧。其實人以後都應該是卵生的,不應該是胎生的,因為胎生這個成本太高了。然後,由於人類的人口紅利,包括中國人口紅利一定會遇到巨大挑戰,而每個人又更希望活得更像人,那我們就只能讓機器更像機器。

當年進入美國時,市場上有一個以色列公司做的軟體類似於YY語音,佔據了很大份額。傅盛判斷對方的執行力不如中國公司,短期內就把對方的很多組合納為囊中之物。

但獵豹並不是草原上的霸主,這裡危機四伏,獅子早已稱霸草原,鬣狗甚至非洲豹犬的環伺都讓它必須隨時待戰,應對殺戮。

國內AT等巨頭早已蠶食掉電商等行業,還有無數創業公司在叢林中虎視眈眈,國外則是Apple、Google和Facebook,“蘋果會不會收購迪士尼?會不會進軍內容行業?”這都令他膽戰心驚,“人家一個政策就能影響你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收入。”

獵豹一直在夾縫中生存,持續的強烈的不安全感也就成了獵豹最大的競爭優勢。

一個十倍速度的世界中,傅盛要刮骨療傷嗎?

“我們正在面臨一個十倍速的世界,獵豹要投入70%到未來。”

從2015年第二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獵豹移動的工具應用月活用戶數有少量增長,核心APP月活用戶數卻下滑了49.9%。同時,股價大起大落、遭遇做空,軟體市場也逐漸被手機廠商把控、工具類應用失勢已極……

過去兩三年間,獵豹憑著從單純的工具類應用向內容領域進發獲得了新的生機,而現在,這條路的前景已經開始黯淡。

獵豹是必須生活在戰場上的,只有身死之際才能停止奔跑,必要時必須刮骨療傷。

2017年,獵豹售出了過去幾年的流量明星——Musically和News Republic,而Live.me接受今日頭條5000萬美元投資。加上之前積累的3億美元現金,傅盛手裡集中了6億美元的現金。

他要做張小龍、要做馬化騰,就要懂得取捨。他瞄準了人工智慧。

2018年3月,獵豹將推出服務機器人產品,主要投放到巡邏、接待領域。他對《艾問人物》說,這將比現在行業內的機器人更便宜、更好用。

在“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已經結束”的情況下,一年半的時間,就可以打造出一個比別人又好用、又便宜的機器人嗎?憑什麼?

“憑這個行業大家都沒進來。”

他的自信來源於金山毒霸和獵豹清理大師。他甚至反問《艾問人物》:“一個清理軟體、一個安全軟體為什麼我們就能做好?”

獵豹自2016年宣佈拓展人工智慧業務,並且要“All in”。那時,互聯網巨頭都還沒多少動靜。阿裡雲剛聯合中科院成立量子計算實驗室,百度剛提出將人工智慧作為未來發展方向。不過接下來的兩年,市場便處處春筍了。

獵豹確實走在靠前的位置。2017年5月收購AI技術公司北京OrionStar公司約30%的股權,7月即在微軟公司舉辦的百萬名人識別競賽中奪得冠軍,而這場比賽被稱為“人臉識別年度世界盃”。

Live.me開始納入人臉識別技術,而獵豹手下還有多款應用待接入。此外獵豹還與喜馬拉雅 FM 推出小雅 AI 音箱,聯合小米推出“小愛同學”AI 音箱,傅盛說,遠場語音辨識的準確率,“我們應該是排在第一的”。

然而,儘管2017年上半年有120多家的AI公司獲得了230億的融資,但商業的回報微乎其微,獲得投資的創業公司也倒閉了30多家,風險極大。

傅盛不怕。也許就賭輸了,那輸就輸了。“就像撒種子,多撒一些,總會長出一些果實來。”

這是十倍速世界中的叢林法則,也因為這,獵豹才能在廣袤草原上縱橫馳騁。

艾問·快問快答

艾誠:你們做的機器人有什麼不同?

傅盛:相對他們便宜、好用,就跟我做的清理軟體有什麼不同,一個清理軟體、一個安全軟體為什麼我們就能做好?

艾誠:一年多前到2018年3月份,一年半的時間,你就可以打造出一個比別人又好用、又便宜的機器人嗎?憑什麼?

傅盛:憑這個行業大家都沒進來。

艾誠:所以憑你先知先覺,是嗎?

傅盛:對。

艾誠:現在你花多長的時間在獵豹本來的原有業務上?有多少是在未來的佈局上?

傅盛:30%和70%。

艾誠:70%在未來?

傅盛:對。

艾誠:能講講你對未來的認知嗎?

傅盛:我覺得有很重要一點,叫限制想像力的是貧窮,其實本質是限制想像力的是你過去的認知。我們都習慣用一個連續性的方式來思考整個世界,但有沒有想到,也許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十倍速的世界,就是所有東西都可能短期內十倍大。

艾誠:你作為獵豹移動的創始人,這70%你怎麼知道未來那個就是方向?比如說你在付出的人工智慧。

傅盛:對,我不知道,也許也會死。

艾誠:也許就賭錯了。

傅盛:對,也許就賭錯了。所以,這個時候,這樣的話你只能是增加一些概率,你看今天不光是獵豹了,其實BAT本質上也有很多的恐慌感。

艾誠:如果人工智慧是下一個風口的話,我也可以成為下一個馬雲、下一個馬化騰。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傅盛:加入像獵豹這樣有創業精神的,又有一定規模的公司。

艾誠:你要成為張小龍,要成為馬化騰,是嗎?

傅盛:對,互聯網是極大消除了資訊壁壘,而創業的本質其實是找到資訊壁壘,別人不知道的地方你先偷偷幹,幹好了。所以,今天的創業只適合那種高速爆發的機會,比如單車這種,短期之內技術爆炸,(巨頭)來不及做反應,因為一個決策週期三到六個月,可能它就已經(佔據市場了)。

艾誠:你從出身上不國際化,但是在事業上極其國際化,這是如何做到的?

傅盛:還是去尋找底層規律吧,就是你越過那些表像去看最核心的東西。我英語肯定不太好,但是即便是把英語翻譯出來的中文資料也有很少人有真的、去認真去閱讀的足夠多。

艾誠:但是你讀。

傅盛:肯定還是要讀一些的,矽谷翻譯的書你得去讀,一些文摘你得去看。然後跟一些人聊,認真做筆記。這些其實還是讓我有很多思考。語言只是一個,它並不代表本身思想的絕對不統一。

艾誠:你用的最多的英文詞是什麼?

傅盛:夢想。

艾誠:跟誰說這詞?

傅盛:跟我們同事說,跟外面去說,一旦進入採訪,很多類似的疑問,你為什麼要做。

艾誠:您現在還有夢想嗎?

傅盛:把我們未來的機器人能夠做的足夠好。因為人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對吧。其實人以後都應該是卵生的,不應該是胎生的,因為胎生這個成本太高了。然後,由於人類的人口紅利,包括中國人口紅利一定會遇到巨大挑戰,而每個人又更希望活得更像人,那我們就只能讓機器更像機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