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解答:日本車的鐵皮到底有多薄?

一、“日本車品質神話”光環如何建立起來的?

中國的國產車最開始從卡車起步, 主要是老解放和東風, 這兩款車內部規定的是5萬公里發動機必須開缸大修, 換大小瓦、活塞環、甚至活塞連杆。 實際使用中, 80年代的國產貨車最多3年就要大修, 年年都要大修的國產貨車遍地都是。 “國產車容易壞”的確是歷史事實。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80年代日本舊車的發動機, 賣到中國來, 都比國產新發動機好用, 開個10年都不用大修。 經過了那個年代, 日本車確實是神一樣的存在。 所以很多汽車專業人士和老司機對日本車近似宗教崇拜一樣的執著,

這也是現在部分中國人對日本車盲目崇拜的根源。 隨著中國工業發展, 在中國汽車還在蹣跚學步時, 80年日本車幾十萬公里無大修的神話就和肥皂泡一樣的被人忘記了, 連早期的奇瑞計程車都大把百萬公里無大修, 現在誰關心大修?

二、日本車和中國車一樣, 都是從山寨起家的

日本車和中國車一樣, 都是山寨起家的, 沒有本質區別。 卡爾賓士發明汽車後歐洲人探索和塑造了汽車這個工業革命的寵兒, 山寨者依次是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 從1914年三菱模仿菲亞特開始算, 到雷克薩斯模仿賓士, 日本車山寨歷史將近一個世紀。 豐田汽車有一個信條:模仿比創造更簡單。 豐田從1933年山寨雪佛蘭的發動機起家,

底盤、變速箱和外形則是直接照搬克萊斯勒的Airflow, 甚至連名字都表明了豐田的模仿和抄襲之心:A1(Airflow的縮寫)。

山寨富豪pv60

豐田山寨20多年後, 仍然以山寨為先鋒, 50年代山寨出美國道奇的Bantam越野車, 從外形上看上毫無二致:除了車前燈、車門踏板等幾處細微的地方, 整體外觀基本上如出一轍。 (中國自主車才山寨幾年?被豐田托罵的名聲狼藉, 冤呐!)

豐田汽車創始人可與豐田托觀點不同:豐田喜一郎與其父親的理念一脈相承:“模仿比創造更簡單”, 他知道首先必須生產傳統、經濟的汽車, 而不是創新性的產品。 所以即使到了豐田車叱吒風雲的上世紀末, 日本車擠壓美國的三大汽車巨頭巨虧, 美國工人砸日本車;實力如日中天的豐田仍然堅定的走“模仿比創造更簡單”,

這次模仿的已經不是車型而是整個品牌:賓士。

賓士

雷克薩斯

兩個側面, 誰能分清那個是賓士, 那個是雷克薩斯?別說外形, 連賓士的雙色車身都照搬過來, 後來賓士取消了雙色車身, 日本人也跟著取消。 賓士把早期的長方形的大燈進氣口改成斜邊, 雷克薩斯也跟著改

三、普銳斯真的能代表豐田的混動技術天下第一?

有人可能要說豐田的混動技術來嘲笑我不懂車。 拜託看看普銳斯發動機的名字-阿特金森, 一個英國人的發明。 日本人二戰後花了天量的日元去歐美買各種專利和技術, 再利用本國廉價高效的技工轉化為行銷世界的日本貨;這個在技術界已經是人盡皆知。

再說這普銳斯號稱5個油以下, 實際車主和測評機構給出的資料在5.7;日產新陽光5.8笑而不語, 豐田真傻!只要將普銳斯減重到1055KG, 不用混合動力都秒殺新陽光, 因為日產的技術比豐田差老遠了, 在雷諾合併以前, 日產連虧好幾年, 日系三強裡最差的一個啊。

至於日產這樣的公司更是直接先做代工幾十年, 才慢慢山寨出自己的車, 到80年代依然在山寨, 這個歷史肯定會讓所有日本車托惱羞成怒, 因為日產代工的是日本車托攻擊最瘋狂的車型——大眾桑塔納。 視頻為證:

四、日本車對桑塔納和捷達的崇拜

大眾桑塔納和捷達屬於大眾最低端的車型, 因為底盤用最簡單廉價的扭力梁, 抗側傾能力較弱、外傾角無法調節,

使前驅車的轉向不足進一步加劇, 減震與舒適性比較差, 操控很差、抓地力差且不穩定、安全性差, 除了抗造空間大車輕省油就實在找不出優點了。 這些缺點其實也是大多數日本車的“特點”, 大多數日本車都是用最簡單廉價的扭力梁, 但操控差的特點到了日本車托嘴裡就成了舒適性好, 安全性差就寬慰自己買車不是用來撞的, 轉向不足神馬的日本車主不懂。 至於抗造空間大車輕省油被日本車放大成了汽車的唯一衡量標準:省心、省油。

所以我們看到被吹上天的全球銷量最大的豐田花冠/卡羅拉用扭力梁的底盤, 現在中國市場唯一進入銷量前十的日產軒逸, 一樣是扭力梁的底盤。 因此日本車崛起時的輝煌卡羅拉和日本車現在在中國最後的代表軒逸, 其實都因為有老桑塔納一樣的核心競爭力,其他銷量大的日本車也都是日系桑塔納性質。反倒是銳志、皇冠這樣的好車賣的慘不忍睹,狂降5萬也救不了銷量,在國外更是早就絕跡,因為日本車造的最好的車和歐美性能車一比,確實有差距。

簡單總結下吧,日本車作為一個模仿者、學習者、跟隨者一直都沒有改變其技術落後的現實,缺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使是現在日本車發動機技術真的發展起來了,每年的沃德十佳發動機也都是歐美的發動機,偶爾看到個日本的,還是3.5排量的稀罕貨,西方都賣的少,中國更是根本沒有。日本車好像什麼優點都有,但就是沒有靈魂和生命。所以,日本車的優勢在市場開拓、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上;從早期進軍美國便宜一截,到雷克薩斯比賓士多一堆電子配置卻便宜30%,到中國定價低於對手。這和中國國產車一樣的路數啊,只是日本人在中國發明了饑餓銷售,凱美瑞曾加價4萬,呵呵,只能說日本人市場行銷最牛。

其實都因為有老桑塔納一樣的核心競爭力,其他銷量大的日本車也都是日系桑塔納性質。反倒是銳志、皇冠這樣的好車賣的慘不忍睹,狂降5萬也救不了銷量,在國外更是早就絕跡,因為日本車造的最好的車和歐美性能車一比,確實有差距。

簡單總結下吧,日本車作為一個模仿者、學習者、跟隨者一直都沒有改變其技術落後的現實,缺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使是現在日本車發動機技術真的發展起來了,每年的沃德十佳發動機也都是歐美的發動機,偶爾看到個日本的,還是3.5排量的稀罕貨,西方都賣的少,中國更是根本沒有。日本車好像什麼優點都有,但就是沒有靈魂和生命。所以,日本車的優勢在市場開拓、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上;從早期進軍美國便宜一截,到雷克薩斯比賓士多一堆電子配置卻便宜30%,到中國定價低於對手。這和中國國產車一樣的路數啊,只是日本人在中國發明了饑餓銷售,凱美瑞曾加價4萬,呵呵,只能說日本人市場行銷最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