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莊明浩:這個行業的每一家頭部公司都會有一個我這樣的人

“傳統的、優秀的、有專業商科底子的人願意進入電競行業, 慢慢調整它, 加上這個行業裡本身也有一些人的學習能力很強, 他們需要過程和時間, 電競行業在經歷從業野蠻生長到正規商業化的過程。 ”

作者 | 張一童

熊貓TV副總裁莊明浩對於電競的興趣可以追溯到學生時代。

當2014年Twitch被亞馬遜以9.7億美金收購、A股上市公司在2015年開始關注電競,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的莊明浩意識到了機會的到來。

很早就開始關注電競行業早期公司的莊明浩, 相信自己對於這個行業的認知程度, 他希望能夠抓住這個機會,

選出一些好的投資標的。 但是, 他迎來的卻是某種意義上的“瓶頸”, 由於早期的判斷和思考更多基於用戶角度, 使得在投資決策過程中, 他的內心中存在諸多糾結和不確定。

就在這時, 王思聰拋出的橄欖枝讓他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在創辦熊貓TV後, 王思聰需要一個熟悉電競行業又相對瞭解資本運作的人幫助自己進行相關投融資業務的管理, 香蕉電競CEO裴樂為此諮詢了曾經一同創辦WE的周豪, 後者推薦了莊明浩。

“我在VC工作了五年多, 但從沒有真正參與過一家公司從0到1, 從1到100的過程, 也在思考, 如果我看好這個電競這個行業, 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遊戲廠商對於電競的投入和關注程度正在越來越高, 這是行業轉向正確方向的一個轉捩點。

資本對於電競的熱情在2017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同時, 這個行業也正在面臨著新的挑戰——協力廠商公司的空間在哪裡?未來的新故事怎麼講?曾經承諾的商業模式如何實現?

於是, 像莊明浩一樣人在電競行業會越來越多, 每一個頭部公司裡甚至都會有一個這樣的人。 例如, 鬥魚副總裁蘇明明曾經是莊明浩在盛大投資部工作時的同事、伐木累周豪的合夥人謝帆則曾擔任KPMG企業並購及融資諮詢部經理。

他們瞭解和熱愛電競, 又在資本領域擁有較強的專業技能, 當電競這個曾經的小眾運動開始逐漸走向大眾視野並受到追捧時, 這批人又會重新加入到新一波的創業浪潮之中, 並且推動電競行業向好趨勢的加速。

莊明浩篤信約伯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過的話:“你不能預先把點點滴滴串在一起, 唯有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所以你得相信, 你現在所經歷的東西, 將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 ”

莊明浩

以下是《三聲》和Panda TV副總裁莊明浩的訪談對話:

2015年, 為什麼會離開VC行業進入Panda TV?

莊明浩:我原來對電競就有興趣, 只是本來的工作和它沒有太多的交集。 2014年Twitch被亞馬遜收購, 到了2015年, A股的上市公司開始關注到電競行業的時候, 我當時已經在看早期公司。 在這個時間點, 你會覺得老天給了你一個機會, 你比任何做VC的同行都懂這個行業, 你瞭解這個行業曾經的起起伏伏。

本來想要選出一些好的投資標的, 但是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你原來對這些東西有的一些瞭解, 更多還是從用戶的角度, 它的商業價值沒有那麼直接體現出來, 你只是感覺這個東西快出來了, 但也不確定是否能有真的爆發。 所以你在推專案時候, 內心也是懷疑和糾結的,

很多時候基金的決策層不可能對某個細分行業有絕對的瞭解, 你的態度又沒有那麼堅決, 落到最後的決策, 態度就開始變得模棱兩可。 這件事怪不了別人, 只能怪自己。

在這個時候, 王思聰在做Panda TV, 他需要一個人瞭解資本運作又懂行業。 我一畢業就去盛大做投資, 後來又去經緯做早期投資, 但是沒有真正自己幹過, 沒有真正參與過一家公司從0到1, 從1到100的過程。 多方面考慮, 我決定來試一試。

我很相信約伯斯當年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的那套邏輯。 你人生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會對你的未來產生影響, 你在經歷的當下並不能知道這個影響會是什麼, 你只有走到那個點了, 回頭看才會發現這些點是可以連到一起的。

我特別相信這件事情。我能夠在2014年時候感覺到電競行業的爆發是因為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在玩,在大學的時候又在研究外設。當年和我一起玩外設的那批人,現在可能都是這個行業裡比較重要的人了。2009年畢業,我來到上海工作,落地的第一頓飯是一個當時一起玩鍵盤滑鼠的朋友請我吃的,他現在就是VG的總經理Hunter。

像你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這個行業裡?

莊明浩:這個行業已經經歷了20多年,經歷了幾次波峰波谷。現在看來,一個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的平均綜合能力相對其它成熟一些互聯網方向(的從業者)要低一些,這有很多歷史原因,但是正在慢慢改善。

我在經緯內部推電競行業相關項目的時候寫過一個結論,在這個行業已經存在很久的公司都不那麼適合投資,因為它一定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例如商業化的問題、團隊的問題等等。只有新的公司或者有新的想法、新的研究方向和核心人物加入的老公司才是值得投資的。在選擇下注的時候,更要選擇這樣的公司。

傳統的、優秀的、有專業商科底子的人願意進入電競行業,慢慢調整它,加上這個行業裡本身也有一些人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需要過程和時間,電競行業在飛速的調優過程之中。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你會發現很多拿到融資的的電競公司都是新公司。這個行業的每一個頭部公司裡基本都會有一個類似我這樣的人,但能夠進入到這個圈子裡的外人,多少原來都和這個圈子有一些淵源。

比如現在很多電競類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都是騰訊遊戲的,他們在那個騰訊體系裡經過了鍛煉和錘煉。而對電競行業的喜愛就像是小時候埋下了一顆種子,早年這顆種子沒有長大,但是到了一個時間點,這個行業開始慢慢發芽了,很多人又再次回到了這個行業中。

2011年的時候,王思聰說要整合電競行業,這種整合是哪種意義上的?

莊明浩:電競項目在當時的本質還是單機遊戲為主(DOTA、SC、WAR3),對於遊戲廠商而言,遊戲只要賣出就結束了,加上那時候國內的遊戲多為盜版,所以這些遊戲廠商並沒有那麼強的意願去維護所謂的電競體系,因為商業價值不在那裡。那個時間的電競行業很亂,賽事舉辦方都是協力廠商,新進入的俱樂部老闆也沒有底線地挖人。

當時的整合就是成立聯盟,參與其中的俱樂部共同遵守一定規則框架下的制度,聯盟在一定的歷史時間點是承擔了一定的作用的,或者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制定規則的人。

很快,《英雄聯盟》和《Dota2》出現了,原有的基於單機遊戲的電競模式被取代。網游廠商更看重長線運營,願意投入到電競的體系中來,反過來,廠商的地位也越來越強勢,很多事情都是由廠商來主導。你看現在,很多當時聯盟做的事情已經慢慢變成廠商自己來做了。

正是廠商的介入、有意識地引導了電競發展,這個行業才開始逐步變好?

莊明浩:電競和傳統體育最大的不同,就是最終解釋權是歸廠商。如果廠商有所作為,並且相對理性和開放,這件事情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這點一定要承認。

之前行業內的另外一位創業者做過一個比喻,如果用北京的環線來比喻電競就特別容易理解。一環內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廠商的遊戲;二環是俱樂部和賽事,本質上賽事和俱樂部是服務於遊戲的;我們在三環,傳播、媒體、管道、資料分析;再外一環可能就是教育培訓、地產等。

越靠近裡的環話語權越大,當然現在電競行業還有個核心問題是最裡面的一環太大了,即廠商的遊戲收入依然是電競行業產值的絕大部分。儘管在慢慢調整,但是廠商還是很強勢的,這個比例可能是9:1,甚至是99:1。什麼時候單純比賽、版權和廣告的價值能足夠大,什麼時候電競行業的商業化才是真正成熟。

電競在中國最後的道路,會是賽事化的還是泛娛樂的?

莊明浩:未來電競是要走到極端的競技化,還是極端的娛樂化?我覺得兩者是可以並存的,或者說泛的電競是可以存在的。

比如說,我們平臺上的大部分電競主播內容,也算是電競,肯定也是娛樂的。《絕地求生》的火熱就是靠主播帶起來的,甚至很多戰隊本身就是主播隊。電競的競技性和娛樂性是捆在一起很難被分開的,包括現在很多主流的傳統娛樂行業明星都有了自己的電競俱樂部。

《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每年的總決賽都會邀請名人來,本質上這還是電競專案需要借勢。但現在,你看《絕地求生》,很多明星的參與已經到了自己開始做俱樂部的程度,未來是不是可能有獨立的明星賽?不是一次單場的比賽和秀,而是像聯賽一樣一直存在,這也是有可能的。

今天這個時點,我們能夠看到傳統體育的幾個典型專案的內容都是接近最頂峰的水準,比如籃球的NBA,足球的英超、歐冠,但電競不是。最頂峰的電競賽事有人看,草根的、民間的、哪怕水準最差的也有人在看。因為它有互聯網背景,是草根的、是UGC的。即使沒有那麼高的品質,但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力。

你會感覺到原來在週邊的投資者變得更活躍了嗎?

莊明浩:從2014年開始有起色,2016和2017年是很喧囂的年份。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2014-2015年那一批創業公司都已經拿過錢,只是多少的區別。換句話說,大家最初講的故事都已經有人買過單了,下一輪的問題變成,要麼有更新更大的模式,要麼把講過的故事做出來。

但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對於一些公司而言,無論大小,想再拿到錢是比較難的。確實很多人渴望進入這個行業,但是一旦有人為你的故事買過單,再講新故事的時候就需要更大的故事,以及有投資人還依然願意信這個更大的故事。

這就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大部分的錢在廠商手裡,作為協力廠商公司,你的空間在哪裡?

莊明浩:最初有一些人只是為了買一張進入的門票,但是現在明顯的趨勢就是,門票的價格越來越貴了。有點像圍城,很多外面的人非常想參與進來,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戰略的,是地產還是教育,但是已經投進來的基金卻開始擔心和迷茫——我到底是在看什麼,未來的故事是什麼,收益率到底在哪裡?

只有拿過錢的創業公司逐漸把之前講過的故事真正做出來了效果,才會有下一步發展的可能。而在這個過程中,頭部公司依然會繼續受到資本的關注和支持。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執行,現在就是處在這樣的階段。

LPL的賽制改革,包括各地對電競小鎮的投入,會影響到上海原來的核心地位嗎?

莊明浩:就靈石路這個“世界電競中心”而言,越來越多的內容公司正在搬過來,但是俱樂部搬走了,去了它們已經選定的主場。這件事情在這一年變得尤其明顯,行業喧囂了、誘惑變多了、大家的選擇空間也變多了。

但是,內容公司依然會集中在這裡,因為國內最頂尖的賽事在這附近,只要這個不搬走,內容公司很難離開。即使新的主場到其他城市落地,形成完整的運營體系也是需要時間的。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我特別相信這件事情。我能夠在2014年時候感覺到電競行業的爆發是因為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在玩,在大學的時候又在研究外設。當年和我一起玩外設的那批人,現在可能都是這個行業裡比較重要的人了。2009年畢業,我來到上海工作,落地的第一頓飯是一個當時一起玩鍵盤滑鼠的朋友請我吃的,他現在就是VG的總經理Hunter。

像你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這個行業裡?

莊明浩:這個行業已經經歷了20多年,經歷了幾次波峰波谷。現在看來,一個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的平均綜合能力相對其它成熟一些互聯網方向(的從業者)要低一些,這有很多歷史原因,但是正在慢慢改善。

我在經緯內部推電競行業相關項目的時候寫過一個結論,在這個行業已經存在很久的公司都不那麼適合投資,因為它一定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例如商業化的問題、團隊的問題等等。只有新的公司或者有新的想法、新的研究方向和核心人物加入的老公司才是值得投資的。在選擇下注的時候,更要選擇這樣的公司。

傳統的、優秀的、有專業商科底子的人願意進入電競行業,慢慢調整它,加上這個行業裡本身也有一些人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需要過程和時間,電競行業在飛速的調優過程之中。在今天這個時間點,你會發現很多拿到融資的的電競公司都是新公司。這個行業的每一個頭部公司裡基本都會有一個類似我這樣的人,但能夠進入到這個圈子裡的外人,多少原來都和這個圈子有一些淵源。

比如現在很多電競類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都是騰訊遊戲的,他們在那個騰訊體系裡經過了鍛煉和錘煉。而對電競行業的喜愛就像是小時候埋下了一顆種子,早年這顆種子沒有長大,但是到了一個時間點,這個行業開始慢慢發芽了,很多人又再次回到了這個行業中。

2011年的時候,王思聰說要整合電競行業,這種整合是哪種意義上的?

莊明浩:電競項目在當時的本質還是單機遊戲為主(DOTA、SC、WAR3),對於遊戲廠商而言,遊戲只要賣出就結束了,加上那時候國內的遊戲多為盜版,所以這些遊戲廠商並沒有那麼強的意願去維護所謂的電競體系,因為商業價值不在那裡。那個時間的電競行業很亂,賽事舉辦方都是協力廠商,新進入的俱樂部老闆也沒有底線地挖人。

當時的整合就是成立聯盟,參與其中的俱樂部共同遵守一定規則框架下的制度,聯盟在一定的歷史時間點是承擔了一定的作用的,或者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制定規則的人。

很快,《英雄聯盟》和《Dota2》出現了,原有的基於單機遊戲的電競模式被取代。網游廠商更看重長線運營,願意投入到電競的體系中來,反過來,廠商的地位也越來越強勢,很多事情都是由廠商來主導。你看現在,很多當時聯盟做的事情已經慢慢變成廠商自己來做了。

正是廠商的介入、有意識地引導了電競發展,這個行業才開始逐步變好?

莊明浩:電競和傳統體育最大的不同,就是最終解釋權是歸廠商。如果廠商有所作為,並且相對理性和開放,這件事情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這點一定要承認。

之前行業內的另外一位創業者做過一個比喻,如果用北京的環線來比喻電競就特別容易理解。一環內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廠商的遊戲;二環是俱樂部和賽事,本質上賽事和俱樂部是服務於遊戲的;我們在三環,傳播、媒體、管道、資料分析;再外一環可能就是教育培訓、地產等。

越靠近裡的環話語權越大,當然現在電競行業還有個核心問題是最裡面的一環太大了,即廠商的遊戲收入依然是電競行業產值的絕大部分。儘管在慢慢調整,但是廠商還是很強勢的,這個比例可能是9:1,甚至是99:1。什麼時候單純比賽、版權和廣告的價值能足夠大,什麼時候電競行業的商業化才是真正成熟。

電競在中國最後的道路,會是賽事化的還是泛娛樂的?

莊明浩:未來電競是要走到極端的競技化,還是極端的娛樂化?我覺得兩者是可以並存的,或者說泛的電競是可以存在的。

比如說,我們平臺上的大部分電競主播內容,也算是電競,肯定也是娛樂的。《絕地求生》的火熱就是靠主播帶起來的,甚至很多戰隊本身就是主播隊。電競的競技性和娛樂性是捆在一起很難被分開的,包括現在很多主流的傳統娛樂行業明星都有了自己的電競俱樂部。

《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每年的總決賽都會邀請名人來,本質上這還是電競專案需要借勢。但現在,你看《絕地求生》,很多明星的參與已經到了自己開始做俱樂部的程度,未來是不是可能有獨立的明星賽?不是一次單場的比賽和秀,而是像聯賽一樣一直存在,這也是有可能的。

今天這個時點,我們能夠看到傳統體育的幾個典型專案的內容都是接近最頂峰的水準,比如籃球的NBA,足球的英超、歐冠,但電競不是。最頂峰的電競賽事有人看,草根的、民間的、哪怕水準最差的也有人在看。因為它有互聯網背景,是草根的、是UGC的。即使沒有那麼高的品質,但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力。

你會感覺到原來在週邊的投資者變得更活躍了嗎?

莊明浩:從2014年開始有起色,2016和2017年是很喧囂的年份。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2014-2015年那一批創業公司都已經拿過錢,只是多少的區別。換句話說,大家最初講的故事都已經有人買過單了,下一輪的問題變成,要麼有更新更大的模式,要麼把講過的故事做出來。

但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對於一些公司而言,無論大小,想再拿到錢是比較難的。確實很多人渴望進入這個行業,但是一旦有人為你的故事買過單,再講新故事的時候就需要更大的故事,以及有投資人還依然願意信這個更大的故事。

這就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大部分的錢在廠商手裡,作為協力廠商公司,你的空間在哪裡?

莊明浩:最初有一些人只是為了買一張進入的門票,但是現在明顯的趨勢就是,門票的價格越來越貴了。有點像圍城,很多外面的人非常想參與進來,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戰略的,是地產還是教育,但是已經投進來的基金卻開始擔心和迷茫——我到底是在看什麼,未來的故事是什麼,收益率到底在哪裡?

只有拿過錢的創業公司逐漸把之前講過的故事真正做出來了效果,才會有下一步發展的可能。而在這個過程中,頭部公司依然會繼續受到資本的關注和支持。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執行,現在就是處在這樣的階段。

LPL的賽制改革,包括各地對電競小鎮的投入,會影響到上海原來的核心地位嗎?

莊明浩:就靈石路這個“世界電競中心”而言,越來越多的內容公司正在搬過來,但是俱樂部搬走了,去了它們已經選定的主場。這件事情在這一年變得尤其明顯,行業喧囂了、誘惑變多了、大家的選擇空間也變多了。

但是,內容公司依然會集中在這裡,因為國內最頂尖的賽事在這附近,只要這個不搬走,內容公司很難離開。即使新的主場到其他城市落地,形成完整的運營體系也是需要時間的。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