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哲學似茶 文學似酒

人過五十, 似乎才明白茶是什麼、酒為何物, 悟出些哲學和文學的要義, 品出些“知天命”的況味。 知了麼?未必!只是“癡”少了病旁而已。

上大學時, 修的是哲學。 大部頭的著作也抱著讀, 但似懂非懂, 覺得高深晦澀。 心思和精力都用來讀閑文了, 從散文、詩歌中讀到的哲學, 並不比專業書少。

修哲學, 總覺得是在做學問, 一本正經, 不苟言笑;讀文學, 卻好像在聊天, 妙語連珠, 談笑風生。 在一本正經的書裡, 很難找到人生的真諦, 在靈性、俏皮的文字裡, 卻能發現人生的直覺和洞見。

讀哲學家的書, 也許會對書中智慧的格言會心一笑, 但最能震撼心靈的, 卻是作家含著淚、帶著笑, 對人生悲歡的感受和思考, 靈魂深處的痛苦和解脫、困惑和覺悟。

從源頭上看, 哲學和文學像孿生姊妹, 都孕育於神話。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 古老的哲學都是格言體或詩歌體的。 從深層上看, 哲學和文學是相似、相通的,

都不實際、不世故, 尋思的是靈魂的追問、精神的關懷。

哲學是智慧之樹, 是抽象的文學;文學是燦爛之花, 是形象的哲學。 沒有哲學, 文學就會輕浮淺薄;沒有文學, 哲學就會枯燥乏味。 哲學不是沙漠, 而是沙漠的甘泉;文學不是貴族, 而是貴族的麵包。

哲學應以文學的方式寓於作品中, 隱而不露、無跡可尋, 卻又無處不在。 作品的肉體是文學的, 靈魂卻是哲學的, 是肉與靈的融合, 生動形象而不失思想深刻, 簡單樸素而不失靈魂高貴。

哲學和文學都應通俗, “通”與“俗”不該相提並論, “通”是相對“隔”而言的融會貫通, “俗”是相對“雅”而言的淺顯易懂。 多有俗而不通、雅而不通的作品, 卻少有通而不俗的作品, 難的不是雅而是通, 只要通了必定不俗。

哲學和文學, 最牽強的結合是, 給文學作品貼上哲學的標籤, 或者給哲學著作戴上文學的面具。 最初淺的模式是, 先講個小故事, 後弄點小情調, 再談些小哲理。

好的文學作品, 既富有作家的睿智和深邃, 也不乏普通人的感覺和體驗;既顯達觀者的灑脫和通透,

也見平常人的局限和迷惘。

哲學似茶, 茶有道, 是神品, 屬理性, 是清醒的, 讓人少做夢, 從清淡中品出無為, 從苦澀中品出禪味。 文學似酒, 酒有術, 是魔品, 屬感性, 是混沌的, 釀造在人的欲望中, 流淌在人的肝膽中, 那麼奔放飄逸、玄妙奇神。

哲學追求的是意義, 文學講究的是意味。 意義是作品的主旨、思想, 側重於認知的交流;意味是作品的情調、趣味, 側重於情感的體驗。 一切偉大的作品, 既蘊含普遍的哲學意義, 也散發特殊的文學意味。

有的作品意義很鮮明, 動輒多卷本書寫、全景式敘述, 看似氣勢恢宏, 但脫離了普通的生活, 遠離了正常的情感, 讀者少有問津。 有的作品意味很無窮, 動輒心靈雞湯、人生感悟,

看似文字優美, 但思想的貧乏, 導致文章的平庸。

若人生是哲學、人世是文學, 那這輩子就一手提茶、一手拎酒, 這壺中倒出的應是精神、文化, 若能得到些醒悟、生出些鮮活, 那就不枉自來世上走一回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