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雍正粉彩流失海外變為檯燈燈座,回國後成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

隨著《國家寶藏》熱播, 全國掀起了一股文物熱, 節目用特別的方式演繹了每一件國寶背後的歷史故事。 文物就是歷史。 是的, 文物起初只是不會說話的靜止的物件, 是時間賦予了它們生命, 是歷史賦予了他們血脈。 今天, 當我們駐足於博物館, 透過展窗欣賞每一件文物時, 每每驚豔于它們的精美顏值, 可是更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們穿越漫長的時空、跨越滄桑的歷史後, 與國家精神血脈相容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在上海博物館就有這麼一件外表粉嫩、體態婀娜, 卻有著一段複雜身世的瓷器精品: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曾幾何時它是景德鎮進貢的新式瓷樣讓雍正皇帝愛不釋手, 曾幾何時它又流亡海外被當成了普通燈座使用, 而曾幾何時它重現拍場以天價震驚了收藏界……待塵埃落定, 如今的它安靜地站立在上海博物館的櫥窗中, 一切又歸於平淡。 它記錄的是一段瓷器燒造的光輝歷史, 也記錄了近一個世紀前中國大地的那場劫難, 更見證了新一代中國人的一片愛國赤誠。

▲清雍正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上海博物館藏

這件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瓶口外撇, 細頸、鼓腹, 整體呈橄欖形, 故得名橄欖瓶。 造型豐滿秀挺, 線條流暢, 輕巧靈動而又不失穩重, 兼具梅瓶、玉壺春的美妙於一身。 瓶體釉色純淨潔白, 釉層肥腴瑩潤。 以粉彩繪八個成熟的仙桃、桃花和一對展翅的蝙蝠。 桃枝遒勁盤亙, 支撐起整個畫面。 碩大鮮豔的果實墜於枝頭, 桃枝間點綴或粉或白的桃花, 物象生動自然, 畫工及其精良。 葉子的陰陽向背, 花瓣的纖細柔和, 枝幹的穿插錯落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物象之間看似隨意組合, 實則匠心獨具。 枝葉間飾兩隻紅色的蝙蝠, 正張著翅膀, 盤旋於花果之間, 儼然一幅喜慶豐碩的場景。 "蝠"是"福"之諧音, 而桃子象徵長壽, 蝠桃紋裝飾便有"福壽雙全"的寓意。

雍正皇帝對粉彩情有獨鍾, 因此當時的對粉彩瓷的造型、色彩、線條的製作都非常講究,

上有所願, 下便效力, 從而成就了“雍正粉彩”的輝煌。 這個蝠桃紋橄欖瓶, 無論在創意上, 畫工上, 還是具體的燒制技術上, 都代表了整個清代粉彩的最高製作水準。

雍正粉彩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我們在以前的推文《雍正粉彩瓷:朕就是這樣的“超凡脫俗”》中曾經對雍正時期粉彩瓷器的工藝特點、藝術水準及輝煌成就等做過較詳細的介紹。 那麼這件蝠桃紋橄欖瓶在雍正朝一眾粉彩中又可謂是上上之作。 據統計粉彩蝠桃圖案的橄欖瓶目前世上僅此一件, 很是珍貴。

▲清雍正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首先是它的特殊器型。 橄欖瓶這一器型始燒於何時尚不明確, 但于雍正、乾隆時期較為常見。 瓶身線條十分優美, 這種流線造型是當時的瓷器形制的一種創新。

▲清雍正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次是它的紋飾寓意。“蝠桃紋”這一吉祥題材的圖案也僅出現在雍正和乾隆兩朝的官窯器,粉彩瓷器中“蝠桃紋”大都是繪製在盤子類的瓷器上。即便繪製在橄欖瓶這種立器上也是多以青花繪製。故這樣一件以粉彩繪制“蝠桃”圖案見於橄欖瓶的,傳世極為罕見。

▲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樣一件獨具匠心的精美瓷器是怎麼誕生的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把記憶拉回到那個智慧而光輝的時代。

相傳清雍正十二年春季,江西景德鎮禦窯廠按例要將一批新做的瓷器樣品送往北京宮中,而這些進貢的瓷器樣品將決定了景德鎮官窯近一年的燒製品種。這一年的宮廷用瓷為雍正皇帝欽點。在此之前,雍正皇帝特意下旨,命唐英燒造一批新穎的粉彩瓷器。可是燒制瓷器並非一日之功,燒出有新意的瓷器更是不容易,雖然在規定日期之內窯工們燒出了瓷器樣品,但唐英對這批瓷器仿佛並不滿意,因此就在大家準備把裝好的瓷器封箱的時候,唐英還是決定砸碎那幾件自己不太滿意的作品。隨後唐英又冒著被治罪的風險給雍正皇帝寫了一份奏摺,稱晚幾日再上交今年的瓷樣。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瓷器是砸了,奏摺也遞了,可是唐英還沒有解決的辦法,於是終日茶飯不思急的在房中打轉,一不留神撞倒了書案上的筆筒,去撿筆筒的瞬間,唐英突然發現筆筒上面的圖案放倒和直立時看上去感覺不太一樣,於是唐英突發靈感,如果把平時繪在盤子碟子上的圖案也繪在直立的瓶子上會不會也有不同的效果。於是唐英和景德鎮窯工們的反複試燒,終於製作出了獨具特色的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它端莊挺秀的造型,清澈細膩的胎釉,疏密有致的圖案,豔而不俗的色彩,不僅驚呆了見證粉彩橄欖瓶誕生的窯工們,也使不久後見到此瓶的雍正皇帝眼前一亮。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早在康熙年間,粉彩已開始出現,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陶雅》中稱讚“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豔奪目”。雍正粉彩瓷器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直以來史料上都有記載說景德鎮曾經生產過“粉彩橄欖瓶”,可是人們都沒親眼見過。直到2002年這件雍正蝠桃紋橄欖瓶的出現在拍賣會上,才填補了文獻中所述雍正時期“登峰造極”的粉彩官窯瓶類器物的缺失。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那麼這件宮中傳世佳品是怎麼失蹤、又是怎麼回到大眾視野的呢?這就不得不追溯到那個國運日下、風雨飄搖的年代。

▲被當作燈座使用的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據推測,這件粉彩橄欖瓶有可能是當年八國聯軍從中國搶走的文物,它也因此輾轉流落到了海外,被奧格登·裡德家族收藏,然而他的主人並不知道它的價值,幾十年來,瓷瓶一直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條件下,作為一隻檯燈的燈座在使用。直到一次裡德無意間問起母親這個瓷瓶的來歷,得知是當年祖父買回來的中國瓷器,放在家裡好多年了。後來經過打聽,裡德瞭解到這件一直被視為普通擺設的燈座的真實價值,決定將它委託拍賣行進行拍賣,才讓這件珍貴文物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幸運的是,這個瓷瓶這麼多年被作為普通物件隨意擺放,竟然毫無破損地完整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經過了一次海外流亡,這件珍貴的粉彩精品又是怎麼回到中國的呢?這要感謝一位有眼光有氣魄有財力的中國收藏家張永珍女士。

張永珍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蘇富比將拍賣這件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的消息。出身古董世家的她敏感地意識到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的價值,在看到消息後當即決定一定要把這件東西買回中國。

經過激烈競爭,張永珍最終以4150萬港元拍下了這件粉彩橄欖瓶,這個價格不只超出了張永珍自己的心裡價位,也刷新了當時清代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如張永珍女士說:“這件瓷瓶是中國的。當時在拍賣現場,我就下決心一定要把它買下來,不能再讓它流出去了。”“花瓶終於又回到了中國人手裡,真的好開心。”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拍下這件瓷器不久,張永珍女士又決定將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因為這樣就能讓更多人欣賞到這件國寶,也能避免其再次經歷漂泊的風險。

因為心疼和喜愛,張永珍女士高價買回了這件瓷器珍品,讓它在漂泊百年之後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而又為了這件文物不再漂流,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這樣一件國寶,她又將這只粉彩橄欖瓶慷慨地捐獻給了國家,這背後又是一份怎樣的愛國之心!

如今這件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安靜地站立在上海博物館的展櫃中,靜謐祥和,那些過往的曾經被擦拭而去,只將記憶封存在它那副歲月靜好的安詳中。

▲清雍正 粉彩過枝桃樹紋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次是它的紋飾寓意。“蝠桃紋”這一吉祥題材的圖案也僅出現在雍正和乾隆兩朝的官窯器,粉彩瓷器中“蝠桃紋”大都是繪製在盤子類的瓷器上。即便繪製在橄欖瓶這種立器上也是多以青花繪製。故這樣一件以粉彩繪制“蝠桃”圖案見於橄欖瓶的,傳世極為罕見。

▲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樣一件獨具匠心的精美瓷器是怎麼誕生的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把記憶拉回到那個智慧而光輝的時代。

相傳清雍正十二年春季,江西景德鎮禦窯廠按例要將一批新做的瓷器樣品送往北京宮中,而這些進貢的瓷器樣品將決定了景德鎮官窯近一年的燒製品種。這一年的宮廷用瓷為雍正皇帝欽點。在此之前,雍正皇帝特意下旨,命唐英燒造一批新穎的粉彩瓷器。可是燒制瓷器並非一日之功,燒出有新意的瓷器更是不容易,雖然在規定日期之內窯工們燒出了瓷器樣品,但唐英對這批瓷器仿佛並不滿意,因此就在大家準備把裝好的瓷器封箱的時候,唐英還是決定砸碎那幾件自己不太滿意的作品。隨後唐英又冒著被治罪的風險給雍正皇帝寫了一份奏摺,稱晚幾日再上交今年的瓷樣。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瓷器是砸了,奏摺也遞了,可是唐英還沒有解決的辦法,於是終日茶飯不思急的在房中打轉,一不留神撞倒了書案上的筆筒,去撿筆筒的瞬間,唐英突然發現筆筒上面的圖案放倒和直立時看上去感覺不太一樣,於是唐英突發靈感,如果把平時繪在盤子碟子上的圖案也繪在直立的瓶子上會不會也有不同的效果。於是唐英和景德鎮窯工們的反複試燒,終於製作出了獨具特色的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它端莊挺秀的造型,清澈細膩的胎釉,疏密有致的圖案,豔而不俗的色彩,不僅驚呆了見證粉彩橄欖瓶誕生的窯工們,也使不久後見到此瓶的雍正皇帝眼前一亮。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早在康熙年間,粉彩已開始出現,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陶雅》中稱讚“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豔奪目”。雍正粉彩瓷器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直以來史料上都有記載說景德鎮曾經生產過“粉彩橄欖瓶”,可是人們都沒親眼見過。直到2002年這件雍正蝠桃紋橄欖瓶的出現在拍賣會上,才填補了文獻中所述雍正時期“登峰造極”的粉彩官窯瓶類器物的缺失。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那麼這件宮中傳世佳品是怎麼失蹤、又是怎麼回到大眾視野的呢?這就不得不追溯到那個國運日下、風雨飄搖的年代。

▲被當作燈座使用的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據推測,這件粉彩橄欖瓶有可能是當年八國聯軍從中國搶走的文物,它也因此輾轉流落到了海外,被奧格登·裡德家族收藏,然而他的主人並不知道它的價值,幾十年來,瓷瓶一直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條件下,作為一隻檯燈的燈座在使用。直到一次裡德無意間問起母親這個瓷瓶的來歷,得知是當年祖父買回來的中國瓷器,放在家裡好多年了。後來經過打聽,裡德瞭解到這件一直被視為普通擺設的燈座的真實價值,決定將它委託拍賣行進行拍賣,才讓這件珍貴文物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幸運的是,這個瓷瓶這麼多年被作為普通物件隨意擺放,竟然毫無破損地完整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經過了一次海外流亡,這件珍貴的粉彩精品又是怎麼回到中國的呢?這要感謝一位有眼光有氣魄有財力的中國收藏家張永珍女士。

張永珍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蘇富比將拍賣這件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的消息。出身古董世家的她敏感地意識到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的價值,在看到消息後當即決定一定要把這件東西買回中國。

經過激烈競爭,張永珍最終以4150萬港元拍下了這件粉彩橄欖瓶,這個價格不只超出了張永珍自己的心裡價位,也刷新了當時清代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如張永珍女士說:“這件瓷瓶是中國的。當時在拍賣現場,我就下決心一定要把它買下來,不能再讓它流出去了。”“花瓶終於又回到了中國人手裡,真的好開心。”

▲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局部)

拍下這件瓷器不久,張永珍女士又決定將這件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因為這樣就能讓更多人欣賞到這件國寶,也能避免其再次經歷漂泊的風險。

因為心疼和喜愛,張永珍女士高價買回了這件瓷器珍品,讓它在漂泊百年之後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而又為了這件文物不再漂流,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這樣一件國寶,她又將這只粉彩橄欖瓶慷慨地捐獻給了國家,這背後又是一份怎樣的愛國之心!

如今這件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安靜地站立在上海博物館的展櫃中,靜謐祥和,那些過往的曾經被擦拭而去,只將記憶封存在它那副歲月靜好的安詳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