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瀋陽大佛寺

瀋陽大佛寺本文參考山人0906的博客感謝

大佛寺

瀋陽大佛寺, 原名保安寺, 位於瀋陽市沈河區大南街慈恩裡14號, 寺因佛像高大而得名。 關於這座初建于唐, 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延以至今的古刹, 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不必當真!

很久很久以前, 在今大佛寺院中, 有一深不見底的古井, 井中經常噴出臭不可聞的墨水和霧濛濛的黑氣, 人著便死, 牲著即亡, 大家非常恐懼, 但又不知所以, 無可奈何!有一天, 一位身著袈裟的瘸腿和尚路過這裡, 聞知此事後, 坐在井邊誦了兩個時辰的經, 然後, 將隨身所用的黑色拐杖拋入井中。

不一會兒, 只見黑色拐杖變成一條長不可及的粗大鐵鍊, 一頭垂在井中, 一端露在井外, 然後, 又用一塊大石盤壓在井口。 從此, 井口再也不噴黑水不冒黑氣了。 不久, 人們便在這裡建成了大佛寺。 據說, 當年瘸腿和尚用來扣壓深井的那塊大石頭, 如今還在寺中呢!美好的傳說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 大佛寺的建築沿革, 一樁樁一件件, 又為人們演繹出它那悠遠的歷史。

大佛寺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沈河區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號, 古名"保安寺", 這個是 不對的, 因為保安寺在三好街, 文革以後拆除了!始建於唐朝, 因年久失修, 逐漸荒廢。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 發現了唐朝遺碑, 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統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

民國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師弟常智法師再次主持重修。 該寺為比丘尼修行道場, 占地543平方米。 現存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等, 地藏殿的東、西山牆內各有碑銘, 記載著建寺經過和重建地藏殿的概況。 原有乾隆所書匾額和大銅佛, 現已不存。

大佛寺

具體情況:大佛寺初建于唐代, 後因年久失修, 殿宇逐漸傾頹。 在明曆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 對大佛寺進行重建時, 發現寺內遺存的唐代殘碑和法器。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曾兩次對此寺進行大規模維修, 當時寺中有殿室十二楹, 住持比丘尼兩人。

清宣統元年(1909年)農曆六月, 比丘尼修真用清幣9000緡(錢貫, 1000文為一緡), 從輝宗寺界禪手中接典,

並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 賴檀越資助金帛, 再修寺院, 使古老寺院為之一新。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農曆八月, 彩繪大殿和山門, 使大佛寺面貌大為改觀, 成為一座頗具規模的佛教禪院了。

偽滿時期, 日偽奴化統治致使寺院加速傾頹。 於是, 在偽康得二年(1935年)時, 重修磚垣;過二年, 再茸山門。 數年後於偽康得六年(1939年)創建地藏殿。 至此, 歷經幾百年的艱難創建, 大佛寺已具有山門、中殿、大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東園平房等建築, 其占地543平方米。 一座牆垣整齊, 院落開闊, 建築雄偉壯觀的大佛寺巍峨聳立在北國古城大地上, 展示了時代的優美畫卷。

現今, 在中殿東西山牆上, 還存有偽康得六年(1937年)撰寫的碑文, 粗略地記載了大佛寺建築時間及重修的經過。

1979年後, 政府撥款重新修繕了地藏殿、正殿、東西配殿等, 迄今, 大佛寺有建築13間, 僧眾10多人。 一對雄建的大石獅端坐在堅實的須彌座上, 守衛著莊嚴的古刹, 迎送著各地的客人。

建築特色

瀋陽大佛寺, 坐北朝南, 兩進院落, 大隱於居民區內, 山門沒有想像中的大, 和周圍的居民樓相比, 小巧但不失莊重, 低矮卻異常肅穆。 山門有三個門洞, 中間的大門洞還有兩旁的石獅, 用鐵欄杆圍起來, 並不打開。 平常時間, 寺院只開東側的小門, 接待香客。 到了初瀋陽大佛寺一十五這樣的日子, 又只開西側的小門, 不知道有什麼講究。 山門前還有一棵小小的松樹。

大佛寺的建築面積, 資料上說只有五百餘平方米。 身在寺院中, 感覺兩座主殿的間隔,

主殿和東西配殿的距離的確都很緊湊, 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配殿等建築一樣不少。 從山門進來, 就是天王殿, 然後是大雄寶殿。 西配殿中有王觀堂和寫著"升疏"等字樣的房間。 東配殿有一處是藏經樓。 在天王殿東西山牆上刻有碑銘, 東側碑銘記載了建築廟宇的時間和經過, 西側碑銘記述了重新修建地藏殿(中殿)等之概括經過

清宣統元年農曆六月, 比丘尼修真用清幣9000緡, 從輝宗寺界禪手中接典, 並於清宣統二年, 賴檀越資助金帛, 再修寺院, 使古老寺院為之一新。 清宣統三年農曆八月, 彩繪大殿和山門, 使大佛寺面貌大為改觀, 成為一座頗具規模的佛教禪院了。

民國五年(1916年)由尼僧常慧任住持, 在民國十八年(1929年)常慧與師弟常智二人再次重修了山門, 中殿和大殿。中殿供奉地藏王菩薩,大殿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佛,左右殿有十六羅漢像,大殿東西各有配房,中殿前兩側各有東西廂。

據《瀋陽縣誌》記載,有乾隆十二年重修匾額,丈六大銅佛一尊。於民國初期即已消失不見。大佛寺就是因為寺院內的佛像高大而得名,可惜如今無法看到丈六的銅佛了,但卻在瀋陽民間留下兩句特別有意思的話,"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五百羅漢堂寺字金頂輝煌、氣勢雄偉,五百羅漢全用青田石雕而成,雕刻工藝瀋陽大佛寺精緻,面容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玉佛殿在羅漢堂後面山坡上的玉沸殿,供奉著一尊高1.25米的緬甸玉佛,羅漢堂和玉沸殿在同一軸線上,從而連成三進式仿古建築群殿字,使青田玉石羅雙和緬甸玉佛釋迎牟尼佛祖組成和諧協調的玉佛群。

當然東北最厲害的最為著名的當數"千山彌勒大佛",此佛於1993年4月6日發現,是由一座山峰自然形成的,可謂佛是一座山,山為一尊佛。大佛身高70米,臂寬46米,頭高9.9米,耳長4.8米。五官清晰,法相莊嚴,由山洞形成的佛臍可容兩人,胸前形成的佛珠隱約可見,大佛呈坐姿,左手五指分開置於膝上,右手半握拳,肩負布袋,面西而坐。原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欣然命筆提書"千山彌勒大佛"。世界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美國德州佛教會主席覺光法師親自為千山大佛寺命。

每逢佛節之日和道場法會之時,寺院梵音悅耳,經聲悠揚,香煙縈繞,人跡不斷。

中殿和大殿。中殿供奉地藏王菩薩,大殿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佛,左右殿有十六羅漢像,大殿東西各有配房,中殿前兩側各有東西廂。

據《瀋陽縣誌》記載,有乾隆十二年重修匾額,丈六大銅佛一尊。於民國初期即已消失不見。大佛寺就是因為寺院內的佛像高大而得名,可惜如今無法看到丈六的銅佛了,但卻在瀋陽民間留下兩句特別有意思的話,"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讓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五百羅漢堂寺字金頂輝煌、氣勢雄偉,五百羅漢全用青田石雕而成,雕刻工藝瀋陽大佛寺精緻,面容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玉佛殿在羅漢堂後面山坡上的玉沸殿,供奉著一尊高1.25米的緬甸玉佛,羅漢堂和玉沸殿在同一軸線上,從而連成三進式仿古建築群殿字,使青田玉石羅雙和緬甸玉佛釋迎牟尼佛祖組成和諧協調的玉佛群。

當然東北最厲害的最為著名的當數"千山彌勒大佛",此佛於1993年4月6日發現,是由一座山峰自然形成的,可謂佛是一座山,山為一尊佛。大佛身高70米,臂寬46米,頭高9.9米,耳長4.8米。五官清晰,法相莊嚴,由山洞形成的佛臍可容兩人,胸前形成的佛珠隱約可見,大佛呈坐姿,左手五指分開置於膝上,右手半握拳,肩負布袋,面西而坐。原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欣然命筆提書"千山彌勒大佛"。世界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美國德州佛教會主席覺光法師親自為千山大佛寺命。

每逢佛節之日和道場法會之時,寺院梵音悅耳,經聲悠揚,香煙縈繞,人跡不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