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今日節氣丨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 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 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 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

呼兒覓紙一題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 立, 建始也, 立夏秋冬同。

“立”是“開始”的意思, 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立春 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 立春之日“東風解凍”, 東方屬木, 木為火之母, 火氣溫, 由此才“凍痕銷水中”, “波起輕搖綠”。

二候:蟄蟲始振, 立春日後五日“蟄蟲始振”, “蟄蟲”是冬藏之蟲, 此時被驚醒, 動而未出。

三候:魚陟負冰, 再五日“魚陟負冰”,

陟(zhì)是升, 魚因水底暖, 感知陽氣而上升, 冰尚未消融而負冰。 “立雪鶴深睡, 負冰魚聚沉”, 春氣還弱。

立春 習俗

習俗 1

咬春

我國民間有“咬春”的說法, 即吃個生蘿蔔消食防病, 解除春困, 主要是通氣, 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現在的“咬春”則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捲、嚼蘿蔔之俗,

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

此處值得注意: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蔔, 其實也包括吃春盤春餅。

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 稱為春盤。 杜甫《立春》詩曰:“春日春盤細生菜, 忽憶兩京梅發時”。

咬春之俗最早見於晉代, 到唐宋時吃春盤春餅之風盛行, 傳向民間, 更以食餅制菜並相互饋贈為樂。

習俗 2

迎春, 打春

在周代起,便有迎春之俗禮。

立春之日,天子親率公卿至東郊迎春,祭祀青帝句芒,以祈求豐收。

發展至唐代,又有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等,其意皆在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

習俗 3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

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習俗 4

貼春字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

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 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

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 幅《臘梅圖》。

習俗 5

蹴鞠

蹴鞠在古代極為盛行,相傳起源于黃帝時,蹴鞠也是立春習俗中的一個習俗。

《史記》:“處後毗鞠。”《後漢書》:“六博蹴鞠。”《漢書·藝文志》有關於蹴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顏師古在注釋中寫道:“鞠以韋(皮革)為之,實之以物,踢以為戲。蹴鞠陳力之事,在昔附於兵法。”《太平御覽》引用《三倉解話》稱:“鞠,毛丸,可踢戲。”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漢朝時做這種遊戲,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人其中,又因為球很容易跑到別的地方,需要奮力追逐,所以還要挖出一條界線,示限制。

立春 養生

冬春之交,由於天氣乍暖還寒,氣血運行忽急忽緩,時而偏內,時而偏外,五臟適應得有個過程。這時期,體質差、適應能力弱的人就易得病,所以冬春之交是一年之中比較容易得病的階段,尤其要注意養生。

夜臥早起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晚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之後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應以“升補”為主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立春養肝正當時,做好肝臟的保護,開春才能少生病,更健康!

一:寬心以養肝

肝喜調達而惡抑鬱,肝臟與草木相似,所謂條達,就是指肝像樹一樣喜歡不受約束的生長,不喜歡壓抑。

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加活躍,引導氣血從裡向外調動,排泄體內渾濁之氣。

心情憂鬱或是急躁易怒引發肝臟氣血瘀滯不暢;反之,心情舒暢、寬心、心態平和,則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則有利於肝氣升發和調節。

二:喝茶以養肝

肝臟也會“口渴”,日常多喝水,對於幫助肝臟排毒,減輕肝臟壓力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喝點護肝茶飲,效果更佳。

蒲公英根茶飲

蒲公英入肝經,護肝排毒,去火消炎,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尤其是蒲公英根莖效果優於蒲公英葉!

蒲公英根部對於保肝護肝排毒有大大的作用。可保肝,清肝毒,預防肝損傷。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是在許多預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品。

蒲公英根對動物急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蒲公英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溶酶體和線粒體的損傷 ,解除抗菌素作用後所釋放的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 ,故可保肝,且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

用蒲公英根泡水代茶飲,可排肝毒,預防肝損傷,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飲用方法:

將蒲公英根莖洗淨,切段,烘炒製成茶,每次取2-5g,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如果是脾胃虛寒者,可以將蒲公英根和玫瑰花搭配成蒲公英玫瑰茶,一起泡水代茶飲即可。

五味子茶飲

五味子的消炎作用可以抑制肝臟損傷,啟動合成代謝過程以促進受損肝細胞的修復,再生肝臟細胞。

五味子對肝損害引起的血清穀丙轉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若肝功轉氨酶升高,並伴有納食差、噁心、腹脹、大便不規律、舌苔厚膩等脾胃濕熱的情況,用五味子泡水喝可以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飲用方法:

將五味子洗淨,用開水略燙後立刻撈出,放在茶杯內,加入冰糖,用開水沖泡後飲用即可。

枸杞茶飲

肝臟是合成膽固醇及中性脂肪最多的地方,而枸杞子的有機鍺等物質能保護肝臟,抑制脂肪在肝臟中囤積,促進肝細胞的活化作用,修護受損的肝細胞。

飲用方法:

取枸杞25克,將枸杞加水1.5升,大火煮沸,轉小火燉煮20分鐘,再以冰糖調味即可。

蜂蜜茶

天然的蜂蜜配上天然的茶,是最接近自然的美容飲品。蜂蜜茶口味溫甜,經常喝能夠幫助順滑腸胃、清理體內堆積的垃圾,同時,蜂蜜茶對調節女性的氣血有很大的好處。另外,蜂蜜還有降血壓的效果,可以說是春天美容花茶的首選。

茉莉、桂花茶

清香淡雅的茉莉花茶以其溫和的性格征服了許多人的心,這一直以來都是許多朋友的最愛。而猶如鄰家少女般甜甜的桂花茶在近些年也越來越多的被人們重視起來。這兩種花茶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藥用功效,但是卻非常適宜在春天飲用。

山楂玫瑰茶

山楂的助消化功能是非常有效地,再加上美容效果奇佳的玫瑰花,既能幫助調理由於冬季長期大魚大肉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又能讓你變得更加美麗,一舉兩得,是很好的春季花茶。

三:健身以養肝

早晨就是一天中的春季。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意思是“一天之際在於晨,不睡懶覺,早早起床,就會發現似乎早晨、上午比下午、晚上的精力充沛,人們經過一夜的休眠,身體各個器官得以恢復,所以工作、學習等都不覺得累。

這時晨起鍛煉身體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健身功法八段錦是很適合中老年人的選擇。而經常鍛練八段錦也是對養好肝臟的好方法。

立春節氣,這個動作最養肝——伸懶腰

很多人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

在清晨剛醒來或工作勞累時,伸一伸懶腰會有說不出的愜意。

其實,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

人體困乏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這時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

伸懶腰後,血液迴圈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效果。

伸懶腰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伸懶腰時要使身體儘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

伸展時,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儘量呼氣,這樣鍛煉的效果會更好。

對老年人來講,經常做這一動作,還可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延緩衰老。

立春 食譜

蝦仁韭菜

配料: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澱粉、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做法:

1,蝦仁洗淨水發漲,約20分鐘後撈出淋幹水分待用;韭菜摘洗乾淨,切3釐米長段備用;

2,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澱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

3,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功效: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韭菜含用大量粗纖維,能刺激腸壁,增強蠕動,故這道菜益可作習慣性便秘患者之膳食。)

珍珠三鮮湯

配料:雞肉脯50克,豌豆50克,番茄1個,雞蛋清1個,牛奶25克,澱粉25克,料酒、食鹽、味精、高湯、麻油適量。

做法:

1,雞肉剔筋洗淨剁成細泥;5克澱粉用牛奶攪拌;雞蛋打開去黃留清;把這三樣放在一個碗內,攪成雞泥待用。

2,番茄洗淨開水滾燙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淨備用。

3,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後,下豌豆、番茄丁,等再次燒開後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大圓形小丸子,下入鍋內,再把火開大待湯煮沸,入水澱粉,燒開後將味精、麻油入鍋即成。

功效: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清熱除煩。

胡蘿蔔燉牛肉

原料:牛肉250克,胡蘿蔔120克,鹽、胡椒粉、雞精、醬油適量。

製作:牛肉焯水,撇去浮末;涼水放入蔥、薑、蒜、胡椒粉、醬油,開鍋後放入牛肉,1小時後倒入胡蘿蔔,燉半小時左右,臨出鍋放適量鹽和味精。

功效:消除疲勞,增強體能。

在周代起,便有迎春之俗禮。

立春之日,天子親率公卿至東郊迎春,祭祀青帝句芒,以祈求豐收。

發展至唐代,又有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等,其意皆在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

習俗 3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

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習俗 4

貼春字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

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 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

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 幅《臘梅圖》。

習俗 5

蹴鞠

蹴鞠在古代極為盛行,相傳起源于黃帝時,蹴鞠也是立春習俗中的一個習俗。

《史記》:“處後毗鞠。”《後漢書》:“六博蹴鞠。”《漢書·藝文志》有關於蹴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顏師古在注釋中寫道:“鞠以韋(皮革)為之,實之以物,踢以為戲。蹴鞠陳力之事,在昔附於兵法。”《太平御覽》引用《三倉解話》稱:“鞠,毛丸,可踢戲。”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漢朝時做這種遊戲,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人其中,又因為球很容易跑到別的地方,需要奮力追逐,所以還要挖出一條界線,示限制。

立春 養生

冬春之交,由於天氣乍暖還寒,氣血運行忽急忽緩,時而偏內,時而偏外,五臟適應得有個過程。這時期,體質差、適應能力弱的人就易得病,所以冬春之交是一年之中比較容易得病的階段,尤其要注意養生。

夜臥早起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晚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

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之後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應以“升補”為主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

立春養肝正當時,做好肝臟的保護,開春才能少生病,更健康!

一:寬心以養肝

肝喜調達而惡抑鬱,肝臟與草木相似,所謂條達,就是指肝像樹一樣喜歡不受約束的生長,不喜歡壓抑。

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加活躍,引導氣血從裡向外調動,排泄體內渾濁之氣。

心情憂鬱或是急躁易怒引發肝臟氣血瘀滯不暢;反之,心情舒暢、寬心、心態平和,則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則有利於肝氣升發和調節。

二:喝茶以養肝

肝臟也會“口渴”,日常多喝水,對於幫助肝臟排毒,減輕肝臟壓力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喝點護肝茶飲,效果更佳。

蒲公英根茶飲

蒲公英入肝經,護肝排毒,去火消炎,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尤其是蒲公英根莖效果優於蒲公英葉!

蒲公英根部對於保肝護肝排毒有大大的作用。可保肝,清肝毒,預防肝損傷。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是在許多預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品。

蒲公英根對動物急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蒲公英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溶酶體和線粒體的損傷 ,解除抗菌素作用後所釋放的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 ,故可保肝,且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

用蒲公英根泡水代茶飲,可排肝毒,預防肝損傷,提高肝臟解毒能力。

飲用方法:

將蒲公英根莖洗淨,切段,烘炒製成茶,每次取2-5g,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如果是脾胃虛寒者,可以將蒲公英根和玫瑰花搭配成蒲公英玫瑰茶,一起泡水代茶飲即可。

五味子茶飲

五味子的消炎作用可以抑制肝臟損傷,啟動合成代謝過程以促進受損肝細胞的修復,再生肝臟細胞。

五味子對肝損害引起的血清穀丙轉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若肝功轉氨酶升高,並伴有納食差、噁心、腹脹、大便不規律、舌苔厚膩等脾胃濕熱的情況,用五味子泡水喝可以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飲用方法:

將五味子洗淨,用開水略燙後立刻撈出,放在茶杯內,加入冰糖,用開水沖泡後飲用即可。

枸杞茶飲

肝臟是合成膽固醇及中性脂肪最多的地方,而枸杞子的有機鍺等物質能保護肝臟,抑制脂肪在肝臟中囤積,促進肝細胞的活化作用,修護受損的肝細胞。

飲用方法:

取枸杞25克,將枸杞加水1.5升,大火煮沸,轉小火燉煮20分鐘,再以冰糖調味即可。

蜂蜜茶

天然的蜂蜜配上天然的茶,是最接近自然的美容飲品。蜂蜜茶口味溫甜,經常喝能夠幫助順滑腸胃、清理體內堆積的垃圾,同時,蜂蜜茶對調節女性的氣血有很大的好處。另外,蜂蜜還有降血壓的效果,可以說是春天美容花茶的首選。

茉莉、桂花茶

清香淡雅的茉莉花茶以其溫和的性格征服了許多人的心,這一直以來都是許多朋友的最愛。而猶如鄰家少女般甜甜的桂花茶在近些年也越來越多的被人們重視起來。這兩種花茶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藥用功效,但是卻非常適宜在春天飲用。

山楂玫瑰茶

山楂的助消化功能是非常有效地,再加上美容效果奇佳的玫瑰花,既能幫助調理由於冬季長期大魚大肉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又能讓你變得更加美麗,一舉兩得,是很好的春季花茶。

三:健身以養肝

早晨就是一天中的春季。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意思是“一天之際在於晨,不睡懶覺,早早起床,就會發現似乎早晨、上午比下午、晚上的精力充沛,人們經過一夜的休眠,身體各個器官得以恢復,所以工作、學習等都不覺得累。

這時晨起鍛煉身體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健身功法八段錦是很適合中老年人的選擇。而經常鍛練八段錦也是對養好肝臟的好方法。

立春節氣,這個動作最養肝——伸懶腰

很多人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

在清晨剛醒來或工作勞累時,伸一伸懶腰會有說不出的愜意。

其實,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

人體困乏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這時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

伸懶腰後,血液迴圈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效果。

伸懶腰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伸懶腰時要使身體儘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

伸展時,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儘量呼氣,這樣鍛煉的效果會更好。

對老年人來講,經常做這一動作,還可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延緩衰老。

立春 食譜

蝦仁韭菜

配料: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澱粉、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做法:

1,蝦仁洗淨水發漲,約20分鐘後撈出淋幹水分待用;韭菜摘洗乾淨,切3釐米長段備用;

2,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澱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

3,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功效: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韭菜含用大量粗纖維,能刺激腸壁,增強蠕動,故這道菜益可作習慣性便秘患者之膳食。)

珍珠三鮮湯

配料:雞肉脯50克,豌豆50克,番茄1個,雞蛋清1個,牛奶25克,澱粉25克,料酒、食鹽、味精、高湯、麻油適量。

做法:

1,雞肉剔筋洗淨剁成細泥;5克澱粉用牛奶攪拌;雞蛋打開去黃留清;把這三樣放在一個碗內,攪成雞泥待用。

2,番茄洗淨開水滾燙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淨備用。

3,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後,下豌豆、番茄丁,等再次燒開後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大圓形小丸子,下入鍋內,再把火開大待湯煮沸,入水澱粉,燒開後將味精、麻油入鍋即成。

功效: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清熱除煩。

胡蘿蔔燉牛肉

原料:牛肉250克,胡蘿蔔120克,鹽、胡椒粉、雞精、醬油適量。

製作:牛肉焯水,撇去浮末;涼水放入蔥、薑、蒜、胡椒粉、醬油,開鍋後放入牛肉,1小時後倒入胡蘿蔔,燉半小時左右,臨出鍋放適量鹽和味精。

功效:消除疲勞,增強體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