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流量崇拜”到“資本崇拜”終究是泡沫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 一些收視點擊與爭議話題齊飛的綜藝節目霸佔著觀眾的視野。 模式涉嫌抄襲、啟用劣跡藝人、掀起網路罵戰……各種負面新聞幾乎每週都在“滾動播出”。 有些製作方、平臺卻不以為恥, 甚至有意無意地利用“負面”來製造話題, 炒熱度, 拉流量, 對流量的“崇拜”幾近瘋狂。 然而, 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劉海波教授表示:“在節目中設置一定的懸念、戲劇衝突無可厚非, 但企圖靠‘撕一撕’‘炒一炒’增加熱度是把‘雙刃劍’。 ”

是的, 綜藝節目終究是內容為王, 綜藝節目展示的終究是藝術本體,

弘揚美好精神是初衷。 然而, 現在的不少綜藝節目見不到藝術, 看不到正能量, 整場節目就是撕逼、炒作和抄襲, 觀眾看後不僅不是藝術享受, 反而是罵聲不斷。 這樣的節目是有話題, 是吸引眼球, 是能帶來流量, 但觀眾並不滿意, 因為不僅節目中有罵聲, 觀眾也有罵聲, 特別是綜藝節目不見“綜藝”, “綜藝”兩字完全被娛樂消費了。 依靠炒作出名的綜藝節目, 缺乏對內容品質的追求和高尚精神的引領, 所取得的注意力經濟和傳播效應都只是一時, 最終將會被觀眾拋棄。

觀眾豈能無聊到且聽綜藝節目的吵吵雜雜?正如劉教授所言, “撕一撕”“炒一炒”增加熱度是把“雙刃劍”, 炒作是能增加節目的熱度和流量, 但節目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應該藝術享受和精神享受,

“撕一撕”“炒一炒”只能傷害觀眾傷害節目本身。 有些節目以媚俗、惡俗, 刻意製造戲劇衝突甚至狗血劇情吸引觀眾, 觀眾是有情感的高級動物豈能對低級動物行為老感興趣?“周周有話題, 天天有爆點”的綜藝節目, 其大眾文藝的教化和審美功能還能有嗎?“流量崇拜”終究不是藝術崇拜, 甚至越追求流量就與藝術就越來越遠。 沒有藝術的綜藝節目, 終究與藝術無緣。

現在的綜藝節目是很熱鬧, 幾近瘋狂, 但不是綜藝節目真正的繁榮, 其中充滿了雜音和泡沫。 “流量崇拜”實質是資本遊戲“資本崇拜”, 綜藝節目不再是藝術為本, 而是資本為本, 資本已經綁架了藝術, 甚至藝術被資本“撕票”了。 綜藝節目的製作是沒有資本就成了“無米之炊”,

但資本不一定成就藝術, 也可能摧毀藝術, 流量的瘋狂終究是資本的瘋狂。 就像現在的房地產, 不以居住為目的, 看似很繁榮, 實則是泡沫的瘋狂。 泡沫就怕見風, 風一吹就可能一無所有。 房地產有泡沫, 綜藝節目也有泡沫。 而泡沫是很危險的, 房地產不敢擠泡沫, 但綜藝節目的泡沫能擠, 綜藝節目不僅撕逼、炒作還無底線, 再不擠泡沫, 我國的綜藝節目就玩完了, 我國的藝術就給敗壞光了。 藝術豈能被踐踏, 豈能被資本包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