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剪刀 大藝術”看剪紙文化如何用一把剪刀在濱州傳承

濱州民間剪紙藝術是農耕文明的產物, 它歷經黃河文化的孕育, 又經齊魯文化的洗禮和吸收周邊文化的營養, 最終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同時也展現著別具風采的文化神韻。 2008年, 濱州民間剪紙”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濱州, 有著不少剪紙藝人, 他們的剪紙作品題材廣泛, 內容豐富, 形式多樣。 秦皇台鄉的劉玉林、沾化區的吳強就在其中, 二人都因熱愛而從事剪紙創作, 用靈巧的雙手剪出人間百態, 用一把剪刀傳承民間藝術。 劉玉林的剪紙作品多為生活類、人物等, 而吳強則以繁複的大型剪紙創作為主。 (大眾網濱州頻道 記者 張爽 張夢林)

家住秦皇台鄉殺虎劉村的劉玉林, 19歲開始剪紙, 只因喜歡, 沒有老師教, 所有花樣都是自己琢磨。 今年68歲的他仍然活躍在講臺上, 想讓剪紙這門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用他自己的話說:“不能讓這手藝在我手裡斷了。 ”

初次見到劉玉林, 是在秦皇台鄉中心學校, 他在這裡擔任宿舍管理員, 同時還兼任剪紙課老師。 一間幾平方米的宿舍就是劉玉林的工作室加備課室。 一說起剪紙, 老人特別興奮, 尤其是說到自己教過的學生, 臉上更是寫滿自豪。

劉玉林從2012年開始在秦皇台鄉中心學校擔任剪紙課老師, 主要負責教授5、6年級的學生, 現已教過一千余名學生。 目前老人每週有6節課, 每節課的內容都是老人自己設計, 製作範本, 由簡到繁。

問起老人為何喜歡剪紙時, 劉玉林說, 19歲當兵回村, 看到同村一位老人剪出漂亮的圖案, 很是喜歡, 從那時起就喜歡上了剪紙。 沒有老師教, 就自己琢磨, 看到有好的圖案、花樣就記在心裡, 回家慢慢剪。 圖為創作角花。

學會剪紙後劉玉林經常給村裡人免費剪紙。若哪家要裝飾新房,就會請他去給紮虛棚,類似現在的裝修。先用白紙將房頂糊住,在正中央剪一個圓形的大圖案,這個叫做明月,四個房角剪出角花,從設計到完成需要一周左右。

劉玉林沒有上過學,他的剪紙作品都是自己琢磨著剪出來的。簡單的就直接剪,複雜的就先畫出大致輪廓,除了剪之外,還要用刀子刻。不對稱的圖案,則在白紙上畫出樣子,把白紙跟紅紙釘在一起,再用剪刀剪下來。

劉玉林平時用來創作的工具,不僅有剪刀,還有專門的刻刀。圖中的那根針一樣的東西是老人自己做的工具,專門用來製作眼睛。將針立在紙上,用小錘一敲,就好了。

老人的作品涉及廣泛,有動物、風景、人物等,其作品在不少比賽中獲獎。因為熱愛,所以鍾情,劉玉林說:“幹任何事情都是喜歡,用心做才能幹出個樣子來。老師只能教你基本的,要想剪出好的作品還是需要自己鑽研。”

劉玉林剪出的作品。

沾化區古城鎮吳強自2005年開始師從著名民間藝人劉桂蘭老師學剪紙,十年如一日,用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熟練地將剪紙技巧靈活運用,剪出了許多豐富多彩的作品。吳強老師起稿,畫草圖。

吳強按照畫好的草圖進行初步的剪、刻,他說做這一步,重要的是要細緻,要有耐性.現在已經收了十幾個學生,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耐心。

吳強剪紙的時候,經常有人來觀看.吳強說,也有不少人想跟著學剪紙,可是一聽一幅完整的作品要剪三四天甚至更久,就打退堂鼓了。

吳強對作品進行更細緻的修改.他說,我本來就是學的美術專業,對作品的要求比較高,有時候一幅作品會反復修改十幾遍才覺得滿意。

對新創作的作品進行裝裱.吳強說,快過年了,不少客戶提前就預訂了一些吉祥寓意的作品,這些天一直在趕訂單,每一幅作品都要裝裱起來,就算很著急也不能馬虎。

吳強的妻子說他一工作起來就連水都顧不上喝了,經常在工作臺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停地忙.吳強歉意地笑了笑。

裝裱完成後,吳強再次檢查作品中是否有瑕疵.不管是對待客戶還是對待自己的作品,都要保持足夠的尊重,因為這也是對自己所傳承的手藝的尊重。

把完成的作品懸掛起來,等待客戶來取.吳強說,剪紙畢竟是傳統藝術,所選取的題材也大多以傳統文化中的形象為主,比如百福圖,百鳥朝鳳等。

現在已經有不少學生願意跟著吳強學習剪紙,不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會來到老師家裡,學習基本的剪紙技巧。

學會剪紙後劉玉林經常給村裡人免費剪紙。若哪家要裝飾新房,就會請他去給紮虛棚,類似現在的裝修。先用白紙將房頂糊住,在正中央剪一個圓形的大圖案,這個叫做明月,四個房角剪出角花,從設計到完成需要一周左右。

劉玉林沒有上過學,他的剪紙作品都是自己琢磨著剪出來的。簡單的就直接剪,複雜的就先畫出大致輪廓,除了剪之外,還要用刀子刻。不對稱的圖案,則在白紙上畫出樣子,把白紙跟紅紙釘在一起,再用剪刀剪下來。

劉玉林平時用來創作的工具,不僅有剪刀,還有專門的刻刀。圖中的那根針一樣的東西是老人自己做的工具,專門用來製作眼睛。將針立在紙上,用小錘一敲,就好了。

老人的作品涉及廣泛,有動物、風景、人物等,其作品在不少比賽中獲獎。因為熱愛,所以鍾情,劉玉林說:“幹任何事情都是喜歡,用心做才能幹出個樣子來。老師只能教你基本的,要想剪出好的作品還是需要自己鑽研。”

劉玉林剪出的作品。

沾化區古城鎮吳強自2005年開始師從著名民間藝人劉桂蘭老師學剪紙,十年如一日,用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熟練地將剪紙技巧靈活運用,剪出了許多豐富多彩的作品。吳強老師起稿,畫草圖。

吳強按照畫好的草圖進行初步的剪、刻,他說做這一步,重要的是要細緻,要有耐性.現在已經收了十幾個學生,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和耐心。

吳強剪紙的時候,經常有人來觀看.吳強說,也有不少人想跟著學剪紙,可是一聽一幅完整的作品要剪三四天甚至更久,就打退堂鼓了。

吳強對作品進行更細緻的修改.他說,我本來就是學的美術專業,對作品的要求比較高,有時候一幅作品會反復修改十幾遍才覺得滿意。

對新創作的作品進行裝裱.吳強說,快過年了,不少客戶提前就預訂了一些吉祥寓意的作品,這些天一直在趕訂單,每一幅作品都要裝裱起來,就算很著急也不能馬虎。

吳強的妻子說他一工作起來就連水都顧不上喝了,經常在工作臺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停地忙.吳強歉意地笑了笑。

裝裱完成後,吳強再次檢查作品中是否有瑕疵.不管是對待客戶還是對待自己的作品,都要保持足夠的尊重,因為這也是對自己所傳承的手藝的尊重。

把完成的作品懸掛起來,等待客戶來取.吳強說,剪紙畢竟是傳統藝術,所選取的題材也大多以傳統文化中的形象為主,比如百福圖,百鳥朝鳳等。

現在已經有不少學生願意跟著吳強學習剪紙,不上課的時候,他們都會來到老師家裡,學習基本的剪紙技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